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針對高三英語語法的第一輪複習的幾點建議

以教材爲藍本,以考綱爲目標,搞好第一輪複習

針對高三英語語法的第一輪複習的幾點建議

複習的過程是總結,歸納,系統,提高的過程,它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透過總結,歸納,學生把零散的知識連成線,連成片,構成系統的知識網絡。那麼,如何進行歸納,總結呢 ?筆者認爲:應當以教材爲藍本,以考綱爲目標,找準知識點,把握複習方向。我們知道每年高考題中的知識點源於教材,但題目必須具有原創性。鑑於這一點,以教材爲藍本,使考點成爲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必然受到較好的複習效果。怎樣確定考點呢?應當以考綱爲目標,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

第一輪複習中應當處理好三個關係,(一)教材與考綱的關係;(二)考點與知識點的關係;(三)知識與能力的關係。

教材是知識點的載體,各種各樣的知識點透過載體表現得千姿百態,異同有別;知識點以載體爲背景,教材內容對知識點加以襯托,顯現出知識點各自的特徵,沒有載體的知識點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造成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障耐。我們在第一輪複習中,怎樣面對衆多紛紜的知識點呢?不能面面俱到,而應輕重有別,要做到輕重有別,就要以考綱爲目標。考綱上規定的,纔是高考卷上可能出現的,考綱上沒有的,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去頻繁地練習它、研究它,那樣會造成事倍功半的後果。這裏列舉兩例說明教材裏出現的知識點與考綱裏出現的知識點的差異。

高中英語第一冊第一單元列詞彙如下:introduction , practice , dawn , state , chemistry , geography , well , result , physics , biology , opinion , vacation , general , wheat , employ , pump , expression , area , channel , regret

列短語如下:as a result , in one’s opinion , find out , give one’s regards to sb. in the way ,

come on , have sb. do , so do I , go on with sth . , prefer A to B , in the south , take care of , at this time last week

列句型如下: Nice to meet you . Let me introduce sb. to sb. See you soon . I must go / be off / be leaving now . Give one’s regards / best wishes / love to sb .

上文所列出的詞彙有些在考綱中沒有,如:oral , partner , regards ;還有的是三會詞彙,如:area , opinion , vacation , general ,wheat ,employ , expression , channel , regret ,這些詞彙只要求學生能聽懂,會讀,懂得漢語意思就可以了。

高中英語第一冊第二單元列詞彙如下: allow , once , unless , experiment , cupboard , electricity, , shut , finally , basin , soap , taste , lively , petrol , castor , oil , vinegar , mix , mixture , dip , second , suck , sadly , request , proper

列短語如下:on holiday , first of all , follow your teacher’s instruction , make sure , allow sb. to do sth . , have a way of doing sth., bring out , fill sth. with sth. , hold up , dip A into B, make faces , taste horrible , a student of chemistry, turn off, by the side of , instead of , at the end of

列句型如下:What about … ? sb. told sb. to do sth . sb. asked sb . to do sth .

在第二單元裏考綱中沒有出現的詞彙有:suck, dip , petrol, vinegar, mix, mixture 這些詞在高考題中不會成爲考點。另外,像experiment ,sadly, finally, lively, basin ,request, cupboard, electricity, soap, castor, oil proper 這些詞作爲三會單詞,只要求聽懂,能讀,知道漢語意思 。

從以上兩個單元的例子可以看出,第一輪複習不能脫離開教材,應當在教材中去理解,分析,掌握知識點,但又應當認真地研究考綱,把握住考點,做到方向明確,輕重有別,精講精練,事半功倍。

在第一輪複習中,對於知識點應做拉網式總結,而且應注意編織知識網絡。但應當指出的是知識點不等於考點。考點與知識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考點含蓋着更多的知識點,一個考點是一個小的知識網絡;知識點是考點的支撐,考點來源於知識點,複習中應當注重知識點,更應當注重考點,應當把複習的重點放到研究考點上。還是以第一單元爲例,考點並不多,這裏列出來可供參考:(1)go 構成的短語,如:go away ,go on doing sth (go on to do sth );(2)“必須走”的表達方式,如:must be off , must be leaving ;(3) prefer A to B, prefer to do sth . prefer doing A to doing B ;(4) in the way , by the way , on the way ;(5) have sb. do sth., have sth. done , have sth. doing , have sth. to do ;(6) until , not until (7) so do I , so I do 等等。

在複習中如何對待知識點與考點呢?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筆者認爲知識點是認知的知識,而考點是運用的知識點。換句話說,知識點是記憶性的知識,而考點需要加工、分析、判斷的知識。這裏舉例說明:result 一詞是一個普通名詞,記住它的漢語意思就可以了,並且瞭解它能夠成短語,as a result ,意思是:其結果。 go與result不同,光記住它的漢語意思是不夠的,還應當記住它怎樣應用,應當掌握它的不同用法;go on to sth ,go on doing sth . go on with sth . 它與 keep on ding短語的區別是什麼,go 還可以構成不同的短語,如:go away , go out , go in , go off 等等,所以還需對go 的深層含義加以挖掘,並應分析它的特徵,分析它的含義,go on doing 表示做某過程中停頓一會繼續做;go on to do 指接着做(另一件事);keep on ding指連續不斷地做,go on with 或go on to 後跟名詞。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知識點是加以識記的知識,而考點是識記並加以分析運用的知識,基於這一點,在複習 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應努力挖掘考點。

