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語文《白楊》優秀說課稿(通用10篇)

說課稿1.94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白楊》優秀說課稿(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白楊》優秀說課稿(通用10篇)

語文《白楊》優秀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白楊》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地接將要上小學的兩個孩子,在返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同時希望自己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哪裏紮根、發芽、成長。課文白楊爲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歌頌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

二、說教學目標 :

1、瞭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

2、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並寫小練筆。

三、說教學重點:

透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

四、說教學難點:

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五、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本,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在一種美好的境界中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

六、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

學生了解白楊是一種極普通的樹。

(二)檢查預習

有小主持人檢查詞語及本課主要寫了什麼?

(三)老師帶領學生學習課文

首先讓學生快速讀課文,找一找白楊有什麼特點?抓住爸爸說的一段話: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透過讀,小組討論交流,彙報,總結出白楊有三大特點:直 、適應性強、不怕困難。然後引導學生簡單理解小白楊有沒有這樣的特點,出示句子: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學生總結概括。

然後重點理解爸爸是個怎樣的人,透過課文段落: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學生很容易看出孩子對爸爸瞭解甚少。接着讓學生彙報蒐集的西部戰略資料,進一步瞭解,爸爸是個怎樣的人及當年像爸爸一樣的建設者,有着怎樣的品質。總結出:他們同樣像白楊一樣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裏需要就在哪裏安家。體現出他們無私奉獻精神。

孩子能不能行,從哪裏看出來?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這一句話就很容易看出來。

最後,學生透過看板書,深入瞭解白楊和爸爸有什麼關係?學生回答完,老師總結,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緊接着出示小練筆,學生先交流然後練筆,最後一生說說自己的小練筆內容,學生評價,老師小結。

總結提升: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記住白楊的特點,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語文《白楊》優秀說課稿2

教材簡析:

《白楊》是六年制小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第十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爲邊疆建設者的心願。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

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是體會課文是怎借物喻人,讚頌邊疆建設者的;

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六個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內在品質。

難點: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爲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再教學活動中,透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目標。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故本課教學活動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注重實踐過程中探究新知,培養創新能力,再小組討論中與他人學會合作。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鋪墊教學

1、我給大家帶來一首歌,大家想不想聽啊?好,看哪位同學聽明白了歌中唱的是什麼?要表達什麼?播放歌曲閻維文的《小白楊》。

2、“白楊”是一種樹的名字,又叫大葉楊,哪位同學知道白楊的有關知識,你能介紹一下嗎?

3、同學們講得好。白楊樹在我國北方平原地區、沙漠地區種植非常廣泛,因爲它樹木筆直,生命力強,而且還可以防風固沙。因此,人們都很喜歡它。

[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歌曲的匯入能調動學生學習《白楊》這一課的積極性,由學生們的介紹將同學們帶入描寫白楊樹的情景中。]

二、課題質疑,激趣讀文

1、看到《白楊》這個課題,你想作者會介紹什麼呢?

2、總結歸納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幾個問題:

①白楊樹的外在特點;

②白楊樹的品格。

3、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讀懂了什麼。

[課標指出,再對學生思想培育時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地培養。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三、探究體驗

1、合作,交流。同學們剛纔已讀懂了一部分的內容了,但瞭解的是否全面呢?請在小組中交流。

2、小組組織彙報學習成果。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學生先透過讀文自主探究,但學生獨自的見解往往比較片面,於是便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從合作中學生得知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是高大挺秀,內在品質是不擇環境,不懼災害,適應力強,生命力強。]

四、品味語言,語感訓練,體驗情感

1、輔助填空:從兄妹倆的一番爭辯,我們彷彿看到了()白楊。

2、男、女同學分角色朗讀兄妹的對話。(省去提示語,請用你的朗讀體現它的意思。)

3、創設情境:火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而白楊卻是這麼直,這麼高大……你想用什麼樣的語言來形容它呢?多麼()的白楊樹啊!

4、組織交流:

△ 多麼(有生命力)的白楊啊!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茁壯的枝幹。

(1)指導朗讀體會:讀這句話的時候,你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地方?能換上它讀讀嗎?(在不同的地方,它的作用不同,朗讀時的語氣、語調也就不同。)

(2)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地方填上去讀一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個別讀→評讀→品讀→齊讀)

(3)小結: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無聞地舒展風姿,供人們欣賞;邊疆需要它,這就心甘情願地挽起臂膀,築成防風牆;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兒生根了。

△ 多麼(堅強不屈)的白楊啊!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遭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

(1)指導朗讀體會:你能選用其中的一種天氣情況來說嗎?想象當時的情景,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2)分小組讀、齊讀。

△ 多麼(挺拔)的白楊啊!它從來就是這麼直,這麼高大。

(1)引導體會“從來”的意思。

① 結合課文內容填空:

( ),白楊是這麼直,這麼高大;

( ),它也是這麼直,這麼高大;

( ),它還是這麼直,這麼高大。

② 組織交流。(引導從時間、地域、氣候三方面體會。)

(2)指導朗讀。

6、小結:不管何時,不論何地,無論遇到多麼惡劣的氣候,哪裏需要,白楊就在哪裏生根,發芽,它上擎青天,下踩大地,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格。你能用朗讀表現出來嗎?

