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美麗的西湖的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1.01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麗的西湖的說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評委老師:

大家好!

非常高興在這個特殊的場合與各位評委老師相識,同時對大家擔任評委工作所付出的辛苦表示感謝。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浙美版第15冊實驗教材的第4單元人與自然、第一課《美麗的西湖》的第一節我將圍繞教什麼,怎樣教和爲什麼這樣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七個方面來彙報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節選自《美麗的西湖》的第一節,在新課改理念下,我明確了本課課型屬於造型、表現領域。地位與作用:彰顯美術文化,及其獨特魅力,增進學生熱愛美麗祖國河山的美好情感。

西湖秀麗的湖光山色如同一幅水色交融、淋漓流暢的水彩畫,二者在審美意趣上非常相似。本課整體上的框架就是以西湖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秀美的景觀爲內容,以水彩畫的技巧技法爲形式,兩者有機結合,既讓學生初步地瞭解了水彩畫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又培養了他們熱愛西湖、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水彩畫有系統、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儘量避開這一點,從比較容易掌握的水彩風景畫切入。色彩調和等知識、技能、技巧,安排學生在嘗試探索中自主獲得。在呈現順序上較之傳統的水彩畫教學有了較大轉變,如先出示各種各樣的小技法,再由學生說說這些技法最適合表現什麼。降低了難度,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學情分析

自從課改程後,初中生對地理、歷史的熟悉程度有所削弱,這給美術課滲透這方面知識,有了學科滲透的機會,我將從地理、歷史、文化方面着手。

三、教學目標

1、瞭解水彩以及水彩風景畫的基礎知識。

2、初步掌握水彩風景畫的技法,學習用溼畫法、幹畫法表現自然景物。

3、感受西湖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秀美的景色,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同時結合教材人文滲透美學的特色,我把傳統的三個教學目標整合而成學會欣賞、學會觀察、學會表達和學會創造四個目標來闡述。

學會欣賞:在欣賞中學會觀察

學會觀察:在觀察中學會表達

學會表達:在表達中學會創造

學會創造:在創造中體驗喜悅

四、割據教材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點爲:

重點:感受西湖的美,初步掌握水彩畫的技法,體會水彩畫的美感。

難點:掌握水彩畫技法中的溼畫法、幹畫法以及對樹木、景物的造型與表現。

五、教學準備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因此備好畫具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範畫等

學生準備:(學生)水彩畫工具、材料、水杯。

六、教學方法

主要採用:情境陶冶的情景教學方法、示範教學方法、實際訓練的教學方法,另以多媒體課件貫穿全課,透過直觀、詳盡的視頻學習,從而達到符合學生年齡思維發展的需要。

學法:學生透過,讀圖、模仿的學習方法,聽、記、練習、觀察,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探究,認識水彩畫紙、筆、顏料的特性。

七、教學過程

根據以人爲本,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理念,我的設定如下:

匯入新課—講授新課—學生練習—作業點評—小結—板書設計—拓展。

其中匯入和講授新課15分鐘,學生練習20分鐘,其他安排10分鐘。

組織課堂紀律

1、感受西湖,匯入新課

播放《西湖簡介》匯入課題,揭示課題,板書《美麗的西湖》。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水面面積約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爲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深處在2.8米左右,最淺處不到1米。湖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蘇堤和白提將湖面分成裏湖、外湖、嶽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1982年西湖被確定爲國家風景名勝區,1985年被選爲“全國十大風景名勝”。

其實,西湖是一個瀉湖。根據史書記載:遠在秦朝時,西湖還是一個和錢塘江相連的'海灣。聳峙在西湖南北的吳山和寶石山,是當時環抱着這個小海灣的兩個岬角。後來由於潮汐的衝擊,泥沙在兩個岬角淤積起來,逐漸變成沙洲。此後日積月累,沙洲不斷向東、南、北三個方向擴展,終於把吳山和寶石山的沙洲連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沖積平原,把海灣和錢塘江分隔了開來,原來的海灣變成了一個內湖,西湖就由此而誕生了。

