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小學作文如何寫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作文如何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作文如何寫

小學作文如何寫1

一、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二、把認識結構作爲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想象,培養情感,鍛鍊意志;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三、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一要注重審題;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選材要有根據;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六要注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

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託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解: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五、實施五項訓練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一原則,圍繞這個發展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紮紮實實地進行了五項訓練:

(一)、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繫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繫自己生活實際;聯繫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

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

4、組詞擴詞;5、選詞填空;6、詞語搭配;7、調整詞序;

8、觸景用詞;9、詞語分類;10、聯詞成句。豐富了說話訓練內容,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爲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二)、句子訓練。只要是一個句子,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的人、事、物、景,二是說目的。可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一句話時,沒有很好憑藉圖畫和事物,認真教學生觀察、認識、分析、表達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張圖或一事物讓學生說寫一句話,學生不知道爲什麼要說寫一句話,怎樣說寫一句話,說寫一句什麼句型、什麼句式的話,導致作文中語調單一、呆板、不活潑生動。可以改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四種句型,九種句式的話。學生纔會在作文中運用不同句型、句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態度、目的。

(三)、段的訓練。結合八種段式:以事物發展爲序段,時間先後爲序段,空間變換爲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因果段、轉折段,遞進段,並列段。以此認識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規律。不論哪種段式,都是記敘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即段的內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話一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一個意思。只不過是把一句話進一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訓練。篇是由段組成的。透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定法、用語的知識與方法,透過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法,文章開頭與結尾、過渡與呼應方法,各種文章體裁的知識與方法。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完整,詳略得當的記敘文和應用文。

(五)、生活現場訓練。採用生活現場訓練,更好地體會“從內容入手”寫作文。透過各種作文教學活動,如“確定中心討論會”、“選材討論會”、“作文會診會”、“小諸葛審題會”、“妙用詞語比賽會”,從活動中生動具體地學到作文知識與寫作文的方法。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透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蹟,學會如何寫參觀訪問記、遊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透過現場生活作文,進一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實行“互評互改”,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生作文寫好後,組織在小組內講評。先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再用批評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點,並指出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新再寫,從而使學生每寫一篇都有收穫。

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

“寫誠實的自己的話”是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的。旨在營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謂“自主”就是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寫作。“自主”作文就是“言爲心聲”,率性而爲,展現自我的風采,體現鮮明的個性。

應當脫離作文教學的陳舊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狀態下寫作,褪去矯揉造作、模仿穿鑿,賦予其鮮活的想象力,豐富的創造力,等待收穫的將是繽紛的色彩,清新的果實和勃勃的生機。總體把握小學生寫作文

一、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

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二、把認識結構作爲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想象,培養情感,鍛鍊意志;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三、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一要注重審題;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選材要有根據;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六要注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

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託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解: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五、實施五項訓練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一原則,圍繞這個發展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紮紮實實地進行了五項訓練:

(一)、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繫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繫自己生活實際;聯繫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

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

小學作文如何寫2

一、評語不能太籠統,要具體化

很多老師寫作文評語總是千篇一律地“不夠具體”、“中心不夠突出”、“不夠生動”……如此空洞、放之四海皆用的程式化的批註,帶有濃重的“八股”味道,幾乎套在任何作文能力不佳的學生的評語上都是合適的。然而,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無從下手修改,使批語失去實際意義,形同虛設。教師不僅應抓個性化的問題,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文章,提出各自的問題所在,更應提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突破口,讓學生有的放矢,明白從何下手,如何修改,爲何如此修改,達到真正地學會修改。如:學生寫的遊記內容單薄,如評語只寫“內容單薄”,學生就很難準確把握,不知從哪裏去修改,若這樣寫,效果則天壤之別:“這個景點不錯,老師很想欣賞那裏的風光,你能按一定的順序具體告訴我嗎?比如,它與我們本地的名勝古蹟有什麼不同,最有特色的是哪裏,你最喜歡哪裏,爲什麼?”看到如此具有啓發性的評語,學生定能文思如泉涌。