[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加以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要培養學生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經過有實效的切實訓練,更能體現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三、引導探究,感悟寫法,拓展延伸。

1、(引讀):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生接讀):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2、學生讀句質疑:爸爸僅在介紹白楊樹嗎?他在表白自己什麼心跡?你從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感悟到?作者的寫作手法跟我們學過的哪篇文章很相似?說說你的見解。(引導學生聯繫《落花生》明白這也是採用託物言志的寫法)

3、爸爸的這番話含蓄深沉,讓我們再滿懷深情地來讀一讀。

4、爸爸的心願能實現嗎?請找出課文中的句子,用朗讀來回答。

5、指導朗讀課文最後一句。

6、小結:爸爸看到了這,高興地笑了。這是一個邊疆建設者看到祖國的邊疆建設事業後繼有人時的一種欣慰的笑。讓我們衷心祝願戈壁灘上的白楊樹越栽越多、越長越高、越來越美!

7、此時此刻,你想對白楊樹以及像白楊樹一樣的祖國建設者說些什麼?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語文《白楊》優秀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白楊》選自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課。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火車上爸爸爲孩子們介紹了白楊這種樹具有堅韌不拔的品質,透過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紹了以爸爸爲代表的在西部邊疆地區爲祖國發展做出貢獻的勞動人民具有艱苦奮鬥、捨己爲人的品質。透過學習這篇文章讓學生學會借物喻人的表現手法,並且對爲祖國做出貢獻的人民產生敬佩之心。

二、說學情

瞭解學生是針對性教學的基礎。五年級的學生他們仍處在抽象思維的年齡,想象力豐富,動手能力較強。相對於純文字的介紹,他們更容易接受更爲直觀的教學方法,所以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會多使用多媒體教學法,幫助學生理解。同時小學生自制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老師在教學設計上要更注重新穎,吸引學生注意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說出白楊的特點和祖國建設者的優秀品質。

【過程與方法】透過本文借白楊的特點讚頌堅韌的健身者,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本文學習,學生體會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環境的惡劣,默默奉獻、捨己爲人的優秀品質。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掌握記敘文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學生能夠體會文中父親和白楊之間的關係,懂得白楊的品格美,領悟父親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五、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多媒體教學法、小組探究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詳細介紹我的教學環節。

(一)匯入新課

在匯入環節,我將採用多媒體匯入法。爲學生展示西部荒漠環境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西部環境特點,並向學生介紹西部風沙大,缺水乾裂的氣候,觀察並瞭解白楊缺水但依然堅挺的特質。

(二)整體感知

首先,我透過“文中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白楊具有什麼樣的品質?”這兩個問題來引導學生去通讀全文,並找出答案。這時學生可以得出“本文主要講述了在火車上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故事”“白楊具有高、直、堅韌不拔的特點”(板書:白楊:堅韌不拔)透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於文章內容有初步的認識。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透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

首先,我會提問學生“爸爸在介紹白楊的時候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學生紛紛得出答案:比喻手法。找到相關的語句,將白楊比作大傘。因爲文章中沒有提到具體將白楊比作大傘,它們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因此我會向學生展示大傘和白楊的照片做比較,觀察出大傘具有筆直的手杆和較大的傘面,外觀和白楊很像。

其次引導學生品味爸爸關於介紹白楊堅韌不拔特點的語言。請學生進行角色朗讀,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領學生理解白楊是生長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環境多麼惡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發芽,體會白楊的堅強、不軟弱、不動搖。在此,我會向學生展示關於白楊在風吹日曬的環境中依然屹立的視頻,幫助學生體會白楊生長環境之差,襯托白楊不動搖、依然筆直的特點。

接着,我會引導學生理解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不僅僅是在介紹植物,而是以託物言志的手法介紹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親一樣支援西部工作,在遙遠的新疆爲祖國發展建設做出貢獻的工作者。他們身上體現着白楊精神,在祖國發展過程中,哪裏需要他們,他們就到哪裏去艱苦工作,正是有他們的艱辛付出,我們才得以有現在美麗的生活環境,國家才得以生機勃勃地蓬勃發展。(板書:爸爸:默默艱苦奮鬥)

最後,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結尾帶有暗示性的語句。爸爸摟着孩子,看着窗外的白楊陷入沉思,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提問“爸爸在沉思什麼?”引導學生得出此處沉思以及微笑是因爲爸爸看到了高大的白楊旁邊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的小樹。這暗示着父親對孩子們的期待。

(四)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這一環節的設定主要是爲了發散學生的思維。

這時我提問學生“孩子們聽了爸爸的話之後有什麼樣的領悟,他們應該學習白楊什麼樣的精神?”讓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後以《白楊,我想對你說》寫100字左右的感想,全班交流。

