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三角形的特徵》的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1.03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角形的特徵》的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三角形的特徵》的說課稿範文

《三角形的特徵》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節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小學數學第八冊的教學內容,它包括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係以及部分練習。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角,初步認識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3條邊、3個頂點、3個角,三角形還具有穩定性等知識,爲學生研究三角形的新的特性——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做好了知識遷移基礎。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實驗和聯繫生活應用數學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爲學習其他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積累知識經驗,爲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面積等內容打下堅實基礎。

本課的重點是:三角形三邊關係的實驗與探究,這個關係不僅給出了三角形的三邊之間的大小關係,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斷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的標準;熟練靈活地運用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是數學嚴謹性的一個體現,同時也有助於提高學生全面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它還將在以後的學習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節內容的難點是:利用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習和應用這個關係時,“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指的是“任何兩邊的和”都“大於第三邊”,而學生的錯誤就在於以偏概全。

二、說目標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要求“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結合教材,根據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三角形中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運用關係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

3、讓學生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感受數學與實際的緊密聯繫,在學習中培養學生數學運用的意識以及團結協助的精神。

三、說教法設計

針對平面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以及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打算採用創設情境法、實驗法、比較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的形式,並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動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組討論、合作學習,老師恰當點撥,適時引導,多媒體課件及時驗證結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學生髮展爲本,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四、說學法安排

在學法指導上,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激發他們主動探索。借鑑杜威“做中學”的思想,在設計課程方案時,將學生分成5人學習小組,同組異質:組內成員分工明確(有組長、記錄員、操作員、發言員等),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猜想、質疑、驗證、探究、測量、實踐操作、問題解決等過程中,經歷想一想,猜一猜,畫一畫,比一比等活動,努力營造協作互動、自主探究、議論紛紛的課堂教學氛圍,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得以發展。

五、說教學過程

1、實驗法初步感知

每組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幾組小棒(或者用紙條),進行操作實驗,並詳細做好記錄,填寫在統計表中。

2、討論交流法發現規律

A、 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條邊就能組成三角形;

B、 最長的那條邊小於另外兩條邊的和才能組成三角形;

C、 任意兩邊的和一定要大於第三條邊才能組成三角形;

D、 較短的兩條邊的和大於最長的邊一定能組成三角形;

E、 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也能組成三角形;

只要孩子們能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不管正確與否,教師都給予鼓勵,並集中對以上的幾個結論進行點評,對學生的B、C、D、E的回答予以肯定,對A的回答組織學生討論,分析錯誤的.原因。

3、畫圖法驗證結論學生小組爲單位進行第二層次實驗:小組內畫出3個任意

的三角形,用尺去量出三條邊的長短,填入表格。

4、應用規律解釋“最近”。“爲什麼小明上學走中間這條路最近呢?”

5、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A、基本練習:下列長度的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爲什麼?

(1)8、9、15;

(2)9、6、15;

(3)9、6、14。單位:(釐米)

這部分的練習鞏固了基本的知識點,強化教學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對組成三角形的規律的認識,掌握更好的判斷方法——較小兩條線段之和大於第三條線段,便可構成三角形;

B、拓展練習:學校的木工師傅現有兩根木條,木條長分別是70釐米和100釐米,他要選擇第三根木條,將它們釘成一個三角形木架,你能幫助確定第三條邊最長是多少釐米?最短是多少釐米嗎?

使學生對初步感知的結論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只有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學活知識,使知識起到質的飛躍。

C、課堂延伸:畫出一個三角形,讓學生量出三個角的度數,再讓學生量出三條邊的長度,試着讓學生尋找最長邊與最大角、最短邊與最小角的關係。

目的是爲了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在面對全體的情況下,促進學有餘力學生的思維發展。

本節課的板書如下:三角形的邊角關係

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三角形的特徵》的說課稿2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第8冊第135~136頁,三角形的特徵,三角形的分類,練習三十一的第1~3題。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能夠在物體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學習了角的知識,認識了常見的角,初步認識了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爲學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徵,從角的不同去把三角形進行分類做好了有力的知識支撐。三角形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學好這部分內容,爲學習其他多邊形積累了知識經驗,爲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了基礎。教材從學生說出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引出學習三角形的概念和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透過實驗發現三角形的穩定性。說說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運用,再從三角形的角去對三角形進行分類。結合教材,根據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年齡特點,我試製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能夠運用特徵辨別三角形,瞭解三角形的特性,在生活中運用,學會從角的不同去把三角形分類。

2、結合三角形特徵的研究,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在三角形的分類研究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較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

3、結合知識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本課的重點是運用知識,透過觀察討論發現從三角形的角的不同對三角形進行分類。三角形的特徵,並能運用特徵辨別三角形。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我主要設計以下幾個活動:

1、找三角形:

教師給學生一個裝有長方形、正方形、四邊形、五角星、六邊形的信封,讓學生在信封中找出三角形。透過這一找三角形,讓學生在腦中再現三角形的表象。學生不能找出三角形,教師請學生折出一個三角形,再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物體的面是三角形的,交流說說。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藉助多媒體課件,在三角形實物中突出三角形。爲三角形特徵的探索作好思想準備。初步感知三角形與其他多邊形的聯繫。

2、觀察、討論學習三角形的特徵。

讓學生觀察媒體出示的三角形,想一想什麼是三角形?獨立思考後和小組內討論說說,教師結合學生的口答,板書畫<圖形>,不成功的圖形、三角形。讓學生逐步歸納出三角形的概念。然後讓學生在紙上畫一個三角形,學習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教師出示一組圖形,讓學生判斷哪個圖形是三角形。再用三根小棒圍一個三角形。透過這一活動,讓學生在交流與驗證中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並能根據三角形的特徵畫、圍出三角形。讓學生用三根不同長度的小棒擺三角形,讓學生初步感知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的關係。運用三角形的特徵判斷什麼樣的圖形是三角形。

3、實驗、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

教師談話出示木條做的三角形和四邊形,讓學生猜猜哪個圖形堅固,然後請兩個同學拉拉試一試,讓學生感受到三角形的穩定性。教師運用媒體出示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師再借助媒體錄象,學校中有一些椅子壞了,請你修理一下,你準備怎樣做?透過這一生活情境體驗,讓學生在實驗、交流討論中瞭解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在生活中的運用。

4、知識運用:

(1)判斷哪些圖形是三角形。教師藉助媒體出示一組圖形,先和同桌說說再交流,說說原因。

(2)判斷下列三角形按角分類屬於哪一類三角形。教師藉助媒體出示圖形,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口答交流說說爲什麼?

(3)教師藉助媒體創設情境:用一張紙遮住了三角形的一個角,只露出其中的一個角,首先是直角,讓學生判斷被遮住的是什麼三角形?其次是鈍角,最後是銳角,組織學生進行判斷,讓學生判斷有依據。(修桌椅)

在本節課中,教師藉助媒體,把生活中的物體的圖形和三角形結合起來,組織學生從生活中引入三角形。在課堂中透過觀察交流、動手操作學習三角形的特徵和分類,然後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學到知識,觀察比較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及空間思維得到發展!

標籤:說課稿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