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品】元宵四年級作文彙總十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元宵四年級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元宵四年級作文彙總十篇

元宵四年級作文 篇1

今年的元宵節我很開心。老師讓我們小朋友把自己做的燈籠帶到學校去,我做的是KITTY貓燈籠,陳金偉做的燈籠特別大,是一匹馬,張天奇做的是小小的兔子燈籠,徐梓佳做的是水母燈籠,老師的燈籠是大紅色的。我最喜歡陳金偉的燈籠,因爲他的馬可以牽着走。老師把我們的燈籠用粉色的線全部掛在了天花板上,我感覺特別的漂亮。學校的每個地方都掛着各式各樣的燈籠,走廊裏、飯廳裏、老師辦公室裏,到處都是燈籠,我感覺元宵節真好!

老師給每個燈籠編上號碼,然後給我們每個人一張燈籠小紙條,讓我們選漂亮的燈籠,把它的號碼寫在小紙條上。老師會給選中的燈籠發燈籠獎,就是一個小本子。可是很失敗,我的燈籠沒有得到獎,但是我還是很開心,因爲元宵節真有趣呀!最後老師還讓我們猜燈謎,答對的小朋友有好吃的東西,是芝麻湯圓。我們玩得特別開心,真是快樂的元宵節呀!

元宵四年級作文 篇2

既然是過十五,就一定熱鬧紅火啦!你聽:咚咚咚鏘ヽ咚咚咚鏘……鼓聲不斷。

你瞧,有耍龍燈,踩高蹺ヽ劃旱船ヽ獅子滾繡球等。街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山人海。這不,我拉着奶奶的手,也夾在人羣中急匆匆ヽ喜滋滋地朝前擠着,踮着腳尖,伸着脖子看。現在大姑娘小夥子來踩高蹺當然不奇怪,可中間還有五六歲的小孩呢,你說奇怪不奇怪!他們戴着頭飾,穿着長裙,踩着高蹺走來走去。一個“老太婆”耳上垂着紅辣椒,手裏拿着煙桿,醜態百出,逗得圍觀的人們哈哈大笑。

“真美啊”人們不禁讚歎道。可不是嘛,各種各樣的花燈掛滿了大街小巷,有紅紅的五角星,各式各樣的宮燈,大大小小的花籃燈。活潑的小狗燈,可愛的熊貓燈,紅花綠葉的荷花燈,瘦高個子的玉米燈。還有龐大的各種各樣的故事的造型,如西遊記,八仙過海……還有許多大超市別出心裁,在路旁的小樹上,掛滿了紙剪的桃花,梨花和梅花周圍掛上了一串串的小彩燈,遠遠看去,火樹銀花,五彩繽紛。可真是燈的世界,花的海洋啊!

我成長中第一次見到的最歡快,最喜慶的元宵節啦!

元宵四年級作文 篇3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元宵節要吃湯圓,放煙花。

媽媽煮好湯圓了,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個放在嘴裏,媽媽大叫;“小心點,別燙着。”咬上一口餡緩緩地流了出來,粘粘的。甜甜的味道好極了!

元宵節可少不了觀花燈。吃完元宵,我和爸爸來到陽頭廣場。這的花燈可真多啊!有“奔跑”的老虎。“吃草”的兔子。還有在“遊動”的魚兒。真是五花八門!都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爸爸給我買了一個兔子花燈。只要一按按紐。兔兒便會唱起歡樂的歌。我連忙拿起我的老虎燈加入鬧花燈的行列,之後我和爸爸去放煙花。

放煙花可有趣了。煙花的種類真多!有的還有的在放甩炮……人們正看得起勁,忽然,一個淘氣的小朋友扔甩炮,人們嚇得四處躲藏;我跟着爸爸放禮炮它噴着火焰天空衝去,“啪”的一聲爆炸了,放出五彩的鮮花。

元宵節真有趣!