(五)小結作業

在小結環節,請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白楊的特點,以及以爸爸爲代表的西部邊疆工作者的品質。

課下會佈置這樣一個作業:白楊是生長在西北惡劣環境中的植物,請學生課後觀察身邊的植物有什麼樣的特點,選一種植物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紹它的生長環境和它的特點。

七、說板書設計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透過白楊堅韌不拔的特點,體會以爸爸爲代表的西部工作者默默艱苦奮鬥的精神。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簡潔、明瞭。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語文《白楊》優秀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位置

這篇課文是人民教育出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的語文文章,它位於本書的第十頁至第十三頁。十頁至十二頁是課文正文,十二頁是生字以及作業,十三頁冂閱讀連結。

2、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的課文有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白楊》是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是講祖國邊疆——西部,我們透過本單元去親近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而本課主要講: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本文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1——3自然段寫火車外的白楊;第二部是4——11自然段寫兒女對白楊樹的爭論;第三部分12——16自然段講父親爲兒女講解白楊。

3、編排意圖

學習這篇課文,讓小學生熱情歌頌邊疆,熱愛祖國、瞭解西部,立志建設西部。同時在學習這篇課文也可以教會學生要熱愛大自然。

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本課六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高大挺秀、新疆"等詞語。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那段話。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以及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5、本文重點: 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以及正確讀寫的生字、詞。

本文難點:教會學生如何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文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愛國之情,只要稍加引導就能讓大家對西部充滿熱情。五年級的學生已有預習能力,在課堂上讓同學們積極提出不懂的問題,更深入的瞭解本文。在五年級上冊時同學們學過《落花生》一文對偷物喻人有初步的認知,所以我準備在教《白楊》的借物喻人時由《落花生》引入,讓學生更快的理借物喻人的特點。

三、說教、學法

1、說教法

根據本課對話多,學生生活環境與西部形成鮮明的對比,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啓發法、對話法來讓學生理解本文文意。

2、說學法

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語言文字爲主線。教師爲學服務,爲了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在上課時讓學生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的祖國邊疆的熱情。我着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講授法。然後師生共同討論去體會西部的建設和發展,同時這樣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說教學結構

根據本課的內容來看,我把本課分爲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對本文內容進行熟悉,掃清生字、詞的阻礙,今天我講的是第二課時。

(一)、設定情景,匯入新課

上課時拿出西部圖片,問同學們知道這是哪兒?對它瞭解有多少等問題來吸引同學們的眼球激發興趣。讓同學們想對西部進一步瞭解。

(二)、品讀課文,理解文意

1、研讀對話,領悟白楊的精神品質

我讓學生朗讀全文找出文中的好詞好句。這時學生找出"渾黃一體、高大挺秀、戈壁、邊疆"等詞。我讓學生讀出帶着些詞的句子後解釋詞語並且把詞語放入句子中去理解。讓學生明白這些詞是講邊疆的環境突出白楊的品質。並板書:白楊、高大挺秀。(意圖:讓學生積極思考深刻理解白楊的品質。)

2、默讀課文,深入理解白楊

閱讀全文找出爸爸讚美白楊的句子。引導學生理解白楊在邊疆紮根的辛苦。板書:紮根邊疆(意圖:讓學生對白楊的特點理解,對全文打下基礎。)

3、討論研究爸爸的的神態

讓全班品讀12——16自然段,讓學生找出爸爸神態變化的句子。當學生找出:“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和“爸爸摟着孩子,望着車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有浮起一絲微笑。”後讓學生分組討論爸爸的神態爲什麼變了?學生大膽揣摩後告訴老師。我在趁熱打鐵引導孩子們:爸爸之所以失去微笑是因爲想到了邊疆的建設者,後來笑了是因爲兒女像小白楊一樣茁壯成長很欣慰。板書:建設西部者、建設西部。(意圖:開放學生思維,讓學生大膽思考。)

4、深入課文,體會爸爸的心願

讓學生快速瀏覽12——16自然段,問學生爸爸僅僅在誇白楊嗎?當學生思考回答後,再由五年級上冊所學的《落花生》引入今天所學的《白楊》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讓學生明白作者借白楊讚美西部建設者。並總結白楊與建設者的共同處。此時板書:借物喻人,堅強不屈,無私奉獻,兒女和小白楊正在長大。(意圖:讓學生由淺到深學習更多知識。)

五、說板書

意圖:從板書中可以讓人一目瞭然,知道本文借物喻人,借白楊紮根邊疆,爲西部做貢獻的美贊西部建設者。爸爸希望兒女也爲做貢獻。

六、說練習設計

1、 仿造文中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寫句子。

2、閱讀閱讀連結中《帳篷》,使用借物喻人寫一篇文章。

(意圖:仿句能讓學生對白楊品質加深印象,五年級以寫作爲主,讓學生用借物喻人寫作文能讓學生學以致用。)

