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新課程標準下英語任務型教學

溫州市第三中學 石丹

新課程標準下英語任務型教學

內容提要: 本文以《初級中學課程標準》爲指導,圍繞如何實施新課程理念,進行初中英語《新目標》教學實踐,提出了實現三個轉變、二個拓寬、兩個創造和兩個提高等改進初中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效益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任務型教學;三個轉變;二個拓寬 ;二個創造;二個提高

新修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中明確指出,中學英語教學要積極倡導任務型教學途徑,要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直觀感知、親身體驗、自主實踐、積極參與和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自主的語言學習,並且主動地運用所用所學語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過程中自然地運用所學語言,在使用所學語言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的能力。

任務型語言教學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在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教學途徑。它是在我國實施新課程標準後引人的一種新型的英語教學方法。它以完成具體任務的慾望爲動力,以用語言做事爲完成任務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來體現教學的成效。在實施任務型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要創造寬鬆的教學氛圍。

以學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它是要以學生爲主,教師引導爲輔。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透過一系列的自主活動而完成學習任務。當然,在任務型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具體問題。隨着外語教學實踐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這些問題會逐一得到解決。下面,筆者主要闡述新課程標準下實施任務型教學過程中,我們英語教師應採取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實現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傳統的外語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單一,主要擔任着“主講”和“指揮”的角色,具有很大的權威性。教學活動形式單一,主要是“精講多練”。外語教師關注的僅僅是語言知識的傳授和學生成績的好壞,很少關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投入、思維能力的發展、個性發揮和自主能力的培養。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很嚴肅的師生關係,很少進行合作性的學習。但在任務型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比較豐富。教師充當者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還充當學生的“活字典”、“資料庫”,是一種媒介、橋樑,是學生活動的夥伴。在教學活動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積極熱情地參加學生的活動;同時組織和控制好課堂;給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和時間,這樣學生纔有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纔會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2.思想觀念的轉變

在提倡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今天,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創新人才就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新課標的目的之一就是透過開展任務型教學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爲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爲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正確關係,樹立“爲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在“學生髮展爲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作爲課堂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以及學生在探究性課堂上的合作者,教師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讓其獲得情感體驗、知識積累以及自我探究的內在需求、重視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總之,當前英語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利用任務型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形成發展探究知識的能力、獲取資訊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3.轉變教學模式

要實現課程改革的預期目標,關鍵在於教學模式的轉變。現行教學模式必須從教師本位向學生本位轉變。從獨白式教學向對話式教學轉變,從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從傳遞接受式教學向以引導式探究爲主要特徵的多樣化教學轉變。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實踐中也不斷改革創新,形成了以任務教學爲主要特色的教學模式,即教師按照自己的教學理念並根據具體需要設計或選擇任務與活動,每一個任務就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學習者就知道自己的具體目標和要求什麼,就會去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從而實現發現式學習。在教材處理方面,許多教師大膽創新,不拘泥於教材。如在教“職業”這個話題時,設計下面任務活動。1、小組活動,學生詢問同伴及其家人的職業及其工作地點。2、全班活動,各組選一名學生介紹同伴及其家人的職業及工作地點,3、統計班中學生家人所從事的工作種類。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能。任務型教學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化、交際化,還要求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互相配合,互相幫助,交往能力、表達能力、責任意識、領導才能等都會得到培養。

二、實現二個拓寬

1.拓寬自身知識寬度

要知道教育創新的實現依賴於實施創新計劃的主體-教師,以往的教學形式始終以“師

者,傳道,授業,解惑”爲傳統;教學過程固守於教師“照本宣科”,學生則依樣畫葫蘆。很多教師把自己禁錮在自己所教的教科書和練習冊裏,很少涉獵其他方面的知識。除了自己所教的課本、所做的練習外,別的東西幾乎什麼都不懂,更談不上有自己的業餘愛好。而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任務型的教學,需要教師有廣博的知識和許多的愛好。每一科知識、每一個愛好都是師生溝通的橋樑,都會對任務的完成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知識更新,迫在眉睫,對於教師來說,任何人都不可能侷限於個人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因此,應該培養起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在“高度” (站在時代的高度)、“長度”(義務專長)、“寬度”(兼收幷蓄,拓寬知識面)、“深度”(精神的教育理論)方面構築起立體化的知識,真正肩負起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擔。

