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小學語文說課稿《掌聲》(精選5篇)

說課稿9.5K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掌聲》(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說課稿《掌聲》(精選5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掌聲》1

我今天要說的課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七組課文《掌聲》第二課時。

我今天的說課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展開: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效果,說板書設計。

說教材

《掌聲》這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小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從此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課文透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圍繞訓練重點,我確立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人物思想情感。

2、深入理解課文,懂得文中兩次掌聲的含義。

3、領會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理解人與人之間是需要關懷和鼓勵的。難點是透過感悟語言,揣摩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樣,就能在有效訓練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學習的方法,水到渠成地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使三維目標有機達成。

整節課我的預設與生成中,力求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全心全意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念。

再說教法

中年段的閱讀教學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它既要把低年級的詞句教學給予鞏固和運用,還要在閱讀教學中滲透進段、篇的教學,讓學生對佈局謀篇有初步的認識。在操作模式的五個環節中,我把聽說讀寫相結合,以品讀爲主,讓學生在個性飛揚的讀書中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深切關愛之情,感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真諦。

第三,說學法

葉聖陶先生也說過“教是爲了達到不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放手讓學生讀讀、劃劃、議議。透過創設情景感知詞語的意思,透過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機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體現新課標提出“以教促學,順學而導”的思想。比如: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不斷透過讀去感悟,揣摩,體會,學生表現出“個性化的讀書感悟”。

第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一、新課匯入,複習生詞

首先,我用設定情境的方法匯入課題。“今天有這麼多的老師來聽課,老師有點緊張,你們有什麼辦法讓老師不那麼緊張嗎?”學生很自然的就給老師以掌聲。老師接着說:“我聽出來了,這是你們給老師鼓勵的掌聲。這掌聲真是讓老師信心百倍啊。那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9課《掌聲》。”由於老師初來乍到,並不熟悉同學,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和學生溝通、交流,縮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既營造了和諧的師生氛圍,又自然地引出課題,板書課題的同時讓學生隨之書空,強調“掌”字的寫法,如:最後一筆是豎鉤而不是彎鉤。複習生字詞是對上一節課所學內容的檢查,用開小火車的方式,注意提醒孩子咬準字音,重點指導“勵”字的書寫,先範寫然後展示兩名同學的作品,並請學生做評價。這樣設計的意圖爲後面的閱讀品味掃清字詞的障礙,也是體現紮紮實實教語文的課改理念。

二、學習課文,品詞品句

1、教師範讀全文,學生劃出文中受感動的地方。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透過教師入情入境的朗讀,把學生帶進一個感人的故事當中,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的情節。

2、學生小組合作,把受感動的句子或段落讀給同伴聽,並彙報哪些句子最讓小組同學感動。每個人的閱讀感受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就是想透過自主合作的方式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分享各自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感悟領域,形成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字對話的“課場”,實現學生之間的資源共享。

3、導學文章的重點段落——英子的來信,引出前文相關內容的學習。這個環節採用一語突破,變序質疑的教學方法引領學生與文字對話。感動的句子或者段落每個人都不同,就以英子的來信爲突破口,提出兩個質疑“英子爲什麼覺得同學們會歧視她?”“是怎樣的掌聲給了英子如此大的鼓勵?”接着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把學生放置到情境中,透過品讀三個重點句子、理解關鍵詞語,啓發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與人物同歡笑共悲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個重點句爲:(1)“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2)“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3)“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第(1)句話,讓學生走近人物的內心,瞭解人物的性格是文靜,同時板書。

第(2)句話,重點理解“猶豫”一詞,讓學生邊讀邊悟,先質疑“英子爲什麼猶豫啊?”總結學生的回答解釋猶豫,“英子不願意別人看見他走路的姿勢,但是不上去又是對新老師的一種不尊重。正是這種左右爲難,拿不定主意的心境就叫做猶豫。”這個時候學生的理解已經水到渠成了。

第(3)句話,聯繫上下文,重點理解“注視”一詞,並用“終於”說一句話。我設計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詞語“注視”,先質疑“什麼叫注視?”請一名同學回答,回答完後讓他看看四周,並告訴他全班幾十雙眼睛在注視着他,從而更深一層的瞭解什麼是注視。

導學文章的重點段落這個環節是採用“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教學策略,正是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的課改理念。

4、迴歸整體,深層感悟英子變化的緣由,透過對兩次掌聲含義的理解來詮釋英子從文靜猶豫到活潑開朗並微笑着面對生活的原因。

掌聲含義的出現是隨着學生的理解而呈現出來的,正是這樣的“順學而導”以學生爲主體,始終爲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動,加深對人物的認識。在不同角色的轉換中來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愛。這樣既加深了對人物的印象,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思維的發展。在對掌聲含義的理解當中,學生的認知、理解、感悟能力是不斷髮展,螺旋上升的。

三、遷移拓展,昇華情感

(1)讀完了英子的來信,你們有什麼想對英子說的嗎?

