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家庭教育

【推薦】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八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家庭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八篇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1

我家孩子李心怡在階梯英語學校的學習有兩年了,在這短短的兩年中孩子不僅學到了英語知識,而且在這種快樂英語的薰陶下孩子各科的學習都變得積極主動熱情,對任何事情都很有激情。課上由不開口到搶着說,由不舉手到搶着回答問題------這些都是階梯學校帶給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財富,使她學到了積極樂觀不斷進取的求學精神,對於孩子的英語學習,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的:

一、從小激發孩子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我家孩子小時候沒開始說話吐字就十分清晰,她對語言的理解及反饋我認爲很有天賦。孩子四歲時,我們就帶她學過兩年幼兒快樂英語,是澳大利亞吉蒂老師教的。孩子當時學的很有樂趣,平時都催着我們讓她學。每年舉辦的英語聯歡上積極表演都能獲得獎勵,吉蒂老師很喜歡她。於是我們就把孩子的優點都認真的對她講,使她從小就在心裏埋下“我有語言天賦”的種子和自信。

二、學習開始階段,正確的督促引導至關重要

一年級過後,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將孩子送進階梯學校,一開始孩子就被李老師生動的教學感染。每節課都提前準備好急急地去,生怕晚了。在學校“聽讀卡”的督促下,孩子都能認真完成老師的作業。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好習慣也是從開始的“督促”養成的。這種不斷的督促需要家長付出很多:每次課後都要督促把讀的作業完成,要不厭其煩的引導她,慢慢的孩子就能接受階梯學校的這種模式,能夠主動地學,逐漸的進入了狀態。

三、注重學習方法,孩子遇到困難要多加鼓勵

我們平時教導孩子,凡是能儘早完成的,絕不落後。所以每次回家我們都要督促她,除了認真將學校的作業完成後,還要將過去學習過的內容複習一遍,包括單詞音標句型及段落。並且將新課的新內容預習一遍。每天的學習要注重“適量”。不能太多,每天進步一點點,不能給孩子造成一種負擔,急於求成孩子會厭煩的。我們要讓她在快樂的學習中成長。

上學期剛開始接觸青少版《新概念》,背課文的確有些壓力,我們就給她分解段落一句句的背,慢慢的一段段的背,到後來就能成篇背誦。在她心裏發生變化——剛剛出現“難”字的時候,我們要熱情的鼓勵。我經常對她講“你有語言天賦,這篇小小的課文難不住你”,結果不出一刻鐘孩子就能背誦全文,就是在這一次次恰到好處的激勵中,我看到孩子的進步。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2

慚愧。在此次與我的孩子關於“家庭教育”的交流過程中,我們意識到我們這些家長總是在教育孩子應該如何如何,卻並沒有真正做到以身作則。

就拿我們教育孩子要“尊重別人”來說,我們總是在要求我們的孩子尊重我們,因爲我們是家長是長輩就一定要尊重我們,卻完全忽視了我們也應該尊重我們的孩子這一點,以致於經常出現的對話情況就是“怎麼回事,你怎麼跟大人說話的?大人教你的‘尊重別人’都忘了嗎?”“那我的感受呢?我的感受就不重要嗎?”“你是小孩子,你就應該聽大人的話”。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後,再回想這些過往的對話,無地自容。我們拿着道德的標準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卻不拿這些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樣的對話是永遠都不可能平等的,不能平等也就不會有正向的溝通和交流,這樣的家庭教育又怎麼稱得上是教育呢?純粹是君王與奴隸的對話罷了。

幸好我們這次給了孩子和我們家長自己一個正視家庭教育的機會,要不是這一次真正平等相待的交流和溝通,我們的孩子晃眼就長大了,他會因爲沒有我們給他的正確的方式而影響其一生,他會帶着原生家庭的陰影在世界上走一輩子。想想過去我們的教育方式,我們自己都有些後怕,要是不及時改過來的話,那跟我們上一輩的家長給我們的教育又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不正是希望自己不要成爲自己的父母而生養孩子的嗎?最後卻重蹈覆轍,又走了父母走過的老路,把孩子教育成一個不快樂的小孩。