二、評語要以鼓勵爲主,但要恰如其分

上課時我表揚某位同學聽講認真,他會做得更端正,思維也更活躍了,回答問題也更加積極了。表揚某位同學的作業字跡工整,堪稱典範,他會想方設法使自己的作業本更加整潔、美觀,字也一筆一畫如印刷體一般更加漂亮;表揚某位同學值日認真負責,他甚至天天主動在放學後留下來打掃衛生……這樣的表揚不僅對當事人有着一定的鼓勵作用,同時還能夠帶動一大批紛紛效仿。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也開始使用賞識性的評語,期待學生在我的鼓勵之下學生的作文內容能夠更加寬泛些,語言能夠更加生動些,詞彙能夠更加豐富些。所以我在學生作文字上常常寫上:“你的詞彙真豐富!”“你對生活的感悟真深刻!”“你的比喻用得好極了!”“你的想象真豐富!”或寫上一個大大的“棒!”“好!”或畫上一個大大的大拇指,或寫上:你的想法和老師一樣!學生拿到作文字後的那種眉飛色舞,逐個相告的情景着實讓人感動。那長長的感嘆號就像一根通向知識殿堂的繩索,引導學生前進。學生不看批語的現象漸漸消失,亦開始喜歡老師的評語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一旦被激起,作文就成了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不少學生感言:現在老師很喜歡我的作文,我也喜歡寫了。學生的每次作文都反映了他們的童心、童趣、童真,他們期待老師的肯定和表揚,因此,教師在作文評語中要以鼓勵爲主,多寫賞識性、肯定性的評語。

另外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在評語中加以熱情鼓勵。語言要婉轉中肯,要在問題中尋找、發現閃光點,使學生體會到進步與成功的喜悅,同時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以求下次寫得更。即使是學生的習作中有嚴重的缺點,教師的評語也不要挖苦、諷刺,以免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如對流水帳似的作文,可以這樣寫:“文章句子通俗易懂,時間安排緊湊,但不應該把作文寫成一本帳。”學生看了這樣的評語能願意去修改,也就達到了批改目的。例如一位教師給作文《第一次做家務》寫的一段評語:“第一次獨自做飯,免不了要手忙腳亂。按照做飯的先後順序,作者依次寫了淘米、煲飯、炒菜的全過程。因爲經驗不足,就要格外細心;越細心,就越慌神兒。好在小作者挺機靈,關鍵時刻能急中生智,轉危爲安。作者抓住了‘第一次’做飯的特點,文字不多;卻寫得小有波瀾。別看小作者做飯時手忙腳亂,文章可寫得步驟清楚。”(《小學生優秀作文》1996年11期33頁)這段評語從說明文的訓練目的出發,着眼於所評作文是否圓滿地完成了寫作說明文的要求,如過程是否完整,順序是否清晰,標題中的“第一次”是否充分體現出來了……這樣,就使學生了解了自己的文章在什麼方面達到了老師提出的訓練目標,從而進一步努力。

三、倡導談心式人文化評語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爲:人的需要有低級和進階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對於學生習作中的問題,教師要站在理解、尊重學生的角度,改變以往作文評語中作爲說教者的形象,用商量、詢問的口吻與學生進行平等、耐心的心靈交流,讓學生在充滿人性化的氛圍中感受教師對他的關愛,油然而生對自身價值的認識,激發寫作興趣,引起對問題的思考,求得上進。如:這個詞是不是可以換一個?這句話太長了,用標點把它分開行嗎?你說對嗎?你再去仔細觀察一番,看能否發現什麼,可以嗎……比如有的學生不能正確運用標點符號,作文中盡是逗號,有位老師在批語中這樣寫道:“句號睜大了迷惑的眼睛,感嘆號流下了委屈的眼淚:親愛的主人,您怎麼把我們忘得這麼快呢?”當看到錯別字很多的作文時,有位老師這樣批道:“你這篇作文從內容到結構都挺不錯,只可惜錯別字太猖狂,害得“非錯別字”們個個唉聲嘆氣、叫苦連天。爲了伸張正義,我來不及跟你商量,已把這些錯別字全部揪出來示衆。請你教育好它們,以後別再跑出來爲非作歹了。”

一次,我發現班上一位學生抄襲他人文章,然而我並沒有立即找到他大聲訓斥一番,只是在評語中寫到:老師謝謝你對此文的推薦,以後推薦可要註明出處哦,但是什麼時候能讀到你的佳作呢?如此和風細雨、充滿人文關懷的言語,不僅保護了學生強烈的自尊心,而且讓學生輕鬆領悟了老師的言外之意,從容地接受並改正,這是粗暴的批評所望塵莫及的。又如一位學生在《我的媽媽》一文中流露出父母離異帶來的極度傷感,而習作又文從字順,情感真切。評語可以這樣寫:你感情上的痛苦我很理解,值得欣慰的是,你是一個堅強的孩子,是個懂事的孩子,因爲你寫出了這樣一篇令人感動的佳作。我爲有你這樣的學生而高興,只要把握住今天,你的未來一定會是美好而幸福的。

