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月的遐思-四年級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月下獨酌》

皓月當空,月光似水。那月好似近在咫尺,又像遠在天邊。耳邊迴響着那哀愁的我陶醉着。

孩提時,每當月明星稀的夜晚,我總是依偎在奶奶身邊,聽她講姮娥仙子的傳說。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稀與誰鄰?我很惋惜,爲那吞食了丹藥後,直奔月而又悔恨不已,永遠忍受着寂寞孤獨的人兒嘆息着。有時,天真的我會對着月亮癡癡的問:“爲什麼月亮時而像只小船,時而卻又好似個玉盤?”於是,我問奶奶。奶奶只是含笑不語。

花前月下,我吟着一首首文人墨客筆下詠月的絕句,望着那若隱若現的月,我欲向月中人傾訴。那種感覺是往日不曾感受過的,是肝膽相照,刻骨銘心的……這便是我對月的最初感覺。

月,是無私的。而當人們在感謝陽光普照之時,又有誰去讚美月呢?於是,月萌發了淡淡的惆悵。但她卻無一絲抱怨,依然把僅有的光芒毫無保留地獻給了人類——哪怕光芒是那麼的微弱。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皎潔的月,綿亙千古,曾經引起古人無限的遐思和神往。那麼,當年王嬙、蔡琰也是否對月有過深深的體味呢?我們無從知道。只曉得千百年來流傳着“昭君出塞”的故事,讚頌着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和那膾炙人口的詩篇。我想:塞外人煙稀少,夜晚更是悽悽涼涼,冷冷清清,陪伴她們的,恐怕只有那孤傲而靜謐的月吧?

我也要爲月鳴不平。不許,自從大詩人李白在江心“把酒問月”發生的悲劇後,歷代文人便將月視爲淒涼悲哀之物。巴金老人也曾以月的冷來比喻舊中國的'淒涼。這難道是月的過錯嗎?

月,朦朦朧朧。

月,若隱若現。

今日,亦是中秋,一輪金黃的圓月嵌在天幕中。我想,此刻也許還有人在憑欄望月吧?那麼,他們在想些什麼呢?是沉浸於歡笑喜悅、是飽嘗着坎坷荊棘、或是感受歲月的流逝?也許……今夜,我想了很多很多——這是我,不,是我內心深處的靈魂的一段獨白,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坦然地面對自己。

月亮的光芒披灑在我的身上,金子般的。我瞭解着驃騎將軍勇戰沙場的氣勢雄渾;我感受着“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威威”的悲涼;我體會着“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孤獨……

唐代傑出詩人劉禹錫有詩云:“自古逢秋悲寂寥”,人們說,秋因月而悲、寂、寥,而我卻要說,是月賦予秋以恬美、聖潔、神祕。

在我的眼中,月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是位清純可人的少女。她有着孩子般的率真,有着少女般的純情。我喜愛月,我與月,像是一種緣,斬不斷,絲連縷縷

標籤:四年級 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