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幼兒園健康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1.39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健康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健康說課稿範文

幼兒園健康說課稿1

【說教材】

1、<綱要>中要求小班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源於生活。春天主題下的健康活動《不露小肚皮》正好符合這個要求。幼兒可以透過參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而從中瞭解認識到保護自己的小肚皮的重要性。因此,我選擇了既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的《不露小肚皮》這個活動

2、幼兒情況分析:我班的幼兒是九月剛入園的小班新生,他們從原來每家的獨生兒生活,一下子融入到集體生活中,需要一個適應教育的過程。特別是自立能力方面,需要很好地引導加強。《不露小肚皮》這個既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又很讓幼兒感興趣的健康活動,可以鍛鍊幼兒參與集體活動的能力,發展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並能感受父母愛孩子的孩子的美好情感。

【活動目標】

1、透過聽故事、看圖片引導幼兒知道“小肚皮”露在外面,會受涼生病。

2、教幼兒學會穿衣服時將上衣塞到褲子裏。

【重點難點】

這是一次健康遊戲活動,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學常識教育,但教學仍以遊戲教育爲主。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幼兒反覆操作塞衣服上。

【活動準備】

1、圖片一張:春天背景圖(有幾個小朋友在戶外做遊戲,其中一個小朋友露出了小肚皮。)

2、與幼兒人數相同的布娃娃、娃娃穿好衣服,但褲子沒穿好,每個娃娃都露出了小肚皮、錄音機、磁帶。

【說教法】

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幼兒嘗試教學法爲主,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我採用的教法有:

1、示範講解法

是指將抽象的知識內容用直觀、生動的形式來示範講解,從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達到活動目的。如何掌握正確的塞衣方法是本活動的重點。在活動中,我結合自己怎麼塞褲子,激發幼兒嘗試的慾望,並在老師的講解下,引導在自己身上實際操作,教師隨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

2、找錯法

在活動中,我故意把衣服沒塞好,讓幼兒主動找出老師的錯誤,幼兒興趣很大,這種方法恰恰符合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師幼的互動性更推進了一步。

3、參照物練習法

活動中我請孩子當爸爸媽媽,讓娃娃當孩子,從而激發幼兒興趣,直觀生動的將將操作活動內容更深入化,使幼兒始終沉浸在活動的愉悅中。

【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讓幼兒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探究活動,採用瞭如下方法:

觀察法

引導幼兒觀看圖片上的小寶怎麼了,體會自己得感冒的感受,提高幼兒對事物的分析能力,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透過引導、講述、示範、遊戲,讓幼兒認識自己身上的肚皮非常重要,我們要保護好,不能讓它受涼。並儘量營造寬鬆的氛圍,鼓勵幼兒找到感冒的原因。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辨別能力。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圖片: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2、講故事:《小寶爲什麼咳嗽》,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3、引導幼兒講出小寶咳嗽的原因:衣服沒有塞好,小肚皮露出來了,所以咳嗽了。

4、幼兒動手操作:請幼兒看看自己的小肚皮是不是露在外面了,讓幼兒自己想辦法不讓它露在外面,(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

5、老師示範講解:先檢查自己的肚皮是不是露在外面,然後邊講邊示範,重點講解、演示後腰部分餓內衣怎麼塞到褲子裏。

6、遊戲:長高了、變矮了

聽音樂做遊戲,在遊戲中檢查幼兒的衣服是否都塞到褲子裏。

7、當爸爸、媽媽

請男孩子當爸爸、女孩子當媽媽,各抱一個娃娃,請爸爸媽媽給孩子穿衣服、塞衣服,老師巡迴指導。

8、本活動堅持以幼兒爲主體,教師透過爲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的探索空間,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使幼兒在直接觀察,直接操作,具體表現的活動中,能動地建構着知識經驗,發展幼兒的認知結構,而教師不再是教練式的指揮者,也不是混同於幼兒的玩伴,而是引領舞伴,並與幼兒協調着,合作着,整個活動在有組織、有規範、有秩序中進行,又適合個性發展,而不是隨意,無序的行動,在這樣的學習狀態中,師幼交融互動,幼兒成爲獨立自主的建設者和成功者。

幼兒園健康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爲一種文學形式,充滿童趣,幼兒極易接受併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故事爲主要形式的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增長知識和明白事理,而且能發展幼兒的聽說能力。

大班幼兒對故事尤感興趣,特別是有他們喜歡的小動物做爲主角,演繹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片段。故事《心情預報》題材新穎,構思巧妙,情節生動感人。運用天氣預報的形式來引出“心情預報”,揭示了森林中各種小動物和平相處,互相關愛的一種溫馨的場面,使幼兒感到親切、溫暖,並迫切地想要融入到故事當中去,並引起了幼兒想要去探索求知的慾望。