語文《白楊》優秀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白楊》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組第3課,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學生能夠學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並且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二、說學情

關注學生,以學生爲本是新理念所倡導的,所以進行教學設計之前,需要先了解學生的情況。本課教學對象是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在之前已經學習過《落花生》此類借物喻人的文章,初步具有了閱讀理解能力,但是對於本課來講,由於學生生活的時代距文章背景時代較遠,學生可能對當時祖國邊疆的環境、邊疆建設者爲什麼要到邊疆去工作、建設這對於祖國建設的貢獻等不理解,這也是本課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要補充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在知識與能力上我設定了目標爲掌握本課6個生字,以及如“清晰、插嘴、分辯、撫摸”等詞語,並能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在過程與方法維度上我設定目標爲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爲體會白楊的特點和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結合本課及學生的一些特點,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透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瞭解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是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以及對邊疆建設者的無私奉獻精神的歌頌。

五、說教學方法

依據“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同時,爲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能自己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慾望,所以我會採用多方式朗讀法,質疑問難、合作探究等方法來進行教學,以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

六、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一)匯入

第一環節:預習匯入。

我將展示關於邊境建設者的圖片,設定邊境工作者辛苦,環境惡劣的情境。激起學生同情邊境工作者的心態,然後讓學生分享預習時查找的關於西部現狀的資料,最後師總結引入新課學習。預習匯入既可以檢查學生預習的結果,也能適時指導學生資訊搜尋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環節:新授環節。

課堂的核心環節,在這個環節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新授第一步:通讀課文,整體感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匯入新課後我先讓大家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讀後先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鍛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然後讓學生透過文章的描寫,想想大戈壁是什麼樣子的,在學生自由發言中總結荒涼、寸草不生、貧瘠……爲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新授第二步:反覆朗讀,深入體會。在本步驟,主要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解決問題。

首先:採用默讀式,並圈點勾畫出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段落,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找出描寫白楊樹的詞句,概括了白楊的什麼特點。學生可以自由回答。接下來引導學生體會到白楊是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長等介紹白楊樹的話語。注意體會重點詞語的感情。本步驟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說說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十分的堅強就可以了。

其次:指導朗讀,體會感情。充分利用朗讀帶動理解這一作用,引導學生理解文字之後指導學生朗讀。比如說朗讀需要注意重要語句的節奏、感情基調等。如“大戈壁這麼荒涼,環境這麼惡劣,白楊卻長得那麼高大挺秀,像衛士一樣守衛着鐵路。”指導生讀出讚美、驕傲的語氣。最後齊讀加深體會,爭取背誦朗誦。

再次:對比品析,掌握重點。我將採取對比讀的方式,給出具體段落,讓學生默讀16和14節,思考爸爸要表達什麼呢?他和白楊之間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呢?引導學生體會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這時可以以小組爲單位研究。3分鐘後小組代表彙報結果,請組內的每一位都發揮自己的角色,勇敢的說出自己想法。注意時間的把握。最後總結出服從需要、紮根邊疆、無私奉獻。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三環節,拓展提高。

我將透過引導學生背誦,積累本篇文章的好詞好句,然後讓學生談談對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的理解。我將適時的指導補充。這樣會更加利於學生對於本篇文章的深刻內涵以及把握借物喻人的手法。從而實現拔高的目的!

第四環節,作業小結。

最後我將會讓同學們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寫一段簡單的文字爲作業來結束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僅可以用寫的方式鞏固知識,還可以完成本階段語言文字運用的目標要求。

最後,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以白楊樹和爸爸爲主線,以白楊樹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爲輔助,貫穿本文讚頌西部無私奉獻精神的思想情感,提綱挈領、一目瞭然。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語文《白楊》優秀說課稿6

一、教學設計的依據

1、重、難點確定的依據。

(1)從編者的編排意圖上看,九冊第六組導讀中明確指出,訓練的重點是“練習概括中心思想”,並且強調要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

(2)從前後知識的貫通上看,初中第三冊編排了《白楊禮讚》,訓練重點爲“初步理解託物言志,體會白楊的象徵意義”。可見,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對文章的主要表現手法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就可以了。這樣可以保證他們具備合理的認知基礎,進一步系統深入地學習。

(3)從課文內容和結構上看,文章既寫了孩子的天真,又寫了父親的深情;既寫了高大挺秀的戈壁衛士白楊,又寫了無私奉獻的邊疆衛士建設者。學生難於理解作者對爸爸神情的多處描寫和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的深刻含義,以及當年建設大軍開發荒原的情形。

2、重、難點的確立。

教學重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的有關句子;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對邊疆建設者無怨無悔奉獻一切的精神的認同和理解。

二、教學設計的特色

1、課時劃分。

共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理解課文內容,領悟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有關段落。第二課時:讀寫生字詞。練習概括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課時整個教學過程結束,雖然沒有進行中心思想的概括,但因爲有大量、有效的訓練,已是水到渠成。