知識與能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提到知識,就想到識記,一提到能力,就想到運用。其實,能力是知識運用的熟練程度,對某方面知識能運用自如,這說明能力強。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努力把知識轉化爲能力,只有能力纔是我們工作、生活中最有意義的。目前的高考中,題目的設定實現了以知識立意向以能力立意的轉變,着重考查學生的能力水平,這就爲我們的複習指明瞭方向。下面我們進一步舉例說明能力與知識的關係,introduce一詞的意思 爲“介紹”,如果你只知道它的漢意,說明你只是有了introduce的知識,但如果你不光知道它的漢語意思,而且能正確地讀,別人講這個詞,你能聽懂,而且你能把它寫下來,甚至能進行形式變換,知道它的名詞形式爲 introduction,知道句型 introduce sb sb .能運用這個句型向別人傳遞資訊,這就已經轉化爲能力了。

那麼,能力是什麼樣形成的,上文中已經提到,能力是知識運用的熟練成度,它的着重點在“運用”,所以能力的形成離不開實踐。對某知識點反覆地運用,才能形成能力,在高考題中,考查學生的聽、讀、寫等能力,考查學生的的語法運用能力,詞語的辯析能力。這些能力都要靠教學中學生的反覆操練才能獲得。聽力題考查學生既能聽懂所傳遞的資訊。而且能夠做出迅速反映的能力;閱讀題考查學生透過閱讀材料,判斷中心思想,作者意圖、詞義判斷,細節資訊的判斷能力。單項選擇題考查學生語境中對不同語法現象的理解,對不同詞彙的理解。近幾年的高考題中儘量減少了只憑死記就能得分的因素,加大了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複習中要求我們把知識變爲能力,把死的知識學活,注意挖掘知識點的深層含義,從而轉化爲能力,這裏列舉幾例:

(1) so do I

一般講解此短語時,告訴學生(1)漢語意思:我也那樣做了(2)應當附在上文是肯定含義的句子後面,(3)與neither do I 或nor do I的區別, neither do I ( nor do I )用於上文爲否定意義的句子中,而so do I 用於上文是肯定意義的句子,但是往往忽略一點:so do I中的主語一定與上文中提到的主語不相同。請看下題:

A:You came here late yesterday .

B: _________________.

A. So did I B. So I did C. Neither did I D. Nor did I E. So do I

一般學生都會選擇A項,當學生看到A、B、C、D、E五個選項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某某也是這樣,Neither did I上文要求是否定句,E項中do與上文came時態不相符,這些學生都能考慮到,但you與I的選擇上往往搞不清,其實這題的語境是A說B昨天來晚了,B回答說的確來晚了,如果選A,表達“我也是來晚了”顯然語義不通,正確選項應當是C。意思是:我確實來晚了,這裏you與I在對話中指的是同一個人此題的巧妙之處就在於此。

(2) without

without 一詞意思是介詞,意思是“沒有”,這在學習中一般都要學到,但它與instead of的區別在什麼地方?下題中是否能填without一詞呢?

He stayed at home studying English________ going to the cinema.

A. without B. instead of C. instead D. with

句義爲:他朵在家學習英語,沒有去電影院。有的學生可能填入without 一詞,沒有考慮到instead of的區別,實質在於instead of表示前後兩個動作,兩種事物是對比的關係,而without沒有這種作用,此題正確答案應當填入instead of。請看下題中應當填入without ,

Tom passed by me _________ saying hello to me . 湯姆從我身邊走過,沒有打招呼。

(3) unless

教師講解unless 時,一般教給學生漢語意思“如果不”相當於if not ,這樣學生在應用 這個詞時,往往與until相混。例如:He didn’t work it out ________I explained how to him .

A: unless B. until C. when D. even

學生往往選擇A。他們理解爲:如果我不向他解釋如何,他就不會解出這道數學題。學生這樣理解是由於沒有掌握unless一詞的實質,與虛擬表達方式中的條件從句相混了,其實unless不能在虛擬表達時,引導條件狀語從句。學生把它理解爲虛擬語氣是錯誤的,如果不向他解釋就解不出這道數學題,事實上已經解出。理解爲虛擬,但謂語動詞結構不是虛擬結構,這樣是不合理的,所以只能考慮until 一詞,理解爲:直到我向他解釋,他才解出這道題。

從以上例子可以的出結論,只有反覆操練知識點,仔細分析知識點的深層含義,才能找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才能把知識轉化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