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如何關注孩子的成長

過去的認識裏,家庭教育通常認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中如何關注孩子的成長,希望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中如何關注孩子的成長

說到教育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學校,認爲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這是對教育的一種片面理解和認識。其實除學校教育外,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家庭教育必須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支撐,必須與學校教育形成有機的整合體,孩子纔有可能健康成長。孩子上中學以後逐漸進入青春期,他們面臨着許多新的問題,內心經歷着深刻的變化,家長必須瞭解孩子的心理特徵,因勢利導地教育孩子,可當前的家庭教育卻存在着許多問題。

第一、過分溺愛。

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孩子是父母的愛情結晶,愛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愛孩子卻是人類獨創的一種另類之愛。在世界各國的家庭教育中,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程度當仁不讓地名列前茅。這種溺愛,是人性之中愛的光輝的一種畸形心理,在這種非常態的愛被放大以後,溫柔變成一副枷鎖,疼愛化做一個圈套。人性被扭曲後的結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種到了年齡便把小獅子扔進茫茫草原之母獅釋放出來的本性。對此,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段經典的話:“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除了溺愛,中國父母們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視也相當可怕。在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們的思維方式,嚴重扼殺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從小學起就有一大批學生在各種補課和父母給選擇的特長班裏上課,使孩子過早地失去了該有的童年生活。

第二、物質刺激。

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變相拜金主義的誘導在中國家庭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對於物質刺激這個詞語一定並不陌生。據瞭解,這好象是中國父母們獨有的殺手鐗:考試成績能在全年組排名中進入前十,獎勵多少錢或者買什麼東西。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卻驚人的相似。當人生觀的追求轉化成物質上的貪婪,我們又從何談起獨立的競爭意識和健全的人格呢?

第三、不能全面的認識孩子。

上中學以後,孩子們不再象小學時那樣遵從老師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別人的評價。他們開始意識到,以往自己的許多觀念並不是自己的,而是從師長那裏得來的。於是,他們開始探索真正的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孩子很想獨立,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不願再和家長一起活動。但是他們很清楚,自己還不能完全獨立,還離不開父母的幫助,還缺乏獨立於社會的資本和經驗。所以,在他們自我意識中存在着矛盾,而我們的家長常常忽略這些。

第四、不當的家庭教育造成逆反心理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學校教育的有利補充,而不適合的家教則是後進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家長認爲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與自己無關,便把責任推給了學校,於是課外時間無人監管,甚至放任自流,任其自生髮展,有的家庭離異,置孩子於不顧,結果孩子會了上網,染上了吸菸、酗酒等惡習。

第五、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標的遠景性和階段性。

這大概不能全怪中國家長,因爲很多家長還在爲生存奔波。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們覺得當官好,就對孩子說好好學習,爭取以後做大官;明天他們如果覺得寫書賺錢,就會買來一堆文學作品,讓孩子發奮讀書。當然,家長自身的素質也大不相同,相應的做法也會不同程度地出現差別。即使如此,中國家庭教育對孩子未來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遠景性和階段性,或者有了針對性沒了方向性等等顧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爲方式,是不用懷疑的。甚至這個現象有兩個極端。

一是家長完全奴役孩子,即家長的話一言九鼎,讓你上東你不敢去西。

二是家長對孩子不管不問,完全“野生生長”,他們從來不對你說向東或向西,所以你可以隨便打狗或攆雞。但無論如何,對家庭教育的完全漠視或過分重視,帶來的後果都是不盡如人意的。

第六、道德方面,家長和學校教育一起“超級空白”!