在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進行語言訓練。訓練是達成語文學習能力和提高語文素養的必經之路。現在語文新課標裏所說的語文學習的三個維度,“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東西都不能夠離開訓練。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形成,方法的探究,情感的薰陶,都應該透過一定的語文實踐和訓練去實現。當學生的情感已經是蓄勢待發,這時就應該在語言形式上予以指導。因此這裏設計的“說”實際上是語言實踐運用的過程。透過這個環節的訓練,不失時機的讓學生的語言得到內化運用,真正落實了紮實的課堂教學。

(2)師生齊聲朗讀《愛的小詩》。在款款深情的朗讀中,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情操得到陶冶,價值觀得到內化。“情感態度價值觀”自然水到渠成。

四、課堂總結,內化感受

對本節課的總結性結束語,“愛,是一陣熱烈而持久的掌聲,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在充滿愛的世界裏多給別人掌聲。”這個環節透過老師和同學們共同總結,再次昇華情感。

五、設定作業,說寫結合

我設定的作業是請同學們把對英子說的話整理好,給英子回信。讓孩子們再次審視人性的真善美,讓人性與語言的魅力永遠盪滌學生的心靈。

總之,整節課都是以英子的信爲主線索,牽動全文。透過以讀帶悟理解重點句子和詞語來達到情感的迴歸和昇華。學生對學生精彩回答所做出的評價用掌聲貫串整個課堂,情境與文字結合,加深學生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和鼓勵。

第五,說效果

可以看到,透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悟,讀中自得;透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透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

最後說說板書設計

這個板書設計,我把英子的性格變化以及主題簡單呈現出來,這樣簡單明瞭的設計的讓人對文中的線索一目瞭然。

結束語:這節課的設計我的力求體現課改理念,但是由於經驗不足,因此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如何把課改的精神落實到課堂中的每個環節,每個細節當中,將是我不懈追求的方向。

小學語文說課稿《掌聲》2

一、說教材

《掌聲》出自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5課,本單元共包含四篇文章,圍繞“美好品質”這一主題編排。《掌聲》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課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展現了兩次“掌聲”帶給英子的內心變化過程。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鼓勵和尊重,蘊含着豐富的人文內涵。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體會到掌聲帶給別人的力量,激發學生養成在生活中樂於奉獻,關愛他人的優秀品質。

二、說學情

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閱讀有故事情節的課文有着極爲濃厚的興趣。他們喜歡閱讀,樂於用朗讀表達心中的喜怒哀樂。透過平時的培養與訓練,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聽讀評價、朗讀評價、相互評價的能力;並能夠透過個性化的閱讀,理解語言,感悟其情,而且學生善於把文中的語言文字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目標擬定爲以下三個方面。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懂得課文中兩次“掌聲”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會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懂得主動關愛別人,奉獻愛心。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設計體系,並結合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認知特點和規律,我將確立:教學重點:透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懂得課文中兩次“掌聲”的含義。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我爲學生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讓課堂成爲學生展示自我的殿堂,使學生在激情、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愛、懂得愛、奉獻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啓發點撥法、多媒體演示法、創境想象法、評價激勵法等,激發學生興趣,啓迪學生心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充滿活力。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向各位老師重點闡述我的教學過程,整個教學過程可分爲以下幾個環節。

環節一:匯入課題,激發興趣

課上我將出示古文“愛”字的圖片,先指導學生觀察這個字由哪些圖形構成,進而引申字的含義:愛是用心疼惜呵護,並喃喃傾訴柔情。同時讓學生自由表達愛的表達形式,進而引出課題。

新穎的“愛”字圖片,在一開始便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啓發了學生對愛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環節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我會用多種形式,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逐項進行檢查。

首先,以“找朋友”的遊戲檢查生字詞,重點強調多音字“落下殘疾”的“落”的讀音是(lào)以及另外兩個讀音是落(luò)葉、丟三落(là)四。並且運用口訣“一隻小黑狗,默默地蹲在家門口。”來指導學生有趣識記生字“默”。

然後對生字的書寫進行強調,教師範寫後,學生進行練寫和反饋。

接着,指導學生用補白的形式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課文講了一個殘疾女孩英子,在同學們的鼓勵的掌聲下,變得自信起來的故事。

