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立足“授之以漁” 加強“學法指導”

徐慧芬

立足“授之以漁” 加強“學法指導”

【內容提要】:法國哲學家卡爾曾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一個合格英語教師不僅要知道讓學生學什麼,更要知道讓學生懂得怎樣去學。因此,我們除了熟悉教材的教法,還應精通英語學法,並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學法的培養和指導,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故我們應如何“授之以漁”來實現我們的教學目的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這一問題:⑴ 加強學法指導的基本原則;⑵ 加強學法指導的主要方式;⑶ 學法指導的具體途徑;⑷ 問題反思。

【關鍵詞】: 學法指導 自學習慣 創造思維 合作學習

傳統的英語教學重教輕學,過多繁瑣的規則講解和練習佔教學的主導性,課堂出現“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現象,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是死記硬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這種狀況與大綱要求的獲得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不相適應,要做到與大綱要求相一致,就應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的指導。積極有效的學法指導是減輕學生負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因爲學生的學法直接得益於教師的指導。教學生學會學習,這不僅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教與學有機統一的必經之路。

一.加強學法指導的基本原則

1.學法和教法相統一

在教學實踐中,教法與學法是辨證統一的,因此,教師要着眼於學,着手於教,教作用於學,教法要遵循學生的特點和規律,進而成爲學生學習和掌握學法的重要來源和保證,同時,學法對教師也起着制約作用。

2.學法指導與學生非智力因素相結合

學習動機、意志、情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在英語學習中扮演着一個重要角色,正如IQ高的人不一定比EQ高的人更能成功一樣。中學生的情感最大的特點是直覺性與不穩定性,他們往往是憑直覺的好惡而不是經過理性的分析來感知事物,一旦他們覺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會索然無味,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學生的厭惡性情感對英語學習會產生反作用。心理學家海德的態度平衡理論認爲:個體對單元中兩個對象的態度一般屬於同一方向。如甲喜歡乙,則乙對甲的服裝也欣賞。當個體對單元的知覺與對單元內兩個對象的情感產生矛盾時,其認知體系則出現不平衡狀態,這種狀態將導致認知系統的多種變化,從而使個體改變情感關係,以恢復平衡關係。這一理論用於英語教學實踐則會產生如下結果:教師在肯定其教學內容的價值情況下,學生在認知“教師--所教學科”這一單元關係時,爲達到認知平衡,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學生如果對老師親近,他就會對教師所教學科產生積極的情感;再者是學生若對教師情感疏遠,則對其所教學科亦產生消極的情感,降低了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效果。我在教七年級時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例子:有一位學生作業經常不做,問他原因也不吭聲,於是我就向他的同學詢問情況,又去家訪才瞭解到:這個學生在小學裏一直未受到老師的重視,加上母親早逝,父親對他照顧不周,他感覺生活無望,對學習失去信心。於是我就多次找他談心,也多次找他父親談話,漸漸地,他開始樂意和我交流。平時我儘量利用課餘時間給他補課,扶他上路。經過我反覆、多次的努力,他的學習進步了,期末考試達到了中上水平;在七年級校單詞競賽中還得了三等獎。心理學和實踐充分證明:充分協調師生情感是教好和學好英語的切實可靠的保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密切關注非智力因素的影響。講究教法,努力創設輕鬆、愉快的語言環境,開創生動活潑、團結協助的學習氣氛,順勢指導學法,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

3.加強學法指導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

教師首先應瞭解教材的知識內容和學生本身的知識結構,只有瞭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和學習情況,才能針對他們的問題予以具體指導,有的學生喜歡錶揚,有的學生需教師給他潑點冷水,在表揚有進步的學生同時更要鼓勵和關心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實施分層教學,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總之,教學要適應學生的心理特徵。

4. 加強學法指導和培養學生能力相結合

能力既依賴於知識,也依賴於方法,方法本身就是能力的一部分。就學習方法而言,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思維方法,思維敏捷、思路開闊、想象力豐富的人學習方法也一定得當、靈活、高效;反之,則是呆板、低效、事倍功半。因此,學法指導應以訓練思維、發展能力爲主線。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不一,我們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根據學生的特點,培養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①自主學習的能力。啓發和引導學生從“不會”到“學會”,再到“會學”,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②合作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有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使他們相互啓迪,相互作用,相互協作達到更高的認知目標;③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善於發現學習中的問題,並懂得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對英語學習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若具備了這三種基本能力,再加之科學的學習方法,定然會有如虎添翼、錦上添花之效。

