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家鄉的風俗小學生作文(8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家鄉的風俗小學生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小學生作文(8篇)

家鄉的風俗小學生作文1

還記得父母對我說過,他們剛來到鐘樓區,這裏只是一個並不繁榮的地方,不像現在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這天,我讓媽媽帶我去了解一下鐘樓區的發展情況和去看看我們原來住的周家村。

奔馳在常州鐘樓經濟開發區的馬路上,看着兩旁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馬路上一派車水馬龍的景象和四周隨處可見的綠化,我彷彿感受到了鐘樓區宏大的發展前途。媽媽告訴我,昔日這裏只是一大片農田而已,幾十年發展至今,這鐘樓區經歷過了無數的風風雨,真的很不容易。聽着媽媽的話,又看看這一大片生機勃勃、繁榮昌盛的景象,不難想象,鐘樓區發展至今,經歷過了多少的風風雨雨。

媽媽告訴我,鐘樓區還是一個集聚文化內涵的地區。聽說最近運河五號創意街區展覽了鐘樓區小學生的美術作品,我決定一探究竟。走進運河五號,仔細看着這個從一家紡織廠改造過來的創意街區,我發現了許多常州鐘樓區發展的足跡,找到了一些與紡織企業管理有關的提示標語和激勵人們工作的錦旗。從這另外的發現看出,鐘樓區的企業有了區政府的良好規劃,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產業生產當中來,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產業鏈,讓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來。這真是鐘樓區發展到如今繁榮昌盛的景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緊接着,我們來到了五號展區,這裏就是展覽鐘樓區小學生的美術作品的地方。一走進大廳,我頓時怔住了:好一派華麗的景象!

只見到處都展覽着我們鐘樓區小學生的優秀精美美術作品,牆壁上貼的,櫃子上擺的,欄杆上掛的……到處都有,令人目不暇接,而且品種也很豐富,繪畫作品、布藝作品、陶藝作品、紙藝作品樣樣俱全。走近一看,我發現每一件作品都是無比精美的,幾乎天衣無縫,彷彿這些美術作品都是出自美術大師的手裏的。

從這一件件精美的美術作品可見鐘樓區教育也不遜色,練才藝都是“從娃娃抓起”。學生作品美,除了天賦以外,大部分功勞都歸功於老師。沒了老師的精心指導,哪來學生們簡直巧奪天工的作品?

家鄉的風俗小學生作文2

我的家鄉是東北黑龍江省大慶市的“溫泉之鄉”林甸,一年中,我主觀覺得的第一個節日,是過年,不是指元旦,似乎元旦在1月1日就成了理所應當的第一個節日了,但我覺得,元旦只不過是一個假期罷了,而除夕開始,就是年三十,纔是“節日”,餃子爲代表的各色食品被人們端上餐桌,人人熬夜守歲,這天開始,直到初七,家家團圓,哦,除夕還要大掃除一次,寓意除舊迎新。

春節之後,就是元宵節了,雖說到初七爲止家家團圓,但這一天元宵圓,月亮圓,所以元宵節,人們有的還要再團圓一次。這一天,可是爲數不多的滿月。

二月二,龍擡頭,這有一個典故,人打翻了玉皇大帝的酒壺,所以玉皇大帝爲了懲罰人類,不給人們下雨,青龍看到了人類叫苦連天,不忍心不給人們下雨,於是偷偷地給人們下了一場雨,被玉皇大帝鎖在一塊大石頭下面,並說要青龍出來,除非人有本事讓金豆開花,善良的人們不忍心看到青龍被鎖在大石頭下面,朝思夜想幫助青龍,有一天,一個老頭髮現自己家裏的黃豆開花發芽了,一想:“呵,這不就是金豆嗎?”之後這位老者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全村人。一天玉皇大帝下來視察的時候,看到一個地方全都供着發芽的金豆,玉帝如約放了青龍,所以流傳下了“二月二,龍擡頭”的典故,在我們這裏,這一天出門既不能跑,也不能跳要不然就是“踩了龍頭”一年交不上好運。

我們家鄉的風俗大體上和其他地區的風俗差不多呢,但是啊,這過起來可是別有一番風趣,和別的地方的風俗相比可是一點也不輸給人家,林甸地方雖小,但過年的時候可是和整個中國一起過,並過得格外熱鬧。

家鄉的風俗小學生作文3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風俗和特色,我們順德也有不同的民風民俗。想知道嗎?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春節是廣東最重大的傳統節日。順德的春節也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從農曆十二月中旬開始,家家戶戶就會去商場買過年的必需品,最少不了的就是紅瓜子、開心果、龍江煎堆等.

