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大班語言下雨了說課稿

說課稿2.7W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語言下雨了說課稿,歡迎來參考!

大班語言下雨了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故事

選用了小朋友熟悉而且喜歡的小動物小白兔、小雞、小貓爲角色,講述了小白兔在下雨的時候想辦法用樹葉當傘,並且幫助小雞和小貓的故事情節,既有趣又蘊含了許多的美德。現在的小朋友都是獨生子女,個個以自我爲中心,缺乏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用了這一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綱要》指出:要“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綱要》精神和我班幼兒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以及教材需要,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知識目標: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技能目標: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

活動重點、難點

由於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爲主,在故事教學中,我把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作爲本次活動的重點。語言的發展是反覆練習、不斷改正、逐步規範的過程,幼兒在使用不同的語調錶現角色語言,用語言的感情色彩表現故事的背景,情節發展和故事角色,因此我把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表演角色間的對話作爲本活動的難點。

三、說教、學具的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爲幼兒準備了生動有趣的動畫課件,小白兔、小雞、小貓頭飾。知識上的準備我在活動前讓幼兒瞭解了下雨天需要的各種雨具。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爲了有效地掌握重點難點,我採用了視、聽、講、演相結合的方法。

“視”,就是引導幼兒觀察動畫

課件中的內容。“聽”,是引導幼兒傾聽老師的語言啓發、誘導。“講”是幼兒講,滿足幼兒說的願望。“演”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角色間的對話,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

學法

本次活動多采用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能在角色扮演中充分表現自我。還結合了觀察法,透過觀看課件讓幼兒獲得直接的印象。“結果前置提問法”是讓幼兒在想像、創造性思維中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是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及重點難點,我整個活動貫穿於遊戲之中,把活動分爲三個部分,設計以下教學程序:

1、匯入活動:猜謎遊戲,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這一環節旨在短時間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感知遊戲內容。

2、理解故事,掌握學習方法

(1)、運用“結果前置”的提問方法,教師有感情地講述第一遍故事

在講述故事時,教師不出示任何教具,是爲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引導幼兒在邊傾聽邊思考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故事內容。講述完後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裏有誰?”

(2)、觀看動畫課件,完整欣賞故事,滲透情感體驗

透過觀看課件,結合故事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白兔、小雞、小貓之間的對話,如:全體幼兒一起說、師幼分角色說、幼幼分角色說等不同的形式。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其中還嘗試用不同的語調和肢體動作來表現小動物的情感,從而內化爲幼兒自己的行爲。

(3)、再次欣賞課件,遷移故事主題

透過觀看課件,讓幼兒獲得“當遇到困難時,要學會想辦法,學會關心、幫助他人,被別人幫助後要道謝。”的一系列美德。

遊戲《找朋友》結束活動

整個活動貫穿遊戲之中,讓幼兒感受更多的快樂。

六、說活動延伸

表演遊戲:《下雨的時候》教師提供道具、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動逼真的表演,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