此環節的設計運用多種有趣的方法識記生字新詞,有助於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用填空補白的形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支架式教學降低了三年級學生的學習難度,利於學生接受。

環節三:精讀課文,體會重點。

我將從以下兩個層次來展開。

層次一:感受英子前後變化。

課上我將設計問題:掌聲前後英子有什麼不同?讀1—4段,找一找相應的句子。學生充分品讀後彙報:

內容一:“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我會提問:想象一下當時同學們在幹什麼?預設學生彙報:課下同學們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開心的玩耍等。然後對比英子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來感受這時候的英子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那麼的自卑、憂鬱、孤獨、文靜等。接着指導學生透過朗讀來體會英子的憂鬱和孤獨,來走進英子的內心。當學生彙報到:

內容二:“她和同學們一起遊戲說笑……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

這句話時,及時點撥學生:對比之前孤獨的英子,後來的她又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學生讀後就能感受到現在的英子是自信、開朗、活潑的。接着指導學生把高興的情緒齊讀出來。

層次二:感悟兩次掌聲含義。

繼續以問促讀:英子爲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呢?預設學生回答是因爲掌聲這神奇的力量。順勢引出學生也去感受掌聲的力量。默讀2、3自然段,畫出感觸深的語句,談談感受。

預設學生彙報:

內容三:“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首先激發學生思考:“猶豫”中藏着什麼?透過前文的鋪墊,學生感受到英子非常膽怯,害怕上臺。教師設定情境:英子,輪到你講故事了,你爲什麼猶豫呢?學生化身英子表達內心想法。預設英子的想內心世界:“如果我上臺講故事,同學們就看到了我殘疾的腿,他們一定會嘲笑我的”或者是“可是老師讓每個人都要講故事,我不能不上臺呀!”兩個截然不同的想法更能體會到,英子猶豫不決,躊躇不前,無奈的心態。接着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受。當學生彙報到:

內容四:“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長久。”

在這裏繼續鍛鍊學生的想象力,並提問: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麼?學生設身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來鼓勵英子:英子,別害怕!你能行,我們相信你!你真勇敢!我們不會嘲笑你等等。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第二次,同學們用掌聲又給英子送去了什麼呢?學生感悟所得送去了讚賞、佩服、鼓勵、誇獎、表揚等。接下來請學生把自己當成英子的同學,來讚美英子:“你的普通話說得真好!你的聲音真好聽。”

此環節的設計從英子前後對比變化進行分析,從而引出“掌聲”,再進行分析掌聲給英子帶來的鼓勵。這樣的設計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更利於三年級的學生由淺入深,漸進感悟文字的內涵。

環節四:迴歸課文,昇華情感

我將設計學生有感情朗讀英子的回信,進一步體會掌聲帶給英子的巨大力量和勇氣。

環節五:積累拓展,遷移運用

在師生共同總結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佈置如下開放型作業:以第一人稱“我”,用自己的話,把課文2—4段的感人故事講給家人聽。

七、說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力求生動簡潔,再現課文內容。

結束語: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耐心傾聽。請問我可以擦黑板了嗎?

小學語文說課稿《掌聲》3

設計理念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的任務是不僅包含了字詞句篇的掌握和揣摩,也包括了感知與理解文字所蘊藏的人文精神。這二者是統一的,不可分離的。應該注重語文學習過程中母語的學習,引導學生感知豐富多彩的祖國語言文字。從而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促進教師、學生與文字三者間的互動與教學,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與人文情感。

一、說教材

《掌聲》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生動地敘述了身患殘疾的小女孩英子有一次不得不在全班同學的目光中上臺講演講,但在同學們掌聲的激勵下,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憂鬱自卑走向開朗樂觀的一個感人故事。課文以小英從自卑到樂觀的情感變化以及同學們的掌聲兩條主線貫穿全文,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信任與關愛,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文章的語言樸實,卻深入地刻畫了人物的動作、心理,讓人領悟到那份真愛,令人十分感動。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①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1個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理解文章的重點詞語。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瞭解並掌握以掌聲以及英子的情感變化爲主線的寫作手法

2、過程目標:運用朗讀、討論、對比等方式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抓住重點詞語以及人物的語言、心理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目標:理解愛的力量,懂得鼓勵需要鼓勵的人、關愛需要關愛的人,深出自己的友愛之手;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理解同學之間要相互關愛。

本節課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內容:掌握字詞,初讀感知,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第二課時內容:透過朗讀、討論、提問等方式體會小英情感變化及其原因,理解同學間的關愛,獲得情感共鳴,提升情感認知。