這個話題,應該和我們提倡的“以德治國”結合起來,那樣會更加精彩,也會更加顯示出中國對於道德問題的無奈。試想,如果道德都被掛在嘴邊上說事,我們所擁有和理解的道德,是否已經淪陷?這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一個表現。中國家庭教育裏,最被重視的是智力因素,至於其他的德、體、美、勞等方面的發展,甚至連學校教育都是一紙超級空文,那又怎麼去要求家長呢?小時候發的紅獎狀裏寫得清楚:該生在本學期之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績優秀,特此獎勵,以茲鼓勵。但現在呢?分數決定一切。

面對以上的種種問題,應該怎樣做,筆者認爲:

首先要“愛”中有“嚴”。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把關心愛護和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做到愛而不溺,嚴而不厲。但凡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本着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爲前提,離開這個前提就容易與望子成龍的願望背道而馳。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理智的,有分寸的,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要求。人都是有要求的,而且要求也是永無止境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具體分析,要以家庭的經濟狀況和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爲前提,不能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過分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容易引發孩子過高的慾望,使其養成越來越貪婪的惡習,成爲孩子身心畸形發展的禍根,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第二,創造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孩子成長髮育的溫牀,是塑造情感、性格、意志,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場所。可以說,每個孩子的心理都有家庭的印記。爲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們要千方百計地爲孩子創造一個美滿的家庭環境,我想在一個經常聚衆賭博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定和在一個經常讀書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同;一個在暴力的環境下長大和在一個充滿溫馨和民主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也不會一樣。

第三、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信仰上的危機最容易使人心理上崩潰,沒有了精神支柱很難承受強大的精神壓力,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目的。在孩子的個人抱負上要給以具體指導,教他們正確認識事物,辨證地看問題。要使孩子懂得世界上的事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風順,在困難面前要看到前途,看到光明,從生活中挖掘積極因素,這樣孩子就不會被陰暗面遮住雙眼,不會被困難嚇倒,始終保持客觀的'態度,成爲生活的強者。

第四、加強與班主任及老師的溝通和聯繫

主動向班主任及老師介紹孩子的情況。比如我們在剛開學時就向班主任重點介紹:孩子膽小、老實,請老師給予關注。之後,經常向班主任及老師瞭解情況,將孩子的點滴進步向班主任及老師彙報,這樣便於和班主任及時溝通。孩子是否能順利成長,雖然老師是關鍵,家長是否能與老師溝通也很重要。我相信我的孩子在優秀老師的培養下,一定能成爲大方、聰明、優秀的好孩子。

第五、讓孩子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家長要教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要教育孩子學會節制自己的慾望,不要爲一點不滿足就大動肝火。要學會對不愉快的事加以冷靜的分析,學會用理智抑制不必要的衝動,不感情用事。人能以平靜的情緒對待生活中的矛盾,在逆境中保持心理的平衡,是情緒健康的表現,這也是幫助孩子平靜渡過青春期的關鍵。

第六、關注孩子的成長,正確引導孩子。

我們家庭和睦、幸福,爲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不和睦,對孩子的傷害往往大於大人,會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責任感和愛心,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爲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時,要重視德育,會做人才會做事。德育要從小事做起,德育內容也是隨孩子的成長而變化。當然,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身教重於言教,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

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還有,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家長不能居高臨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另外孩子教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一般每天都抽出一點兒時間,關注孩子的成長:作業完成得如何,學習順利嗎?有什麼新鮮事,心裏有沒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錯誤時,及時與孩子溝通,予以正確引導,調整好孩子的心態。同時,日常生活中從身邊的人和事說起,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使孩子從小樹立起遠大的理想,從而激起心靈深處無窮的動力。同時,愛玩是小孩的天性,不要用過多的課外培訓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利。

第七、培養獨立意識,使孩子不產生依賴思想。

孩子一天天長大,但無論怎樣長他們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孩子。我們總覺得他們這也不會那也不行,處處都需要我們的幫助。其實孩子的能力經常是出乎我們想象的,關鍵是我們會不會放手讓他們去做。大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好像一夜之間孩子就會做些我們從沒特意叫過他的事情,我們會驚訝:她怎麼學會的?這就是孩子,只要我們肯放手讓她邁出第一步,他們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可能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讓他們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得輕鬆,但孩子一次做不好會有兩次、三次,總有一天會做好!如果不讓她去做,恐怕將永遠做不好。我們在家儘量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給大人盛飯、倒茶水、掃地、做簡單的家務等等,現代社會交際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視培養。我們一是鼓勵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家庭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要不斷地努力,汲取別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使孩子們能夠全面發展,成爲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將來能爲祖國效力,爲人民大衆服務,做一個有智慧、有德行、有覺悟的人,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標籤:成長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