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生命》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說課稿1.62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生命》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生命》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生命》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生命生命》選自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十九課,本篇課文是作家杏林子所寫的,透過“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三件事,傳遞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表達作者的生命體驗和感悟。這三個事件,反映了作者三種感慨:飛蛾求生體現了求生的慾望;磚縫中頑強生長的瓜苗,體現了生命的頑強;靜聽心跳,說明生命應該被認真對待。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課堂倡導自主、合作、開放的學習方式。四年級的學生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積累,在閱讀方面,能夠對文章的三件事有比較好的概括。且對於問題的看法能有自己的觀點,這爲本課的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本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和蘊含着的深刻道理對四年級的學生而言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將此作爲我教學的難點,在教學環節中努力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從課程標準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擾”“診”等5個生字,會寫“擾”“欲”等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並且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四、說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味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於此,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問答法、朗誦法、討論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好的匯入未成曲調先有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學生了解這節課所要學習的課題和內容,還要形成閱讀期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選擇本文作者杏林子的一句話來匯入:“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着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醜陋的毛毛蟲,可以蛻變成一隻五色斑斕的彩蝶。因爲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蹟。”這是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然後介紹杏林子的經歷:因患類風溼性關節炎而行動不便,飽受煎熬,但是仍成爲一位優秀的女作家。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透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

首先,讓同學朗讀課文,圈點勾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前後桌討論、藉助工具書解決。

其次,讓同學思考概括本文一共講了哪幾件事?即引導學生用四個字來分別概括: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透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我會這樣開展本堂課的深入研讀:

首先是“飛蛾求生”:讓同學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飛蛾的,引導學生找到“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接下來提問從哪些詞語能看出飛蛾有着強烈的求生慾望?明確句子中“掙扎,極力鼓動,生命的力量,躍動,強烈,鮮明”幾個詞。接下來我採用換詞語的方式讓同學來體會:作者說“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這裏老師想把“躍動”這個詞換成“跳動”,行不行?明確這裏換成跳動不好。

因爲跳動是一起一伏地動;躍動表達心情急切,更能體現飛蛾求生的慾望。那麼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這樣一直有着強烈求生慾望的飛蛾,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如果你是作者,此時此刻,面對這樣一個比你弱小的多的生命在你手中掙扎,你會想到什麼呢?找到原文中的句子讀一讀並體會一下。這個問題具有開放性,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師適時給予引導。

其次是“瓜苗生長”:先讓學生讀這一部分,想想看香瓜子是怎樣不屈地生長的?找到文中的幾個詞語“衝破,不屈向上,茁壯生長”。進而體會作者的心情,找出文中相關的詞語:作者是驚訝的,從“竟然”這個詞就可以看出來。在這個故事中,同樣要讓學生體會作者在面對這樣一截只生存了幾天的頑強的瓜苗時,內心的感受是怎樣的。

最後是“靜聽心跳”:先讓學生讀一讀這一部分,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並讓同學聯繫一下生活,想想生活中哪些行爲是在糟蹋自己的生命?在這裏,我將給學生拓展作者的一些背景資料:杏林子曾經因爲難以忍受病痛選擇自殺,但是被醫生救活了。啓發同學想一想應該怎樣做呢?明確本文的情感主題: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如文章中所說:“一切全由我自己決定,我必須對自己負責。”這也正是作家杏林子自己所做的:杏林子真的做到了自己所說的“好好使用”,她一生之中,寫下了四十多部作品,使她成爲了世界非常有影響力的作家,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此外,她還將自己一生的稿費捐獻出來,成了殘障基金會,幫助了數以萬計的殘疾人。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結作業環節設計爲:

學生再次集體朗誦本文,聯繫生活和自己所知道的一些名人的事例說說自己學習後的感悟;

最後,我的`作業設計爲:蒐集一些關於生命的名言警句。

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生命》說課稿2

【說教材】: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第八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的寫作思路是開頭首先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下面的內容卻沒有從正面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還表達了自己積極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它是一篇哲理性較強的散文,它透過三個小故事從不同的方面來談對生命的認識,展示了生命的意義,並且教育我們:要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這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說學生】

