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我與佳人有約初中作文

一扇一酒一頭巾。

我與佳人有約初中作文

我曾以爲,中國文人都是這副模樣,彆着紙扇,晃着酒杯,歪歪斜斜,行吟江畔。

這可不是癡癲樣嗎?有點大家風範嗎?我好奇地看着人們的評價,不禁細細地翻看這本本癡作,才真正讀出了其中的癡韻。

杜甫可以稱得上是癡人的代表。“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我想,您老人家可是連自身的溫飽都無法解決,還有空去心繫天下?可人家還真是癡,面對飢寒交迫的百姓,硬是把血淚化作吶喊,愁緒流作墨跡,喊出了癡韻十足的一聲。但可惜,人家王者能理您嗎?您這聲吶喊可白喊了。但杜老卻不鬆懈,不遺餘力地創作了“三吏三別”,每篇詩文可都是嘔心瀝血之作。血也流夠多了吧?可最終,杜老還是無法扛起拯救天下蒼生的重擔。您說,這一生過得癡不癡?

癡!但可別感慨得太早,更有癡者前仆後繼。

瞧!又有人來了。是王維吧,這飄飄長鬚,一認就準。他也夠癡,成天埋在小山小竹中,聽幾聲鳥叫,看幾片落葉,便樂得忘了東西南北。這人不解世情,“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您跟一個管林子的老頭有什麼好聊的?無非是風花雪月,鳥語蟲鳴。但這有什麼實際意義嗎?您看看雪還能換來錦衣玉食、高官厚祿嗎?您聽聽風便可手握生殺大權嗎?我可不願像這般遊山玩水。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您一人有什麼可玩的`?但得以掬清月,揀幾根素菜嚼嚼,就倚牀搖頭晃腦。哧,任是誰都要笑出聲來。

而一代文豪蘇軾的癡,更是不遜於前面兩位。烏臺詩案後,連小命都險些不保,竟還有閒情逸致吟詩作對。一連三貶後,您可得想點法子回到京都啊?可人家蘇軾仍不改癡勁,遊山玩水,琵琶簫笛,快意人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我印象最深刻了。沒肉的生活過得有滋味嗎?幾片新綠竹葉,幾條春雨嫩枝便可彌補得了嗎?成天面對一片竹林,恐怕連臉亦會變成黃綠色吧。這份癡,令人費解。更令人費解的是,就是這樣一個蘇軾,千古流芳!

癡風癡韻誰解得?

標籤:初中 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