透過這一次與孩子關於“家庭教育”的交流,我想我們往後的家庭教育應該會大有改善吧!但習慣是可怕的,我們還真的挺擔心,時間長了又走回到老路上去,忽略我們孩子的感受,讓他們的心智甚至都無法獨立成人。我想我們作爲家長的有必要時刻提醒自己,到底是要孩子聽我們的話,還是讓孩子成長爲一個出色的大人,如果讓孩子聽我們的話,那太輕鬆了,輕鬆到等孩子長大後,什麼事情都要我們來操心,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自己的奮鬥。爲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我想還是得把讓孩子成人當成我們教育的核心,而不是讓孩子聽我們的話。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3

由於家長和孩子具有血親關係,很多家長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孩子是我的我想怎麼教育就怎麼教育。這樣容易產生教育的失誤,偏離人才培養標準。無論孩子對家長的教育滿不滿意孩子都得無條件的接受,無論家長稱不稱職也沒有被解僱的憂慮,所以教育的隨意性就增加了。

家長不講究時間地點,不講究教育方式是否科學,對孩子妄加指責批評,讓孩子失去自尊理智和自信,親子關係也日益緊張。那麼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讓家庭教育更科學更有實效呢:

1、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制定一套詳細的教育方案。(可以隨着孩子的成長記錄成長日記和教育隨筆這樣可以隨時反思並調節教育方式。)

2、對比同齡孩子的個性特點了解孩子各個成長時期的教育需求。(隨着孩子的成長不斷調節教育方式)吸取其他家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彌補自己的教育不足之處。

3、減少枯燥的口頭教育,多渠道滲透給孩子教育思想。言教表揚激勵爲主,批評教育爲輔。真正的誤區在隨着孩子的成長表揚少,批評增多。(孩子降生時看哪兒都順眼,長大了哪哪都不順眼了。)

4、身教:家長本身要積極向上,勤奮刻苦,求知善思,文敏友善民主樂觀。這樣的家長一定會培養出陽光快樂勤奮善思的孩子來!

5、境教:給孩子營造大方質樸,適合孩子身心發展的家庭物質環境。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書香四溢,歌聲曼妙)另外家長一定要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精神修養傳遞給孩子健康的精神食糧。

家長能夠陪伴孩子的時光就那麼幾年,歲月是個神偷,會偷走我們很多美好的時光。等到孩子離我們漸行漸遠時,才能安然的看着他們遠去的背影少些遺憾!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4

一、什麼樣的父母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我們始終堅信,家庭是開展孩子教育的中心環境,學校只是她學習知識的場所,社會是她積累經驗的地方,而培訓習慣,塑造性格,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做人做事等等都應當透過家庭獲取。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這思想的指導下,我們作爲父母的一馬當先,紛紛革除自己的“陋習”,不吵架、不撒謊、不罵髒話、不看電視、不熬夜……總之有一個改一個,改不掉一步步的改。爲了能使我們的優點在女兒身上得以體現併發揚,我們努力給女兒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和有問必答的學習氛圍,演示如何正確的與別的孩子交朋友,透過鼓勵一點一滴的積累,培養她的好習慣,使她樂觀自信但不任性。與她平等的交流思想,給她說話的權利,讓她感到自己是家庭重要的一份子,爲她今後的成長和學習打好心理基礎。

二、努力做好早期教育

教育專家指出,興趣是成功的第一動力。我們把這個觀點運用到學習中,促使她對學習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我發現她對看圖文書很感興趣,於是我就刻意引導她,激發她看書的熱情,給她講解大街上的路牌、商店裏的商品名、物品上的字元圖案等,積累她的詞彙。我們不停地給她提供對她有用的讀物外,還經常給她講有關名人名家的小故事,既提高了她的興趣,也激發了她的學習慾望。在我們的引導下,孩子的識字興趣很濃厚,學的也快。如今她已經能順利的朗讀《幼兒畫報》裏的故事了。