元宵四年級作文 篇4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爲“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

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因循道教的陳規。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爲上元節,七月十五爲中元節,十月十五爲下元節,合稱“三元”。漢末道教的重要派別五斗米道崇奉的神爲天官、地官、水官,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並以三元配三官,說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爲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爲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我最喜歡過元宵節了。

元宵四年級作文 篇5

街道兩旁大紅燈籠高高掛,喜氣洋洋,大街小巷鞭炮聲“噼哩啪啦”,熱鬧非凡。各個角落都洋溢着人們幸福的笑聲,春節已經過去,是什麼節日讓散去的年味重新聚集在起?這毋庸置疑——元宵節。

人家都說:“正月十五鬧元宵,團團圓圓吃湯圓”。每年媽媽都親手爲我們包湯圓。瞧,媽媽熟練地包了個又個湯圓。我也動起了小心思,躍躍欲試。我拿起湯勺舀起芝麻泥,放在麪糰上,然後,把它們搓成個圓形的球兒,可不料最後芝麻泥太多,“露餡”兒了,這麼個“巨無霸”最後卻以失敗告終。但我卻毫不氣餒,因爲我明白個人如果經歷了次失敗,就要放棄,那麼他永遠都不會成功。於是我吸取教訓,知道餡兒是不能放那麼多的,定要恰到好處,經過媽媽的細心指點和多次嘗試,我終於包好了盤子湯圓,個個白胖胖,圓滾滾,十分可愛。等水沸開,把湯圓倒進去,看着它們在水中自由翻滾。沒多久,濃濃的芝麻香就瀰漫了整個房間。

元宵,元宵,團圓,團圓,這不,在外面工作的爸爸連夜趕了回來,陪我們起過元宵節。我們家人吃着熱乎乎的湯圓,有說有笑,十分溫馨。夜晚,“啪啪”的爆竹似乎給寧靜的夜晚多了分熱情,而平時天不怕地不怕的月亮今天彷彿也被“噼哩啪啦”的鞭炮嚇壞了,躲在雲哥哥懷抱裏不出來了!這可可憐了雨妹妹,整夜“滴滴答答”,幫月亮值夜班呢!

因爲下雨,箬山觀花燈不能成行,但我仍開心入睡,夢中盞盞花燈紅的像火,白的似雪,粉的'如霞,美極了!我們家人手牽手漫步燈海,真開心!

元宵四年級作文 篇6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元宵節的作文。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中學生作文《元宵節的作文》。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該習俗始於宋朝。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衆人不知此爲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爲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爲信。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爲“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爲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現代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元宵四年級作文 篇7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和爸爸一起去地壇廟會玩。雖然颳着很大的風,刻地壇的人仍然很多,這大風絲毫抵擋不住人們的熱情。

廟會裏有各種娛樂項目,賣小吃的,賣各種手工製品等,真是琳琅滿目阿。

在地壇裏逛了逛,一看錶,哇,都10點了,祭地儀式馬上就要開始了,我馬上拉着我爸一起走到那裏。儀仗隊率先走了進來,緊接着便是錦衣衛,爾後,皇帝和官員都走了進來。祭地表演嚴格遵照乾隆帝的祭拜程序進行,分迎神、奠玉帛、進俎、初獻、亞獻、終獻、撤饌、送神等九個部分。儀式莊嚴隆重。

看完祭地,我們一起去了小吃街,裏邊有各種豐富的小吃,炒肝、爆肚、烤串等,看了就流口水,我趕緊吆喝我爸爸給我買,我爸爸倒也大方,我想吃什麼給我買什麼,於是我買了一大堆,吃的好高興好高興啊!

我們走着走着,走到了主街,裏面有各種各樣的東西。各種工藝品、日用品……我看上了一個帽子,就是那種牛仔帽,棕色的,看着就帥。我就買了一個。戴上帽子還挺別緻的。

最有趣的當屬玩得了,各種遊藝項目,太有趣了。我比較喜歡籃球,所以我先玩了投籃。可能是由於籃筐太高了,5個竟然一個不中,這可夠倒黴的。然後我們又玩了套圈,這麼收穫還不錯,5個圈套中了1輛小警車,和那些沒中的人比我還是很幸運的拉。緊接着我們又玩了個踢足球的遊戲,只要踢中3個易拉罐以上就有獎品,第一次不小心踢歪了,一個沒中,可我不氣餒,堅持要踢第二次,終於我把6個易拉罐全踢倒了,得了個大獎,好高興啊!

