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關於幼兒教師說課稿

說課稿2.82W

導語:說課是一種在教學活動常見的比賽形式,透過說課也可以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課堂效果,說課就需要寫說課稿,說課稿不同於寫教案或寫教學設計,說課稿重在說教學理論,說教學設計意圖,如何突出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那麼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關於幼兒教師說課稿。

關於幼兒教師說課稿

關於幼兒教師說課稿(一)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圖形找家》,下面我將會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說教法、活動目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活動延伸七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理念

幼兒們在生活中,他們會經常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而且會詢問這是什麼圖形,注重幼兒的興趣和終身教育是我活動的兩大特色,幼兒園是現代幼兒生活學習最爲熟悉的環境之一。活動開始我就讓幼兒觀察我的掛圖,掛圖中有不同顏色的不同圖形,由不同圖形拼成的一幅畫,是爲了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瞭解各種圖形分別由什麼特點。活動中教師一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對幼兒表達不清楚的或出現困難的地方加以糾正,耐心的指導,使每一個孩子都口音能充分自主的參與活動中。

二、教材分析

《圖形找家》出自貴州人民出版社,新編學前班教材數學上冊27頁。這一活動屬於操作型活動,關於圖形認識及圖形分類活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機組織練習,圖形教育多與實物相結合,促進幼兒具體技能的發展。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三、活動目標

透過教材內容和設計意圖,吸取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爲滿足幼兒們的認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綱要》涉及的五大領域教育目標,確定本次的活動目標爲:

1.充分調動幼兒他們的積極性,認識常見的圖形,引導幼兒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說明圖形的特點和含義。

2.在認識的基礎上,讓他們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合作創造,用不同的圖形及不同的顏色拼成一幅畫,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讓他們學會分類,分清各種不同的顏色和圖形,把圖形送回家。

四、活動準備

爲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老師帶來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若干,常見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個(家門分別爲各種圖形)。

2.幼兒自帶卡紙若干剪刀雙面膠等。

五、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數字卡片,讓幼兒鞏固數字。

2.出示掛圖,讓幼兒交流掛圖中有什麼(房子樹卡車花)

3.板書主題《圖形找家》,教幼兒認識圖形,說明圖形的特點。

4.出示物品,問幼兒這是什麼圖形的物品。

5.指名幼兒來認識圖形,或從衆多的圖片尋找老師需要的圖形。

關於幼兒教師說課稿(二)

一、 教材分析:

《拍花籮》是一首極具特色的民間兒歌。雖然篇幅比較長,但內容很有趣也很簡單,節奏順口,不僅念起來琅琅上口,而且還能邊念、邊唱、邊玩,一定會給孩子們帶來無窮的樂趣。

兒歌《拍花籮》

(引子)拍呀,拍呀,拍花籮呀,紅草地呀,綠馬車呀;

你拍幾呀?我拍一呀,一隻蝸牛上樓梯呀。

你拍幾呀?我拍二呀,兩隻螞蟻擡着大花瓣呀。

你拍幾呀?我拍三呀,三條鯉魚滾下山呀。

你拍幾呀?我拍四呀,四方的招牌沒有字呀。

你拍幾呀?我拍五呀,五隻大熊打花鼓呀。

你拍幾呀?我拍六呀,六個老頭賣烤肉呀。

你拍幾呀?我拍七呀,七隻野狼抱小雞呀。

你拍幾呀?我拍八呀,八腳的章魚坐沙發呀。

你拍幾呀?我拍九呀,九隻老虎喝老酒呀。

你拍幾呀?我拍十呀,十隻青蛙跳進荷花池呀。

撲通!撲通!撲通!撲通!撲通!撲通!撲通!撲通!撲通!撲通!

二、 活動目標:

正因爲這首兒歌的趣味性很強,沒有多麼大的記憶負擔,特別適合一邊玩一邊學,所以活動的目標定爲

1、 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誦兒歌,並嘗試用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對誦。

2、 感知兒歌內容的滑稽詼諧,同時複習1---10的數概念。

3、 有興趣進行兒歌表演,爲遊戲活動作準備。

重點:在學說、表演兒歌的過程中,充分體驗這首民間兒歌的趣味性。

難點:兒歌內容的順序和較難掌握的節奏(如擡着大花瓣兒呀)。

三、活動準備:

1、 豐富幼兒有關經驗:招牌及其動作。

2、 數字卡片1—10及相關的形象圖片10張。

四、活動設計:

(一)首先請孩子們觀看兩位老師示範表演兒歌"拍花籮",激發起他們學兒歌的興趣。

這首兒歌的特點適合兩個人合作邊玩邊說,而兩個老師示範的拍手遊戲正好把這個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拍呀,拍呀,拍花籮呀,紅草地呀,綠馬車呀。你拍幾呀,我拍一呀,一隻蝸牛上樓梯呀……"一下子就調動起孩子們想學想說的興趣,孩子們肯定會躍躍欲試。

在老師示範表演後,鼓勵孩子們討論對兒歌的感受,"你喜歡哪一句呢"使孩子們在表達自己感受的同時回憶了兒歌的內容。尤其是幾個比較難掌握的節奏像"兩隻螞蟻擡着大花瓣呀"也可以在孩子提出的同時注意引導孩子們掌握。難點自然地解決了。

(二)藉助圖片和動作學習兒歌,引導孩子們充分體會兒歌的趣味性,理解並且掌握兒歌內容。

首先學習引子:拍呀,拍呀,拍花籮呀,紅草地呀,綠馬車呀。兒歌中每一句的前半部分很簡單"你拍幾呀,我拍一呀;你拍幾呀,我拍二呀……"孩子們很容易理解、記憶。記憶的難點就在於後半句。但是藉助圖片和動作來記憶,這個難點就解決了。(加上動作說)

一隻蝸牛上樓梯呀。

兩隻螞蟻擡着大花瓣呀。

三條鯉魚滾下山呀。

四方的招牌沒有字呀。

五隻大熊打花鼓呀。

六個老頭賣烤肉呀。

七隻野狼抱小雞呀。

八腳的章魚坐沙發呀。

九隻老虎喝老酒呀。

十隻青蛙跳進荷花池呀。

拍手的動作最初是自拍的`,速度可以由慢變快,後來熟悉後可以對拍,爲後面兩人的拍手遊戲做好準備。

在自拍和對拍的過程中,最初都是老師孩子一起說,熟悉兒歌內容。然後在練習當中老師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獨立說出後半句的內容,促進記憶難點的解決。

在對兒歌的內容非常熟悉以後,開始指導孩子分組對誦練習。

(三)引導孩子加上動作,體會兒歌表演的趣味性。

在分組對誦後,接下來就是增強遊戲的趣味性。首先把所有的孩子分成兩組,採取輪流說的形式,一組說一組欣賞然後互換。這樣,無形中又鞏固了對兒歌內容的記憶,也可以使孩子們輪流休息同時注意傾聽同伴是怎樣說的。然後鼓勵孩子們尋找自己喜歡的朋友,可以是老師,可以是其他小朋友結伴進行兒歌遊戲。

(四)小結與延伸

這種經典的小歌謠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兒歌的趣味性。這一點在綱要中也有所體現。遊戲法是活動中的主要方法。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邊玩遊戲邊學兒歌,始終是積極投入的,充分體驗出了遊戲兒歌的趣味性、體驗到了這種趣味歌謠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