2、教學方法。

爲突破重難點,採用多媒體課件,把北方特有的樹種——白楊的形象清晰地展現出來。又再現當年軍墾戰士墾荒的情形和他們的光輝形象。最後還採用今日新疆繁榮、美麗的景象的畫面。

爲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內容,全程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準備豐富的輔助材料,在課前提供給學生,使他們在課前、課中、課後都能有所收穫。

對文章主旨的挖掘則是採用層層剝筍法。先直奔到與文章的重點段有密切關係的第14自然段,然後以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邏輯引導,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髮展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既和學生一起深入挖掘課文的深層主題,又不是以得到這個主題爲目的,而是全力去展現這種挖掘過程,教給學生分析文章、歸納主題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略讀課文,讓學生先從文章中抓取基本材料——爸爸的三句話,然後對它們作粗略分析,形成初步印象,獲得有關主旨的初步認識——介紹白楊,教會學生抓取重要材料的方法。

第二步,精讀三句話,作精細分析,然後以點帶面,聯繫前文,抓重點詞、關聯詞,分析、討論、修正關於中心的認識——讚美白楊,教會學生抓重點詞品味,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第三步,抓住揭示文章主題的句子“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反溯前文,深入挖掘作者欲說還休又無不洋溢在字裏行間的潛在主題——讚美建設者,從而第二次修正主題,真正把握中心。教會學生抓重點句理解、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

第四步,對重點段(第16自然段)展開討論。先自己提出問題,繼而根據畫面、背景材料展示出的生動內容回答。在語言訓練中深化對中心的認識。教會學生多方面攝取資訊,尤其利用背景材料解析文章的方法。

3、訓練設計。

在本課教學中,爲學生提供大量的訓練機會、時間,多樣的形式,充分確立其主體地位。

(1)字的學習。出示“疆”後,讓學生自己歸納寫“疆”字要注意什麼?在充分肯定他們的想法基礎上滲透思想教育。

(2)詞的學習。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結論:白楊的特點是“直和堅強”,教師請學生從文中再找一個詞把兩方面的特點都說上,並且放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品味理解。又設計填詞和關聯詞的練習,請學生動手獨立完成。

(3)句的學習。關鍵性的句子在反覆誦讀中理解體會。

(4)段的學習。重點段要學生質疑,梳理後,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教學。並引導學生開展同桌夥伴學習、四人小組討論學習等方式進行說的訓練。還教給背誦方法,限時記憶。

(5)篇的學習。學生讀書時本着從整體—部分—整體的訓練原則,在經過逐段的學習後,圍繞爸爸的情感線:沉思—嚴肅—沉思—微笑,提綱契領再次迴歸整體。

總之,能使學生輕鬆、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並且從中學到一些知識,掌握一些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是進行本課教學設計的宗旨。

語文《白楊》優秀說課稿7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白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節的教學內容。本文寫了在開往新疆的火車上,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白楊,讚頌了邊疆工作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奉獻精神。本篇課文是對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極好教材,在本單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據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改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如下三個維度: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晰、新疆、戈壁”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深刻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體會無私奉獻的精神,瞭解西部,感受西部。

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透過本篇課文的學習,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 說學情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小學五年級學生,他們擁有了一定的字詞知識的積累,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但在正確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強,學生對重點語句的理解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小學五年級學生正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好動、愛模仿,學習積極性強,渴望受到老師的肯定。這些都將成爲我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的因素。

三、說教法

教師的教是爲學服務的,教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朗讀體會法。透過默讀、有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和體會。同時,輔以問答法,透過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與回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四、說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是隻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啓發者,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的地位,因此,在學習方法的制定上,我將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小組合作的形式,在互助交流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五、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在課程伊始,我將運用多媒體匯入法。運用多媒體展示戈壁灘上白楊樹的圖片,同時播放歌曲《小白楊》,讓學生對本節課要學習的白楊樹有一個清晰的瞭解。這樣,透過圖畫與聲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融入本堂課的學習中來。

(二)新授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一環節,我將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透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同桌相互幫助等方式,解決課文中的字詞障礙。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思考,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透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2、再讀全文,深入探究。在這一環節,我將向學生提出問題:在父親的話中,那些詞是課文的重點詞?這些詞又體現了白楊怎樣的特點?帶着這兩個問題,我將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並分小組討論。討論結束後,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總結髮言。無論學生回答的正確與否,我將一一予以肯定和指導。透過這樣的設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意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父親話語中重點詞語爲“直”、“堅強”、“不軟弱”、“不動搖”,這些詞語表現了白楊高大筆直、不擇環境、不懼災難的特點。

3、精讀課文,體會情感。我將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並提出如下問題:這篇課文是寫白楊樹的嗎?如果不是,那白楊樹又象徵了什麼?本篇課文有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學生自己探究的基礎上,我將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相關段落,反覆閱讀,小組交流,仔細推敲,得出答案:白楊樹象徵了邊疆工作者,作者透過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達了對邊疆工作者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精神的讚美之情。

