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中學生物教學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2.07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學生物教學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中學生物教學說課稿範文

中學生物教學說課稿1

一、說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包括:植物系統進化樹,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形態、結構特徵、生活方式以及他們對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係。透過"植物系統進化樹","觀察比較不同的植物"的活動,引導學生初識不同的植物類羣。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初步認識植物系統進化樹,瞭解不同植物類型之間的親緣關係,透過"觀察比較不同的植物"的活動,以及對植物類羣的各種學習活動,認識不同的植物類羣的形態、結構特徵、生活方式,與人類的關係,並透過對不同植物類羣的比較,進一步理解植物進化樹。

透過"觀察比較不同的植物"的活動,提高觀察能力、比較分析能力;透過對不同植物類羣的學習,增強分析問題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實驗觀察、比較、討論和講述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植物種類的多樣性,強化生物進化的觀點,增強生物科學價值觀,培養學生關注和保護生物圈中多種多樣的綠色植物情感。

三、說學習者特徵分析:

本校地處偏遠農村,該校生都是來自大山的孩子,對常見的植物即陌生又熟悉,說熟悉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與常見的植物有密切接觸,有深刻的感性認識;說陌生是因爲他們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學生學習興趣高,透過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幫助他們認識植物系統進化樹和掌握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的特徵及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看,八年級學生已開始從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喜歡接受新鮮事物,有一定的生物學經驗基礎。

四、說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爲2課時,此節爲第一課時,本節課應從學生的主體性出發,創造充分機會讓學生擁有成功的喜悅,在和諧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主動學習,學有所獲,從內心深處產生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慾望。對此我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提前一週通知學生利用週末採集樣本,同時,還利用學生中午休息時間,帶領大隊長一個班12人上後山採集樣本,回到學校後,由大隊長隨意分配樣本到各位小組中。這樣,學生課前對學習的內容就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課中:一、透過以上創設的情景,引入新課,二、透過"觀察比較不同的植物"的活動,以及對植物類羣的各種學習活動,認識不同的植物類羣的形態、結構特徵、生活方式,與人類的關係,進一步理解植物進化樹,三、透過對不同植物類羣的比較,認識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的特徵及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五、說教學準備:

1、準備植物系統進化樹圖片,學生採集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的實物、標本、掛圖。

2、實物材料及用具:學生採集新鮮的水綿,葫蘆蘚、牆蘚、鐵錢蕨、海金沙、石斛,芒萁、帶球果的杉枝、帶花及果實的白菜植株等大量植物實物、放大鏡、鑷子。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透過學生採集活動和生活中對植物的感性認識,結合農村孩子的生活實際,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好奇,直揭新課,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進一步學習的慾望。

(二)、植物系統進化樹和活動:觀察比較不同的植物

運用課本植物系統進化樹的認識,幫助學生對植物的分類有了初步的瞭解,接着進行觀察比較不同植物的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強化生物進化的觀點,增強生物科學價值觀,培養學生關注和保護生物圈中多種多樣的綠色植物情感。

(三)、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

採用提問式、啓發引導式教學方法,逐一分析藻類植物的。

1、結構:藻類植物是多種多樣的,有單細胞的,有多細胞的;有生活在淡水中的,有生活在海洋中的,還有少數種類生活在陸地上的。

2、特徵:大多數生活在水中,沒有根莖葉的分化,都能進行光合作用。

3、分類:據藻類植物呈現的顏色的不同可以將藻類植物分爲綠藻、褐藻和紅藻等。

4、對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係:爲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氣。與人類的關係是有些可食用,可藥用,如海帶、紫菜等可食用,褐藻膠、瓊脂、碘酒在醫藥上有廣泛的用途。

利用對比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結構、特徵、分類。培養學生學習方法的能力幫助學生分析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的特徵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與人類的關係。

(四)、本課總結

及時反饋與總結,有利於學生學習知識的掌握

(五)、作業設計

七、說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內容的教學效果可以從課堂回答、反饋練習、鞏固練習和課後作業四個方面進行評價。課堂回答透過不斷設定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課中練習鞏固反饋是一般的知識性練習題,目的是檢驗學生當堂課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此基礎上,理論聯繫實際,注重知識的深化和應用。

