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冬至的習俗作文(精選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冬至的習俗作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冬至的習俗作文(精選5篇)

冬至的習俗作文1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迴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這天之後,太陽又逐漸北移。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爲: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爲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民間還用冬至日到來的早晚及天氣好壞來判斷來年的天氣,有:“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的說法……

作爲一個節氣,冬至在春秋時代已被觀測出來,但作爲一個盛大的節日,冬至節又是怎樣誕生的呢?關於這個節日,又有着什麼傳說故事呢?事實上,冬至過節的風俗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冬至的習俗作文2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個熱愛生活的民族,這從中國豐富多彩的飲食習俗中或可見一斑。中國的傳統節日幾乎都有着豐富有趣的飲食習俗,冬至自然也不例外。獨特的“冬至亞歲宴”就曾盛極一時。此外,冬至吃餛飩(餃子)的風俗流傳較廣,民間有“冬至餛飩(餃子)夏至面”。北方一些地區還有在東至吃狗肉羊肉的習慣。

冬至來到,也就意味着人們要開始面對所謂的“數九寒天”。但人們相信,冬至到了,春天也就不遠了。數九的風俗也就由此誕生。數過九九八十一天,便是一片春光好。在關於數九的風俗中,九九歌和九九消寒圖都是比較有趣的。

我國地大物博,風俗多彩。各地過冬至都有着一些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冬至的.習俗作文3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正所謂:冬至到,吃水餃。

過去,南寧人甚至把冬至提到了比年還重要的地步,在民間至今還流傳着“冬大過年”之說。每到冬至,各家各戶就要做湯圓、包肉糉,還要準備“三牲”拜祭祖先,舉家歡飲。而在鄉下,除了家家戶戶要做湯圓、包糉子外,在冬至那天所有外出的人都要到村裏祭祖宗祠,然後閤家吃一頓豐盛的晚餐,以慶團圓。

據傳,南寧之所以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是古人認爲到了冬至,雖然還處在寒冷的季節,但離春天已經不遠了。冬至那天,各家殺雞宰鴨,準備酒肉、果品、湯圓,而在外的親人也趕着回來過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同時冬至對於農民而言,就意味着要對來年的生產、生活進行系統的安排和籌劃,從這個角度上分析,確實是“冬至大過年”了。在民間還有“冬幹年溼”一說,即如果在冬至那天天氣晴好,在過年的時候則會遇上下雨天,十分應驗。其中奧妙,也許是因爲古人千年之總結,是經驗之談。

過冬節時,南寧人的餐桌上除了雞鴨豬羊等佳餚外,還有一道特別的菜——魚生。這是因爲民間有“冬至魚生夏至狗”的講法,也許是因爲冬至時令氣候較涼,切好的魚生不易變質,入口時清涼爽滑美味。當然,南寧魚生口感最好的要算橫縣的,橫縣魚生還成功申報了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冬至的習俗作文4

說起冬至,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每年公曆12月21~23日就是冬至節。冬至是二十四節氣最早制定的一個節氣。它不是生下來就有的,而是人們根據數千年的經驗制定出來的。

只要一過了冬至,白天就會越來越長,晚上就會越來越短,大地越來越暖和。冬至節是一個有福氣的日子,冬至這天,朝廷放假休息,軍隊也不打仗,商店都不開門,親朋好友會互相拜訪。在唐朝和宋朝時期,冬至要祭天祭祖先,皇帝會舉行祭天大典。在古時候,皇帝又稱“天子”,因爲他們以爲他的皇位是上天賜給他們的,所以他們要祭天。現在北京著名的景點之一北京天壇,就是明朝和清朝皇帝祭天的地方。

在冬至那天,老百姓們不會祭天,而是祭拜祖先,懷念曾經美好的回憶。

冬至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吃餃子。醫聖張仲景看到百姓耳朵凍爛了,就把自己家的羊殺死了,把外面的羊皮扒掉,把肉剁成餡,放入辣椒粉,還有姜、蒜,一些小茴香,攪拌。然後用麪皮包住,煮熟給百姓們吃,能治好凍耳朵。餃子原先不叫餃子,而叫凍耳朵,或者嬌耳。

冬至有一個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首兒歌一直流傳於民間。

冬至有三候:

1、蚯蚓結。蚯蚓在這一天凍僵成了一團,像繩子一樣。

2、麋角解。麋角的角向後長,冬至後就開始慢慢回暖,角就長起來。

3、水泉動。泉水慢慢變熱,森林裏的泉水開始流動起來,摸上去有一絲絲的溫暖。

冬至真是一個吉祥的日子。

冬至的習俗作文5

一轉眼冬至又到了,而關於冬至的習俗有人說吃餃子,有人說吃湯圓,但是我們老家的習俗更特別,那就是吃包子,雖然已經很漸漸失傳了,但是我們家依然還保留着這個習俗。

去年冬至,奶奶一大早就發好面,準備好羊肉胡蘿蔔餡。一聽說包包子,我急忙洗了手,跑到案板邊,拿過奶奶壓好的麪皮,開始學包包子。奶奶邊包邊教我:“左手心放麪皮,右手舀餡放在麪皮上。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邊皮,中指沿着邊兒往回拉,邊拉邊捏,最後捏到一起擰個小辮就行”。我一聽,難,得有點技術。奶奶說:“不怕,一學就會。”她握住我的右手,分開手指,在麪皮上練習“邊拉邊捏”,看着麪皮的圓邊在我手下一點點收攏,也很好玩。奶奶教我做了兩個,第三個我堅持要自己來,開頭我小心慢慢捏,不算順利,快要捏好了,我心裏高興,想一下捏住,可是餡都捏到了邊上,拉回的面捏不住倒粘在手指上。我有點發急,使勁一捏,不想倒把皮捏破了,餡也漏了。奶奶一看說:“不要急,最困難的時候就是快成功的時候。你這是面邊上粘了菜汁就捏不住;手溼了就粘面了。”我長吸一口氣,擦乾手,重新拿過一面皮,按部就班操作,終於成功了。那包子歪着小辮坐在箅子上,我左看右看,多像淘氣的小娃娃!我大喊:“耶,我捏了個胖娃娃!”大家都笑了。吃飯了,奶奶端上熱氣騰騰的包子,我心裏美滋滋的,這包子也有我一份功勞啊!

不知道冬至的這個習俗還可以流傳到什麼時候,但是我喜歡這樣傳統的節日,喜歡這樣傳統的習俗。

標籤:精選 習俗 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