這篇課文的作者對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級的學生年齡尚小,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有一定難度。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熱愛生命,教學時要體現整合的教學思想,聯繫前面兩篇課文的學習。利用前面的課文已經引發了學生對人生、對生命的一些思考和感悟,爲學習本課作了鋪墊,這樣可以減少本篇課文教學的難度。教學本課前,還可以讓學生蒐集一些有關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學生從中受到生命意義的啓發,爲領悟本篇課文的思想內容做好準備。

【說設計理念】

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引導學生透過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產生真愛生命、敬畏生命的認識。《生命生命》抒寫了對人生的感悟,思想深邃。這類課文極容易上成道德課,爲了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備課時,我首先把目標定位到“人文合一”的層面,不但凸現教材中處處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讓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而且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體會,從而讓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機融合,渾然一體,進而讓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說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說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對生命的熱愛。

【說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蘊含的意思。

【說教學過程】

一、整合單元內容,匯入生命主題本課題比較特別,是兩個“生命”詞重複,這課題已經緊扣本單元主題“熱愛生命”,所以我先透過複習17、18兩課內容匯入,既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主題,又能順利板出課題第一個“生命”。然後透過介紹杏林子引出課題第一段,又順利板出課題第二個“生命”。分層次地板題,幫助學生層層深入思考課題。這時請學生讀題,這裏的讀題目,不在於學生能理解多少,而在於讓學生對課題的內涵初步有所感悟之餘也和作者產生同一疑問,帶着問題學下文。

二、整體感知課文,在讀書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是第一課時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落實課程標準“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整體把握的能力”的一個重要訓練內容,需要老師使用有效的方法指導和訓練。在學生初讀課文後,以這兩個問題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課文圍繞“生命”寫了哪幾個事例?前半部分敘述了這三個事例後引發了杏林子怎樣的感悟?”這時指導學生透過板書幫助學生概括課文內容,既解決了課文“寫什麼”的問題,又理清了課文敘述脈絡,即課文“怎樣寫”的問題,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在理解內容的同時領悟表達方法,能更好的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

三、在說話訓練中走近文字,和作者產生共鳴引領學生品讀飛蛾掙扎求生的事例時,當學生從“只要、就、稍”等詞體會到飛蛾生命的脆弱,從“掙扎、極力鼓動、躍動”體會到飛蛾珍惜生命後,我設計了語言訓練:飛蛾掙扎着,極力鼓動着翅膀,它會對自己說什麼呢?學生說: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逃出去;我不能就這樣死去,我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挽救自己的生命;我只要有一點逃出去的希望,我也要爭取;加油!努力!一定要從這裏逃出去,重獲自由,不能放棄自己的生命……這一話題的設計既是一種想象說話的訓練,又是對飛蛾不言放棄、頑強抗爭精神的言說。學生看似在替飛蛾說話,實質在表達自己的心聲,於是,文與人、蛾與己就此相遇交融,人文性與工具性和諧一致。

四、在說話訓練中昇華生命感悟,在學完飛蛾求生、香瓜子茁壯成長兩個事例後,我問生命是什麼呢?這個一開始我們回答不了的問題,現在能回答了嗎?

學生寫到:生命是小草頑強的生命力:生命是在田野裏跳動的青蛙;生命是校園裏開得火紅的木棉花;生命是螞蟻尋找食物的身影;生命是我們在運動場上矯健的身影……在孩子獲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強烈體驗就結課會停留在單純的文字層面上,而設計了這個練習後等於輕輕推開生活的大門,把孩子從文字引入生活,因爲一切的學習只有最終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纔是有效的。接着老師說:“把我們剛纔所說的連起來,就是生命的詩篇、生命的讚歌啊”教師如詩般的語言,神奇的點化着孩子們身邊眼前的生命,孩子們似乎一下子就步入了一個神奇的生命林子。

