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學習方法

初中歷史的11種記憶方法

學習方法是透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因其與學習掌握知識的效率有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初中歷史的11種記憶方法,希望有所幫助!

初中歷史的11種記憶方法

一、聯想記憶法

1.聯想記憶法的種類:

(1)縱向聯想記憶法

這是按照歷史事件發展時間的先後順序,按照事物內部因果聯繫爲特徵的記憶方法。“縱向聯想記憶法”的要點是緊緊抓住“原因”和“結果”,“本原”與“表象”諸項,把它們之間的聯繫扭合在一起,從而揭示事物的發展規律,說明歷史現象的本質,瞭解歷史事件前因後果和來龍去脈。這不但能使我們弄清楚歷史事件的內在關係,理清歷史事件的規律,認識歷史事件的本質,而且很有利於掌握知識,鞏固記憶。

(2)橫向聯想記憶法

運用這種記憶法是透過把握同一歷史時期不同性質歷史事件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聯繫,以達到記憶效果的方法。橫向聯想記憶法的要點是抓住其中一項內容爲基本點,左右聯想,推及其餘。這能從橫向形成知識結構體系,把知識結構的體系輸入大腦,概念明晰,印象深刻,記憶牢固,應用方便,隨時可以再現知識結構體系資訊。

(3)相似聯想記憶法

歷史的發展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很多歷史事件其發生、發展、特點極爲相似。這種相似是客觀事物的某種聯繫,相似聯想記憶法是反映客觀事物這種聯繫的方法。相似聯想絕不是等同聯想,把它們等同起來是錯誤的。這種方法的基本點是“相似之處”,從同類事物中找到相似之處,再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形成同類問題知識異同的記憶網絡結構,印象深刻,不僅容易記住,而且記憶比較牢固。

(4)相反聯想記憶法

這種方法着眼於歷史事物的對立點,也就是說由對某一事物的思維記憶,引起對它有相反特點事物的思維記憶。對立物是鮮明的,所以運用相反聯想來記憶歷史知識是鞏固的,能夠運用相反聯想於教學實踐,有利於鞏固記憶。例如從林則徐的主張禁菸聯想到穆章阿等反對禁菸;從關天培、葛雲飛、陳化成率軍英勇抗英聯想到琦善、奕山、奕經、牛鑑等破壞人民和愛國官兵抗英鬥爭的情形,在頭腦中形成正反的鮮明對比。

2.聯想記憶的途徑和方法:

(1)依據時代的聯想

心理學把因時間相關的聯想叫作接近聯想。根據它,可以將年代作支點,透過某一史事的時間,聯想到有關的歷史事件。

這種方法,大別之有三種:

①同時聯想法:這是一種把發生在同一年代的史事結合起來聯想的方法。透過“歷史大事年代”,可以看到許多這類史事。如由1689年彼得一世開始獨掌大權,就可聯想英國透過《權利法案》和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的史事。其作用,可對史事作橫向比較,以發現不同地區的發展動向。

②近時聯想法:這是一種把時間相近的史事連接起來聯想的方法。如義和團運動的年代,可先複習甲午中日戰爭的時間,再聯想四年後的戊戌變法,然後又聯想到“兩年後”。

③時距聯想法:這是一種利用史事發生時間距離相等的偶合來進行聯想的方法。如1689年英國制訂《權利法案》、1789年法國人民攻佔巴士底獄、1889年第二國際成立,是百年爲距的例子。這種方法,能夠提高歷史知識的熟記程度。

(2)依據地點的聯想

把空間上有關聯的現象連接起來回憶。這類聯想,因支點不同,也可分爲三種:

①同地聯想法:它以同一地點爲基礎,聯想不同時代發生的史事。如北京,聯想的史事,包括郭守敬開鑿通惠河、元朝大都繁榮景象、明初營建北京等等。這樣聯想,既可掌握有關的歷史知識,又能瞭解該地的歷史發展概況。