同時,我將引導學生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然後,我將提問學生:在最後,父親爲什麼笑了?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理解父親的'笑,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體會白楊的象徵意義。在此環節,透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

(三)鞏固練習

在這一部分,我將讓學生自己思考:文中的兄妹長大之後會紮根新疆嗎?如果你是文中的兄妹,長大以後,你會爲新疆做些什麼?讓學生自己思考後,談一談自己的見解。透過這樣的形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進一步強化了本節課的難點。

(四)小結

在這一部分,我將以學生自主進行小結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強化新知,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五)作業佈置

讓學生蒐集邊疆建設者的相關資料,在課下以語文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西部邊疆的瞭解,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而且也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語文《白楊》優秀說課稿8

一、說教材

《白楊》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第十冊第一單元“走進西部”這一主題中的一篇精讀課文,白楊說課稿。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以及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爲邊疆建設者的心願。 第一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能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並能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結合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特點以及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 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 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願。

4、 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體會白楊的特點及爸爸的心願。

難點:體會借物喻人的寫法。

二、說教學方法:

(1)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領會白楊的品格。

(2)運用朗讀法。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範讀,引讀,品讀,分角色讀,齊讀,指名讀,自由讀等,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3)運用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

三、說學法:

以學生自學爲主,指導學生運用勾畫圈點法,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的主旨;運用朗讀法、討論法,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四、 說教學程序:

本課我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主要學習生字新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文章第一部分,瞭解大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第二課時重點研讀課文,瞭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的心願,激發學生對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之情。現在我重點講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 創設情景,誘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上課,首先播放閻維文演唱的歌曲《小白楊》,學生會唱的跟着一起唱。教師激情匯入:“同學們,你覺得歌曲中的小白楊怎麼樣?今天我們就伴隨着這動聽的歌聲,和文中的父子三人一起踏上開往新疆的專列,認識一下戈壁灘上的白楊樹,教案《白楊說課稿》。”欣賞歌曲,不僅使學生身心愉悅,而且爲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情感的基礎。

(二)品詞析句,理解白楊的品質特點。

1、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思考:白楊樹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劃出來,用心品讀。在這裏要給足學生自學的時間。

2、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全班交流。

第2—11自然段這一部分,學生交流時我打算這樣來處理:要求學生必須透過朗讀來展現自己的感悟,指導學生抓住“多高”“大傘”“多直”“這麼直”“這麼大”等詞語體會白楊樹的高大挺秀,然後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話語。

第12自然段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我這樣來組織教學:

(1)課件出示爸爸的話語,學生自讀自悟。

(2)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透過朗讀傳達出來。

(3)說說從爸爸的話語中,你聽明白了什麼?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歸納白楊樹的特點,板書: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堅強不屈。

(4)讓學生說一說祖國建設還有哪裏需要白楊,然後教師激情引讀:

堤岸需要它護堤時,它就在那兒——

荒山需要它綠化時,它就在那兒——

戈壁需要它擋沙時,它就在那兒——

城市需要它美化時,它就在那兒——

透過反覆吟誦,學生完全浸潤在了課文的語言之中,虛心涵詠,以讀見悟,熟讀成誦,白楊樹的品格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心靈深處。

(5)在讀悟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與文字對話,對白楊樹說幾句話,因爲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此時定能有感而發,真誠地讚美白楊。

(三)激發想象,領會建設者的崇高精神。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的心願是什麼呢?我讓學生輕聲朗讀課文的第14——16自然段,分小組討論,然後彙報交流。

在交流14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聯繫課文想想孩子們只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透過猜測、師生對讀了解爸爸的心願,那就是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無私地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奉獻給邊疆。(板書:無私奉獻。)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由“知道”推及到“不知道”,由表層體會到深層,加之師生對讀激起的情感共鳴,使學生逐步領悟了文章的深刻內含,使文、道得以統一。

文章的最後一段,我讓學生鑽研文字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會有:

1、爸爸爲什麼又陷入了沉思?

2、爲什麼他又露出了微笑?

3、那棵大白楊象徵的是誰?小白楊又是誰?學生在討論釋疑的過程中再次體會了爸爸的內心,同時明白了文章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我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一段,然後說:“同學們,新疆有許多像爸爸一樣的‘白楊樹’,祖國各地也有許多像爸爸一樣的‘白楊樹’,他們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無私地奉獻着,你知道他們都是誰嗎?”學生交流後,出示詩歌《帳篷》,讓學生讀一讀,說說讀懂了什麼,發現了什麼。然後寫幾句話誇誇像課文中爸爸那樣的祖國建設者或保衛者,可以用上“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等詞語。

在整個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由讀到悟到寫,爲他們搭建了一個歷練語言、宣泄情感的平臺。