(二)教學目標

語言故事活動的目的不僅是讓幼兒聽懂、理解故事情節,還要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更要讓幼兒從故事中體會明白事理,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因此,我確定本次活動的目標爲:

1、透過看看、想想、議議、編編心情預報,幫助幼兒理解和體驗別人的情緒感。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幼兒的互愛、互助情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理解事故情節,能講述畫面內容及表達自己的心情。

難點是: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培養互愛的情感。

因爲大班幼兒對故事活動的學習,已不僅僅是侷限於聽故事,已由原來的喜歡傾聽故事逐漸過渡到想要加入到故事中,想要參與故事角色的行爲、語言。所以透過讓幼兒從有疑問到自己去分析、推理、講述、表達等活動中,在探索求知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和提高。

二、說教法

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刺激幼兒的聽說能力。主要採用直觀法、設定疑問法、觀察想象等。並透過了看電視、畫面講述,播心情、說心情的主題活動方式,使活動流程層層有主線,體現目標和過程的整體性。

爲什麼要使用以上方法呢?因爲直觀法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決定的。透過觀看電視畫面,讓幼兒直接感受到故事中形象的人物化、靈活化。引起學習的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助於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同時爲幼兒口語講述做充分準備;其次透過設定疑問法,引導幼兒想問題並回答問題。再次透過觀察想象,讓幼兒透過觀察動物的心情與自己的心情實際聯繫到一起,使幼兒的“說心情”成爲探索、發現的過程。

三、說學法

爲了使目標真正落實到孩子身上,透過以上教法,由“看電視——分析、講述畫面內容——播報心情——表現心情——情感體驗”的主題活動方式,引導幼兒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始終以聽說能力貫穿整過活動過程,以此來推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四、說活動準備

大電視一臺;猴子玩具一隻;背景圖一幅;小鳥、小兔、綿羊、松鼠、梅花鹿、小鴨動物圖片各一;猴子、大象、青蛙、刺蝟的心情圖各一幅。

五、說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談話引題。

以聊天談話的形式,建立一種親切溫馨的氛圍,讓幼兒瞭解天氣預報的基礎上提出模仿,引起模仿的興趣。透過模仿活動,讓幼兒感知“心情播報”,然後設疑引起探索慾望到揭示答案,很自然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的把幼兒帶故事情節當中。

第二環節:分析、推理故事。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主體部分,透過教師的提問,結合圖片,請幼兒進行大膽地猜測、想象和講述中引發相互議論,並在議論中得到啓發,活躍了思維,把故事後半部分推理講述出來。這樣做給予幼兒高度的想象空間和發言自主權,克服了以往故事活動中,只求聽不求解的習慣。最後,根據幼兒推理出來的各種合理的故事情節,以設定疑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在已有情感經驗上去尋求答案,初步萌發互相關愛的情感。

第三環節:情感教育。

這是本次活動的鞏固階段。透過當主持人播送別人或自己的心情,要求幼兒必須在聽懂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完成,還要求幼兒具備認真觀察,並用連貫、完整的語言來表達的能力。讓幼兒的興趣再度進入高潮,邏輯性思維得到了鍛鍊,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透過“看、想、表演、聽、說”中思想得到了提高,關愛幫助別人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爲了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本環節中特地加入了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心情。引導幼兒透過思考,讓自己的思想來駕馭自己的動作表情,盡情地把自己的心情表現出來,但這種“盡情”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動作必須讓別的小朋友看出來你表現的是哪一種心情。

第四環節:延伸活動

這是本次活動的延伸階段,在幼兒已經瞭解種心情及表現方式後,讓幼兒經過觀察心情欄上自己或他人的心情,在心情欄上把它畫出來,讓大家一起來關心和幫助心情不好的小朋友。繪畫內容完整正確地進行講述。在畫之前要求幼兒先好好想一想,自己準備如何畫,並讓幼兒加入到所畫的角色中去,以此來形成心畫合一,達到鞏固的目的。