初中英語教學大綱規定的目標有一條爲:“爲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正如韋斯特所說:“英語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我國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我以爲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因此,作爲一名合格的中學英語教師,不是教給學生課本上的幾個單詞、句子或段落,而是要教給學生自學的能力,即:自己有目的地、有計劃地、主動地在學習知識鍛鍊技能中獲取多種資訊的能力,一旦學生具備了自學能力,就會不斷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就能吸收且消化教師所傳授的英語語音、語法、詞彙知識、以及培養和發展英語聽、說、讀、寫各種技能,並達到學以致用。一旦學生具備了自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就有了可靠的基礎。英語的自學能力主要由以下幾方面組成:

① 能根據讀音規則拼讀、拼寫英語單詞和朗讀課文

② 能獨立運用視聽手段聽懂英語和操練英語;

③ 能獨立回答教師按課文提出的問題;

④ 能閱讀與所學過課文相當的課外讀物;

⑤ 能獨立完成教師提供的預習和鞏固作業;

⑥ 能獨立使用學習工具書和使用電化教學設備;

⑦ 能根據詞彙知識,語法知識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做到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⑧ 具備在預習課文時找出疑難點,並向教師質疑問難的能力;

⑨ 能找出每個段落的主題句,進而概括課文中心思想。

二.加強學法指導的主要方式

學生不僅要掌握一門學科的基本原理,還要掌握學習的基本方法。良好的方法在學習遷移的作用下能使知識觸類旁通。學法指導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1.歸納演繹式

歸納是指學生在積累了一定的語音材料後,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認識,理解這些材料,從而歸納出可應用的某種學習方法;演繹是要求學生把歸納中剛學到的學習方法與自己原有的認識的結構發生聯繫,重構自己的認識體系,形成新的技能,並獨立地將其運用到新的環境中,解決學習的問題。教師要善於引導,嚴格訓練。學習的遷移的多方面的,學習的方法也可以遷移,教師的示範指導是啓迪學生學法遷移的重要渠道。如課前預習時,我給學生開列“要求清單”,讓學生帶着問題預習課文,聽課或查閱有關參考資料,同時我常精選一些合適的閱讀材料,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和自學能力。

2.相機點撥式

葉聖陶先生說:“方法的指導不全在全盤給予,而在於相機誘導。”教師可事先設計好某一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偶然出現了需要,可即時點撥或設定語言情景時順勢點撥。如在記憶單詞這一能力訓練上,在要求學生掌握拼讀規則的前提下,讓學生自學某一組單詞,而後分組討論,如何高效率記憶單詞。當學生有困惑時,教師可按重讀音節元音讀音規則,重新排列組合單詞,把符合相同讀音規則的單詞串聯起來,在學生大腦中形成相應的物象,產生聯想,學生感知這一組單詞後,從中就會發現讀音規則,教師再引導學生自行拼讀,學生很快就能提高拼讀單詞的能力,科學地記憶單詞,把死記硬背變成有意識的記憶的能力過程,還可透過對比記憶、歸納法等記憶手段來點撥學生如何更好在記憶單詞。

三.學法指導的具體途徑

1.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

良好習慣的形成對英語成績的提高起了重大作用。正如烏申斯基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中存放着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殖,而存放者一生中都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我認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培養學生以下良好的習慣:

① 大膽開口的習慣。初學英語的人總有怕說錯,怕人笑的羞怯心理,但對這門學科他們又感到新鮮、好奇,總想試一試。爲了鼓勵學生開口說話,我利用課前3分鐘,天天進行倆倆對話競賽。把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安排兩位同學,到講臺前面,面對面問答3分鐘,訓練時有一定的速度,內容要求。在課堂上,我常用英語組織教學,爲學生創造輕鬆的英語氛圍,激發更多的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敢於用英語互相問好,打招呼,道別等。在課外活動中,幫助他們用英語做遊戲,自編自演小節目,把書本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並建立只能用英語或手勢的英語角。長期堅持這些訓練,既改變了學生羞怯不敢說英語的習慣,也提高了他們聽、說能力,語音、語調、語速等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的進步。

② 培養正確朗讀的習慣。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對於朗讀習慣的培養最有效的訓練方法:首先是模仿朗讀--播放錄音,聽錄音磁帶,模仿原聲帶中的語音,語調進行朗讀;其次是大聲朗讀,它是培養四會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記憶課文中的詞彙、句型的有效方法。但朗讀切忌“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