廟會裏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和爸爸決定要回家了,要不然非得把我們擠死不可阿。這一天玩得好高興啊,希望這份快樂能持續到永遠。

元宵四年級作文 篇8

今天是元宵節,聽說爸爸的工地晚上要放煙花,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下午,我就看見叔叔阿姨在商店裏買了一車煙花爆竹,我數了數一共14箱,我真想晚上快點兒來到呀!我就耐心地等待着。

在晚上,我趕緊把湯喝完,迫不及待地跑到放煙花的地方,叔叔阿姨已經開始準備了,他們先把卷的鞭炮,給鋪成直的,然後把煙花擺在鞭炮的中間,叔叔阿姨們都各有一個打火機,我也有一個,叔叔阿姨上去把煙花點着,我也點着我的煙花,不一會兒,煙花就像利箭似的飛上天空,隨着“啪”的一聲響就爆炸了,火花頓時四處飛濺,五顏六色的,有紅色的、有綠色的、有黃色的、······漂亮極了!煙花的形狀也各不相同。有鮮花形的、有五角星形的、有圓形的······,這些美麗的煙花把遼闊的夜空裝扮得多姿多彩的。

元宵節的晚上真美麗呀!今天我過得真開心!

元宵四年級作文 篇9

今天是正月十四,媽媽帶我們去看文藝表演。

街上有許多人,有賣氣球的等,各種小吃應有盡有,我饞的口水流下三千尺呢!

各種文藝節目豐富多彩。有吹軍樂的有威風鑼鼓、安塞鑼鼓,鼓聲一會兒咚咚,一會兒隆隆,變化多端,聲音有高有低。

踩高蹺中,有一個老太婆,臉黑乎乎的像電視劇中的李逵,而且嘴裏叼着煙,像一個煙鬼。

唐老鴨和米老鼠左右搖擺,屁股一扭一扭,並且還和我們握手呢!他們還互相擁抱。米老鼠趁唐老鴨不注意踢了他“一腳”,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孩子們在人羣中穿來穿去,開心極了。

元宵節真快樂!

元宵四年級作文 篇10

正月十五已經過了好幾天了,但是我還回憶着那一段包元宵吃元宵的經歷。

那一天我和媽媽去商店買做雨花石元宵需要準備的東西,有面粉、可樂粉、芝麻陷,先把一團面把它和好,爲了不讓面粘,可以把麪粉灑在面裏,然後再把面從中間切開,把可樂粉放到一邊的面裏,再把兩團面做好,再把褐色的面放到白麪上,把面分成四份,然後取出其中的一份做一個小餅,然後把芝麻餡放進去,然後把口封好再團圓來就可以了,元宵可以有大有小,有粗有細,這樣纔像是真正的雨花石元宵了。

煮時用下面漏的勺子把雨花石元宵慢慢地把放到鍋裏,煮時要用熱水煮,煮的時間要半個小時,因爲皮有點厚,等了10分鐘、5分鐘、3分鐘……我很想快點吃上雨花石元宵。

不一會元宵出鍋了,我先把元宵用漏勺盛起來,再用勺子盛一碗水,把雨花石元宵放到碗裏,想用筷子夾起來吃,可是媽媽看到了,攔住我,說:“現在雨花石元宵很燙要用勺子慢慢的吃,”我忍着,我拿起小勺子,輕輕地盛一個,然後慢慢地吹了一下,再小心翼翼地把雨花石元宵放到嘴裏,吃了一下,真是太好吃了,真是美味呀,看着這既漂亮又好吃的雨花石元宵,我又想再吃一個,我又慢慢地品嚐這“神奇”的元宵,這元宵是我自己包的,我吃着元宵不禁笑了起來。

經歷了這一次包元宵、煮元宵、吃元宵的過程。我覺得第一次包元宵我是很有收穫的,知道了媽媽以前是那麼辛苦地爲我們做飯是多麼不易,我們做孩子的要幫父母做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