2.拓寬教學資源渠道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學要以人的發展爲主,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和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和有效的學習策略,開發利用多種教學資源。衆所周知,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主要來源於教科書和教師用書。教師們一直認爲,教科書和教師用書是教師備課、講課的根據,誰都不敢跨越雷池一步。21世紀知識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和淘汰、人類社會現有的知識很快就將被更新。教材、教科書並不是知識的唯一源泉。教師要跳出教材、教科書的小圈子。教師必須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總之,教師要改變過於注重教科書、機械訓練的傾向。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聽覺和視覺手段,例如:掛圖、音像等,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儘量開發和利用學校的廣播電視和網絡等資源,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展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爲學生創造各種各樣自主學習的條件。

三、實現兩個創造

1. 創造寬鬆教學氛圍

目前,我們師生間的主從型師生關係在客觀上阻礙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主觀上也造成了師生感情的不融洽,不僅直接降低了教學效果,而且也直接導致學生學習的被動性,完全不利於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顯然,對開展任務型教學起着嚴重的阻礙作用。在任務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學過程不再是教師把已有的知識機械地傳遞給學生的過程。所以,首先必須改變師生之間這種主從型關係,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在師生之間逐步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關係。創設寬鬆、民主的教學氛圍。教師要學會尊重、寬容、愛護學生,教師要善待每一位學生,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都要儘量尋求與學生對話的機會,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在這個環境中是寬鬆的,師生之間是平等的,交流是愉悅的。要不斷地給學生樹立一個個榮譽,讓學生維護現有的榮譽,爲追求更高的榮譽而自強不息。學生在奮鬥中找到自尊,就會產生出自信的情感。教師寬容了學生,就意味着破除了師道尊嚴,就能營造出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教學氛圍。只有創造出這樣寬鬆的教學氛圍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促進任務型教學的順利開展。

2.創造真實語言環境

任務型教學的原則之一就是力求任務的真實性。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提供給學生明確、真實的語言資訊,語言情景和語言形式要符號語言實際功能和語言規律,要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體會和學習語言,從而掌握語言的應用。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活動時應充分把握教材、創設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的語言情景,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動機,使學生感到學習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的真實的交際任務越多,學生使用現實生活語言的機會也就越多,運用語言交際的能力也就越強。當然,構成任務的材料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可結合某些節日設計相應的表演節目、製作賀卡、裝飾教室、舉行英語party等任務;結合當地的某些大型活動如爲某個外商投資洽談會招聘英語志願小分隊的任務;結合學生運動會或2008年北京奧運會調查學生的體育愛好項目等任務。這些任務都是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的,具有一定的學習和教育意義。

四、實現兩個提高

1. 提高自身義務素質

新課標強調:“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與新課程同步發展。”知識經濟的迅速發展,任務型教學的落實需要教師終身學習、與時俱進。由於如今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知識的陳舊率也越來越快,知識更新刻不容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原有專業知識和學歷層次已顯得促襟見肘,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所以教師應在任務型教學實施過程中,隨着時代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否則就要被時代所淘汰。在資訊時代,以網絡技術爲基礎的國際戶聯網逐步滲透到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資訊社會,適應這一要求,就需要教師具備相應的資訊素養,教師不僅要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技術,還應該具備在哪裏能夠獲得資訊和如何獲取資訊的能力。只有這樣,在任務型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設計任務時纔有很大空間。所以教師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義務素質,教師要天天學習,時時學習,要具有寬厚而綜合的知識和素質,只有知識越豐富,思維就越靈活,聯想也就越廣泛,教育教學的方法和點子也越多。當代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呈現出綜合化的趨勢,各學科的相互聯繫、相互滲透,也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做學習型的教師,不斷充“電”。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做學習型的教師。

2. 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在任務型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具備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在中學教師的職業生涯中,傳統的教學活動和研究活動是彼此分離的。教師的任務是教學,研究被認爲是專家們的“專利”。而忽視了教師工作創造性的特點。當前,變“教師匠”爲科研型教師,已經越來越成爲教育工作者的共識,教育科研也被許多學校視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生命線。爲此,教師應該具備相應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只有從紛繁複雜的日常工作中跳出來,用科研的眼光重新審視,才能對教育教學工作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只有具備科研意識才能不斷地從日復一日的工作中發現問題,並追索問題的原因;只有具備相應的科研能力,才能針對所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並不斷地改進自己的工作,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水平和質量。因此,具備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是實現由“工匠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專家型”教師轉變的很重要條件,是教師持續進步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是創造性實施新課堂的保證。

總之,任務型教學模式是初中語言教學的有效途徑,同時它又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給初中英語課堂帶來了更多的活力的同時,也對教師的素質,專業水平和創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每一位英語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更新教育觀念,使任務型教學能夠在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上發揮最大的作用。一年多的新課程教學實踐使我深刻體會到: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