八、說總結與反思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是直接把知識教給學生,而是着眼於知識獲取的過程、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自己觀察、思考、分析和總結,親身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從中學到知識和方法,發展多種能力。教師要多聯繫生產實際,讓學生邊聯想、邊思考,從中發現新知識,並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運用能力。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質。

中學生物教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章第六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動物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本節將繼續探究鳥是如何與飛行生活相適應的,主要是透過對鳥的形態結構、生理、行爲等的觀察與探究,概括出鳥類適於飛行的特點。透過瞭解鳥與人類的關係,增進學生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情感。

二、說學情

鳥類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容易看到。學生對鳥的相關經驗比較豐富,但歸納總結還不夠。八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觀察分析和探究的能力,但能力尚且不足,不能獨立完成,需要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因此,對於本節的兩個活動,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參與到觀察、探究來。

三、說教學目標

1、概述鳥的主要特徵。

2、透過“觀察與思考”活動,確立鳥的身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鳥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3、關注鳥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形成愛鳥護鳥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課標要求能夠概述脊椎動物的主要特徵,在《鳥》的這一節中,此處就是在完成此要求。同樣也是學生應該掌握的重要概念。透過掌握鳥的特徵,可以爲生物進行正確分類。所以設定爲教學重點,瞭解鳥的多樣性本身不是難點,難點在於學生要從“觀察與思考”活動中得出鳥的身體構造是與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建立認識的過程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此處爲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啓發式”的教學,並運用多種媒體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同時我還採取活動探究法、討論法,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六、說教學過程

1、新課匯入

創設情境匯入:透過“想一想,議一議”引入,思考與討論爲什麼鳥兒可以自由飛翔?爲什麼人類安裝人工翅膀還不能飛翔?除了翅膀以外,鳥還有什麼特徵是適於飛行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出課題。

2、新課教學

接着是第二部分內容,對於鳥的外部形態,我將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觀察家鴿活體,並思考鳥的外部形態是什麼樣的,具有怎樣的作用?全身佈滿羽毛又有什麼樣的作用?翅膀是什麼形狀具有怎樣的作用。接着師生共同總結得出鳥的外部形態特徵即呈流線型可以減小空氣阻力鳥的羽毛能夠保溫,並且翅膀成扇形能夠扇動空氣。接下來我會追問鳥透過翅膀的扇動能夠在天空中飛行,所以與運動系統有關,那運動系統具有怎樣特徵呢?引入運動系統,對於第二部分運動系統,我會首先引導學生拿出課前分發的骨骼標本進行觀察從而總結得出骨骼中空能夠減輕體重,接下來我會在多媒體當中播放圖片以及引導學生們查閱相關資料總結得出鳥的胸肌發達並且具有龍骨突能夠擴大胸肌的着地面積。而對於鳥的呼吸系統我將首先利用圖片幫助學生認識氣囊,之後我會繼續提問氣囊是如何輔助肺進行呼吸接着多媒體當中呈現鳥吸氣和呼氣的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得出鳥呼吸的特點及雙重呼吸。而對於鳥的消化、視覺等知識我將同樣採用多媒體輔助學生自主討論的形式展開,在這裏不多加贅述。基於此,還需讓學生掌握恆溫動物和變溫動物這兩個重要概念。鳥是學習的第一個種恆溫動物,所以需要老師的歸納總結體溫的恆定對生物活動影響,以及從進化的角度分析其重要意義。最後一部分是鳥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學生之前已經學習過其他動物與人類的關係,所以學生可以自行根據教師提供的圖片或視頻資料進行討論分析:鳥與人類有什麼關係?在學生討論交流之後,教師進行歸納總結,認識鳥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員,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夥伴,養成愛鳥護鳥的習慣。

3、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4、佈置作業

課後作業是收集當地養雞場的相關資料,進行社會調查。本階段可以在梳理本節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鞏固本課所學。利用資訊化課程資源和社區資源,豐富學生學習生活。

七、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板書利用了概念圖,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鳥的有關內容,同時有助於學生清晰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板書如下:略

中學生物教學說課稿3

一、依據課標說理念

新課標認爲:綜合性學習應體現爲生物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發展,語言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主動參與精神,特別要注重探索和參與過程,並且要提倡跨學科領域的學習。