對於孩子來說,最好聽的故事是她曾經聽過的故事。透過故事引導女兒,往往會有意想不到效果。爲了引導她少吃零食,多吃健康食品,我們常給她講《科學飲食》的故事,反覆挖掘故事裏有意思的地方,她百聽不厭,也做到了科學飲食,現在當我們要提出買“垃圾食品”時,她會立即提出抗意,主動杜絕,而她的“零食”則變成了以水果、蔬菜和堅果爲主。

孩子不喜歡數學,但是她喜歡貼畫。經過努力,我們在網上找到一套叫《階梯數學》的數學學習書,很符合孩子的`遊戲習慣,大部分題是用貼貼畫方式完成的,我們立刻購買了下來,每天像做遊戲一樣做着玩,當然她自己也很喜歡。如今,孩子的數學興趣不斷增長,掌握了許多數據規律,我們也感覺到辛苦沒有白費。

三、沒有盯着她的缺點不放

我們的孩子不任性,但有時做事不認真。她的思維是跳躍式的而不是連續的,她吃飯、刷牙、洗臉時候突然會停下來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到後來,在她畫畫的時候、作題的時候和做一事的時候也會注意力不集中。我們沒有盯着她的缺點不放,而是不停的鼓勵她。我們還找出許多能促使注意力集中的遊戲和她一起做,比如穿繩子、找不同、視覺發現等等,逐步幫助她糾正。上星期我們坐在一起聊天的時候,我問她,你認爲爸爸教育你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她想了想說:關黑房子。我感到很不可思意,就又問她,關黑房子是不是印象最深刻了?她說:“恩,從上次你說再不關我了,我犯了錯你也沒關過我。”看來,暴力不能解決問題,但可以加深她的印象。

最後想說,當看完《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書本後,特別是劉亦婷的母親立志挖掘女兒的潛質這一點,對我們的觸動很大,相比起來我們做的太少太少。不過還好,現在能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說明亡羊補牢爲時不晚。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下面是一位家長就此談到的幾點體會。

我從最初受到父母的啓蒙教育,到現在教育自己的女兒,人生的經歷告誡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對孩子十分重要,甚至決定着他們的發展方向,影響到終生。現就家庭教育問題,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成人是目標。學會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孩子成爲知識豐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社會漠不關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和他講道理。我對孩子一直是堅持這個教育原則,讓他們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下,從小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最起碼應該成爲有益於社會的合格公民而適應現代社會。

家長是鏡子。“天才”不能創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現、培養,開發孩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天然教師,也是監護人,同時是夥伴、朋友和榜樣。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着家長們的思想意識形態。“當父母不容易,當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實確實如此。如何當好家長,我認爲,首先,努力“學會關心”。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關愛社會、國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其次,要加強自身修養。家長應堅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規範,自覺地將完善自己道德品質的實踐活動示範於孩子。再次,要創造和諧環境。教育環境的優劣是孩子成長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那麼家庭生活氣氛的默化薰陶不可忽視,家庭長輩品行道德的心靈潛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適當表揚和鼓勵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將學會公道;在爭吵、埋怨、偏愛和缺乏溫暖中生活,他將學會詭辯、責怪、妒忌和冷漠……,這種現實是“無言之教”。不是危言聳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中學習的榜樣,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我就非常重視孩子的家庭教育,當然並不是單單的教會孩子背幾首唐詩,讀幾首兒歌,認識幾個漢字,而是教育孩子爲人處事的道理,教會孩子生活的技能,使孩子養成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當然,對於只有兩歲多的幼兒來說,空泛講授深奧的道理並不能使他明白其中的含義,孩子自然就不會接受,所以具體的還是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