總之,教師給學生寫的作文評語,不應該是簡單的,生硬的說教,而應該是娓娓的交談。因爲,老師幾句讚美的話,真摯的話,會溝通兩代人的心音,給學生帶來莫大的欣慰和歡樂。而那些具有獨到的見解,深刻的哲理,誠摯的希望,富有情感色彩的話,也許將伴隨學生們度過整整一生。

小學作文如何寫3

作文是語文學習中一種創造性的練習,是學生認知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然而有的學校由於條件的限制,有的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不快。“作文難,難作文”,一到上作文課,許多同學常常是咬着筆頭,看着天花板,一臉痛苦狀,作文課成了“作難課”。要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我認爲,教師應該立足於學生的知識狀況和生活見聞,融合教學內容,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先看後說,由說到寫。

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小學兒童書面言語發展的一般趨勢是:書面言語落後於口頭語言,書面語言趕上口頭語言,書面言語超過了口頭言語。很多時候,學生能夠講清,但很難寫清。所以,小學起步作文可從寫話入手,讓學生先說後寫。心裏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寫。然而,由於有的學校的學生見識少、資訊閉塞、接觸面窄,難以讀到課外讀物,學生寫起作文來仍是無從着手,沒話可說,沒話可寫,很容易漸漸地失去作文的興趣。因此,小學作文最好貼近學生實際。作文課上可組織各種活動,學生現場觀察,教師現場指導。例如:我在上“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這個作文題時,在講明寫作要求之後,我就地取材,先組織了一次“拔河比賽”,由於有明確有目標,學生觀察得很仔細,到討論該如何作文時,絕大部分同學都能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將這次活動講清楚,甚至有的同學還能將一些隊員的動作啦,表情啦,現場的氣氛啦等等準確的描述出來。這樣,透過觀察、討論,學生對這次作文的思路,要表達的主題都很清楚了,寫起作文也就得心應手,有話可寫了。當學生遲遲打不開思路時,還可以利用圖片、幻燈、錄像、課件等現代教學技術創設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作文情感。

二、創設情境,仿寫爲輔,獨立作文。

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着密切的聯繫,教科書中有的可作學生的範文,所以每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課文,我就要求同學們進行仿寫,運用所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練習。例如,學了《我家的貓》一課,就寫《我家的小狗》,仍要求先交待動物的外貌特點,仍按剛滿月小狗的特點和自己喜愛的原因的順序來寫。有的沒有現成的,在預習課就先佈置學生推薦一篇與該次習作相近的範文。作文課上,引導學生直接分析多篇範文,領悟作文要求,之後,學生寫作限時40分鐘,學生動筆,教師計時,既是練筆,又是比賽。寫作時,主張即興作文,一氣呵成,寫好就交,交在前面的同學,老師隨即在黑板上標明時間,字數,看誰寫得又快又好。限時作文逼得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寫作的意境中去,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情緒,在講究速度的同時,寫出的文章真切而自然。

三、及時批閱,平等交流。

許多語文老師苦於作文批改,大疊大疊的作文字讓他們頗費氣力,既要改病句,錯別字,又要寫評語。老師拿着紅筆,就像醫生拿着手術刀,對學生的文章大動干戈,把自己改得頭昏眼花,把作文改得讓學生興趣全無。學生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他們的心情會是快樂的嗎?他們能體會到寫作的美好與成功嗎?所以說,這種“精批細改”的做法,是吃力不討好,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級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綜合採用多種形式評價。”這是一種軟化的寬鬆的評估要求,它使師生雙方從批改的陰影中走出來。批改本身就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審視態度,它着眼於學生的不是,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不符合新課程平等對話、民主交往的精神。所以,我認爲,改革作文的評估方式,應把“批改”變爲“交流”。教

師就作文和學生平等交流,從學習的態度,發現的眼光,欣賞的心情對待學生的作文,並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給出自己的建議式、商量式的評估結果。學生的作文交上來後,教師要迅速瀏覽,做好記錄,選幾篇朗讀,教師要多給學生鼓勵,千萬不要吝嗇分數,只要達到要求就給80分以上,稍好的90分,甚至100分,讓學生有成就感。在評作文時,我們也可採取集體評和個人評相結合的方法。首先是集體評,教師先把選好的典型作文交給學生,讓他大聲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記,這篇作文好在哪裏,不好又在哪裏,該怎樣寫纔好。讀完後,集體評議,從作文的內容、中心、語言、構思到停頓、用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各個角度進行具體評價,讀作文的同學記下別人評議的內容,全班學生都來評說,集體評議後,學生互評作文,單獨批閱。批閱作文時,教師要明確提出要求。