根據以上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理念:主動參與、積極探究、感悟理解,互相合作、共同發展。

二、說教材

本節課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后面的一個專題。實踐性、綜合性很強,透過探究與學習,要使學生認識到鳥的美以及它與人類的關係,並且要學會保護鳥,全面地培養了學生的生物素養。

三、說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對鳥的種類、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生存狀態能有一些瞭解。

2、識記一些關與鳥的詩詞名句,學會欣賞關於鳥的歌曲。

3、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美感。

過程與方法:

1、透過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本次活動。

2、學會欣賞鳥的形態美動態美、靜態美、神態美、並能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從而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3、學會收集資料、加工材料、整理材料,並在加工整理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究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鳥是人類的朋友,是國家的巨大的自然財富,也是人類生存必備的資源,應該積極地保護和合理的利用鳥資源,養成愛鳥的美德,並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做一個富有愛心的人。

2、爲自己的生活環境能處處花香鳥語獻計出力。

重難點:

①識記一些關與鳥的詩詞名句。

②使學生認識到鳥是人類的朋友,是國家的巨大的自然財富,也是人類生存必備的資源,應該積極地保護和合理的利用鳥資源,養成愛鳥的美德。

四、說教法:

1、情景描繪法:

本節課一開時我就展示了一些圖片,讓學生從視角上認識到鳥的美。然後接美讓學生感知美、欣賞美、最終達到品味美、探討美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使學生學會表達美並且創造美。

2、自由研討法:

由於生物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體,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結合創新教育理論,我在課堂上提倡學生自由研討,允許下位置交流意見。根據“大生物觀”的要求,將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深化對本專題的感悟與理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

3、合作交流法:

課堂應該尊重個性,鼓勵創造。因此,在本節課中我努力搭建一個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在和諧的關係中、輕鬆的學習中個性得到發展。並且,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取長補短,學會如何與人交流,與其他人一起分享勞動成果,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4、媒體輔助、添色課堂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見過的鳥類並不是很多,那知,怎麼體會到這些鳥的美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學生對此形成直觀的感受。

五、說學法:

本節課的特點從內容上講,專題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專題教學是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踐。它把看、聽、說、讀、寫打通,學科間打通,課內外打通,實現綜合教學。本專題意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學習探究,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培養其情感,學會學習。從學習方式上講,本專題課,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量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引導他們在發現中學習,在探究中提高能力,同時體驗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因此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節課最主要的學習方法。

六、說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匯入

導語設計:我是一隻小小鳥,曾經在枝頭快活的歌唱,曾經在高空自由的翱翔,曾經在風雨中迅猛地疾飛。我有漂亮的羽毛,動聽的歌喉,優美的動作,不知有多少文人騷客曾以我爲題材吟詩作賦。今天,我又走進了課堂,和同學生一起開一個鳥文化博覽會。

2、觀鳥獲得美感

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鳥的美麗之處,並且激發學生詠鳥的興趣。

3、小組合作探究:

在這個過程中,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爲了給每個學生創造一個發展的空間,我設計了以下學習任務

①朗誦關於鳥的詩歌

②唱關於鳥的歌曲

③自己動手畫鳥

④講鳥的故事

⑤收集關於鳥的成語

⑥爲自己喜愛的`鳥寫讚歌

本課在設計中,注重過程與方法,不是簡單追求結論。根據本專題學科互通、課內外互通的特點,要求學生在初讀本單元課文的基礎上,課外廣泛收集鳥的資料和資訊,以供課上補充、加工和整理。

學生透過合作交流完成以上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播放輕音樂創設情境並巡迴參與,以達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目的。

4、鳥文化探討

看視頻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鳥的動作

探討的鳥作用

探討人與鳥的關係

這五個方面環環相扣,緊密結合,既體現了合作交流這一學習方法同時又有學生的自主參與,特別是最後透過探討人與鳥的關係引出了保護鳥這一話題,進而讓學生髮表意見,爲愛鳥護鳥獻計獻策。最後,由學生自己總結愛鳥方案。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同時又關注了學生的心靈,使他們養成愛鳥美德。