總之,本次活動將天氣和心情結合起來,巧妙地將幼兒感受別人情緒與天氣預報聯繫起來,同時設計提出問題,讓幼兒投入到情景中去,更好的體驗和感受。在設計此活動時,我考慮到這是個偏重語言領域的活動,於是我把幼兒的“注意聽”與“大膽說”作爲設計這次活動的重點,力爭在問題的設計和提出上具有啓發性、開放性。同時,注重了語言、藝術與科學不同領域內容的整合和同領域的不同方面內容的整合以及多種活動方式的整合。活動過程中,我注意用我的語言和眼神與孩子進行交流,爲他們創設了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老師的隨機教育能力和指導性語言的運用,還存在許多的問題,我會在平時的日常教育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結合理論,努力使自己的摸索、實踐過程縮短,以便自己不斷地、迅速地得以提高。

幼兒園健康說課稿3

一、說教學內容:

《飲食與健康》是首師大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關愛健康》的第一課時,本課的主要目的是先引導學生認識食物中含有哪些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然後指導學生學習幾種鑑定食物營養成分的簡單方法,最後向學生進行合理營養的教育。本課內容分爲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指導學生認識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鑑定食物中的三種營養成分。由於食物中含有的營養成分,一般不容易直接觀察出來,需要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鑑定。根據學校的儀器和設備情況,教材選擇了鑑定蛋白質、脂肪和澱粉等三種營養成分的方法。

第三部分:向學生進行合理營養的教育。在這部分內容中,主要介紹了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報它的結構、兒童少年中的營養不良狀況以及營養午餐的事實、合理營養的原則等。

第四部分:讓學生應用合理營養的有關知識,進行科學配餐活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遵循課標精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基礎目標:

1、指導食物中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

2、學會鑑定蛋白質、脂肪、澱粉等三種營養成分的簡單方法

發展目標:

1、關注自己的健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雞蛋白饅頭向日葵種子花生碘酒酒精燈等

三、說教學策略、方法及過程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的體現必須在啓發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職慾望。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力圖體現以活動組織教學,透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動起手來,參與到實驗中去,並且能夠積極地去設計實驗方案,自主地探索新的連線方法等。下面,我具體說一下這節課的幾個環節

(一)、認識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開始上課後,教室談話:人每天都要吃食物,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然後讓學生進行討論,進行簡單彙報。教室接着問:你都知道食物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哪些營養成分?在給學生一些時間進行交流,然後彙報,最後教師小結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成分。

這一環節主要透過學生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思考,使學生對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有更多的認識。

(二)、鑑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1、學習檢驗食物營養成分的方法

談話:我們怎樣來檢驗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呢?

(學生討論檢驗的方法)

2、介紹實驗方法:

實驗一:把蛋白質放在酒精燈上燒,問道難聞氣味,檢驗蛋白質

實驗二:把花生米在紙上摁壓,檢驗脂肪

實驗三:給食物點上稀釋的碘酒,檢驗澱粉

3、組織學生分組進行食物營養成分的檢驗

(教師在此處可以給同學們創設“矛盾”,比如讓同學們猜一猜土豆裏面含有什麼營養成分,讓同學們的想法產生分歧,來激發同學們的積極性)

談話:用實驗的方法,可以檢驗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下面各小組可以自己選擇一些食物進行檢驗

要求:

(1)、邊實驗邊觀察

(2)、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在記錄本上

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小結:

檢驗各種營養物質的方法

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知道鑑別三種營養物質的簡單方法,然後透過自己動手實踐,來驗證一些食物中含有哪些營養物質,

(三)、各種營養養成分對人體的作用

1、談話:各種營養物質對人體各有什麼作用?

(學生討論)

2、組織學生彙報

3、小結:

合理營養是健康的基礎。現在,在兒童少年中,因偏食、挑食等不良的飲食習慣,是肥胖兒童、“豆芽菜”型兒童的數目不斷增加。這不僅影響兒童少年的正常聲中發育,而且還危及兒童少年成年後的`健康。爲了改變中小學營養構成不夠科學的狀況,北京市在中小學生中推行由營養師設計的營養午餐。

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合理飲食的重要性

(四)應用知識的活動(彈性活動)

1、談話:你喜歡去麥當勞嗎?你認爲麥當勞的快餐中營養搭配有什麼特點?