二、說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

從“英子的變化”切入,透過英子的變化產生了疑問,進而延伸到掌聲。教學過程由“走近英子,瞭解英子”——感悟掌聲——昇華掌聲——課外拓展”的環節組成,突出了掌聲。

(二)說學法

學生在思考、朗讀、閱讀、小組交流中體會掌聲,體會情感,內化情感。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直切主題

師:昨天老師讀了《愛的小詩》這首詩歌,被它深深地打動了。現在,你們誰願意來讀一讀呢?(生讀) 讀得真好,讀出了感情,大家能給他一個鼓勵嗎?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來讚揚他(全體鼓掌)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這樣包含着鼓勵與讚賞的掌聲對我們來說,是很多的。今天,讓我們走進《掌聲》這篇文章,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

二、初讀課文,瞭解梗概

1、 把握字詞,做好鋪墊。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讀字音。

2、 全班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詞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劃出來。(2)帶着問題讀課文:文章主要敘述了一件什麼事情?

三、初步感知,設定懸念

1、 全班集體朗讀課文。要求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進行朗讀。

2、 文中透過哪幾部分棉寫了故事的發展變化?要求學生在書本上劃分並回答。(講故事前——講故事時——講故事後——幾年後)(板書)

3、 理解課文,語言訓練。小組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複述各段落的主要情節,串接成文章的主要內容。

4、 設定疑問:在故事中,英子發生了什麼變化?要求學生回去思考。

四、指導書寫

五、佈置作業

1、 寫課後的生字詞並掌握下來。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談話匯入

1、 聽寫文中生字詞,瞭解學生掌握情況。

2、 上節課,我們瞭解了英子的故事,也看到了英子身上的變化。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英子,更全面地去了解她。

二、走近英子,瞭解英子

1、提問學生:透過學習,我們知道英子以前是一個什麼樣的小女孩?英子後來又變得怎樣了?(學生回答)接下來學習第一和第四自然段,理解重點詞“默默、總是、早早地、最後一個、憂鬱”。

2、學生自主疑問:是什麼讓英子發生瞭如此巨大的變化?英子爲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在英子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

三、感悟掌聲,理解課文

1、 出示句子: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提問:“終於”表明了什麼?

2、 對,她內心掙扎了很久,她並不想上臺講故事,但新來的老師不知道她的情況,要求全班同學都要上臺講故事。當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時,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1) 師鼓勵學生自主發問:你們有什麼問題想問的嗎?有問題想問的孩子是聰明的孩子?(生問:爲什麼她把頭低下去了呢?)誰能告訴老師?(生答)

(2) 上去還是不上去呢?英子耳旁有兩個聲音在嚷嚷:一個在說上去吧,另一個則說不要上去。你們認爲英子該上去還是不上去呢?教師要求男女生組成兩隻小小的辯論隊,男生是正方(上去),女生是反方(不上去)。開始辯論,各自說說上去與不上去的理由。

3、 師:大家各有各的道理,都說得很不錯。(1)英子是怎麼表現的?誰來找找這句話並讀出來,要有感情地讀出來。出示句子:英子猶豫了一會……

(2)再次提問朗讀,要求讀出猶豫的心情。

(3)小組合作討論一下:英子爲什麼猶豫呢?(不自信、怕人嘲笑。)

對,英子很不自信,她沒有勇氣,心裏很矛盾,所以她猶豫了很久,大家試試一個成語來表達英子的矛盾,這個成語是(生答:猶豫不決)回答得真不錯,英子太猶豫不決了,她的動作是慢吞吞的。

4、出示句子: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是熱烈而持久的。

(1)師:看,同學們飽含着鼓勵的目光;聽,多麼熱烈而持久的掌聲。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她很感動,老師看到了,你們也看到了。如果此時你是英子,你想對大家說什麼?如果你是班上的同學,你又想說什麼?現在請你們來扮演英子和班級同學,先想想看要說什麼。(生:……師旁白:英子熱淚盈眶地說。)

(2)提出問題:多麼感人的場面啊!聽了英子和同學們真實的感人的話語,你們感受到了什麼?(同學們的鼓勵)同學們用什麼來鼓勵英子?(掌聲)那麼,這掌聲代表了什麼?(鼓勵、敬佩。。)生答,師相機板書。

4、 學生齊讀:“掌聲漸漸平息,英子也鎮定了情緒……。熱烈的掌聲。”

提問:這次的掌聲又包含了什麼呢?