②類似地點聯想法:它以同類地點爲基礎,以聯想相關的歷史事件。如三國時期的`都城,提及魏都洛陽,就聯想到蜀都成都,以及吳都建業。又如兩宋都城,在說到南宋臨安時,就可能聯想到北宋的東京。這樣聯想,可以將同類歷史現象展示出來。

③空間移進聯想法:它以史事發生地點的移動變化爲基礎,聯想相關史事的發展過程。如紅巾軍起義的主要過程,可以將潁州起義、毫州建宋和汴梁定都提出來聯想,以揭示其發展趨勢。這種方法,可結合歷史地圖複習時使用,有助於相關史實內在聯繫的展現。

(3)依據人物的聯想

按照歷史人物的成敗、得失、功過、是非,可以將這類聯想分爲兩種:

①人物活動歸類聯想法:一個歷史人物,如教材記述其史蹟較多,就可依託其人歸類聯想其事。一生活動性質一貫的如李大釗,他參加新文化運動,領導“五四”運動,籌建共產黨和第一次國共合作,這些史事就可以他爲基點進行聯想。有些歷史人物功過並存,這就需要分類進行聯想,以便給以正確評價;如左宗棠,他鎮壓過太平天國和捻軍,但又參與洋務運動和收復新疆,就應用這種方法聯想。

②人物活動類比聯想法:不同的歷史人物,可能活動相同或類似,可能作用一樣或相反,於是就有連接起來進行類比聯想的可能。如透過玻利瓦爾活動的作用,也就可以聯想到聖馬丁的事蹟。再如辛亥革命準備時期的孫中山和康有爲,他們的活動是沿着不同軌跡行進的,回憶時自然應當採用對比聯想的方法。

(4)依據史事的聯想

從史事內容着眼聯想,有類似定律、對比定律,以及因果關係爲基礎的因果定律。現分述如下:

①類似事件聯想法:這是一種以某事引起對與之相同、相似或相近史事進行聯想的方法。如納西比戰役、薩拉託加戰役、瓦爾密戰役和阿亞庫巧戰役之間的聯想,就是以其各自所處的關鍵地位所決定的。這樣聯想,有助於對歷史事件共同特徵的認識。

②對比事件聯想法:這是一種將相反或相異史事連接起來回憶的聯想方法。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與俄國十月革命的聯想是相反史事之例,對比的結果可以擺明因階級屬性不同而產生的特徵。中國戊戌變法與日本明治維新的聯想可以看作同中有異史事之例,對比以後可以找到產生不同結果的原因。

③因果事件聯想法:這是一種從史事因果關係入手的聯想方法。史事之間,存在着因此之故與緊密相承的關係,務必要同在此之後和區域相連區別開來。由於這種關係在不同領域史事之間存在,所以聯想就有經濟——政治型、政治——文化型、軍事——政治型、經濟——軍事型等的不同。就具體史事來說,它有產生的原因,又導致一定結果,因而既是結果又是原因,於是聯想時就會形成如下的思路鏈環:“原因——結果【原因】——【結果】”。這些,在進行因果聯想時,都是應予注意的。

二、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就是抓住主要頭緒,緊扣關鍵性的字眼,把較繁雜的識記材料加以概括和壓縮來進行記憶的一種方法。運用濃縮記憶法,只要牢記要點,結合聯想,並加以必要的擴充就能較全面地再現完整的內容。經過概括和濃縮後的材料微言大義,以小見大,印象深刻,難以忘卻。

濃縮記憶法常有如下幾種形式…

(1)內容濃縮法

就是根據材料主幹,將其內容的精華和核心進行高度壓縮或分解,用最簡單、最本質、最概括的文字表達出來。如中國古代史的井田制,可將其內容濃縮爲:“國王所有,諸侯享用,奴隸耕作,形似‘井’字”。或者進一步濃縮爲:“王有、侯用、奴耕、井形”。這樣記憶的好處是在需要回憶這段內容時,只要酌情在每段話上“添枝加葉”就可以了。內容濃縮法需要積極地思維和辛勤地篩選,只有這樣,才能把精華提煉出來。在濃縮的過程中,刪繁就簡,擇精選萃,使知識在數量上大幅度減少,在質量上成倍增長,顯著地提高記憶效率。