2、跟據學到的知識來設計一份學校營養配餐的食譜。

四、說教學評價

科學課程目標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態度和能力,所以評價時,不應過於看重學生所獲得的知識的多少及作品的優劣,而應特別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關注交流與合作,關注動手實踐以及所獲得的經驗與教訓,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評價可採用多種形式,如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的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的評價與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等。基於這一評價理念,本節課評價方式靈活多樣,各種評價方式有機結合。

幼兒園健康說課稿4

一、說教材

蔬菜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一種食物。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裏,蔬菜隨處可見,它們種類繁多,幾乎每個孩子都能說出幾種來。如:常見的西紅柿、胡蘿蔔、土豆、黃瓜、白菜、辣椒等。本活動透過觀察、提問、故事、遊戲等一系列活動,讓幼兒認識蔬菜的同時,知道蔬菜的營養價值,使幼兒對蔬菜有正確的認識,加深對蔬菜的喜愛,激發幼兒愛吃蔬菜的情感,並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這也符合《綱要》中所寫的"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二、學情分析

蔬菜對於幼兒來說是很常見的事物,雖然幼兒都能夠說出一些蔬菜的名字,但對蔬菜的食用部分及其營養對人身體的好處不是很瞭解。需要幼兒教師進行知識的傳授。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逐漸表現出求知慾,同時他們容易被新奇的東西吸引,所以可以將知識融合在多樣的表現表達方式中。

三、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

(1)認識白菜、胡蘿蔔、西紅柿、芹菜等各種蔬菜。

(2)瞭解吃蔬菜對身體的好處。

四、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透過多媒體課件、故事、遊戲體驗及品嚐蔬菜沙拉,讓幼兒認識各種蔬菜。

活動難點:提高幼兒認知能力,明確蔬菜好吃有營養。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五、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在活動中我主要是透過課件展示、故事分析、遊戲等活動,在看一看、聽一聽、玩一玩、嘗一嘗等幼兒自主參與的過程中突破重難點。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爲此,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學具準備:白菜、胡蘿蔔、西紅柿、芹菜等實物若干、蔬菜寶寶圖片數量與幼兒相等,幼兒人手一套碗和筷子。

(2)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有一定的經驗。

(3)教具準備:展示各種蔬菜及故事所需的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方法

(一)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動中體現了教師與孩子的交互主體性,採取相互尊重、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的方式。採用的教法有:

1、直觀演示法:教師透過課件,把實物展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感知。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透過製作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加強對白菜、胡蘿蔔、西紅柿、芹菜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2、觀察指導法:此教學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了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3、情境創設法:透過故事創設情景,使幼兒認識到只有多吃蔬菜才能讓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4、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透過玩"蔬菜蹲"的遊戲,讓幼兒鞏固對蔬菜的認識。由於我利用了輕鬆、活潑、快樂的音樂,這給遊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增強了幼兒對蔬菜的喜愛。

(二)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觀察法:透過對課件中蔬菜的觀察,使幼兒直觀形象地看到了蔬菜的樣子、顏色。

2、分析法:透過對故事的分析,使幼兒瞭解吃蔬菜對身體非常有好處。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爲了讓幼兒對蔬菜的營養有更深的印象,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利用了輕鬆、活潑、快樂的音樂,這給遊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唱唱演演中引導幼兒體驗遊戲的快樂。

七、教學過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直觀演示—故事分析--遊戲體驗--品嚐交流。

(一)、匯入部分:

透過課件展示各種蔬菜寶寶。讓幼兒對蔬菜有一個更直觀、更具體的印象。從而激起了幼兒觀察的興趣。

(二)、引導幼兒透過課件的展示認識蔬菜。

在這一環中,我給幼兒準備了白菜、胡蘿蔔、西紅柿、芹菜的圖片,讓幼兒直觀地、近距離地、仔細地觀察這些蔬菜的特徵,在透過教師的講解,使幼兒對蔬菜的特徵及營養有一個更深入、更透徹地瞭解。

(三)、透過對兩個小故事的分析,讓幼兒知道吃蔬菜的重要。

此環節我採用情景創設法,邊展示圖片邊講故事,圖片的展示豐富了學生的視野,也深深地吸引了幼兒,從而使幼兒更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同時也使幼兒明白要多吃蔬菜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最後透過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蔬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多吃蔬菜有助於身體健康,能使我們長得更高更快更聰明,因此,平時不能挑食。透過這種步步深入的方式,使幼兒真正明白了爲什麼要多吃蔬菜,爲什麼多吃蔬菜才能健康的成長。

(四)、遊戲體驗:

透過玩"蔬菜蹲"的遊戲,再配上輕鬆愉快的音樂,讓幼兒鞏固對蔬菜的認識。

在給小朋友們傳授完知識以後,我將帶領他們做遊戲,這樣不斷變換的教學形式,可以減少幼兒的疲倦感。

(五)、品嚐交流:蔬菜沙拉

進行完一系列的活動之後,出示用西紅柿、黃瓜、紅蘿蔔做的沙拉,請小朋友們品嚐。讓幼兒吃吃講講,在興奮的狀態之中,逐步意識到多吃蔬菜營養好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做到不挑食,讓身體吸收更多營養,使身體長得更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