(1)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兒子小的時候很喜歡玩電腦遊戲,我對他說,玩可以,你也可以玩出新花樣,比如,做幻燈片之類,拿給別的孩子看時,多有成就感啊。於是兒子學會了製作幻燈片,時常還叫別的孩子欣賞,並教會他們。兒子現在喜歡上了英語,剛開始的時候,我同學家的女兒去學英語,讓他也去跟着學,如今,他已經越學越有興趣,對媽媽說:“我班上有一個英語說得很好的同學,我也要跟他一樣”。看到孩子這樣愛學英語,我很欣慰。我知道兒子的語文不太好,我有時替他着急,真希望他能把語文提高一下,可兒子說要繼續報名學英語,我還是高興的答應了。

(2)處罰孩子要適當,積極引導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記得兒子在小時候,有一次拿家裏的錢,沒有經過父母同意,買了許多玩具,我們知道後,讓他退回了玩具,並打了他,打得很重,以後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兒子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寫字很差,我讓他把寫錯筆畫的字重寫10遍,結果我們吵打起來,兒子說他已經盡力了,一時難以改變,我向兒子認了錯,同時指出他打我也是不對的,兒子也認了錯,現在我和兒子有時像朋友一樣聊天,其樂無窮。

(3)營造孩子的學習環境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有一段時間家裏人看電視看的多點,涵涵也跟着看電視看多了,後來覺得不能再這樣,所以現在家裏人都學會看書,即使不看書也會看報紙,這樣涵涵也跟着學會了閱讀,雖然時間堅持不了多久,但是習慣是慢慢培養的,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就會好的。俗話說,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所以只要有時間還是會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在大自然中學習知識更能讓孩子接受。雖然教育專家都不建議孩子那麼小就學唐詩古詞之類的,但是我覺得雖然孩子還不懂,但是多讀點這類的詩詞能培養孩子的美感和節奏感。至於兒歌音樂之類的,多讀多聽肯定是有好處的,關鍵是涵涵很喜歡這些,我覺得培養興趣是最重要的。

(4)培養孩子的男子漢氣概不溺愛孩子

涵涵的爸爸經常在外地,涵涵一年也見不着幾回爸爸,所以我這個做媽媽的既要做好媽媽的責任也要當好爸爸的角色。所以我總是有意無意的想培養涵涵的男子漢氣概,不過分的寵他溺愛他。例如,當涵涵摔倒的時候,我從來都不扶他起來,總是鼓勵他自己跌倒自己爬起來,然後拍乾淨身上的土。如果摔破了,即使心裏心疼,也不會表現出來,只對他說沒事。所以現在涵涵摔倒了,只要不是很嚴重,基本上不哭,反而安慰我說:“媽媽,我沒事!”雖然看似我冷血,但是我自己覺得我做的沒錯,尤其是對一個男孩子,一定要培養他堅強的性格,不能懦弱。

孩子是老師。家長應善於學習孩子們的優點和長處。孩子們有很多“可愛的缺點”值得大人們學習。如蓬勃向上的朝氣,好問好學的學習態度;不保守,善於接受新生事物的特點;少世故,對人對事的真誠直率;對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識一學就通、一玩就會的本領等等,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優點都是值得家長學習的。孩子的這種優勢,作爲家長應充分的給予肯定、鼓勵和讚揚,不可忽視、指責、抑制,以至於扼殺。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尊師是關鍵。老師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系統教育的主體,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孩子們幸福的締造者,心靈的撫慰者和醫治者。對於我來講體會很深,我的孩子處在單親家庭中,尊師敬親的感情較薄弱,學業基礎不夠穩定,但是他的老師注入了大量的真誠愛心,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地強化學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體都得到了較全面的發展,彌補了我們家庭教育的不足,這樣的老師倍受我、孩子和社會的尊敬,那麼這樣的“園丁”培養出來的花朵無疑會更加鮮豔。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6