討論:英子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對於對待象英子這樣的人,對待我們身邊的每個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訓練語言:老師代表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並向大家說聲:謝謝!謝謝大家對我的信任與鼓勵!你們想對英子說些什麼嗎?把老師當作英子,對着英子說出來吧。

四、昇華掌聲,掌聲傳遞愛

1、出示句子:“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學生質疑:英子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這裏的“一搖一晃”跟前面的“一搖一晃”有什麼不同?英子的情緒又有什麼不同?(生答:由憂鬱到激動)是什麼使英子的情緒發生了變化呢?(掌聲)

3、 白了是什麼使英子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了嗎?(掌聲)英子在這掌聲中感受到了什麼?(信任、鼓勵、讚揚、愛。。)。從這兩次掌聲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五、課外拓展,愛的昇華

師:時間過得可真快啊,幾年後,英子給我來信,信中說道:(齊讀)我永遠不會…。

提問:從英子的來信中你們明白了什麼?(生答)對,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自信,骨氣勇氣微笑着面對生活,昂起我們的頭來。下面請讀課外文章《昂起頭來真美》。

小組討論:

1、什麼事情讓珍妮發生了變化?

2、老師的那句話:“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讓珍妮感受到了什麼?

3、透過這個小故事,我們應該怎樣做?

師:英子在掌聲中感受到了愛,其實,不單單掌聲可以讓人感受到愛,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方法去鼓勵別人、關心別人。讓我們全班來一起朗讀這首愛的小詩吧!

附稿:

《愛的小詩》

愛是什麼?

問小鳥,小鳥說:愛是媽媽教我學飛時的關照。

愛是什麼?

問大雁,大雁說:愛是是跟夥伴一起飛行時的團結。

愛是什麼?

問小朋友,小朋友說:愛是老師向我傳播知識的笑容。

愛是一個關切的眼神,

愛是一句溫暖的話語,

愛是一個鼓勵的掌聲,

……

愛就是這麼簡單!

《昂起頭來真美》

珍妮是個總愛低着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讚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於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珍妮走進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

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讚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只要你昂起頭來,就會發現一切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困難!

小學語文說課稿《掌聲》4

一、說教材

1、文字細讀:

《掌聲》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29課,這篇課文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女孩英子因爲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痹症,腿腳落下殘疾,從此內心很自卑,“總是默默地獨自坐在一角”。一個偶然的機會老師讓她上臺講故事,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當她猶豫再三“一搖一晃”走上講臺正緊張害怕的時候。想不到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氣,走出了困境,開啟了嚮往美好生活的心扉,變得樂觀開朗,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

課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言簡情濃,透過描寫英子動作神態的詞句,展現了兩次“掌聲”帶給英子的內心變化過程。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鼓勵和尊重,蘊含着豐富的人文內涵。

2、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對文字的認識,以及《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年段“能質疑,能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本要求,考慮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融合,結合本冊“在閱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這一重點訓練項目和第一課時已有的學習基礎,擬定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掌聲前後英子的變化,抓重點詞句體會英子在掌聲前後的內心變化過程,體會掌聲給予英子的力量。

(3)、在體會英子內心世界的過程中獲得對“掌聲”內涵的感悟,即: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愛、鼓勵、尊重,主動關愛他人,也珍惜他人的關愛。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抓住表現英子掌聲前後神態動作的詞句,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

教學難點:體會英子在掌聲前後的內心變化過程,體會掌聲給予英子的力量。感悟“掌聲”的內涵。

二、說教法和學法

“手捧着教材,爲自己,更爲學生,我必須懷着虔誠而又審慎的態度,從閱讀出發,或鑽進文字的裏面,透視到文字的背後,主動索取文字裏的巨大財富,在寶貴的課堂歲月,和學生一起,召喚我們每一個人心靈的日出。”竇桂梅如此向我們描述她的教學理想。讀着這段文字內心充溢着幸福,我一直憧憬着這種理想。讓孩子們踏着語言的臺階,和老師一起,“在漢語裏出生入死”(王堯語),在情感世界摸爬滾打,於生命成長曆程中化蛹成蝶!

基於這種教育理想的追求,本課的設計理念是:引領着學生走向精神充實和心靈豐滿。緣本求豐,啓智激情!