在臘月二十三的晚上,按照習俗是要送竈君上天,有的叫“謝竈”、“送竈”或“祭竈”。祭竈的貢品一般都是一碗炒米,兩片片糖和一些水果。謝竈時用一個大盤子,裝着祭品去拜。

置鮮花是家家必置的。這時候,大家都會去迎春花市。迎春花市大多數是在農曆的12月28日至到除夕都會舉辦。到時候,數以千計的人都會去“行花街”。

到了除夕夜,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團圓飯。這一晚,比較大的孩子就會幫忙“拜神”。而小點的孩子就四處串門,跑去玩,大人做大人的,小孩做小孩的。到了11點,那更是小孩們的天下了。每個孩子都拿起挎包,跟着“大部隊”去派財神了。只要一聽到哪家在放鞭炮,我們就立刻尋着聲音趕緊去找。找到後大喊一聲“財神到!”大家就一窩蜂地跑進別人家裏。一邊對人家說吉利的話,一邊給別人財神紙,別人就會給你一封紅包。據說家裏來的孩子越多,今年就會財源滾滾。

到了年初一,早上大人們匆匆忙忙地煮齋。吃過齋後,便會有一些人來家裏拜年,當人快要走時,我們主人家就會往別人的袋子裏放慈姑和桔。初一至十五,親友或相識的人互相拜年時,已婚或年長者要給未婚者或小孩一封紅包。

到了元宵節,家家戶戶吃湯圓,在一起聊天。過了元宵節,春節就大概結束了!

家鄉的風俗小學生作文4

我的家鄉吉林省汪清縣,是個美麗富饒的小縣城,這裏居住着熱情豪放的東北人,有着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民風民俗。

東北最不同與其他地區的就要數房屋了,別的地區都睡軟綿綿的大牀,而東北則睡在那長6至7米,寬3至4米的大硬炕上,據說有利於腰背。炕下有一條空洞連接着竈臺,燒火時,煮飯和熱炕兩不誤,坐在熱騰騰的坑上吃着香噴噴的米飯,別提多享受了。東北幾乎每家每戶的都有口地窖,規模也不大,就是用來存放些土豆、白菜類食品。我還經常下去探險呢!東北的房屋體現了東北人的性格,根本不分那些廚房、臥室,中間只是一牆之隔而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北的房屋其實沒有客廳,客人來了就把他往炕上招待,絕對會讓你倍感親切。

作爲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我最愛吃的就是小雞燉蘑菇,還有豬肉燉粉條,相信也是每個東北人的最愛。大概是因爲東北氣候偏冷,所以才愛吃這種高熱量的食物吧。,特別是酸菜,絕對口味獨特,獨一無二,每當有客人來時主人都要做酸菜燉排骨再加上味道獨特的小菜來招待客人,保證你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不僅東北的美食讓人讚不絕口,東北的“二人轉”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獨特的唱腔和奇妙的舞步構成了小到十幾歲兒童,大到七八十歲老人的羣衆舞臺。每個東北人都“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可見二人轉對東北人的影響尤爲深刻。“二人轉”不用舞臺,不用服飾,隨時隨地都能來上一段,怪不得人人都喜歡。最讓我驕傲的是連著名小品演員趙本山也來自東北,唱的一手好二人轉,紅遍大江南北。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東北的這片土地養育了豪爽、不拘小節的東北人。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文化構成了我們美好的中國。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體驗獨特的風俗習慣。

家鄉的風俗小學生作文5

我的家在福建晉江的一個小村子上,那裏便是“三鄉村”。那裏雖然沒有大城市繁華,卻有着自己的閃光點,尤其是過年時我們的"跳火羣”。

說起跳火羣在我們家鄉可是家喻戶曉。家鄉的男女老少都要跳火羣,跳火羣在我們那兒是一般指跨年的意思,所以也可以叫跨火羣。當我們跨過去的時候,代表新的一年又要開始了,也代表來年萬事如意,步步高昇。

但是跳火羣也有它自己的規矩:小男孩跳火羣時必須要爸爸或者爺爺抱着跳過去。而在我們那裏女人和小女孩是可以免掉這個隆重的儀式的。如果你懷着好奇心也可以去試一下。

在我的家鄉不只有跳火羣,還有放煙花和放鞭炮這個重要的事情。這件事對於大人來說,可能毫無在意,可這件事對於小孩子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喜事”,當我們要去買菸花時,隔壁家的小孩都不忍投入,羨慕的目光。

當你吃完飯走出門就會被這個場景所吸引:小孩們有的追逐打鬧,有的在玩仙女棒有的在放煙花還有的爬到屋頂上仰望繽紛多彩的天空。最讓人吸引的地方就是那美麗的夜空了。夜空中原本似湛藍,但因爲許多煙花的.到來,而變得獨具一格。天空中點綴着無數的花朵,讓人不由得多拍幾張照。

除此之外,我們家還有許多的美食和風俗。雖然我的家不起眼,但是它有它獨特的特點。

家鄉的風俗小學生作文6

河南民間剪紙歷史悠長,在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朵鈔》中就有一段描寫出售剪紙的盛況,由此看來,早在宋代剪紙已經在民間流傳起來了。