七、課作業佈置

1、愛護小鳥:做到不掏鳥窩,不捉鳥玩,不故意打傷小鳥,並且對傷害小鳥的行爲進行勸阻。

2、把你與鳥之間的故事寫出來,讓大家評評。

中學生物教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是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生物的生殖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生殖方式既體現了生物對不同環境的適應,又展現了不同生物類羣在連續性方面所表現的發展和進化。本節講述的是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也是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一類動物,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並重點突出了與人類的關係,進一步體現了教材中以人與生物圈爲主線的思路。

二、說學情

從知識角度分析,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之前生物學的學習,已經掌握了比較豐富的生物知識,他們對宏觀生物學更感興趣。本節課主要以生活中常見的蝶、蛾、蝗蟲爲例介紹了昆蟲的生殖和發育,學生對此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不繫統、不準確。從經驗認知角度分析,本年齡段的學生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接觸過不同種類的昆蟲,對此也很好奇,這就爲本課內容的講授創造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舉例說出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的異同點;關注昆蟲在自然界及人類生活中的作用。

2、透過觀察活動,培養比較、分析的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3、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樹立愛護動物、保護生物的意識;透過家蠶、蝴蝶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滲透德育教育。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對知識目標的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本章的教學重點是描述家蠶、蝗蟲的生殖與發育過程。但是對於學生來說,昆蟲變態發育分爲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對其特點要分類準確地描述,比較困難。所以昆蟲變態發育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我將採用觀察法、分析法、討論法、引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授課。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去主動探索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理念。

六、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設疑匯入,激發學習興趣。透過提問學生“春天花叢中飛舞的蝴蝶是從什麼變化而來的”這一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已經知道美麗的蝴蝶是由毛毛蟲發育來的。教師接着提出問題:醜陋的毛毛蟲是怎麼變成美麗的蝴蝶的?此時學生就會產生疑問,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和興趣。

2、新課展開

首先詢問學生有沒有養過家蠶,並在多媒體上展示養蠶繅絲以及絲綢之路的圖片,請學生思考小小的家蠶和我們國家有哪些密切的聯繫。學生在觀察圖片和很容易得出家蠶可以吐絲,我們的祖先利用家蠶吐的絲紡織出美麗的絲綢,並透過絲綢之路運往西亞、歐洲各國,不僅促進了貿易的發展,而且傳播了中國優秀的文化。

接下來繼續在大屏幕上展示家蠶生殖發育各階段的形態圖,並向學生提問:家蠶對我們的生產生活這麼重要,那麼家蠶的生殖方式是什麼?學生以學習小組爲單位,邊觀察邊討論。學生可以從雌雄蠶蛾交尾的圖片得出家蠶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隨後小組內對家蠶各時期發育的圖片進行排序,嘗試總結家蠶的一生要經歷的時期。我會請幾位不同的學生回答,之後給出明確的答案:家蠶的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描述一下家蠶不同時期的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性特點。最後請學生閱讀課本上變態發育和完全變態發育的概念,明確哪些昆蟲和家蠶一樣屬於完全變態。

下面我會提出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昆蟲的生殖、發育方式都和家蠶一樣?並在多媒體上展示蝗蟲生殖和發育各階段的圖片。要求學生根據剛纔學習家蠶生殖、發育的方法,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弄明白下面幾個問題:蝗蟲透過什麼樣的方式生殖?蝗蟲的發育過程有什麼特點?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還有哪些?學生結合多媒體上的,可以從課本上很容易地得出答案。

爲了能夠更清晰地比較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我在多媒體上回播放一張家蠶和蝗蟲生殖、發育的對比表格,並請學生根據自己剛纔所學內容填寫。

在上述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展示了家蠶、蝗蟲生殖、發育的圖片,學生在直觀、活躍的課堂當中學習知識、提升興趣。最後的表格比較,學生回憶課堂內容,分條填寫,知識要點清晰突出,便於掌握。

3、小結作業

下課之前請不同學生回顧總結本課所學內容,我在必要的時候做出糾正並給予補充。並告訴學生努力的重要性:即使你是毛毛蟲,只要努力,終有一天會破繭成蝶,走向成功。下課之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飼養家蠶,詳細記錄各個時期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