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春夜喜雨

杜甫《春夜喜雨》賞析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爲古體詩和近體詩。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杜甫《春夜喜雨》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杜甫《春夜喜雨》賞析

【原作】

春夜喜雨——[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註釋】

潤物:滋潤萬物。

野徑:野外的小路,這裏泛指四方郊野。

錦官城:又稱錦城,成都的別稱。

紅溼:雨後的花叢,紅潤一片。

花重:花朵經雨而溼重。一說色澤濃豔。

【古詩今譯】

多好的雨啊,似乎知道季節已經來臨,當萬物復甦萌生之際便應時而來。它隨着輕柔的春風悄悄地在夜間飄落,滋潤着萬物,細微得聽不到一點響聲。你看那四面八方的郊野黑雲密佈,只有江中船上的漁火閃爍着一點光明。待到天亮日出,看那被雨水滋潤的花叢,經夜雨潤澤的溼重而又濃豔的鮮花定會開滿錦官城。

【簡析】

杜甫詩集中有五十多首寫雨的詩篇,以《喜雨》爲題的,共四首,以這一首最爲知名。這首詩作於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這時已經在成都草堂居住了兩年。從上年的冬天到這年的二月間,成都一帶發生了旱災。經歷過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溫暖;經歷過旱災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貴。所以當春雨來臨之際,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詩中描繪了春夜雨景,謳歌了春雨滋潤萬物之功。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作品一開篇,詩人便以擬人化的手法,將那綿綿春雨寫得有情有知,善解人意。喜悅之情溢之於筆端。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兩句又一次採用了擬人化的表現手法,在無聲之處,將雨的連綿滋潤之態寫得十分傳神,把“好雨”動作情態和雨夜裏人的欣喜心態都寫得形象、含蓄、鮮活、生動。這兩句詩重在一個“潛”。詩人不用“灑”,也不用“落”,而用這個“潛”字,如果用了“灑”或“落”任何一個字,都不可能如此恰切形象,都不回如此準確地傳遞出那種不知不覺的.情境。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在這一聯,詩人不是繼續從聽覺描寫,而是轉爲從視覺感受描寫眼前的春雨的情狀,以開闊的夜景去描繪那聽不見的細密春雨。前一句以烏雲說明天陰雨長,正好滿足了自然萬物的需求。後一句與前一句形成對比,在無邊的暗夜中跳出亮色調,色彩鮮明,富有畫的意境。同時也見出春天的雨勢,雖然黑雲密佈,但並沒有風雨飄搖之勢,所以船上人才會那般平和,給人一種安詳、靜謐、平和的喜悅感。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這一聯是詩人虛擲的一筆,由眼前的雨展開的想象。詩人由雨夜想象雨過天晴,花兒含苞帶雨的喜人景象,飽含着雨水的花兒如在眼前,那不堪重壓的花枝彷彿就在眼前不停地搖晃不着。說明這雨整整下了一夜,已經下透了。詩人的想象,極大地拓展了詩的情感與思維空間,使得詩意更深一層,喜悅之情也不言自明。

平常之景最爲難寫,能寫難狀之景如在眼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臨其境,可見詩人手筆之高超。這是一首五律,前兩聯用流水對,把春雨的神韻一氣寫下,末聯寫一種驟然回首的驚喜,格律嚴謹而渾然一體。詩人是按先“傾耳聽雨”、再“舉首望雨”、後“閉目想象”的過程和角度,去表現春夜好雨的。詩從聽覺寫至視覺,乃至心理感覺,從當夜想到清晨,結構嚴謹,描寫細膩,語言錘鍊精工;在表現手法上巧妙地運用了擬人、對比等具有較強表現力的藝術手法。詩中句句繪景,句句寫情,不用喜悅歡愉之類詞彙,卻處處透露出喜悅的氣息、明快的情調。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流離轉徙的生活後,終因陝西旱災而來到四川成都定居,開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較爲安定的生活。作此詩時,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

名家點評

元人方回《瀛奎律髓》:“紅溼”二字,或謂海棠可當。此詩絕唱。

明人胡應麟《詩藪》:詠物起自六朝,唐人沿襲,雖風華競爽,而獨造未聞。惟杜諸作自開堂奧,盡削前規。如題《月》:“關山隨地闊,河漢近人流。”《雨》:“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雪》:“暗度南樓月,寒深北浦雲。”《夜》:“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皆精深奇邃,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然格則瘦勁太過,意則寄寓太深。

明人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雲:五字可作《衛風》靈雨註腳(首句下)。譚雲:渾而幻,其幻更不易得(“隨風”二句下)。譚雲:以此句爲雨境尤妙(“江船”句下)。譚雲:“紅溼”字已妙於說雨矣,“重”字尤妙,不溼不重(末兩句下)。

明人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此詩妙在春時雨,首聯便得所喜之故,後摹雨景入細,而一結見春,尤有可愛處。

明人王嗣奭《杜臆》:“野徑雲俱黑”,知雨不遽止,蓋緣“江船火明”,徑臨江上,從火光中見雲之黑,皆寫眼中實景,故妙。……束語“重”字妙,他人不能下。

清人黃生《唐詩摘鈔》:雨細而不驟,才能潤物,又不遽停,才見好雨。三、四緊着雨說,五、六略開一步,七、八再綰合,杜詠物詩多如此,後學之圓規方矩也。五、六寫雨境妙矣,尤妙能見“喜”意,蓋雲黑則雨濃可知。六襯五,五襯三,三襯四,加倍寫“潤物細無聲”五字,即是如倍寫“喜”字,結語更有風味。

清人仇兆鰲《杜詩詳註》:雨驟風狂,亦足損物。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於造化發生之機,最爲密切(“隨風”二句下)。

清人何焯《義門讀書記》:“野徑雲俱黑”,此句暗;“江船火獨明”,此句明:二句皆剔“夜”字。“曉看紅溼處”二句,“細”、“潤”故重而不落,結“春”字,工妙。

清人張謙宜《繭齋詩談》:“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此是借“火”襯“雲”。“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此是借“花”襯“雨”。不知者謂止是寫花,“紅”下用“溼”字,可見其意。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近人評此詩云:寫得脈脈綿綿,於造化發生之機,最爲密切。是已,然非有意爲之,蓋其胸次自然流出而意已潛會,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詮者,如此若有意效之,即訓詁語耳。

清人浦起龍《讀杜心解》:起有悟境,於“隨風”、“潤物”,悟出“發生”;於“發生”悟出“知時”也。五、六拓開,自是定法。結語亦從悟得,乃是意其然也。通首下字,個個咀含而出。“喜”意都從罅縫裏迸透。上四俱流水對。寫雨切“夜”易,切“春”難:此處着眼。

清人楊倫《杜詩鏡銓》:李子德雲:詩非讀書窮理,不至絕頂;然一墮理障書魔,拖泥帶水,宋人遠遜晉人矣。公深入其中,掉臂而出,飛行自在,獨有千古。

清人朱之荊《增訂唐詩摘鈔》:首剔“春”字,次點“春”字,三點“夜”字,四、五明畫“夜”字,六傍託“夜”字。五、六承“無聲”來,只寫“夜”字耳。《初月》詩末句“晴”字,此末句“溼”字,綰合處並無着力瞻顧之痕。

清人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起結多不脫“喜”意。

近人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紀昀:此是名篇,通體精妙,後半尤有神。“隨風”二句,雖細潤,中晚人刻意或及之,後四句傳神之筆,則非餘子所可到。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爲“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爲“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爲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