(2)字頭濃縮法

就是將每句話、短語或詞的字頭提出並按順序串聯起來進行記憶。字頭濃縮法在識記中形成知識結構的整體縮影,特點在記憶較多的人名、地名時能發揮良好的效果。如記憶絲綢之路中幾個地名,可將長安、河西走廊、新疆、安息、西亞、大秦等提取濃縮爲:“長河新,安西大”。

(3)數字濃縮法

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經過高度歸納,將歷史知識概括成數字來進行記憶。如隋朝大運河的有關內容,可用一、二、三、四、五、六進行歸納和記憶,即:“一條大動脈,二百萬人開鑿,三點(涿郡、餘杭、洛陽),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五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六省(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

(4)口訣濃縮法

就是以整齊押韻的句式概括出所要記憶的內容,形式上近於順口溜,內容上極其概括,然後實行強化記憶。應用時根據口訣進行聯想展開,達到準確全面記憶的目的。口訣濃縮法簡單有趣,但是在開始時需動一番腦筋,把識記材料編成生動有趣甚至有韻味的口訣,這是要下點功夫的,不過,一經編好,便終生難忘了。如我國封建朝代歌:戰國秦朝和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國,遼寧夏金元明清;統一王朝共九個,餘爲分裂各政權。

十國各興歌:前後蜀,南北漢,兩吳(吳、吳越)兩南(南唐、南平),閩和楚。

清朝世系歌:努皇順,康雍乾,嘉道鹹,同光宣。即:努爾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濃縮記憶法是記憶的工具,可以起到資訊貯存器的作用,是一個小巧的知識庫,濃縮記憶法是記憶的捷徑,運用得法,既能鞏固知識,又能節省時間,一舉兩得,便捷可行。然而,濃縮不是萬能的,不能盲目運用,一定要在理解、熟悉內容的基礎上加以濃縮,方有良好效果。在利用濃縮法時,要注意弄通識記材料的含義,理解消化爲自己的東西,然後加以濃縮記憶。

還應指出的是,濃縮前要考慮所濃縮的內容是否屬於必須掌握的重點內容和基本內容,如將次要內容或本身就很簡單的內容加以濃縮來記憶,無異於捨本逐末,就無法體現濃縮的“刀刃”作用了。

三、板塊記憶法

把歷史知識排列組合成一個板塊結構,比單個記憶又快又牢。如:陝北保衛戰可化簡爲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沙(家店)四戰。奧斯曼土耳其擴張戰爭可爲:阿(德里亞堡)、科(索沃)、尼(科堡)、君(士坦丁堡)四戰。

土地革命路線可總結爲:依聯限保消變六字。(依靠貧僱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爲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四、邏輯記憶法

所謂邏輯記憶,即指在搞清某一重大歷史事件各組成部件之間的邏輯關係之後的記憶。在進行歷史考查時,我們往往碰到這樣的情況:有的人對所要途述的事件十分熟悉,但他在答題時常常答不完整,即使大小事件他都提到了,也往往說不到點子上。任何歷史事件都由三大部分組成,因而要把一個歷史事件敘述完整,必須交代清楚這三個方面的內容,那就是事件的前因、事件的過程、事件的意義(包括性質、作用、影響、評價等),而敘述事件的過程要力求簡潔,但時間、地點、人物、結果諸要素不能遺漏。

五、分類記憶法

所謂分類記憶,即把歷史事件加以歸類整理以達到記憶目的。歷史課本上,每寫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朝代、一個歷史階段,都往往提到政治、經濟、軍事、文比諸方面,顯得頭緒繁多。如果引導學生將歷史事件進行整理、歸類,便可將紛繁的頭緒理得比較清楚明瞭。

要用“史論結合”的方法進行知識分類整理。

比如,法國的拿破崙對外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爭,要全記住,確非易事,但是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出發,將其對外戰爭進行分類,就比較容易掌握了。