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發展分別發揮着不同的作用。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知識啓蒙、心靈成長、爲人處世起着獨特的作用。一個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將決定一個孩子今後成功與否。我們國家有着非常良好的家庭教育優良傳統。歷史上有的家族人才輩出,究其原因,與其良好的教育家庭分不開。幾乎每個姓氏家族都有家訓。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家庭教育的典籍有:《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這些書籍的內容大多強調子女的修身、治學、爲人、處世等。

我作爲一名家長,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且不斷的探索教育的方法。現藉此機會談談本人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各位老師、家長們進行交流,以期拋磚引玉。

一、注重良好家庭環境和文化氛圍,爲孩子的成長打好基礎。

孩子在家庭中成長,如同一棵小樹在自然界中成長。良好的自然環境對樹木的生長有利於它快速成材。同樣,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將促進孩子的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我非常重視家庭的文化氛圍的建設,注重學習型家庭的打造。

我的房子雖然面積不大,但卻有着濃濃的文化氛圍。在我的生活中,書籍是我的朋友,學習是我的習慣。只要有時間,我每天都會看書,學習,以此讓孩子受到我的影響。這種影響是不知不覺地潛移默化,是長期的一種耳濡目染和薰陶。現在我孩子喜愛閱讀,大概是受到我的影響吧。孩子爲什麼會受影響呢?我想,這與從衆心理有關。對於一種現象,孩子最初是效仿,繼而會形成一種習慣。特別是長期與孩子生活在一起,他能不受你的影響嗎?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作爲家長在各方面要成爲孩子的學習榜樣,這既是家長的責任,更是孩子的希望與未來!這應當成爲一個定律:負責的家長必定會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家長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質,每一種潛質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要素。每個家長的身上都有孩子學習的優點,這個優點就是你的潛質。我們應當將這些優點變成孩子成長的太陽、空氣、水分、土壤、養料去潤澤、滋養孩子的心靈。

我愛好中國傳統文化,如篆刻、書法、國畫、吹笛子。我認爲這些愛好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益。我一空就學習篆刻,練習書畫。雖然我不一定讓孩子今後在這方面有所作爲,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家庭環境對他而言一定是有益的。家庭裏洋溢着書香的味道,文化的氣息。這種氣息會浸潤孩子的心靈,也影響到他的行爲。有時,我會和孩子一起共作一幅畫,讓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而且,還可以藉機對孩子進行教育。有一次,孩子要我教他篆刻,我就給他一塊印石,告訴他方法,讓他去刻。孩子拿過石頭,認真地去刻,結果沒有成功。最後他說了一句話:“沒有想到篆刻這麼難”。我對他說:“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但是要下功夫才能做好,不是單純憑熱情就能做好的”。這樣,我在日常生活中,寓教於樂,讓他明白事理。

二、平等溝通,結成朋友型親子關係。

在企業管理中認爲“溝通比權力更重要”。我想,在家庭裏溝通比訓斥更有效。我們容易犯的錯誤是,一旦孩子犯了錯,比如作業做錯了,或者作業做得太慢,我們做父母的心情一下子變得很急燥,有的家長甚至對孩子進行體罰。其實這種教育的方法是不對的。我們難道不能和孩子講道理,進行平等溝通嗎?只有當你把孩子當成一個人格獨立並且有尊嚴的教育對象的時候,孩子纔有可以接受你的觀點。我們現在都已是爲人父或爲人母,如果我們小時候受過父母的責罵或捱打,現在我們是不願回憶的,相反,我們最願意回憶,父母是如何耐心的與我們平等溝通的場景。因此,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在方法上不能過於簡單或粗暴。你越是想簡單地處理問題,相反孩子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況且,十歲左右的孩子現在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平等溝通比訓斥更有效。我記得有一次我針對孩子的作業和他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談,教他克服粗心的毛病。在以後的考試中,他都認真細心,成績有了進步。平等溝通能夠幫助他找到問題的結症所在,並且幫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和孩子的關係非常友好,完全是朋友型的。這種和諧的父子關係,將有利於他的成長。我們經常一起討論,一起下棋、一起唱歌、一起畫畫、一起放風箏。我還爲此寫了一篇《春天,我和兒子一起放風箏》的文章。這篇文章記敘了我和孩子放風箏的事情,告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挫折,學會面對,象風箏一樣逆風而行,高飛九天!