關於“西湖”這個名稱,最早開始於唐朝。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聖湖、金牛湖、龍川、錢源、錢塘湖、上湖等名稱。到了宋朝,蘇東坡守杭時,他詠詩讚美西湖說:“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人別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美人西施,於是,西湖又多了一個“西子湖”的雅號。

學生在視頻中活得大量的資訊:西湖的地理位置、西湖的形成、西湖的來歷……

2、表達西湖的美

(1)我們班有沒有同學遊過西湖?老師想請他們爲沒遊過西湖的同學做個小導遊,談談西湖的美景,及對西湖美景的切身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導向:三潭印月(出示圖片:月西湖之美)、斷橋殘雪(出示圖片:雪西湖之美)……白石出發,動族火車可以2小時達到杭州……

(2)還有哪些詩詞也是讚譽西湖之美的?報課前收集到的有關西湖的神話傳說以及歷代文人賢士對西湖讚譽的詩詞等。學生討論、教師導向:

(3)教師評價:西湖是歷代文人賢士共同築建的一個天然大盆景,春夏秋冬、陰晴昏曉、雨雪風霜,不同的情景會給人不同的美感。出示圖片:晴西湖、雨西湖、月西湖、雪西湖,由學生講述、討論他最喜歡什麼時候的西湖,他具有怎樣的美。

(5)教師總結:西湖有秀麗的美、淡雅的美、恬靜的美(揭示課題)。

3、欣賞作品、總結特點

你覺得下面這些水彩畫是否把西湖的那種秀美感覺描繪出來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指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水彩畫《春到西湖》、《斷橋初春》、《滿湖曲折》。

(1)欣賞課本中的《春到西湖》、《斷橋初春》,感受水彩畫是透過怎樣的效果表現出西湖春意盎然。這種效果是怎樣表現的?(學生看畫面效果討論,師生交流)(畫面表現出的是淡雅、輕快、朦朧的效果,水色交融,雨霧朦朧。簡介並板書溼畫法)

(2)欣賞《滿湖曲折》,可以透過與“接天蓮葉”、“映日荷花”的西湖盛夏景象進行對比欣賞,結合攝影圖片,感受“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意境,指出同一景點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取決於作者對大自然的不同感受與當時的心境。(畫面表現出的是淡泊、簡單、蕭疏的美。線條畫在底色上不滲化且很乾枯,簡介並板書幹畫法。)

4、嘗試與探索

讓每位學生選擇一種最喜歡的顏色,嘗試在杯子中逐漸加水調和,在紙上試驗從濃到淡漸變的水色調和過程。

嘗試在不同溼度的紙上,不同顏色之間相互滲化的效果。

5、課堂小結

我的小結不是簡單的總結,爲此我如下設計:

由學生交流、表達在嘗試中發現的各種效果和規律。透過交流,總結特點。

(2)引發學生想象,說說哪組是溼畫法?哪組是幹畫法?

(3)這些效果分別在以上欣賞的畫面中或哪些地方可以看到?

(3)總結出水彩的特點,它適宜表現淡雅、秀美的景象。

目的是透過學生回顧內容,尊重其個體感受,從而實現本教材人文性特點,同時又起到鞏固今天所學知識的作用。

板書設計

目的是再現過程,突出重點

課外作業:預習下節課內容及收集資料,備好畫具。

拓展:根據我以人爲本,應用賞識教育法的教學特色,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因勢利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活動,貫穿愉快成功教育體驗,培養學生具有基本生活知識、美術素養,故拓展了45分鐘的知識面。使學生更深層次得體驗成功感。

下面我具體說說本節課的時間安排,匯入5分鐘,講授新課15分鐘,練習10分鐘,課堂討論10分鐘,課堂總結5分鐘。

我的上課過程符合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了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目標明確,重點難點突出,這樣可以較好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以上是我的全部說課內容,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導!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