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生命》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生命生命》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組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設問開頭,透過寫飛蛾拼命求生、香瓜子奮力生長和疹聽自己心臟律動三件事的描寫,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和善待生命,感悟出珍愛生命就要珍愛時間的人生道理。文章篇幅短,但句意深。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制定爲以下幾條:

1、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

3、透過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珍愛生命就要善待生命和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理解三個事例所隱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二、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好奇好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我採用啓發引導法進行教學。語文教學,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爲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語感。因此,我還將採用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朗讀比賽,做到人人蔘與,照顧後進生,避免了朗讀時優生的專利局面。

三、說學法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用自己的血汗換來的東西纔會珍惜。而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也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學法。

教師出示精心設計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後再合作交流、討論,最後以小組爲單位,全班展示交流。堂應不僅開放而有活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交能力,領略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學程序

《生命生命》這篇課文結構非常清楚簡略,整篇課文作者採用設問的寫法,提問、例舉三個事例、悟出道理。這篇課文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還是一篇寫作的好範文。爲了使本課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質疑匯入,激起探究興趣

導語“同學們,《生命生命》這一課究竟講了一件什麼事,他能然訴我們明白一個什麼道理?

(二)出示問題自主探究

1、學生讀文、找含相關的重點句子,自主解答問題。

2、小組長組織成員交流討論,發揮“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集體智慧,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同學間團結協作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全班展示交流

小組集體展示,交流對問題的答案和見解,生以“我認爲”的語氣彙報,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然後以“誰還有不同的看法”、“誰來補充”,有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平等的交流平臺,和諧積極的交流氣氛。教師完全充當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說一說這一段給我們介紹了什麼?

(1)文中那些句子能令人感覺到一股生命的力量?(感情朗讀)

(2)作者爲什麼回放了飛蛾?(及我爲什麼會震撼?)

(3)你在捉蜻蜓活捉其他昆蟲時,他們是怎樣反抗的,這種反抗就是什麼?

2、感情朗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思考練習:

(1)找出文中寫香瓜子生命力強的句子。(感情朗讀)

(2)一粒香瓜子令作者感動的原因是什麼?

(3)寫草生命力強的詩,誰背一背?

3、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出示思考練習:

(1)從聽診自己心跳的律動你知道了什麼?

(2)利用生命有哪兩種方式?

(四)歸納總結拓展

作者從這三件事認識到了什麼?

舉例說“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的意思。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體現無限的價值?

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生命》說課稿4

一、說教材:

《生命生命》是人教實驗版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19課課文。第五組課文的主題是“熱愛生命”,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隨着課文的學習,感受生命的美好,體會課文中含義較深的詞句。

本文的作者是香港女作家杏林子。課文開頭就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呢?”接下來作者不從正面回答,而是列舉了三個事例:飛蛾求生、磚縫中生長的瓜苗、傾聽心跳。透過這三個事例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作者透過文章表達了自己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生命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

這篇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書寫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二、說學生:

四年級下期的學生已初步具備獨立的識字和一定的閱讀能力,能與同學一道對文字進行質疑、合作和探究,能初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本文主題深刻,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難度,教師在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

三、說目標:

根據文章內容特點、學生情況和課程標準提出的總目標,我從知識與能力、方發育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鼓動、躍動、慾望、衝破、堅硬、不屈、茁壯、沉穩、震撼、糟蹋、短暫、有限、珍惜”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句子的含義。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悟文中三個事例中蘊含的道理。

四、說教法:

作爲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上所要做的就是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教師要設定有效的情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消除與文字的距離感。在學習字詞、質疑解疑、感情朗讀等環節,教師要及時指導,並總結學法,反覆強調。在理解感悟文章所表達的作者情感時,教師要精心設問,從那些“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詞句中提煉問題,以少數幾個問題統領全文的學習,達到“求真、倡簡、務實”的境界。最後,教師還要組織必要的練習拓展,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落在實處,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廣闊的生活中去。