正是有了平等溝通,我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長,一同感悟他心靈成長的過程,體味他的精神世界!實際上,我的成長一方面也離不開孩子。孩子也在教育我,因爲孩子會促使我去不斷完善自己!在這點上,我還得感謝我的孩子!

三、嚴格要求,強調既要認真學習,更要注重做人。

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學習,更要注重全面發展,尤其要學會做人。在學習方面,主要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說,在作文寫作方面。我首先要求孩子學會仔細觀察生活當中的人或事。用眼睛去捕捉,用心去感受。有時我教孩子如何觀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特點,如何用語言去描繪。我的孩子的作文從來沒有直接寫在作業本上,必須先打草稿,我再修改,基本是由他獨立完成。在修改的過程中,我從立意、構思、語言的表達方面講解寫作的方法。這樣不斷提高他的寫作水平。另外,我還買了一些好的書籍讓孩子閱讀,增強他的文學感知能力。

我們嚴格要求孩子,注重在日常生活小事當中來教育孩子,培養其良好道德品質。教育他孝敬父母、尊重別人、學會禮讓別人,要有感恩之心。孩子寫了一篇作文《濃濃母愛》,他的媽媽看過以後,非常感動,覺得孩子體會到了母親的對他的愛,也體現出了他有一顆感恩的心。

家庭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也是一項細緻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你就會看到成功的希望,看到孩子的明天!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7

編者按:《與孩子共讀共書》,是高子陽老師編寫的教育書籍,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看完之後的感悟吧!

一次偶然的機會,同事提到了一位很了不起的老師——高子陽老師,那是同事聽完高老師的共讀共書講座之後告訴我的,那一刻,正是我束手無策之時,苦於尋求如何幫助剛上初一的小子提升閱讀寫作興趣的方法,終無所得。共讀共書?很新鮮的詞,好理解,可如何去做呢?原來,高老師有一本新書《與孩子共讀共書》,於是,我毫不猶豫,當機立斷,立即下單買了書。第二天,書一到,我便一口氣讀完,意猶未盡,感觸良多。

高老師書中告訴我們:真幸福與真成功=讀×書。“讀”就是多讀書、多讀世界,“書”就是在閱讀過程中多寫,既要把一個個字寫美,又要多寫文章與書。多少是“多”,高老師從科學的角度就多讀多寫做了全面彙總;如何做到“多”,高老師提供的方法人人能用,所言的智慧均經實踐檢驗;爲孩子選哪些書,更有明確的答案,詳細的書單列在書的後面,這些書全部是高老師和他的女兒讀完的,極有參考價值。除了這些,高老師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共讀共書記錄本》。這個很有新意,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讀,一起寫,看誰讀的多,看誰寫的多,看誰讀的好,看誰寫的好!多麼有創意的方法啊!

