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朝鮮族學校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克和千克說課稿

說課稿2.31W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朝鮮族學校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克和千克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朝鮮族學校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克和千克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義務教育朝鮮族學校數學教科書第四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即教材85—87頁第1課時的內容。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要求學生認識兩個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初步嘗試,也是爲以後要學的“噸”的教學奠定基礎。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而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身體來感知。這節課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瞭解每一個單位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標:使學生會用天平稱一些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估計物體質量的意識和判斷能力;透過觀察、操作,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精神,增強生活意識。

4.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三維目標和教學內容,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爲:幫助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學生能正確讀出測量工具上的數值確定爲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但因年齡小,還是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爲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在教學中以情境教學法爲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遊戲情境、活動情境,讓學生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同時還採用啓發式教學、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爲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創造了良好基礎。

學法:爲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並優化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法上採用了讓學生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稱一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耳、動腦,在這種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三、設計理念

教學中,爲了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授課,這樣即便於準備學具,又體現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本課設計不斷創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從操作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讓“學數學”真正成爲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爲課堂發展的動力,體現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教學理念。

四、說教具學具

爲了能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依據課堂設計的需要,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袋裝1千克鹽、1檯盤秤、兩包500克的鹽、天平。

小組準備:一袋1千克的鹽、1千克的水果、1千克的洗衣粉、二分的硬幣、圖釘、釦子等物品。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教師:前幾天,同學們隨家長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還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質量,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生答:媽媽買的牙膏是100克,火腿腸一根是50克,我的體重是35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師:同學們說了這麼多,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有的後面帶:“克”,有的後面帶“千克”。

學生有可能答出:比較輕的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2、引出課題:用來表示物品有多重用克和千克做單位,克和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板書:克和千克)

(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教學時我首先從學生的生活場景——在超市購物,引出質量單位,以此來說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單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體驗操作,獲取新知

1、克的認識

這部分內容主要從以下六個環節來進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有多重。

(2)用天平稱:一枚二分硬幣重約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約有多重?說說自己的感受。

(4)舉幾個生活中大約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圖釘、釦子等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學習用品大約有多重,用天平稱一稱。

(6)用手掂一掂學習用品,說說自己的感受。

2、千克的認識

千克的認識這部分內容主要從以下八個環節來進行: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大約有多重。

(2)看標註:一袋鹽重500克。

(3)教師問:兩袋鹽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一掂兩袋鹽的重量。

(5)教師問: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適嗎?

生答:不合適。

教師:那應該用那種秤來稱呢?

生:彈簧秤,檯秤。

(6)用彈簧秤稱兩袋鹽的重量,得出:1千克。

板書:1千克=1000克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說說自己的感受。

(8)稱一稱蘋果,掂一掂,說說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

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地給學生提供了“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學生透過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的活動,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後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並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學生透過大量的操作:稱一稱2分硬幣、數學書、1千克重的食鹽、水果等,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展到用彈簧稱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

教師和學生共同驗證。

⑤1克與1千克比你有什麼感覺?(1克非常輕,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遠)對,所以平時我們在稱量輕的物品時一般用克作單位,稱量重的物品時一般用千克作單位。

3、克和千克的關係

師出示一袋500克的鹽問:1袋鹽重多少克?重500克。

兩袋鹽合起來多少克?(1000克)板書1000克

我們用秤來稱稱看。大家還記得這盤秤是用什麼作單位的?(千克作單位)

仔細觀察指針,指針指到數字幾?(數字1)那就是幾千克?(就是1千克)板書1千克

同樣的兩袋鹽,包裝上用克作單位時是1000克,用千克作單位的秤稱時是1千克,那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板書:1千克=1000克)

師板書用“g”表示克,“kg”表示千克。

4、認識秤

師: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秤?

(多媒體課件出示盤秤、檯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教師着重給學生介紹一下天平的組成及用法。

師:同學們都沒見過天平,下面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天平。(介紹天平的組成、用法)

師:同學們的數學課本有多重?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爲單位用天平來稱一稱,好不好?

要求:(1)先掂一掂,估計一下課本的質量,然後再用天平稱出課本的質量。(2)稱好的質量用近似數表示就可以。

小組合作稱出數學課本的質量

(本環節設計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給學生自己活動的時間和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參與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到透過自己的努力、合作探索獲得知識的成就感)

(三)、基本練習,鞏固應用

1、寫出體重。

2、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單位。

3、連一連。

4、找錯。

設計意圖

本節課,學生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一個2分硬幣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動手掂一掂、動腦估一估、動口說說自己的感受,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體會感悟1克和1千克的實際輕重,理解克和千克的關係,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增強了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充分享受了學習、交流、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全課總結,課外實踐

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麼?讓學生說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老師想請同學們課下調查幾種物品的質量你們能做到嗎?

(出示調查物品的名稱,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物品,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五)、(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

一枚二分硬幣爲一克一袋鹽500克,兩袋爲1000克

克:g一千克=1000克

千克: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