③ 培養勤於動筆的習慣。從學英語的第一節課開始,教師就應向學生說明並不斷地強調上課時做筆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確的做筆記方法,即不僅要把教師板書的重點、難點記下來,還應及時將教師口語中精彩詞、句或補充的其他重點作簡明記錄,書寫也要認真,清楚,突出重點;同時養成邊聽邊記,邊記邊想的好習慣。當然,除課堂上之外,教師還應於課後多給學生動筆的機會。如摘錄名人名句、諺語、寫日記、書信等,但切忌學生盲目地照抄照搬或無目的、無重點地記錄。

④ 培養書寫規範的習慣。有許多學生昨天記的筆記,今天已不知所云了,或只能估計了,如此這般,怎能實現勤動筆的目的呢?書寫是是語言交流的一種形式,認真書寫有助於記憶,有助於語言的準確表達,還有助於學生愛整潔、細心的品質。若要使學生規範書寫,就得從學寫字母着手。經教學實踐證明:一看、二伸、三拿、四寫的做法頗有成效,即在教學生寫書之前,先讓他們看清楚每個字母是由幾筆組成,順序如何;再伸出手指在桌上描摹;然後拿出筆和紙書寫於作業本上。如此日復一日,學生的書寫都比較整齊規範。

⑤ 培養學生背誦,複述課文的習慣。背誦並非死記硬背,而是學生在教師藉助圖片實物、手勢、表情、漢語動詞及句子結構指導下,基於理解的一種熟練記住所學詞彙和句型,潛移默化培養學生自身語感的一種方式。它可以從字母、單詞開始直至課文,而學生準確靈活地運用語言能力則可透過複述課文來培養。對初學者而言,複述課文難度較大,因此可從初二開始,着重放在初三。在練習過程中,需要教師做示範複述,因爲學生常把複述當作背誦。教師可提出一些關鍵詞、詞組、句型,讓學生按要求進行練習,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的耐心和愛心,及時發現錯誤,及時糾正錯誤。在JEFC教材中,每單元至少有兩篇課文或對話可以進行復述,程度好的學生,可以當堂口頭複述,程度較差的學生則可以作爲下一節課的複習目標和任務。一旦養成背誦、複述的習慣,絕大多數學生就會自覺,主動地學習英語。

⑥ 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前預習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但可以提高學生聽課的效果,還爲上課的廣度、深度及密度做出鋪墊,而且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首先,教師要使學生明確預習應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單詞預習、聽力預習、課文預習等,預習目標要恰如其分,不能好高騖遠。其次,教師要教給初學者預習的具體做法。如課文預習,我常常指導學生操作如下:一是,快速閱讀全文,找出疑難點,查出生詞,對文章形成初步瞭解;二是,解答Workbook上的問題,並查找與課文有關的舊知識;三是,對新課和不懂之處先自己仔細思考,儘量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四是,從培養創新思維出發,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新課,學會設問法。課前預習,一舉多得,這正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⑦ 培養課後及時複習的習慣。及時複習是減少遺忘,鞏固知識的必要環節。首先,複習要及時,要先快後慢,複習頻率要先高後低,練習少而精;其次,複習的方法要講究:A整理筆記法:整理一天所學的內容,補記新內容;B卡片記憶法:把易忘記的單詞、詞組寫在卡片上,隨身帶着,可以隨時隨地複習;C句型圖表歸納法:把所學的新句型畫成表格插入以前學過的句型,進行比較,歸納總結,真正做到溫故而知新。

⑧ 培養良好的、廣泛閱讀的習慣。閱讀習慣包括閱讀理解過程、閱讀方式、閱讀速度等。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閱讀效果,因爲有效完成閱讀的重要前提就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平日的教學實踐中,我首先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將他們進行分層、分組,而後把精心挑選的閱讀材料推薦給他們。如初級階段的學生,可看一些小故事、小幽默、笑話之類的;而初三水平較高的學生,可看一些簡短的原版名著,訂閱一些英文報刊,如SSP(《上海學生英語報》)等。其次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快速捕捉有效資訊,提高視讀速度。如,閱讀時,用眼掃描文章內容,按意羣、詞組理解句子意思,先要抓住文章大意,遇到與資訊無關的生詞要按照上下文去猜測其涵義,切忌看到生詞便查字典,同時還應多練習限時閱讀,培養快速閱讀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也不能一蹴而就。在這常抓不懈的漫長過程中,教師要特別發揮好三點作用:一.引導作用。在教給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要教給他們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方法;二.激勵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是學習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質的不斷完善,鼓勵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培養良好的學習心理;三.監督作用。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行爲,學習策略等方面的偏差,並予以指導,防止不良的學習習慣的形成,督促學生以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嚴謹的學習態度進行語言學習。