剪紙的由來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從前有一個叫做“花丫頭”的人,她只能靠剪名堂紙來賺錢養活自己可是奔忙一天只能賺幾分錢。她心裏想着肯定是我技術不好,剪出來不好看,所以沒人買我的剪紙。她四處拜訪,偶然間她看見路口有一位老奶奶在給別人剪紙,老奶奶手上的剪刀像活的一樣,轉幾個圈就完成了。花丫頭立刻前去拜師,可老奶奶不緊不慢的從後背拿出一把剪刀說:“孩子,你把它磨好,再來找我。”花丫頭日復一日地磨,磨石也換了一塊又一塊,花丫頭在這個艱難的磨剪子的過程中,技術不斷提高,終於磨了一年,把剪子磨尖銳了,可是她再去找老奶奶卻再也找不到了。他拿着老奶奶的剪刀去剪名堂紙,剪得差不多和真的一樣,從此花丫頭名聲大起。

剪紙要的是耐心,手不能亂抖動,剪錯一下,這張紙就廢了(但可以廢物利用哦),眼也要集中注意力。想要好看不只要有高超的技術,還要心平氣和,心不能煩躁,要把自己當成剪刀,這樣剪出的紙纔好看。剪紙也可以任由你的發揮,任由你的想象,剪出你自己獨一無二的剪紙。

河南剪紙分爲兩種,第一種是由一張紙和一把剪刀然後“嚓,嚓”幾下就完成了;第二種是由你勤勞的雙手撕(但是你的指甲必須很長才能做手撕畫),手撕畫在我們當地可有名了,只要你技術高撕出來可好看,怎麼樣,剪紙有趣吧!

我真自豪我的家鄉有這樣優秀的風俗,希望他永遠的流傳下來。

家鄉的風俗小學生作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我們的國家地大遼闊,每個地區的風俗有千千萬萬,但我想,有一個風俗定有相同之處,那就是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更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一家人團團圓圓圍坐在桌邊,高高興興地吃年夜飯。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居住在深山密林中,人們都叫它“年獸”。每年除夕,它都出來濫殺無辜。有一年除夕,“年獸”掙斷了鐵索,又竄回村中去吃人咬牲畜。村民們與它拼死搏鬥,纔將它趕走。第二天大家相互登門慶祝,這樣就有了“拜年"的習俗。時間一長,人們逐漸找到了“年獸”的弱點:怕光、怕紅色、怕響聲。所以,除夕之夜每家每戶貼春聯、放鞭炮。這樣,“年獸”就不會再害人了。這一天,人們稱爲“過年”,又稱“春節”。

到了除夕這一天可真熱鬧!家家趕做年夜飯,到處飄蕩着酒肉的香味。門前貼上紅紅的對聯,屋裏貼上富有年味的“福”字。一家人歡歡喜喜圍坐在一起,包餃子,談論着趣事。吃年夜飯,一家人聚坐在一起,等待着新年鐘聲的敲響。“五、四、三、二、一!過年啦!”屋裏洋溢着歡樂的笑聲。

春節這天早晨,孩子們紛紛向大人們拜年,說一些吉祥的話,表示對家人的祝福,大人們聽了這些美滋滋的話,都掏出腰包,給孩子們壓歲錢,頓時,孩子們心花怒放。

春節多麼熱鬧的節日,一個家家都知曉的風俗,它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家鄉的風俗小學生作文8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上街買菜,突然我看見今天理髮店的人似乎異常的多,有些人寧願排着隊也不願意離去。我有些奇怪了:“爲什麼這些人要在今天理髮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嗎?”爸爸聽了我的話笑着說:“今天是二月二龍擡頭,所以都要理龍頭,我一下子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纏着爸爸問個不停,最後爸爸被我問得實在有些不耐煩了便對我說:“回去以後你問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邊摸着我的頭一邊說:“二月二,可是一個重要的日子,農家人會找來長竿敲房把龍喚醒,然後用草灰向井臺引一條灰龍,再用穀糠從井臺向水缸引一條灰龍,早餐要吃年糕和豬頭肉,午餐吃春餅,還要吃炒豆子,天近黃昏時,家家要用竈膛裏的灰圍着院子撒一圈,傳說是爲了辟邪。”不知不覺中奶奶講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

回到了家我又問爸爸:“除了關於二月二的風俗,還有沒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說:“關於二月二龍擡頭的傳說你想不想聽呀?”我說道:“我當然想聽了。”於是爸爸開個繪生繪色的講到:“武則天稱帝的時候,玉皇大帝大怒,於是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龍王實在不願意看到百姓受苦,於是偷偷下了一場雨,被玉皇大帝壓到山底下,山前面還寫了幾個字:要想龍王出,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爲了報答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卻沒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卻沒有紮緊口袋,於是將黃燦燦的玉米掉了一地,人們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開花了嗎?於是人們就這樣救出了龍王。”

雖然這個習俗只是一個傳說,但是卻代表着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對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今天我不僅瞭解到了風俗習慣,而且還知道了神話故事,這就是我們的二月二,你願意來這裏感受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