(四)拓展延伸,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同學們,新疆現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件出示今日的新疆面貌。告訴學生如今仍有一批批祖國的好兒女,源源不斷地奔赴新建,相信東西部的差距也一定會越來越小,祖國的明天會更加美好!問學生:讀了《白楊》一課,目睹了西部建設的輝煌成就,你想對自己說點什麼?安排這一環節,是想在學生心裏種下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的種苗,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統一。

(五)佈置作業。

學生可以針對個人情況任意選擇。

1、讀完課文,你肯定有很多感受,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下來。

2、續寫兄妹二人在新疆的生活和爲新疆做出的貢獻。

3、閱讀矛盾的《白楊禮讚》,楊朔的《荔枝蜜》,陶鑄的《松樹的風格》等文章。

五、說板書:

這樣的板書突顯了白楊和邊疆建設者共有的崇高品格,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領悟到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既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又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語文《白楊》優秀說課稿9

一、說教學目的

我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會寫“晰、傘”等六個字,能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透過品關鍵詞句,初步領悟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向結合來體現白楊特點的寫法,激發學生對白楊的喜愛。

我確定此目標的依據有以下四點:

一是基於對課程標準學段目標的理解。

《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高段學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資訊。”還要“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二是基於對教材的認識。

本文主要講了在一列開往新疆的火車上,一家三口看到火車窗外閃過的白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透過父親的介紹,讓兒女們瞭解了白楊的特點,同時借白楊讚頌了西部建設者,也表白了父親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而我主要發掘教材中如何透過對白楊的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來體現白楊的特點。本文文筆清新,語言準確,人物描寫生動,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將白楊和西部建設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三是基於對單元重點項目的理解。

本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是以“走進西部”爲主題來編排教材的,編排本組教材的目的,一是透過讀書和蒐集資料瞭解西部,激發熱愛西部的感情;二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

四是基於對學情的認識。

五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字詞自學能力,所以本課字詞以學生自學爲主,師只是作以簡單抽查,針對疆字比較難寫作以重點指導。本年段的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具有一定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和理解能力,但對一些有難度的重點句段還要教師做適時適度的點撥引導。據此,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爲透過品關鍵詞句,體會白楊的特點。學生不光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因爲學生對對文章表達手法的領悟還一定難度,所以我講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爲初步領悟運用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相結合來體現事物特點的表達手法。

二、說教法

課堂是學習的場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基於以上的認識,在教學中,我還主體地位於學生,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自主學習,發現問題,積極思考,以讀促講,讀中感悟,課堂中主要運用談話法、實踐探究法、引導發現法和遷移運用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就是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與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爲此,我指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透過自主探究實踐、合作討論,採取讀、思、寫同步訓練,使學生既感受到了白楊的特點,同時也初步領悟到作者是如何來表達的。

四、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教學分爲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一堂新授課,匯入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嘛。富有情趣的匯入,就像在師生之間架起的溝通的橋樑。透過這座橋樑,師生的心會更接近。正如俗話所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所以開課,教師便從家鄉的環境和森林樹木入題,用親切的談話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爲順利匯入新課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語文課標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時,引入新課後對文字進行整體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透過通讀課文使學生對文章有大致的瞭解,提高了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學生對生字詞的自學一是爲本文的後續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教給了學生以後學文的方法步驟。

第三環節是品讀文段,領悟寫法。

課堂中,引導學生瀏覽課文,畫出文中直接描寫看到的白楊的句子。透過品讀句子、個性朗讀,體會出直接描寫中所體現的白楊頑強的特點。再透過對新疆戈壁灘惡劣環境的瞭解,進一步體會白楊的生命力頑強,同時明確環境描寫對突出事物特點的重要作用。最後透過對爸爸所說的話的細細品讀,悟出白楊內在的多種可貴品質。文中無論是對白楊生長的環境的描寫,還是爸爸介紹的白楊的特點,都是爲凸顯白楊特點而服務的。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透過總結,可以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儲存資訊,鞏固記憶。最後總結寫法:當我們要描寫某個物時,除了用直觀的方式來直接描寫外,還可以恰當的運用間接描寫。在本文中,間接描寫是透過環境、人物介紹等方式來呈現,只有將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有機的結合,才能將事物的特點描寫得更具體!

第四環節:學以致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教材只是個例子,我們透過本節課引導學生初步領悟了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相結合的寫法,那我們接下來就要引導學生實踐運用,並加以鞏固,實現學生學是爲了用的目的。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一節課主要內容的高度濃縮,也可以說是最簡單的教學設計。本課我的板書爲兩大塊,左側上半部分是白楊的三大特點,下半部分是直接描寫,右側上半部分是環境和介紹,也是間接描寫在本文中的呈現方式,右下側是間接描寫。這樣的設計既凸顯本課教學是從品味關鍵詞句入手,又概括了白楊的主要特點,同時又突出了本課的一得是學習文章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的寫作手法。

因爲課堂是動態的,課堂生成也有許多未知的部分,所以在具體上課的過程中,我會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對我的課堂預設做細微的調整,懇請各位領導、專家、同仁批評指正!