教學構思:

基於上述理念,我設想本課時的教學將着眼於“情”,紮根於“讀”,抓住課文中提到的兩次“掌聲”爲線索,以“英子掌聲前後的內心變化過程”爲突破口,運用“以情促疑,直奔重點,以情激情,多元感悟,以情導行,情理相融”的模組,緊扣文字,以情會文。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用心去學,動情去讀。圍繞一個“愛”字,深入體驗感悟,張揚情感,讓課堂噴涌真情,構建學生精神成長的搖籃。

教學策略:

如何在課堂上落實上述理念和目標?我準備採用“自讀自悟”“情景再現”“情境引讀” “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組織引導學生運用“朗讀感悟”“移情體驗”“想象拓展”“延伸生活”等方式學習課文,在教學過程上將對這些教法和學法予以說明。

三、說教學過程

以情促疑,直奔重點。

在課堂伊始,我這樣娓娓道來:孩子們,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年齡和我們相仿的好朋友,她是誰呢?(板書:英子)來,我們一起和她的打打招呼。(生讀)課文裏是怎樣介紹英子的呢?爲後面的情感之旅鋪設基調。

學生的發言可能會集中在兩個片段:

片段一: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

片段二:她和同學們一起遊戲說笑,甚至在一次聯歡會上,還讓同學們教她跳舞。

1、朗讀感悟片段一:抓住:“默默地、早早地、總是、最後一個”等字詞品讀體會,想象體驗:每天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裏看其他同學遊戲說笑的英子,天剛矇矇亮就要趕到學校而行色匆匆的英子,目送着一個個同學離開後纔敢在暮色中回家的英子,內心會怎樣?引導學生想象英子的.內心世界:讓學生體會英子是個可憐、孤獨、害羞、自卑、怕別人歧視的女孩。再對比體驗,聯繫我們平日的快樂生活,對比體驗英子憂鬱孤獨的生活,煥起學生對英子的同情。我這樣說道:是啊,英子本應該和我們一樣擁有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生活,到操場上游戲,到舞蹈房跳舞,到林蔭下散步,到公園裏遊玩。可是她卻沒有。因爲她的一條腿落下了殘疾。她總是不願意――,不願意――,擔心――所以她總是默默地――,早早地――最後一個――課文中有一個詞最能表現英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小姑娘。那就是――憂鬱!(板書:憂鬱)面對着這樣一個不幸的孩子,你的心裏會怎樣?在學生深刻體會了英子的憂鬱孤獨,內心涌動着對英子的同情和關懷的基礎上,順勢指導多種形式的朗讀,就讓我們讀出內心的同情,讀出英子的憂鬱自卑的內心世界吧!

2、自讀自悟片段二:瞭解英子的開朗活潑 。(板書:開朗)

3、比較質疑。(板書課題:掌聲)文中的這兩個片段充分展示了英子在掌聲前後的不同表現,掌聲聲前的英子孤獨、害羞、自卑、怕別人歧視,掌聲後的英子:開朗活潑。這恰恰是課文的矛盾點。抓住這個“點”生髮開去,比較質疑:請你們把這兩處片段對比着讀。讀着讀着,你發現了什麼?又有什麼疑問呢?學生會被這個矛盾點吸引住,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是什麼改變了英子?掌聲又有着怎樣的內涵和力量?很自然地就切入了關鍵點“掌聲”!以“掌聲的內涵”爲突破口,再逐步延伸擴展。把感悟引向深入。達到課堂行雲流水,疏密有致,情深意濃。

以情激情,多元感悟。

(一)學生自主研讀“掌聲”段落。

首先是個人默讀,老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圈點批註,“不動筆墨不讀書”。接着小組交流,每人挑一處感受最深的語句讀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然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時,老師點撥引領。

2、交流、點撥、感悟。

句子一、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句子二、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在掌聲裏,我們看到,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

句子三: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A、朗讀鋪情:引導學生抓住“猶豫”“慢吞吞地站”“一搖一晃地走”等引領學生展開想象,深層體會小英當時害怕、矛盾、緊張、無助的心理狀態。引導學生把這種感受送進去讀出來,透過讀讓小英的畏縮、自卑在學生的心裏產生了共鳴。

B、想象育情:請學生閉眼想象,我配樂旁白。

這裏,我用“情景再現法”,在教師深情語言的描繪下,學生沉浸在英子走上講臺的緊張與艱難的情境中,使學生置身於一個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中,喚起情感體驗的衝動,掀起他們內在的、心靈深處的涌動,甚至心靈的震撼。實現與文中人物英子既緊張害怕又難受痛苦的心靈契合。爲之後掌聲出現時的噴涌真情做足前奏。

C、追問生情。導問:這一刻!英子最需要的是什麼?

此時,熱烈而持久的掌聲響起。這掌聲中又包含着什麼?

這樣層層剝筍,螺旋上升,學生的感悟步步推進:英子原來想的怕受到同學們的嘲笑。怕當衆出醜的情況都沒有出現,相反:她得到了同學們熱烈而持久的掌聲,這掌聲中有最真誠的鼓勵和尊重,更有同學們對她的關愛和期待。她的心靈被震撼了,感動了,同時也點燃了!