(1)正義性、進步性的戰爭:多次打垮歐洲大陸封建君主組織的干涉軍和英國組織的“反法同盟”,防止了波旁王朝在法國的復辟。

(2)爭奪霸權的戰爭:同英國、沙俄所進行的戰爭。

(3)侵略性的戰爭:進軍埃及,侵犯葡萄牙、西班牙等。

這樣,記住了三個觀點,就比較容易說清拿破崙對外戰爭的概況。

又如,中國近代史上左宗棠這個人物,學生要記住他在歷史上的活動也不容易,有關他的歷史記敘分散在課本中。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左宗棠的活動作分類、歸納:

(1)他是湘軍軍閥,爲維護封建統治,鎮壓了人民起義。1860年起,他率湘軍鎮壓太平軍,圍攻天京;鎮壓捻軍,率湘軍尾追西捻軍到陝西;鎮壓回民起義。

(2)洋務派的地方代表,辦過“洋務”,對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作過貢獻。1866年,他從法國購買機器和材料,成立福州船政局。

(3)爲保衛祖國不受侵犯作過貢獻。1875年他任欽差大臣,次年進軍新疆,在人民的配合下,痛殲阿古柏侵略軍。1878年初收復了新疆,粉碎了俄英侵略者利用阿古柏分割中國領土的陰謀。在中法戰爭中,他是主戰派。

這樣分類歸納以後,記憶就方便多了,對左宗棠這一歷史人物應該怎樣評價,也就不會感到困難。

六、系統記憶法

大家學歷史,總感到頭緒繁多,難於掌握,死記硬背的結果,費了很多時間,吃了不少辛苦,記住的往往是一些零碎知識,掌握不住歷史全貌,在回答綜合性問題時,常感到束手無策。解決這個問題,要理清歷史脈絡,首先掌握歷史階段的輪廓,以便於鳥瞰全局。

例如,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之間的歷史。

(1)這段歷史是中國逐步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不斷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的歷史。

(2)在這一歷史時期,一方面是資本主義列強對中國發動了五次侵略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另一方面是中國人民掀起了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八大事件”)

(3)書本上其他章節的內容都可以看成是這八大事件的“附件”,例如,禁菸運動是鴉片戰爭的前奏;捻軍和少數民族起義是對太平天國運動的響應和延續;洋務運動是清政府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同資本主義國家打交道的過程中產生的;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反對段祺瑞的“護法運動”可以看成是辛亥革命的延續。順此脈絡回憶出這一階段中的各個歷史事件。用同樣的辦法對其它歷史階段進行整理,頭腦中零碎的知識就走向系統化、整體化了。用這種方法學習歷史,不僅記憶牢固,思維也得到了較好的訓練。

七、規律性記憶法

總結某些歷史事件的共同規律,以認識其本質。

如資產階級革命的規律。原因:資本主義經濟較爲發展,但卻受到封建制度的障礙而發生。目的:一般是爲反對封建制度,反對地主階級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專政,或地主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結果:一個剝削制度代替另一個剝削制度,封建制度的枷鎖被打碎了,資本主義枷鎖又套到人民頭上來了。意義:都爲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道路;對其它資產階級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八、數學記憶法

歷史事件的年代由阿拉伯數字排列而成,簡單枯燥,不易記住。

(1)數軸記憶法

規定以公元零年爲原點、以公元前爲負、公元后爲正建立數軸。例如我國奴隸制崩潰於春秋戰國之交,即公元前476年,而西歐的奴隸制度的崩潰,則以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爲標誌。如果將這兩個年代在數軸上予以註明,就很容易記住我國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早於西歐一千年。

(2)數字特徵觀察法

如羅馬優努斯在西西里領導起義是在公元前137年,這三個數字是在四個連續奇數1、3、5、7、中挖去第三個奇數後排成的一個三位數。又如383年的淝水之戰,1234年蒙古滅金,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61年鄭成功率領大軍進攻當時被荷蘭殖民者霸佔的我國領土臺灣,18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818年馬克思誕生等,亦具有明顯的數字組合特徵。

