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課文

小學四年級爬山虎的腳課文原文

課文2.04W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觀察描寫爬山虎的精讀課文。下面是小學四年級爬山虎的腳課文原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小學四年級爬山虎的腳課文原文

爬山虎的腳

學校操場北邊牆上滿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從小院的西牆爬上去,在房頂上佔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爬山虎的嫩葉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長大了的葉子。那此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麼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步觸着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爬山虎的腳要是沒觸着牆,不幾天就萎了,後來連痕跡也沒有了。觸着牆的,細絲和小圓片逐漸變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腳,那些腳巴在牆上相當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

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

在閱讀教學開始時,我提問:關於爬山虎的腳,你們想知道什麼?這樣設定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小學生是透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於是,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透過解讀文字,拿起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爬山虎的葉子,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我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找出爬山虎怎樣爬的句子,和孩子們一起表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動作,最後議論把“一腳

一腳”換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透過討論,學生不但理解了“一腳一腳”的意思,而且還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進一步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觀察的細緻。

本課的.不足:

一是沒有找到爬山虎,只透過課件演示,讓學生看,不夠直觀。如果提前讓學生觀察,尋找到爬山虎,效果會更好些。

二是引導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如何細緻觀察還不夠,需要引導學生們也要做個有心人,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

《爬山虎的腳》一文的教學的重難點是透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並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

在描寫爬山虎腳的部分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按步驟進行學習:

1、讀有關段落,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語句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觀看課件,對照課文內容,瞭解爬山虎腳的樣子。

3、與此同時,理解比喻句“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從而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

4、最後,引導孩子結合板書,練習背誦段落。在讀、說、看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練讀,有助於學生讀懂課文。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這部分內容有一定難度。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爬山虎動作的詞語,接着透過做動作體會詞語,初步感悟。再展示爬山虎緊貼着牆往上爬的課件,引導觀察直觀理解,從而突破理解上的難點。

由於教學經驗積累尚有許多不足,教學中,還未能很好地圍繞中心對重點詞進行比較,理解,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