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六年級上冊《橋》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2.31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六年級上冊《橋》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上冊《橋》說課稿範文

六年級上冊《橋》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橋》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爲我們報告的是一些動人的故事,在教學課文時要入情入境,捉住那些衝動我們的地方,領會作者表達的情感。這篇課文作者滿懷蜜意地塑造了一位平凡的老共產黨員的燦爛形象,面臨狂奔而來的大水,他以本身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奉上超已往世亡的生命橋,用本身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去世亡橋樑。課文情節跌蕩升沉,扣民氣弦;語言簡潔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要領上很有特色。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一是引導學生在動人故事中受到情緒的薰陶和薰染,領會作者表達的頭腦情感;二是資助學生在念書思索中意會作者的表達要領。

二、說學生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語言感悟能力。對於扣人心絃的故事,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積極性應該很高,但是對於老漢的高尚品質恐怕理解的不夠深入,也不容易聯想到橋的深刻含義。

三、說教法

在教學中,採用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讀感悟,讓學生自己從課文重點詞、句子、段落感悟,從而理解文字,體會出老漢身上的品質,實現與文字的對話。

四、說學法

學生讀悟結合,老師及時點撥

五、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教學難點: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課時安排

兩課時本節課是第二課時

八、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創設情境

同學們,每年的夏季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時候,連續降雨容易造成山洪暴發。橋在這樣危急的時刻該是多麼重要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於橋的扣人心絃的故事。(這一匯入讓學生感受了課文的氛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快速瀏覽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檢驗學生掌握課文程度)學生彙報,師相機板書:洪水、老漢、村民、等關鍵詞。

(三)細讀品句,感受情勢危急

過渡:透過初讀,同學們大致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下面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那個特殊的黎明,和村民們一起感受災害突然降臨時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這一環節給學生創造緊張的氛圍)

1、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描寫自然環境的句子(大雨和洪水)

2、彙報交流。

⑴、生讀找到的句子,師出示課件:(重點句)

①、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擋。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⑤、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着人們的腰。

(2)、仔細觀察這幾句話,你發現了什麼。

(透過學生的交流彙報師適時引入課文的表達手法,如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短句等,並且入情入境的指導朗讀)。

3、播放視頻感受氣氛的緊張

(四)、繼續感悟,體會英雄形象

過渡語: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當一百多號人極度恐慌,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橋擁去時,唯有一個人表現的非常鎮靜,這個人是誰?在這生死關頭他又作出了怎樣的人生抉擇?

1、下面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找描寫老漢的'句子,透過這些句子你看到一個怎樣的老漢?

(閱讀是個性化行爲,不應以老師的分析、理解代替學生的行爲。可學生認知水平有限,爲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師可重點引導能夠彰顯老漢品質的句子。指導學生研讀課文,透過交流促讀,讀中交流,交流中讀,使學生在讀悟中探究人物形象)

2、學生一起朗讀課文的最後幾個小節,理解課題含義。

(音樂聲起)就這樣一位捨己爲人的老漢,就這樣一位老共產黨員,就這樣被無情的大水沖走了……但是衝不走的是什麼?(透過對老漢品質的總結,爲理解課題含義做鋪墊)

回過頭再看題目“橋”它還是簡單意義上的橋嗎?它更是一座(生命橋,一座摧不毀的橋,一座精神之橋……)

請你讚美一下老漢吧,儘量用上橋這個字。(充分理解課題含義的基礎上升華情感)

(五)、課外拓展

課件出示生活中具有老漢一樣優秀品質的人,爲的是開啟學生的視野,發現生活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

九、教學評價

本課教學透過對重點句子的品讀,讓學生感悟好漢形象。由於不是熟習的學生,學生對課本的掌握水平我也不是分外明白,因此許多關鍵不知道可否到達本身預測的結果。好比在找句子談感覺關鍵,以及明白課題寄義,從讀悟中瞭解作者的表達要領等等。

六年級上冊《橋》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橋》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標實驗教材第十冊第四單的一篇精讀課文,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橋說課稿。面對突如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穩,高風亮節和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也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這篇課文在表達方法上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構思新穎別緻,設定懸念,前後照應。

2、用簡短的句、段來渲染緊張的氣氛。

3、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強表現力。

第四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學習課文時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動我們的地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認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根據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特點以及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放肆”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二、說教學方法:

(1)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一些描寫自然環境的詞句想像面對死亡威脅的情景,感受當時的情況危急。

(2)運用朗讀法。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範讀,品讀,對比讀,齊讀,指名讀,自由讀等,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3)運用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

三、說學法:以學生自學爲主,指導學生運用勾畫圈點法,抓住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的主旨;採用朗讀法、討論法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學程序:

本課教學我安排兩課時五個環節完成教學任務。

一、懸念匯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有一個村莊,曾經有過一座窄窄的木橋,它和村子裏的一百多號人一起經歷了一場可怕的災難。那個黎明究竟發生了什麼?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橋》這篇課文,一起去看個究竟。”上課伊始,我透過設定懸念,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一遍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課文注音和字詞典,聯繫上下文掃除字詞障礙。

第二遍讀,我請幾位學生接讀課文,糾正字音,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教案《橋說課稿》。

在兩遍讀的基礎上,檢測本課的生字新詞,有針對性地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放肆”的si是平舌音,“瞪”字還有哪些形近字,字音字義上有什麼不同等。檢測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指名讀,開火車讀,男女生接讀,把詞語放回句子中讀等。透過反覆認讀,使生字新詞得以強化記憶,得以鞏固。課堂上還要讓學生動筆寫一寫本課要求會寫的字,透過觀察、相互提醒、教師範寫、生生評價等形式指導學生把字寫正確,寫美觀。

第三遍讀,讓學生默讀,說說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和語言概述能力。

三、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彙報交流,我只是在疑難困惑處適時點撥,真正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首先,出示自學提示:

1、劃文中描寫大雨和洪水的詞句,思考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

2、課文中的老漢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3、課文最後才交代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三個問題是圍繞着課後習題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提出的。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主讀書,思考,勾畫圈點,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

(一)第一個問題在交流時,指導學生抓住一些重點詞語談自己的感受,如“像潑”“像倒”“咆哮”“受驚的野馬”“跳舞”“獰笑”“放肆”等,使學生明確這些描寫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起到了烘托渲染的作用,讓人們感受到洪水的無情與可怕(板書:洪水如魔)。教師適時追問:如果你置身於如此情境,會是什麼感受?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同時又加強了學生和文字的對話,增強了對文字的感受力。然後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因爲有了切身的感受,學生定能入情入境地讀。

(二)第二個問題,先請學生談一談老漢在自己心中的形象,然後找出文中具體描寫描寫老漢的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感受老支書忠於職守、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精神。學生會找到這些句子(展示課件)。對這些詞句進行品析時,指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讀得鎮定,乾脆,急促和響亮,展現老漢如山的形象。(板書:老漢如山)

某些句子可以進行對比閱讀加強感悟。如“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裏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把這句中的“衝”、“揪”、“吼”改成“跑”、“拉”,“叫”,並把後面那句改成“老漢兇得很”,讓學生在對比讀中體會老漢的果斷、不容置疑,感受他不徇私情、捨己爲人的品質。

安排小練筆,課文在寫“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小夥子被洪水吞沒了”時,“老漢似乎要喊什麼”,請你發揮想像,想一想老漢要喊什麼?用筆寫下來,並請幾位學生當堂讀給大家聽,再次加強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第三個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在討論交流中達到共識,明白設定懸念的好處是——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文章語言的洗練增強了故事的悲壯色彩。

四、總結課文,昇華情感。

“同學們,面對如猛獸般的洪水,我們的老支書像山一樣臨危不懼,指揮若定,他念念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顧全大局,犧牲了自己和兒子的生命。這種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好好學習!讓我們帶着對老支書的崇敬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在這裏安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由部分迴歸到了整體,避免了把課文讀得支離破碎。

學生讀課文後,我問道:“同學們,課文主要刻畫的是老支書這個形象,那麼題目爲什麼是《橋》而不是《老漢》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的火花再次被點燃,在交流中明確了題目“橋”的雙重意義,它既是實實在在的物質上的橋,更是老支書用血肉之軀築起的生命橋,從而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洪水退了,老漢和他的兒子犧牲了。假如同學們是村民中的一員,想想你會對老支書說些什麼?同學們可以自定題目,寫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這樣設定作業既是對課文的延伸,又使學生透過想像和抒寫進一步內化了情感。

最後,我來說說板書。

好的板書往往就是一份微型教案,本篇課文的板書我力求做到簡潔明瞭,突出重點,使學生一看板書便能對文章內容和人物形象一目瞭然。

六年級上冊《橋》說課稿3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橋》

本節課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橋》第十冊第四組第十六課

一、教學內容

《橋》是一篇小小說,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爲代表的優秀員密切聯繫羣衆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根據本文的內容和表達的特點,我設計了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主要內容。

4、在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二、教學理念:

讓學生有獨特的學習感受,就應該讓學生潛心涵泳、誦讀體味。特別是第一課時,要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地讀,以誦讀體味爲主要教學形式,注重誦讀中涵泳、意會、體悟。並在讀中瞭解課文大意、抓住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能與文字、作者充分的進行對話,爲下一節課學習做好準備。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上課時要求學生分三個層次的讀課文: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二讀課文,瞭解大意。三讀課文,品析主要人物。一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對一些難理解、難寫的字詞,重點指導讀寫,掃除學習課文中的障礙,發揮語文學習的工具性作用,使學生能很快進入文字。二讀課文,讓學生能更流利的讀文,更好與文字對話,歸納出的大意,對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再在這個整體認識的基礎上,提煉出主要人物——老漢。第三次讀文,有感情的讀課文重點部分,就是有讓學生抓住主要人物老漢的言行,感悟老漢的偉大。(這部分主要在第二課時完成。)讓學生在瞭解之前掃除閱讀障礙,使學生能更好的感悟文字。在學習課文時潛心涵泳、誦讀體味,讀中感悟、啓思中說寫、促使學生在言和意的體會中進行感悟、內化、轉換。在教授課文時,我採用由整體到部分的方法,讓學生在瞭解的大意後,體會老漢的不簡單;再細讀文中,感悟老漢的偉大。使老漢的形象一步一步浮現出來,越來越清晰。從而使老黨支部書記的高大形象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情感生髮,激起了對老漢的敬佩之情。達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課題

同學們都見過橋。誰來說說你見過的橋?(板書:橋)剛纔同學們介紹的這些橋都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於通行的建築物。我們的漢字常是一詞多義,這個“橋”除了指我們常見的這些便於通行的建築物外,還有什麼意思呢?(形狀如橋樑的)

對,我們曾學過的《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中的“橋”就是指比喻能起溝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今天我們來學習《橋》這篇課文,看看那這裏的“橋”又是指什麼呢?

(二)初讀課文,正音,讀通課文。

1、學好一篇課文必須會讀。讀課文就像上臺階一樣,第一級臺階就是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級就要能流利地讀課文,第三級臺階就要求我們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我們學習課文就要這樣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我們來爬第一級臺階,在讀課文之前大家要先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在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不認識或者拿不準的字,請查字典弄清楚。請大家放開聲音,大聲讀課文吧!

2、學生讀課文。

3、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說明我們都很會讀書。老師想請一位平時在全班讀書方面鍛鍊較少的同學來讀一讀課文的1—6自然段。大家說誰來?(生讀)大家來評評他讀得怎麼樣?(相機正音、學習詞語)(再請3位同學讀書)

(三)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我們把讀書過程中的攔路虎,都清除了,這次請大家流利地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什麼?

2、剛纔同學們讀了課文,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什麼?(指名說主要內容)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着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捲走了。

(四)三讀課文,品析主要人物。

1、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一位偉大的老漢,課文哪些地方是寫老漢的?(7—22)其他地方寫了什麼?

2、我們來默讀課文,在讀的時候邊讀邊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很深,用筆畫出來,想一想爲什麼讓你感受很深。(生讀課文)

3、來!說說再一次讀了一遍課文之後,課文的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特別?(生讀印象深刻的句段,師相機指導朗讀)

4、透過剛纔的讀,你們覺得老漢是個什麼樣的人?

5、學習課文不深入到字裏行間,我們就無法感受的內涵;不深入到字裏行間,我們就無法理解老漢的言行。讓咱們再一次帶着自己對的感受,深入到課文的字裏行間,和村民一起去感受這場災難,和老漢一起去挽救村民。請大家發放聲讀7——22自然段。

(五)小結

我們以知道老漢是個忠於職守、捨己爲人的人,我們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漢的這些高尚的品質呢?下節課接着學習!

四、教後反思:

在本輪的教學後,我反思全教學過程,認爲我基本完成第一課時的任務,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瞭解,對老漢的形象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主要是我做好了以下三點:

1、在課堂中突出基礎知識的訓練。其實在本輪教學中,我花了大量的時間給學生正音、結合語句理解字、詞的意思,懂得一句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磨刀不誤砍柴工”。讓學生掃除學習障礙,很快進入文字、抓住的主要內容。

2、讀的層次清楚,學生任務明確。在教學中,三個層次的讀,讓學生每次讀的任務明確,效果好,大多數學生在三次讀後都能基本回答課後的問題,對人物的形象有了一定的瞭解。

3、給足讀的時間。課堂時間很寶貴,我還是讓學生多次的讀長,時間的讀,讓他們潛心涵泳、誦讀體味,所以自然而然的進入文字,與文中人物產生共鳴。

在教學中,我認爲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讀的落實固然重要。如果上課的時候,先給學生講講抗洪搶險的故事,播放幾組真實的鏡頭,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當中自然而然地釋放自己情感,然後再開始學習課文。這樣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如音樂、圖片、多媒體和同類的等等,爲學生創設一個學習的氛圍,這樣學生就能更快的進入文字,瞭解人物的特點,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點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