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課文

給予的故事課文原文

課文2.32W

從《給予的故事》這篇文章裏,你將會了解到什麼樣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的給予的故事課文原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給予的故事課文原文

給予的故事課文原文 篇1

《給予的故事》

從前有個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飢渴難忍,瀕臨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腳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他終於找到了一間廢棄的小屋。

這間屋子已久無人住,風吹日曬,搖搖欲墜。在屋前,他發現了一個吸水器,於是就用力抽水,可是滴水全無。他失望到了極點。

忽然,他看見吸水器旁有一個水壺,壺口被木塞緊緊地塞住,壺上有一個紙條,上面寫着:你要先把這壺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後才能打水。但是,請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壺灌滿。他小心翼翼地開啟水壺塞,裏面果然有一壺水。

這個人面臨着艱難的選擇,要不要按紙條上說的,把這壺水倒進吸水器裏?如果把水倒進吸水器不出水,豈不白白浪費了這壺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這壺水喝下去,就會保住自己的生命。他思索再三,決心照紙條上說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個夠!休息了一會兒,他重新把水壺灌滿水,塞上壺塞,在紙條上又加了兩句話:“請相信我,紙條上的話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嚐到甘美的泉水。”

《給予的故事》教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4個生字,學會書寫10個生字。

2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給予的快樂和幸福。

3、在討論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認識。

能力目標:在討論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認識。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給予的快樂和幸福。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引入新課。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們寄予國別人或者得到過給予嗎?(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評價)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給予的故事》。師板書課題。

二、自瀆自悟,體會感情。

(幻燈片展示)自學要求:請大家開啟書,拿起筆,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把自己的感受批註在旁邊。

三、全班交流,暢談感受。

1、師:看大家剛纔讀書的樣子,老師真高興。因爲你們讀書時非常專注,而且大部分同學做到了“不動筆墨不讀書”,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了批註。這就是最好的讀書方法:邊讀邊思,邊思邊寫。

2、暢談感受。

學生可能感受到的幾個場景:

(場景一)

(1)、迷失方向、飢渴難耐是在沙漠中最可怕的困難,可他偏偏都遇到了。

(2)周圍仍是黃沙茫茫,看不到一點綠色。同學們想象一下,頭頂是火辣辣的太陽,腳下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此時又飢又渴,還迷失了方向。假如是你,請描述一下你當時的感受。

場景(二):

(1)、對於一個在沙漠中飽受飢渴折磨、瀕臨死亡的人來說,哪怕是一壺水也能挽救他的生命。恰在這時,真的在他面前出現了一壺水,然而他並沒有立即喝下這壺救命的水,因爲他在水壺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生齊讀。

(2)、當他看到這壺水和字條上的字時,他的心情怎樣?(矛盾、猶豫)請你把描寫這種心情的段落讀一讀,把這種心情讀出來。

(場景三)

(1)、師:如果紙條上說的是真的,那麼就會得到源源不斷的泉水,不僅可以解救自己,還可以供給更多的同樣在沙漠中面臨困境的人;但是如果把水倒進汲水器後,汲水器不出水,那就白白浪費了這救命之水,並且是以自己的生命作爲代價的。這的確是艱難的抉擇。如果你是這位沙漠旅行者,你會怎麼做呢?

(2)、他明明知道這湖水對自己的生命是多麼重要,爲什麼還要把水倒入汲水器中?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五自然段。你怎麼理解“一種奇妙的靈感”?(寧願冒着犧牲自己的危險,也要試試爲更多的人,找到救命之水。)

(3)、讀了這段,你除了感覺到他這種捨己爲人、甘於奉獻的精神,你還體會到什麼?

(4)、書中無文字,文中無圖畫,但是你們透過想象,感受到了主人公爲自己關愛、幫助別人而興奮不已,這正是他從給予中體味到的快樂。現在,他想把這種歡樂告訴每一個沙漠旅行者。齊讀他在紙條上加的這兩句話。

(5)、“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嚐到甘美的泉水。”請你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四、讀寫結合,提升體驗

1、讀旅行者在紙條上寫的話

2、自己寫下最深的'感受,在班內交流

3、教師參與其中,表達感受

(設計意圖:有了深厚的感情鋪墊,學生此刻會有感而發,藉助對感受的書寫,豐富“給予”的內涵)

五、感情昇華,拓展延伸

1、提問:“給予”還包括什麼內涵?

2、拓展:身邊的給予的故事

給予的故事課文原文 篇2

給〔jǐ〕予〔yǔ〕的故事

一 壺 水

從前有個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飢渴難忍,瀕(bīn)臨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腳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終於找到了一間廢棄的小屋。這間屋子已久無人住,風吹日曬,破舊不堪。

在屋前,他發現了一個吸水器,於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無。他氣惱至極。忽然他又發現旁邊有一個水壺,壺口被木塞塞住,壺下壓着一張紙條,上面寫着: “你要先把這壺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後才能打上水來。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壺裝滿。”他小心翼翼地開啟壺塞,裏面果然有一壺水。

這個人面臨着艱難的抉(jué)擇。是不是該按紙條上所說的,把這壺水倒進吸水器裏?如果倒進去之後吸水器不出水,豈(qǐ)不白白浪費了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這壺水喝下去就會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後來的人呢?一種樸素的做人的道理給了他力量,他下決心照紙條上說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水!他急忙先把水壺裝滿水,塞上壺塞,然後痛痛快快地喝了個夠!休息了一會兒,他在紙條上加了幾句話:“請相信,紙條上的話是真的。只要你照着做,就能喝到甘美的水。”

“給”永遠比“拿”愉快

有一年,俄(é)國作家高爾基在意大利的一個島上休養,10歲的兒子跟着媽媽來看望他。兒子在院子裏栽了好些花兒。

春天,兒子栽下的花兒盛開了。高爾基看着窗下怒放的鮮花,心裏很高興,就給兒子寫了一封信。意思是這樣的:

“你走了,但你栽的花兒留下來了。我望着它們,心裏想:我的好兒子在島上留下了一樣美好的東西———鮮花。

“要是你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像鮮花啦,好的思想啦,還有對你的非常好的回憶啦,那你的生活該是多麼愉快啊!

“那時候,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