2.培養學生查字典和使用教材的能力

英語字典是英語學習中的重要工具。培養學生查字典能力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重要方法,是獲取外語知識的重要技能。善於正確使用字典等於請了一位隨時能求教答疑的“好老師”,但在我們具體的日常教學中,我們應如何來培養這一能力呢?首先,我要求學生在新課的預習工作中,把要學的生詞、重點詞組、重點句型及重要語言點找出,然後指導他們用正確方式把“未知數”變成“已知數”。其次,策劃某一階段在上課時改變教師主講,學生聽記的“知識灌輸”,讓學生相互交流所查字典的內容,教師則在旁指導點撥,糾正釋疑。

英語教材是按英語教學大綱編寫的。學生主要是透過教材來學習英語,但很多同學卻不知如何科學地、充分地利用教材。爲此我每教一課課文,都要就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怎樣去找出課文的重點、難點;怎樣去閱讀課文後的註釋;怎樣透過練習提高解決難點的能力,並且幫助學生觀察、歸納每種練習的着重點,透過以上的指導讓學生逐步明白可以怎樣用課文中的註釋、練習來鞏固課文中的詞彙、語法等要點。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合作學習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是指以異質小組爲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爲主體,以小組集體成績爲評價依據的一種教學策略體系。各組學生要在互動合作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他們必須朝着小組的共同目標而努力,而要成功地達到這個目標,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進行有效的獨立學習。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有利於學生語言實踐的活動。首先,我幫助學生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將班內學生按其學習成績從最高至最低排名次,而後將一名成績較好的學生與兩名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名成績較差的學生安排在一起,組成四人學習小組,四人分別擔任主持人(Leader),記錄員(Secretary),報告員(Spokesman),檢查員(Inspector)的角色。其次,我經常改變他們的排列方式,使之有利於小組合作於交流。第三,確定對各小組學習結果的評價。對於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我多采取個人評估和集體獎勵相結合,並以集體獎勵爲主的方法。第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給學生一定的協作技巧,如怎樣相互表達讚揚、同意、建議和如何進行提問和應答等。

合作學習形式可依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多種變化。我在進行課文教學時:①注重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依據課文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總結性的表演;②設定疑點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再造想象,透過分組討論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在JEFC Book 3 Lesson 78 Standing room only中,“The population problem may be the greatest one in the world today”這是課文的重點之一,由此,我設計瞭如下問題讓各組討論:

a) Do you think so? why?

b)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world if there is standing room only on the earth?

c) If there is no place on the earth for people to live in,where will people live?

d) How can we solve this problem?

討論之後,還可透過填圖表的形式或用簡筆畫的趣味性和直觀性來描述語篇含義,對所學材料進行復習歸納,以幫助記憶。又如JEFC Book 3 Lesson 46 A great inventor 時,我指導學生制定如下表格。

Time Key words

In 1847 be born

5 years old sit on / have chicks like hens

during his study in school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 not…any more / ask

sb to do / want to do / teach sb read and write / become interested in

At the age of 12 start doing

In 1862 see sb doing / too…to / carry sb to safety

22 years old to be an inventor / with the money / open up / keep doing / until / 1093

In 1931 die / no matter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較爲真實的語言環境,並儘可能地多設計一些具有啓發性的、能開拓學生思維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4.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英語的能力

英語學習“源於生活,歸於生活,因此,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培養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學習資源,隨時隨地學習英語的能力。

① 商品包裝。隨着改革開放,全球一體化的進程;隨着中國加入WTO的腳步;隨着2008奧運的悄然臨近,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許多外來的商品,我們的產品爲了走上國際化的軌道,也都標上了英文。英文廣告多姿多彩,充分體現了中外文化的差異。因而,我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商品的同時,也關注一下其商標,把學習和生活密切聯繫起來。如擺上一瓶Coca-Cola讓學生來分析一下這個既朗朗上口保留了原來的音,又賦予其原來所有意義的經典商標。在學生們七嘴八舌爭論之後,我告訴他們Coca爲產於熱帶的椰子樹,Cola爲產於非洲西部的可拉樹,若把它譯成“古柯古拉”就頓失趣味;再如Safe guard由safe (安全的)和guard(衛兵)組成,譯成“舒膚佳”音義俱備;Sprite本義爲“精靈,鬼怪”譯成“雪碧”給人以清涼的感覺,等等諸如此類商品翻譯成功的例子舉不勝舉。透過分析,不僅能使學生學到語言知識,而且也可以對英美文化有所瞭解。