五、說學法:

陶行知說:“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祕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給與孩子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在問、讀、思、議、品的過程中理解感悟。學生能提出問題纔有解決問題的慾望和動力,要鼓勵孩子在學習的各個環節提出疑問。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要在多種形式的讀的活動中讓學生有所感悟,有所體驗,有所收穫。品讀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要抓住關鍵詞句透過想象、體驗等方式感受具體的形象,體會作者語言的精煉與平實。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匯入新課:

1、介紹杏林子的名言和生平,引出課題。

2、請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人生格言,提出問題:“生命是什麼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讀課文,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學生交流識字解詞方法。

2、再讀課文,讀通讀順語句。

3、三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列出三個事例的小標題。

(三)品讀詞句,深情感悟:

文中作者幾次提到自己感到震驚,是什麼使她震驚呢?

(1)學生自讀討論後整理:是飛蛾那種強烈、鮮明的求生慾望讓“我”震驚!

這是什麼樣的飛蛾?飛蛾“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它心裏會想什麼?

朗讀相關句子,感受作者的心情。

(2)學生自讀討論後整理:是香瓜子極強的生命力讓“我”震驚!

這是什麼樣的香瓜子?“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向上,茁壯成長”“只活了幾天”的香瓜子心裏在想些什麼?

朗讀相關句子,感受作者的心情。

(3)介紹杏林子的身體狀況,談談對“白白糟蹋”的理解。參閱背景資料,說說杏林子是怎樣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她又怎樣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有感情朗讀。

(四)暢談感受,昇華情感。

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生命》說課稿5

一、說教材分析

1、課文特點:

《生命生命》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本單元是學生從小學進入中學後的第一個單元,內容以人生爲主題,都是抒寫的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這篇優秀的散文。作者以女性的細膩和和敏感觀察尋常的生命現象引出對人生的思考,感悟生命的可貴。喚起學生對生命的關愛。

2、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葉聖陶說“教材是個例子”。《生命生命》這個例子既承擔落實本單元教學的重點的任務,又承擔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培養,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本單元的成敗,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學生整個初中階段的學習影響深遠,特別是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方法的掌握尤爲重要。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根據本單元的安排,結合新課標“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啓示”,本課安排了以下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解文中三個事例所蘊含的內涵。

(2)學會品味精美的詞語,句子或段落,準確把握文章的中心。

(3)從不同的側面思考問題,獲得不同的感悟。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不同形式的“讀”和討論,形成一種活潑有序的課堂學習氛圍。

(2)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增進學生閱讀本文的體驗和感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爲了體現新課標“正確認識人生中苦難難免,但生命永恆,生命美好,要戰勝苦難,同時進一步認識學習語文和生活的關係”的理念,本課安排的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1)學習並嘗試作者關注自然,思考人生,體味人生,感悟生命。

(2)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增進學生對生命的體驗和生命價值的認識。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究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味生命的頑強和美好,珍愛生命。

2、教學難點

從三個事例中引出多角度的思考。

四、說教師教學方法

1、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朗讀。朗讀時,除了要求學生讀準字音,還應對學生進行正確處理句內停頓,正確處理輕重音等朗讀技巧層面的指導。這是因爲,有效的朗讀可以拉近與作者的距離,並且能使學生的語感在實踐中得到培養,爲感悟文字打下必要的基礎。

2、組織課堂討論,在討論交流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文的討論抓住以下兩點:

(1)三個事例分別蘊含着怎樣的內涵。由此紀出了作者的哪些思考?

(2)這三個事例,能否引發你對生命的其它思考?

(3)你認爲哪些詞語、句子或段落寫得最準確生動而又精彩?說出你的理由。設計這些討論題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讀懂課文理清文章由“所見”到“所想”“所悟”的思路。同時培養學生品味、欣賞文章精彩內容的能力。

五、說學法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的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小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爲重要。”只有學會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質疑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