語文《白楊》優秀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白楊》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講讀課。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地接將要上小學的兩個孩子,在返疆的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戈壁灘上的白楊,以樹喻人,歌頌了紮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和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本篇課文:

一、是激發學生對獻身於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

二、是培養學生認真閱讀、思考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見解的能力,並能把自己的見解說出來。因此,我擬定了以下幾個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4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紹、新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從“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課文結束。

3、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的見解。

課文重點、難點,是要了解白楊有哪些特點,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了自己什麼樣的心,領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達方法。

二、說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表達含蓄,意義深刻。在課文裏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變化描寫和人物對話描寫,突出了人物的不同個性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透過朗讀幫助理解,並適當地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幻燈投影、放錄像等方法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理解。

在指導朗讀時,可分角色朗讀,讀書時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動揭示出來,如爸爸的神態變化;兩個孩子的對話要讀出天真和稚氣來,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個性特點;爸爸說的那段話,因爲是對孩子說的,嚴肅中又不失親切和循循善誘。本文的教學以讀爲主,透過朗讀一理解一朗讀,並結合多媒體等方法教學本課。而爲了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做適當的提示或點評,讓學生當學習的主體,老師則起主導作用。

三、說學法

因爲教是爲學服務的,教的目的是爲了不教,爲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爲了讓學生能自己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爲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的慾望,我着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直觀、自己提問題,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

四、說教學程序

我認爲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根據課文內容可以把課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講列車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駛,車窗外不時閃過白楊的身影。第二部分從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主要講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特點。第三部分從第十五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講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後一個自然段,講爸爸希望孩子們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爲祖國有用之材。課文重點是二、三、四段,爲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中心思想,培養自我學習能力,我計劃兩課時授完本課。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初步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並學習第一部分內容,瞭解大戈壁惡劣的自然環境。第二課時重點精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中,在不停的設疑、釋疑中,瞭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表白了什麼樣的心,從而激發學生對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精神的崇敬之情,培養學生從小要樹立個人要服從祖國需要的人生觀、價值觀。現在我單講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複習新詞:匯入新課,直奔重點。

一上課我將投影出以下詞語:“戈壁、界限、介紹、新疆、渾黃一體、高大挺秀”,然後提問哪個詞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

(渾黃一體)此時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車窗外閃過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楊樹,並配上兄妹倆的爭論錄音。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疑。

學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二至四部分的內容,琢磨出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接着分角色朗讀。讀完後,讓學生談談他們從朗讀中知道些什麼,不理解的是什麼?我再把他們有價值的問題歸納出來,估計有:

①白楊有什麼特點?

②爸爸和白楊有什麼相似之處,爸爸借白楊表白什麼樣的心?

③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

④爸爸沉思些什麼,爲什麼最後嘴角會露出微笑?

(三)討論、釋疑。

釋疑的過程是學生深入學習的過程。透過反覆朗讀,學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內容大概講的是什麼,接着我重點組織引導他們逐步釋疑,深入地學習課文,體會西部工作者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

(1)我重點讓學生朗讀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的話,提示:讀時要體現爸爸嚴肅中不失親切和語重心長的語氣。然後請他們討論爸爸的三句話說出了白楊的什麼特點,根據他們的回答,板書:高大直立、生命力強、堅強不屈。接着屏幕展示出白楊與風沙、雨雪搏鬥的情景,觸景生情,老師引導全班齊讀這些話,讀出對白楊的讚美之情。

(2)學生了解了白楊的特點,由樹及人,逐步加深,讓他們自學第15至17小節,比較一下白楊和爸爸有什麼共同之處。

完成練習:

①白楊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在邊疆不管遇到,還是,他總是那麼(),也()。

②大戈壁需要白楊樹,白楊樹就在這裏紮根。邊疆需要,就在這裏紮根。

完成練習後,我再讓學生回顧課文,思考:孩子們知道些什麼,不知道些什麼,爸爸想讓他們知道什麼?根據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並點評: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

(3)學生領悟到作者借人物喻人的寫法,就不難明白最後一小節中,大白楊是指爸爸,小白楊是指孩子們。然後重點討論,課文中爸爸兩次沉思,思些什麼,最後爲什麼會露出微笑?

學生明白了爸爸是因爲相信孩子們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爲祖國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發出心底的微笑。這時我深情地轉述在邊疆建設者中流傳的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提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板書(無私奉獻)。

(四)總結課文,激發情感,教育學生。

同學們,在茫茫的大戈壁到處留下白楊高大挺秀,堅強不屈的身影,使人爲之憾動,而在這惡劣的環境中那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爲了改變邊疆的落後面貌,他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更使人敬佩。在那裏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爲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在《小白楊》的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

五、說板書

板書是體現文章脈落的載體,透過板書人們可以一目瞭然地弄清文章的內容,領會文章的中心。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