② 廣播電視媒體。隨着對外交流的增多,爲了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瞭解中國,許多廣播電臺、電視臺都舉辦起了英語節目,節目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專門的英語教學節目,電視節目如Outlook《希望英語》,Family Alum in the USA《走遍美國》,Follow me《跟我學》等,另一種是用英語播放的節目,廣播節目如UOA、BBC等,我指導學生定期收聽,觀看自己喜愛的廣播,電視節目,在娛樂的同時也不忘英語學習。故而,眼下,有許多學生愛看中央臺八套的原聲影院,我也積極爭創重要條件,和學生們一起欣賞、學習原版、地道的英語節目。

③ 日常生活所見所聞。McDonald’s(麥當勞)The Bank Of China(中國銀行)Crocodile(鱷魚服飾)Hotel…這些漢譯英,英譯漢的招牌,在繁忙的商業街上,滿眼皆是,而如“酷”、 “秀”、“你真是in”或“你已out了”等詞語,在人際交往中,滿耳皆是。於是我讓學生明白: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已不知不覺地在使用英文了,我們作爲學生更應在生活中有意識地應用英文,如與人交談、寫信時,可把英文學習真正融入到生活中去。並且,在班裏,我開展了以“比一比,誰的‘英語話’多”爲主題的活動,鼓勵學生每天儘量多說英語,並常常調查“今天,你說了幾句英語”。

④ 書報雜誌媒體。我們暫且也可以把這些名目繁多地英文書報雜誌分爲兩大類:一類是專門爲英語學習者提供的書報雜誌,如《英語學習》、《英語輔導》、《英語沙龍》等;另一類是用英文出版的書報雜誌,如China Dally,Time 等。有條件的學生可購置於案頭,隨時學習。

⑤ 英語原聲音像媒體。包括磁帶、CD、VCD、DVD等一些數字音像資料,生活中隨處可見。我主要是利用教唱英文歌曲,讓學生於快樂中學習英語,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呢?

5.指導學生上網學英語

由於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它已成爲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獲取資訊和交流的工具。《資訊技術》課對學生們使用互聯網也有了較高的要求,互聯網對我們的生活方式、通訊手段、教育方法等都帶來了巨大的改變。雖然,上網對於一個初中生來說,消極因素影響較大,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禁止他們上網,而且資訊課上的知識,也需要實踐演習、操練,況且我們也禁止不了。那該怎麼辦?問題還在於我們如何正確引導學生上網,培養學生辨別是非、自覺有效抵制有害資訊的能力。因此,我引導上網的學生做些有意義的事,並和英語學習有效結合。

① 推薦優秀的英語網站。如:;;等。

② 選擇合適的網友。因爲學生去上網總是結伴而去,老師家長的“禁”“堵”方法也收效不大,所以我要求學生深刻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要求他們結交的網友應是能夠互相促進,彼此鼓勵,共同進步的品德良好學生。

③建立自己的電子郵箱。因爲這既是資訊技術課的要求,也是透過發送電子郵件來進行英文寫作訓練的有效手段。

④學會使用翻譯軟件。爲了引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寫作水平,和滿足他們上網的需要,我請資訊課老師教會他們如何運用像《東方快車》、《金山詞霸》等優秀的翻譯軟件在國際互聯網運用英語,學習英語。

⑤ 適量、適度、適時。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使用互聯網也一樣,如果放任學生在網上衝浪,有些人就會長時間迷戀上網,這不僅影響了學習,而且對他們的視力、身心健康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從而造成思想道德品質蛻變,學習成績劇降的結果。因此,我給上網的學生提出嚴格要求,每週最多上網一次,每次不得超過兩小時,除了節假日,平時不允許去,同學之間互相監督。當然,平時我也時刻注意他們的變化,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能讓上網成爲危害學生健康的活動。

