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小括號》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2.26W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小括號》說課稿範文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學中的《小括號》。我將從“學習目標的敘寫、評價設計和學習流程”三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學習目標的敘寫。

我敘寫學習目標的依據是:基於課程標準、基於教材、基於學情三個方面。

1、基於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認識小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並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

2、基於教材:

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小括號》是在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例2中出現,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重點是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並瞭解小括號的作用。透過學生熟悉的購買麪包的情境,解決“還剩多少個麪包?”這個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解決。使學生感受到不只是單純的計算題有不同的算法,對於一個實際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重在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在一年級新教材中,小括號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能解決簡單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編排。從剪星星的情境入手,透過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讓學生產生認知衝突,感受小括號產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再學習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計算,明確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最終落腳點是運算順序,強調的是算法。在這裏,小括號的`出現,也增加了式題的變化,能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運算順序。

因此本節課的定位是讓學生透過問題情境,感受小括號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明白小括號的意義,知道有小括號的算式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會按照正確的順序口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式題。

3、基於學情:

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掌握了不含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並能解決簡單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實際問題,有一定計算和分析解決問題的基礎。同時,學生在前面的口算學習中,會用圈、畫等符號標註口算過程,這爲學生“創造”小括號提供了素材。

綜上所述,遵循課標精神,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我敘寫以下的學習目標:

1、會說出小括號的意義和作用。

2、能用語言表達帶小括號的加減法的運算順序,會計算帶小括號的加減兩步計算。

本課的學習重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知道有小括號的算式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計算。

學習難點是: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二、評價設計。

評價,先於教學又推動教學。爲了促使學習目標的達成,檢測學習目標的達成,我設計了以下學習評價:

1、一小組爲單位說一說計算加減兩步式題,有括號的與

沒有括號的運算順序。

2、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和練習十七第3題。

三、學習過程。

爲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營造獨立、自主的學習氛圍,學習流程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匯入。

首先透過一分鐘常規口算練習,將學生的計算訓練落實到課堂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再透過一組加、減兩步式題口算,回顧沒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計算的計算順序,爲新知學習做鋪墊。

第二環節:引導與嘗試。

從三個層次進行新知教學。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透過課件動態展示教材74頁例3的情境圖,讓學生直觀感受生活情境中的數學資訊,並提出數學問題。透過直觀操作,爲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併爲理解運算順序積累感性經驗。

2、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學生透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形成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一種是學生熟悉的連減方法,列出算式並標出計算的過程,算出結果;另一種是先加後減的思路。在此過程中注重發散學生的思維,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並訓練學生嘗試用數學語言表達思維過程,抽象成算式,使學生經歷從實物操作——表象操作——符號操作的思維過程。

然後聚焦到“先加後減”的方法,透過嘗試將兩道算式寫成一道算式,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不能先算加法該怎麼辦?讓學生感受到引入符號的必要性,進而想辦法“創造”符號,最後統一符號,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體會數學符號的簡潔性、統一性,形成初步的符號意識。

第三環節:總結歸納。

總結歸納主要是促進知識結構的形成、新知識模組的建立、解題技能的優化和思想方法的提高。因此在學生經歷了剛纔的“創造”過程,已經初步明白小括號的作用,再透過幾個式題練習,明確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後,總結歸納出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第四環節:鞏固運用。

做一做:透過算一算、說一說、比一比,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有小括號的算式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沒有小括號的算式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練習十七第3題:透過一道實際問題,提高學生運用小括號的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