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秋天的畫報》教師說課稿

說課稿1.9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秋天的畫報》教師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秋天的畫報》教師說課稿

一、說活動教材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特別是在資訊技術、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交往日益頻繁。它要求社會成員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能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能夠適應語言傳遞技術現代化的要求,以迎接人機對話時代的到來。正如新《綱要》中說的“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顯得尤爲重要。對於小班幼兒而言,詩歌欣賞還是有些陌生的。所以,我挑選了比較適合小班幼兒天性的素材《秋天的畫報》。

這首詩歌主題單純、內容淺顯、短小精練又生動活潑。它用多彩的顏色和好吃的水果來描述秋天,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秋天,又給人以視覺和味覺上的享受。我想,一首好的幼兒詩歌,不僅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展語言,啓迪智力,而且還可以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薰陶。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要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目標應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注重能力的培養,透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具體如下:

(一)引導幼兒感知詩歌意境、理解詩歌內容,激發幼兒對學習詩歌的興趣。

(二)啓發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

(三)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從目標來分析,目標(一)滲透了認知和情感內容,這是整個活動的主心骨,重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對詩歌欣賞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爲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作用。目標(二)是能力目標,這裏突出的主要是再創造的思想,重在鼓勵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開發想像力。目標(三)是情感目標,在學習詩歌的基礎上,萌發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培養幼兒欣賞詩歌的興趣。

活動難點:在理解動詞和重疊詞的基礎上根據詩歌的結構嘗試詩歌創編。

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根據制訂的目標發展幼兒的想像力,所以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創編詩歌,是發展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活動中利用圖片、音樂和有趣的遊戲開發幼兒的大腦思維,促進幼兒拓展詞彙.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部分。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具體的活動目標服務的。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經驗的。爲使活動更加生動活潑,我做了以下準備:

(一) 製作多媒體課件《秋天的果園》。

因爲小班幼兒對秋天的觀察是粗淺的,感受和了解更是模糊的。藉助課件可以拓寬幼兒的原由經驗。

(二) 多媒體背景圖《秋天的畫報》並伴有優美的音樂。

詩歌欣賞對幼兒最大的作用是美的薰陶,把音樂和美術相結合更能對小班幼兒產生視覺和聽覺的.衝擊和享受。

(三) 製做一棵秋天的樹,樹上有多種水果圖片。

爲幼兒詩歌的創編提供可以操作的材料。起鋪墊作用。

五、說活動過程

(一)伴隨着優美的背景音樂進活動室

帶着愉快的心情進活動室隨意坐下,營造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

(二)用多媒體課件引起幼兒觀察、學習的興趣。

生動形象的課件展示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秋天的果園,認識了各種各樣水果,感受了秋天的豐收。爲學習和創作詩歌埋下了伏筆。在這一環節,我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直觀性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使孩子在積極主動的姿態中參與活動。

(三) 美的意境中欣賞學習詩歌。

1、播放《秋日私語》和秋天的多媒體背景圖,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提問鞏固對秋天色彩的認識“秋天的梨/棗/蘋果/葡萄是什麼顏色的?

3、學習詩句:黃澄澄的梨,紅彤彤的棗,金燦燦的蘋果,亮晶晶的葡萄。

4、第二次欣賞詩歌:讓幼兒帶着問題去聽能更好地理解詩歌,並培養其有意注意“風娃娃在幹什麼呢?”

5、學習動詞:鑽、翻 。請幼兒用動作做一做鞏固對動詞的理解。

6、師生完整朗誦詩歌。

7、表演詩歌鞏固對詩歌的理解。

(四)創編詩歌

1、遊戲:摘果子。教師爲幼兒創設豐收的果園的情景,提供各種各樣的水果讓幼兒去觀察去發現。讓幼兒建立表象經驗。並在次基礎上進行詩歌的仿編。能力強的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從外型香味等特徵進行創編。

2、集體創編。給幼兒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3、幼兒自由創編。請幼兒摘3個果子,並把他們編成一首好聽的詩歌。放手讓幼兒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去創編。《綱要》指出:在寬鬆的環境中要讓每個幼兒有機會參與嘗試。

六、說活動特色

現代兒童觀認爲:幼兒是認識的主體,幼兒的發展是主動活動的結果。詩歌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只有讓幼兒充分地去看、去想、去說、去體驗、去發現、去創造,幼兒纔會更快、更好地掌握詩歌內容,同時獲得詩歌以外能力的髮長,爲其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次活動設計的特色是:

(一)創設豐富、多元的語言環境氛圍。

幼兒的智力是多元的,語言也是如此。那麼,爲幼兒創設語言環境也應當提供各種得以表現的機會和條件。而幼兒的語言發展和創新的意識更處於萌芽期,因此,本次語言活動中融入了音樂美術的元素,使得活動開展得很唯美,符合詩歌教學本身的需要。

(二)環節設計始終體現了“趣味”。

根據《綱要》的精神和語言領域的目標.本次活動的設計思想始終圍繞着一個“趣”字。因爲那是孩子的天性,教育應該無時無刻爲孩子服務,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鮮豔的畫面色彩,生動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們的眼球。透過教師針對性的提問讓幼兒獲得進一步的提高。

(三) 活動形式凸顯遊戲性。

在本次活動中,各個環節採用了遊戲法、欣賞法、情境法等不同的方式方法開展教學,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了活動形式的豐富性。同時,也將爲活動獲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 運用現代科技,充分發揮課件作用

由於幼兒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的制約,對秋天的特徵瞭解不多,印象也不深。透過課件的展示可以讓幼兒身臨其景,加深對秋天的感受。不僅能讓幼兒對秋天大自然的美麗產生深刻印象,還能激發其觀察的興趣。

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提高21世紀人才素質的基礎,它需要我們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爲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