D、引讀煥情。音樂響起:師引入:是啊!此時的英子的心裏緊張不安呀!她多麼渴望來自同學們的真誠的鼓勵啊!

引讀: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生讀句子二

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生再讀——

就在英子最需要鼓勵的那一刻——生又讀——

層層鋪陳、重錘出擊,把這段文字中的情感渲染得淋漓盡致,掀起學生情感體驗的高潮,實現了文與人、文與己的相遇交融,促使學生生成“真正感人的愛的力量”這種生命化的感悟!

E、換位傳情。

a、此時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透過這掌聲告訴英子什麼?

b、得到同學們的掌聲,如果你是英子,你會想些什麼?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閱讀教學也這個道理,如果沒有親身體驗,就難留下深刻的心靈印記。在這裏我用“角色互換”“移情體驗”的方法,把文中的“此情此景”變成學生的“我情我景”。這樣,學生就容易融“我”入境,於“身臨其境”中推測、想象、探索,感悟語言,體悟情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沉醉,在沉醉中感知,在感知中昇華!

F、品讀升情:循着“深深地鞠了一躬”和“一搖一晃”這兩個詞,在老師的語言引領下,透過一遍遍地迴環朗讀,讓學生沿着這些字詞鋪設的英子的心路一步步走向促使英子轉變的情感世界 。

鼓起勇氣講完故事的英子,再一次得到了熱烈的掌聲。此時此刻,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涌動,她想說: !

是呀,英子有太多太多的話要說,千言萬語在英子的心裏,她覺得再多的語言也不足以表達她內心的感激,於是,她向大家——生接: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 生接: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掌聲喚醒了英子的自信,掌聲鼓起了英子的勇氣,掌聲使英子和同學們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聽,故事講完了——生接:教室裏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一搖一晃地走下了講臺。

G、聚情導思:

“冰嘗無華,相蕩而成漣漪,石本無光,相擊而發火花。”學生透過充分的體會、感悟、想象、表達,心中涌動着真情,這份真情在盪漾流淌,課堂沐浴着人文的光輝。此時讓學生比較兩次掌聲,體味“掌聲”的內涵:第一次掌聲的背後是鼓勵,這一次的掌聲背後又是什麼呢?這兩次掌聲的背後都藏着什麼呢?再輔以音樂渲染,聚集情感:第一次掌聲的背後是鼓勵,第二次掌聲的背後是讚賞。兩次掌聲的指向雖有不同,卻有着同一個源頭:那就是同學們對英子的關愛、尊重和期待啊!(板書:愛)自然地昇華課堂主題:愛!並將這暖暖愛意融入學生的生命!至此學生的精神得以充實,心靈得以豐滿!

以情導行,品悟“愛”的真諦。

1。叩擊“微笑着面對生活”。

師引入:正是這愛的掌聲改變了英子的一生,使她由一個文靜憂鬱的女孩變成了一個開朗活潑的女孩,瞧,英子來信了。

(屏示:英子的信)我永遠不會忘記那掌聲,因爲它使我明白,同學沒有歧視我。大家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着面對生活。”

讀後想象:英子會怎樣地微笑着面對生活。

聯繫生活:談對“微笑着面對生活”的理解。

竇桂梅說:“最好的讀者要提煉出屬於自己的東西。讀書在於讀自己,發現別人的時候也在發現自己。因此,讀出人家的味道,更要讀出自己的人生思考”。於是我讓英子的“微笑着面對生活”成爲學生自己的獨特的思考,以情導行,把語文學習的情感體驗引向品味生活的真諦。

2。拓展練筆,學會如何去愛:從英子的變化,你想到了什麼?你想把掌聲獻給誰?除了掌聲,你還會選擇什麼方式表達愛?出示《愛的小詩》,引導練筆,放飛思維,同時積累語言,實現情感、語言和思維同構共生!

3。激情結課:《讓世界充滿愛》音樂響起。師:在班級裏,在學校中,在社會上,處處需要掌聲,時時需要愛,我們不僅要知道愛,更要學會愛!讓我們給有困難的人一絲鼓勵,給逆境中的人一份支援,給成功的人一些喝彩!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相互關愛,共同溫暖!讓世界充滿愛!