四.學法指導中,教師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在學法指導過程中要注重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我國剛頒佈的英語新課標強調了學校教育應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爲重點:“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諾貝爾獎得主貝克爾也曾說“現代經濟的前途在於知識經濟,而知識經濟的核心是持續創新的人才”,創新將成爲人類最基本的活動。爲此,教師不能僅僅滿足學生獲取了多少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如何應用所學的知識去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我在平時教學工作中,首先非常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其方法就是讓全體學生充分顯示其思維過程。例如:在寫作訓練時,我給出一個topic,看學生是如何思考的。因爲只有學會思考,才能掌握獲取知識的本領,況且思路也總是比結果更爲重要,因此,教師要考查、幫助和指導每個學生都顯示出他們自己獨特的思維過程:這個topic可以從什麼地方着手,那幾個方面展開,然後比較、分析我的思路,討論怎樣掌握正確的思維過程。其次,我注重強化思維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我採用不同的訓練方法,以達到激活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廣闊性之目的。創造學家戈登說過:“創造的機制主要有兩條,即把陌生的東西變成熟悉的;把熟悉的東西變成陌生的”。採用多種思維訓練途經的主要思路就是讓學生把熟悉的舊知識變成陌生的新知識。如那些雜亂的知識,學生很難掌握,我就採用求異思維的多維性,從給出的資訊幫助學生以新知識爲中心進行輻射,產生系統知識,如此,可讓學生不斷衝破思維定勢,磨出創造的火花。第三,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有機統一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關鍵,發散思維 聚合思維 發散思維的多次循環反覆纔是一個創造活動的全過程。學生透過發散思維,提出各種設想,然後透過聚合思維,從中挑出好的設想,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可見創造首先表現在發散思維上,同時還需聚合思維能力。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學生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題思維方法,此時就需要教師適當點看清各種方法的長短,最終找到最佳方法。如閱讀文章時,如何選擇精讀和泛讀。

2.學法指導中要抓住學生的薄弱和需求

學法指導要針對每個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有的學生聽說能力差、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弱、有些學生記憶力不好、有些學生缺乏寫作能力等,因此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反饋資訊,從中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和學習側重點,針對不同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不同的學法指導。學生只有攻克了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體會到了方法在學習中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再者,不能純粹的把學法指導當作一種知識來灌輸給學生,而應等到學生需要它時纔給予,並且教師所介紹的學習方法並非適用於每位學生,所以應讓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抱有“拿來主義”的態度。

3.注重學困生的學法指導

在我們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每屆都碰到一定數量的外語學習“學困生”,怎樣指導他們的英語學習,做好他們的轉化工作,這是我們每個教師都必須認真對待和認真研究的問題。

首先,我主動接近他們,用積極的態度、真誠的微笑縮短我們之間的距離,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分析他們的學習狀況,找出成績差的原因,對症下藥,理解、尊重、寬容、善待他們,掌握他們的心理,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其次,幫他們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一定的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因此,我在瞭解他們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制定了短期學習目標(如:一週背多少單詞、詞組,一單元會讀哪幾段文章)和長期學習目標(如:第一次階段考試30分,第二次階段考試要爭取35分,第三次要爭取38分等),並經常檢查目標完成情況,及時修改這些目標。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達到想學的目的。然後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採取科學的方法具體落實學法指導。在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第一:我幫助學困生做好“笨鳥先飛”的預習工作。利用輔導課幫助他們溫習音標,單詞的拼讀規律,正確的發音,熟悉詞性及詞義,試讀課文,翻譯等,教給他們學英語的正確方法,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第二:督促他們課後複習。每天早自習,學困生要到我面前來朗讀,背誦昨天所學過的詞組,句型和課文,每天傍晚,我要面批他們的作業,既培養他們按時交作業的習慣,又可以讓他們及時訂正錯誤,一單元結束,要及時檢查反饋;第三:爭取家長的配合。英語是一門語言,要進行“聽說讀寫”四方面大量的訓練,故而我利用家長會,家訪,爭取家長的配合,督促學困生做作業,聽錄音,背書,默寫等;第四:開展課外閱讀。選擇一些生詞不多、通俗易懂、故事性強而有趣的文章,讓學困生們在字典的幫助下,品嚐學習的甜頭,領略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英語學習的興趣,擴大了英語學習的接觸面。

五.結束語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作者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中學英語教學最重要的是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的能力。我們英語教師如果只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只能滿足學生一時的求知需要,這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讓學生學會了自己去探索規律、歸納方法、評價效果、科學地學習,從而具有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才能使他們獲取持續發展的動力,纔可以隨着社會的發展變化不斷調整、攝取知識和更新知識,去適應變化着的社會。

總之,學法指導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只要我們做有心人,處處爲學生着想,不斷地進行探究與實踐,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

參考文獻:

1.《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 2000.4

2.《中學外語教與學》 2000.2 / 2001.4

3.《學英語》 2002.2 / 2003.9

4.《中學英語教學與科研參考資料》

5.《英語輔導報》

6.《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