在作文評論中,教師不是不改學生作文,而是“多就少改”,以正面引導、鼓勵爲主。對不同程度的學生,特別是後進生,都應該熱情地肯定他們作文中不同程度的'進步。這樣學生就會產生將文章改好的願望。一次,全班寫記敘文《她變了》。批改後,有位成績一般的學生“奇蹟”般地得了八十分。我在評語中寫道:“本文立意新穎、事蹟感人,若能認真修改,不失爲一篇佳作。希望你以此爲成功的起點,爭取更大的進步。”這段批語給了這個學生很大鼓舞。從此,她愛上了寫作,再不視作文爲苦差,寫作自然進步很快。

當然,這只是用文字跟學生交流,我們還應跟學生用心靈交流。文章不是無情物,即使是小學生的作文,那也是他們情感的表達。儘管有時幼稚,不成熟。但卻有成人無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獨特和創意。教師必須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用孩子的角度去觀察,去分析,才能走進他們的世界。學生纔會和教師真誠地對話,而不是編故事,迎合教師。我曾經在生氣的時候叫學生寫作文《假如我是教

師》,有學生這樣寫:“假如我是教師,我決不對學生髮火,那意味着我無能;我也決不讓學生抄課文;我不會讓他們對着99分的試卷哭泣。”這段話對我觸動很大。我反思良久,爲學生的坦率震動,於是我找到他跟他當面交流:“老師謝謝你的真情告白,謝謝你的提醒,假如我做學生,我也會喜歡你這樣的老師的。”學生聽後,高興地笑了。

總之,小學作文,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根據生活的實際來寫。讓學生懂得作文從觀察中來,從生活中來。讓學生多看、多寫,懂得“多看思路廣,多寫筆生花”的道理。對學生的作文,教師應採取寬鬆的,多樣化的評估手段,蹲下來看學生的作品,平等地交流,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作文興趣,纔會誘導他們多寫、樂寫、善寫。

小學作文如何寫4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徵,包括容貌、衣着、姿態、神情等等。外貌描寫首先必須從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發,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徵,有選擇、有重點地描寫。人物的語言包括人物的獨白,對話,交談以及語氣。“言爲心聲”。人物的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直接表現。因此成功的語言描寫能恰當地表現人物的身份、年齡、思想、品質、作風和個性特點。描寫人物語言時,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間的關係。描寫人物的動作時,不僅要寫出人物“做什麼”,還要寫出“怎麼做”。心理活動是無聲的語言,是直接表現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動的手段。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時,要注意把心理活動產生的原因敘述清楚,還要注意與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結合起來。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寫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鮮明瞭。

詳細分解:

A、語言描寫:在記敘文寫作中,進行人物語言的描寫是不可缺少的。進行人物語言的描寫,不是隨心所欲的,想怎樣寫就怎樣寫,而應該像魯迅先生指出的那樣:“人物語言的描寫,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人來。”這就是說從人物語言的描寫中看出人物的鮮明特點。那麼,怎樣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

一、人物語言的描寫要符合人物的年齡、經歷、身份、文化教養等特點。

二、人物語言的描寫,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徵。成功的對話描寫,不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職業等特點,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人物語言要力求簡潔,避免有話必錄和拖泥帶水的現象。

四、具有鮮明個性的人物語言描寫,並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透過艱辛的努力才能獲得。同學們爲自己筆下的人物設計語言,更應該如此。

B、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深入描寫人物的內心活動,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動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動的起因寫清楚,對於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透過心理描寫來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動的過程展現出來。不然,人物的形象無論如何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心理活動的展現和其它事物的發展一樣,都是有層次的。我們把人物心理活動的層次逐漸寫出來,人物形象的展示也會越來越具體。寫心理活動時,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用第一人稱寫人時,可以寫“我”的心理活動,但不能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因爲別人心裏是怎樣想的,“我”是無法知道的呀!