(3)等差數列記憶

例如,我國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這四個歷史事件分別發生在1911年、1913年、1915年和1917年,這四個數字恰好組成了一個以2爲公差的等差數列;再如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九一八”事變、皖南事變,分別發生於1911年、1921年、1931年和1941年,這四個數字恰好組成了一個以10爲公差的等差數列,只要記住辛亥革命發生的時間,其餘三個年代也就記住了。

(4)時差記憶法

如唐末農民起義是874年開始的,起義堅持10年,就可推知這次起義是在884年黃巢犧牲後失敗的。抗日戰爭爲期8年,是1937年爆發的,由此可以推算出:它結束於1945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在1640年,整整兩百年後英國才發動侵華的鴉片戰爭,故知鴉片戰爭是在1840年發生的。再如金建立於1115年,十年後滅遼,故知金滅遼是在1125年。

(5)推算記憶法

①逐年推算:1839年虎門銷煙,1840年鴉片戰爭,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②等距推算:按每隔10年或100年一件大事去推算。例如,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

③起訖推算:歷史事件總有起訖兩個年代,記住其中一個年代及其距離的年間,就能推算下一個年代。例如,美國獨立戰爭八年,記住始於1775年,就可推算出結束於1783年。

九、圖表記憶法

這一方法的特點是能化繁爲簡,可以一目瞭然地反映歷史的演變簡表,可以把歷史知識凝聚成點,化點爲面。

十、對比記憶法

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類或異類相關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透過比較,找出其異同,以增強記憶。

如把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放在一起對比,就可以發現它們的異同…

相同點:

①從鬥爭形式來看:二者都是以武裝鬥爭爲主要形式的農民運動。

②從組織手段來看:二者都是利用宗教迷信動員、組織羣衆進行鬥爭的。

③從性質來看:二者都具有反對外來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性質。

④從作用來看:二者都沉重地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⑤從失敗原因來看:二者都失敗於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壓。

不同點:

①從興起背景來看:前者主要是反對封建統治;後者主要是反對帝國主義侵略。

②從鬥爭綱領來看:前者有較明確的反封建綱領;後者提出的口號籠統排外,結果被清政府利用。

③從政權建設來看:前者建立了政權,並有一支統一指揮的軍隊;後者沒有建立統一的政權,鬥爭也較分散。

④從勢力發展來看:前者勢力發展到十八省,主要在南方;後者遍於於華北、東北八個省區。

⑤從鬥爭時間來看:前者堅持十四年;後者從興起到失敗則不到兩年。

十一、巧合記憶法

有些歷史現象之間會出現偶然的巧合,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去記憶它效果較好。所以姑且稱之爲巧合記憶法。

(1)時間巧合記憶法

如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之間發生重大歷史事件: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護國運動開始;1917年,護法運動開始;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這五個年代的數字都是奇數,而且正好組成一組等差數列。

再如:1933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開始;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會師。這四個年代不僅相連,而且都是在10月。

(2)偏旁部首記憶法

如半坡氏族培植的粟,河姆渡氏族培植的水稻,這兩個氏族的名稱和他們培植的農作物之間就有一種偶然的巧合:粟是一種穀物,喜歡乾旱。因此,常生長在地勢較高之處。而半坡的“坡”字正好具備這一點,同時它又恰好是“土”字旁;水稻是喜歡水的,而河姆渡的“河”字與“渡”字正好都是“水”字旁。要想區別粟、水稻是哪個氏族培植的,只要看相關的偏旁就行了。

(3)字意巧合記憶法

如中國古代史上傳說中的三位人物:燧人氏教人鑽燧取火;神農民教人種莊稼;伏曦氏教人結網漁獵。這三位人物的名字,可能是後人根據他們對人類貢獻而命名的。因此,只要掌握“燧”、“農”、“伏”的字意,也就能記住了。

標籤:記憶 初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