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學習方法

怎樣讓學生擁有超強的解題能力

解題是學習的重要過程,透過解題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對概念、規律的理解和深化,活化知識;掌握好解題方法,發展思維,可以提高將知識轉化爲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怎樣讓學生擁有超強的解題能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怎樣讓學生擁有超強的解題能力

一、題海戰術

目前,老師和學生採用的解題訓練方法基本都是“題海戰術”。

題海戰術對學生的危害遭到批評已很多年了,可是現在大部分老師、學生還在使用。這是因爲沒有一個有效的解題訓練方法來代替“題海戰術”的訓練方法。

怎樣解題學生的學習質量才高呢?實踐表明,學生要想提高解題的質量,必須做到下面5點。

現在學生可以和這5點做一個對比,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是否擁有良好的做題習慣,能否在做題的時候會有更大的收穫。

1、你在做題的時候,是否能夠在審題的時候做到“三看清”,看清題中所講的過程,看清題設條件,看清要解決的問題,這是解題的前提。

2、你在分析題目的時候,能否做到“三想”,想所涉及的概念,所用到的原理,想所給條件與所求問題的關係,想有無隱含資訊和條件及題目考查的內容。

3、你在解答的時候,能否做到根據題意和條件,選擇最佳的解題方法,如果用到其它學科知識、方法時,如公式變換、數據處理等要細心,最後還要對結果進行檢驗分析。

4、你能否在解題後進行總結。下面的7個方面你能做到幾個?

①命題者有什麼意圖?

②題目設計的巧妙處何在?

③此題的關鍵何在?

④題目有何規律?是否可推廣成一類題型?

⑤此題爲什麼這樣做?

⑥解題過程中暴露了哪些弱點?

⑦這個問題改變設問角度,還會變成什麼樣的題目?

5、你是否進行積累,積累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把平時練習和考試中做錯的題目積累成集,並且經常翻閱複習。

在解題中,只有做到了以上5點,學生的解題能力纔會高,學生解題的收穫纔會大。

怎樣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做到這5點?怎樣讓學生輕鬆掌握知識?做多少題?做什麼樣的題?怎樣做題學生才能真正的具備解題能力?

二、四種訓練模式

四種訓練的模式:同步訓練模式、方法規律訓練模式、錯題突破模式和考前訓練模式。透過這四種模式的有機結合來訓練可以獲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第一、同步訓練模式。讓學生平常根據自己的課程進度進行訓練。

同步訓練模式中整個題目都是按照知識塊來進行分類訓練。每個知識塊都有基礎題、拓展題、創新題等。基礎題主要是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做到靈活運用、理解透徹。拓展題也是考試中在這個知識點所涉及到的最難點,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創新題體現在考試的方向,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以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繫,符合課標要求,體現對探究過程的考查。針對這些內容我們都給學生列出每個題目的“考查點是什麼”,讓學生潛移默化地理解老師出題的意圖,逐步掌握在每一個知識點老師出題的奧祕是什麼,從而全面掌握每一個知識點。

第二、方法能力訓練模式。按照解題方法、解題技巧進行訓練。

方法能力訓練模式,讓學生在學習到一個小階段時,透過方法能力的專項訓練來提高解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從方法、技巧的角度再來看待題目、看待知識。學生透過方法技巧的學習,能夠不斷體會和總結出對於不同知識適用什麼樣的方法,從而提高自身的解題能力。

第三、錯題突破訓練模式。讓學生不再犯相同的錯誤。

錯題突破訓練模式,讓學生在每一個小階段的時候,都能夠輕鬆的複習自己以前做錯的題目,能夠分析自己做錯的原因。可以逐步縮小自己錯題的範圍和沒有掌握的知識的範圍,做到有針對性的複習。很多好學生都採用這個方法來進行學習。

第四、考前突擊訓練模式。讓學生快速掌握必考題目。

考前突擊訓練模式,是讓學生在最後階段,面對考試前時間有限的情況,怎麼辦?老師們根據自己的經驗,把認爲最重要的題目、常考的題目在這裏給學生,學生在最後的時刻,只要有3到5天的時間,把這些題目認真的做一遍,必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一、培養“數形”結合的能力

“數”與“形”無處不在。任何事物,剝去它的質的方面,只剩下形狀和大小兩個屬性,就交給了教學去研究了。初中數學兩個分支——代數和幾何,代數是研究“數”的,幾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數要藉助“形”,研究幾何要藉助“數”,“數形整合”是一種趨勢,越學下去,“數”與“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現了專門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的一門課,叫做“解析幾何”。在初二建立平面直角座標系後,研究函數的問題就離不開圖像了。往往藉助圖像能使問題明朗化,比較容易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從而解決問題。在今後的數學學習中,要重視“數形結合”的思維訓練,任何一道題,只要與“形”沾上了一點邊,就應該根據題意畫出草圖來分析一番。這樣做,不但直觀,而且全面,整體性強,容易找出切入點,對解題大有益處。嚐到甜頭的人就會慢慢養成一種“數形結合”的好習慣。