在現實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間的性格特徵,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環境下內在性格的變化,常常處在不協調的矛盾狀態之中。爲了顯示人物性格的差異,寫作文就必須透過對比加以表現,將他們面對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應抖落出來,從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C、外貌描寫:描寫人物的外貌就是指對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寫,叫做外貌描寫。我們有的同學一寫到以記人爲主的作文時,往往是作這樣的描寫:高高的個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個模樣。其實,世界上的人有千千萬萬,沒有完全相同的外貌。關鍵的問題是沒有根據表達的需要,去描寫人物的外貌。

怎樣根據表達的需要去描寫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根據表達的需要,描寫人物的外在特徵。每個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總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現出內在狀態。由於人們的出身、經歷、素養、社會環境的影響,同時自己鮮明的個性,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態、服飾等方面都能流露出來。

第二、根據表達的需要,有重點地描寫外貌。

有的同學他們不分主次,不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進行描寫。“眉毛鬍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羅裏羅嗦,讓人看半天也不會知道特徵在哪裏。

第三、根據表達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寫的順序。對於一個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從多方面進行的。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寫,哪些後寫,應該遵循一定的順序。但是,有時爲了表達的需要,或者觀察角度的變化,外貌描寫的順序也會有變化。

總之,外貌描寫要有利於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達,有利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展示,只有這樣,纔可以說文章的外貌描寫是成功的。

【範文】

爸爸是電影迷(一)

“吃飯了!吃飯了!”媽媽在廚房裏喊道。

我和爸爸正在客廳看成龍主演的電影《寶貝計劃》。

我看了看爸爸,爸爸看了看我誰都沒動,我心想:你不去,我也不去。

“吃飯,吃飯,快點,“媽媽大聲喊道。

我和爸爸同時站了起來,可是誰也沒有挪動一步,爸爸有點忍不住了,瞪着眼對我說:“兒子,你先去吃,我馬上就來。”我很不情願的邁出了兩步,眼睛卻一直盯着電視。

“你們倆到底吃不吃飯,”媽媽站在廚房門口眼睛睜得大大的盯着我們吼道。

“來啦,來啦,”爸爸一邊關電視一邊答道。

我和爸爸飛奔過去,端起一大碗麪大口大口的吃着,媽媽沒好氣的說:“吃飯都想着電影你們咋得了哦‘”

我和爸爸吃完麪,就只往客廳裏衝。

媽媽搖搖頭說:“真拿你們爺倆沒辦法。”

爸爸的背(二)

爸爸的背,寬寬的,是我兒時的樂園。

依稀記得,小時候,最熟悉的就是爸爸的背。每天,我總是吵着鬧着要騎馬,嘴裏還含糊不清地喊着:“爸,爸爸,騎,騎馬。”爸爸總是咧開嘴笑一笑,然後擡起手勾勾我的小鼻子:“小乖乖,來吧!”說完,便把身子俯下來,雙手撐在牀上,我呢,則慢悠悠,呼哧呼哧地爬上爸爸的背,然後嘴裏咯咯地笑着:“小馬,快,快跑……”爸爸就像一隻溫馴的小馬在牀上爬來爬去,時不時用手扶扶我,問聲:“沒事吧?”時刻都在擔心我摔着或碰着,那時的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了!

轉眼間,我步入了小學,小學生的我覺得爸爸的背,暖暖的,一種依靠。

小學時,最喜歡坐在爸爸的自行車後座上,把身子靠在爸爸的背,很溫暖,很舒服,每次他上街,我都會蹦着跳着要跟着去,然後呼哧呼哧地爬上自行車後座,尋找爸爸的背所給我的那種溫暖的感覺,就像一隻小鳥偎依着大樹,給我與生俱來的安全感。那時,爸爸的背,就像一堵牆,密不透風,爲我擋住風雨。

後來,我進入了初中,中學生的我,宛然發現爸爸的背,是那麼的直,不曾彎過。

那天,爸爸把我攔下,他一臉嚴肅,眉毛直直的,他說:“婷婷,把背直起來,不要駝着背。”我有些不以爲然:“那怎麼了以後不這樣就是了。”爸爸的臉在急劇地變化,眉毛快豎起來:“習慣成自然,養成了就很難改掉,你連背都直不起來,以後還怎麼在別人面前擡得起頭?我們人窮,但志不能窮,你說呢?”他說得頭頭是道,讓我沒任何反駁的機會,從那以後,一看見爸爸的背,我就會自覺地挺起胸膛。

爸爸的背,女兒的山。爸爸的背,給了我歡樂、溫暖和依靠,還給了我自信和尊嚴,讓我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爸爸的背,是我心中最巍峨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