面對着今天被愛重重包圍的學生,我想:感受愛,只是起點,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愛,纔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最後說一下板書:

掌聲

憂鬱 (愛) 開朗

抓住英子掌聲前後變化的兩個關鍵詞,展現英子在掌聲的激勵下的變化。蘊藏文字內涵。中間一顆愛心即體現了同學之間的關愛,點化文字主題,實現學文明理、無痕育人。

小學語文說課稿《掌聲》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1《掌聲》這篇課文。

一、說教材

《掌聲》是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的作者是以回憶的語氣來寫這段小學的經歷。文章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上臺演講,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成了一個樂觀開朗的人的故事。

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讀來十分感人。課文以小英“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①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② 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1個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

2、過程目標:扣住詞語理解句子,扣住句子體悟感情,扣住感情昇華知識。

3、情感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瞭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教學難點是初步瞭解小英在掌聲前後內心的變化。

本節課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內容:質疑問難,初讀感知,理清課文脈絡,書寫指導。第二課時內容:自主讀悟,聯繫對比體會小英情感變化及其原因,學文悟理。

二、說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

從“同學們的掌聲”爲突破口切入,然後逐步延伸擴展。由“感受掌聲——研討掌聲——拓展掌聲——昇華掌聲”構建完整嚴謹的教學鏈條,由“掌聲”照亮教學全過程。

(二)說學法

學生在自主閱讀、小組交流、自悟表達中體會情感。在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時,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談感受,談身邊的人與事,由此真正理解“人人都需要掌聲”的內涵。

三、說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感受“掌聲”

1、請同學們輕聲讀全文,思考:“課文哪個自然段描寫了掌聲?”

2、現在大家自由讀第四自然段,畫出小英開始演講前,課文中描寫同學們掌聲的句子。

獨白:這個環節是爲了讓學生感受到課文的重點,在學生充分讀思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這個理解全文的關鍵——“掌聲”,爲下文教學作鋪墊。

(二)研討“掌聲”

1、現在小組討論:小英演講前描寫同學們掌聲的句子包含了什麼?

2、交流重點句:(課件出示)“就在小英剛剛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誰的帶動下,驟然間響起了一陣掌聲。那掌聲熱烈、持久,小英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先體會“熱烈、持久”詞語中所表達的同學們當時激動、興奮的心情,領會同學們此時的掌聲包含着鼓勵、支援。

獨白:該環節的設計是緊扣“掌聲”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理解關鍵詞的基礎上,讓學生設想小英感動得流淚的前後情感的變化,目的在於讓學生鎖定獨特對象,產生情感共鳴,由此而倍添親切之感。

(三)拓展“掌聲”

1、同學們讀第四自然段下半部分的內容,思考:在小英演講結束時,課文又是怎樣描寫同學們的掌聲的?

2、引導學生讀悟重點句:(課件出示)“班裏又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引導學生從體會“經久不息的掌聲”中看到同學們對小英的讚賞、肯定。

3、讓學生設身處地思考:假如你當時也在場,你想對小英說什麼?假如你是小英,又想對大家說什麼?

獨白:該環節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由重點詞拓展開去,進一步感受“掌聲”,並挖掘文字空白點,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深入人物內心世界,豐富“掌聲”內涵,使前後兩次掌聲有機結合起來。

(四)昇華“掌聲”

1、自由讀全文,思考討論:從那以後小英發生了哪些變化?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體會她“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過程。

2、領悟最後一段話的深刻內涵。

(1)齊讀句子:(課件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一個人身處困境時。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2)討論交流:“掌聲”的內涵(鼓勵、幫助、關心、支援)。

(3)再讀該段,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3、聯繫實際談談自己或身邊的人關心、幫助別人的事。

4、欣賞歌曲《愛的奉獻》。

同學們你們聽完這優美動情的歌曲,你想說些什麼呢?

師昇華感情:對,同學們,人人不僅需要掌聲,也就是需要鼓勵、幫助、關心、支援。人人都有長處和不足,對自己的缺點、甚至是缺陷,不應該自卑,應該鼓起勇氣,面對生活,這樣才能開闢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我們正常人,也不要去取笑有殘疾的人,因爲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困境,會遇到需要別人鼓勵的時候。 所以對別人的關愛要珍惜,也要把自己的關愛獻給別人。讓我們的掌聲響起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獨白:該環節設計是在學生品讀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巧作對比,從小英情感變化中領悟“掌聲”的重要作用,並讓學生談談自己與他人的愛心行動。課尾輔以動情的歌曲,昇華了文章的“重點”,讓課堂充滿人文情懷,將暖暖的愛意滲透到學生生活當中去。

四、說板書

自卑 掌 憂鬱

↓ 聲 ↓

自信  活潑

說板書設計;板書用了簡潔明瞭的八個字,涵蓋了文章的內涵,2個箭頭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小英的情感變化,中間一顆愛心昇華了文章做人的道理。由於水平有限,雖然做了充分準備,還會存在許多不足,敬請指正。謝謝各位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