二、培養“方程”的思維能力

數學是研究事物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最重要的數量關係是等量關係,其次是不等量關係。最常見的等量關係就是“方程”。比如等速運動中,路程、速度和時間三者之間就有一種等量關係,可以建立一個相關的等式:速度ⅹ時間=路程,在這樣的等式中,一般會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這樣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透過方程裏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過程就是解方程。我們在小學就已經接觸過簡易方程,而初一則比較系統地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並總結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個步驟。如果學會並掌握了這五個步驟,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能順利地解出來。初二、初三我們還將學習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組、分式方程,到了高中我們還將學習指數方程、對數方程、線性方程、參數方程、極座標方程等。解這些方程的思維幾乎一致,都是透過一定的方法將它們轉化一元一次方程或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然後用大家熟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個步驟或者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以解決。物理中的能量守恆,化學中的化學平衡式,現實中的大量實際運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透過解方程來求出結果。因此同學們一定要將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學好,進而學好其它形式的方程。所謂的“議程”思維就是對於數學問題,特別是現實當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錯綜複雜的關係,善於用“方程”的觀點去構建有關的方程,進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決它。

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方法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以紮實的基本知識爲基礎

小學數學中的基本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是學生學習數學時進行思維的基礎,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石。學生有了紮實的基礎知識,就能很快地接受新知識,思維也很活躍。

如在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第九冊P40),按傳統的教法是先複習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再引進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提出矛盾,然後告訴學生解決的辦法,最後讓學生練習。新課標下,我改變了教法:首先深入研究教材,認識到當除數是小數時,必須把小數轉化爲整數,而轉化的道理是教學重點,至於算法是上節課的舊知識,不能作爲本課的重點,這部分教材的基礎是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和商不變的性質。爲引導思維,我先複習小數點的移動規律,再從生活實際入手匯入新課。舉例:用1.5元買橡皮,每塊橡皮0.5元,可以買幾塊?學生很快算出可以買3塊,然後引導學生列豎式計算。很多學生列成了1.5/5,這樣的計算結果與實際的不一樣,是怎麼回事呢?究竟是計算不正確,還是實際不是3支呢?這就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於是我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利用我們已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呢?學生講了幾種方法,我把正確合理的一種方法予以肯定,即轉化爲15÷5,並講清理由,然後小結,利用商不變性質,使這道題轉化爲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接着出現課本的例題:一臺織布機7.5小時織布47.85米,平均每小時織布多少米?由於基礎知識紮實,又是從生活實際出發,學生思維活躍,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剩下的是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點移位問題,同樣,由於學生對小數點移動規律熟練,沒有什麼思維困難。

二、以自主探索、大膽猜測爲方式,做好引導工作

學生的思維發展並不是直線形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如基礎不牢、沒有掌握方法、思路不對等等。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做好引導工作。

如教學循環小數(第九冊P48~49),這是新知識,如果就事論事講解什麼是循環小數,學生一般也可以接受,但這樣做,學生處於被動狀態,不是學生的自主發現,學生沒有興趣,不利於發展學生思維。 在教學時,立足讓學生自主探索,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規律,概括出循環小數的概念,我先安排兩道題作引導:1÷9,2÷3,提問這兩題的商有什麼特點。學生回答:小數點後面有許多個“1”和許多個“6”。然後再讓學生計算例題32÷6和27÷11,在計算過程中讓學生三人一組或多人圍坐,互相探討,相互交流,從而發現了餘數和商的變化規律。有了這些感性認識,再引導學生看書,從書上得到了較爲詳盡的準確的答案,接着學生會很自然地提出並大膽猜測和驗證,做除法時,除到什麼時候就不必除下去,就可以決定商中有幾個數字會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由於一開始引導得法,學生對循環小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性高,主動性強,沒有心理壓力,促使學生自主探索、大膽猜測,探求商出現循環小數的規律,從而有個性地學習。

三、以解決問題爲落腳點,設計好練習

學生思維的發展不僅表現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而且更主要的表現在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即數學的練習中,因此要重視每節課的練習,要精心選題,着眼於“巧”。所謂“巧”,就是題目要選得好、安排得好,巧題目巧安排,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使每個學生樂於動腦、積極思維。

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之後,我安排了這樣一組練習題:1.8÷0.48,18÷4.8,180÷48。有的學生逐一計算,但學得靈活的卻先透過觀察,發現這三題的商是一樣的,即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了相同的倍數,其中以計算180÷48爲最方便。有學生提出,我先算第二題,被除數18不變,除數擴大10倍,這樣變成18÷48,所得的商縮小了10倍,再將這個商擴大10倍,結果是一樣的。最後還有學生提出,除數是純小數,那麼商一定比被除數大。經過激烈的討論,大家開動腦筋、尋找規律,不僅鞏固了法則,而且思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使本節課的教學要求達到了一個新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體驗到了解決問題的樂趣。總之,練中巧安排,對我們的老師要求更高,既要將學生所學的知識串成一線,節省教學時間,減輕學生負擔,又要讓學生透過練習能整理出構成知識系統的幾條線。這樣的練習,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清晰、更有條理,解決問題更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