正人先正己。想要求孩子讀書,不如自己先讀書。曾經的我,對待小子,疲於說教,也買了很多的兒童書給小子,似乎小子也讀了一些,但不知道讀了多少,讀的結果,也沒有過多的要求一定要寫什麼,整個小學,甚至連日記都不曾有寫,自然,學習的主動性和效果就不佳,以致於已經在目前的學習中越來越顯現出相當多的不足。現在,回頭想想,這不能完全責怪孩子,因爲,作爲家長,我自己也沒有努力去讀書,去寫作,憑什麼來要求孩子就應該做到呢?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對於讀書,我卻是懶惰的。要說喜好,其實,我倒是很喜歡古詩詞,偶爾還模仿學着寫上幾句;也喜歡讀讀詩歌散文,閒時記錄一些生活的小片斷,不成文,只圖個快樂。只是,對於大部頭的書,心存畏懼,不敢輕意觸碰,虎頭蛇尾也許是我性格中最大的缺點。正如寫字,一篇文字寫下來,最好的只有前兩排,越寫越看不下去。儘管,一直以來,我自己也非常想改變,無奈,好的習慣不好養成,壞的習慣卻難以除根。堅持,這個詞我不陌生,作爲一名老鋼絲,我可以追隨鋼子先生,在鋼絲善行團一起捐中堅持幾年,每天用不影響生活的一元錢去幫助需要的人,並且,這件事,我相信也會一直做下去。那麼,讀書呢?我應不應該也堅持一下試試呢?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做就做,帶小子參加讀書會活動,這是我們一起讀書的第一步。兩週讀一本書,寫一篇讀書筆記,這個要求並不難做到,書單目錄也是照着初中教材所要求的名篇名著,本着共同的目的,一羣家長,帶着一幫半大孩子,從讀書到心得分享,體驗讀書帶來的樂趣,還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幾番耳濡目染之下,我沒看出小子閱讀方面的進步,也許,時間纔是檢驗成效的標準,即便現在看不出來,我想,若干年以後,等小子也做了家長,或許,對他來說,這些經歷未嘗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很難說。至少,這樣做觸發了我對閱讀的興趣大增,並且有心重新提起筆來,記錄心情,分享生活。

高老師書中提到的兒童讀物,特別是繪本橋樑書,使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繪本不僅限於孩子可讀,家長也一樣可以讀,簡單的文字,誇張的繪圖,蘊含的是不凡的思想,佩服作者豐富的想象力的同時,也激發大人孩子更多的想象力,高老師把這種創意帶到課堂,給孩子們帶去更多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想象力是個好東西,它最終帶給我們的是無盡的創造力。我第二步的計劃便是,陪小子一起閱讀更多的書,對,就從橋樑書,繪本開始吧。讀完再動動筆,雖然不能像高老師一樣,每天筆耕不輟,一口氣就能寫好幾千字。我們從就短一點的文字開始,我對小子說,你可以隨意寫,200—300不少,1000—20xx不多,寫不出來,用畫的,也可以啊!你寫,我一定也寫!不信?等着瞧吧。

有時候,生活就是這樣。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記得20xx年春節前後,在空閒之餘,一羣素不相識又志同道合的網友,也曾弄了一個小集子《閒花文集》,其中,有我的一篇拙文入選。真沒想到,隨手塗鴉之作,自認爲難登大雅,竟也有人能給予認可,這是對我信心的莫大鼓舞。開始,我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小子,甚至連我的妻子也不知道,這是多麼不值一提的事情。也許我想錯了,爲什麼不告訴他呢,他也需要有個榜樣的力量,需要學習的動力。幾年後的現在,我把《與孩子共讀共書》拿回了家,跟小子說,好好讀一讀,咱們做個約定吧,一起讀書,一起動筆寫寫,看誰能堅持到最後!我不奢求孩子將來能像高老師和他的女兒那樣優秀,只希望他以後能記住,在他學習的道路上,有我這個“朋友”一路陪伴,一起讀,一起寫,一起玩,一起樂。

在微信朋友轉發來的文章裏,巧遇了“玉峯文苑”。原來,身邊還有一個這樣的平臺,可以分享老師們的教育隨筆教學心得,可以曬曬自己的生活點滴心情文字,可以發表孩子們的優秀習作讀書感悟。讀了一段時間之後,我也按捺不住自己那顆略帶“文藝”的心,寫了幾個小短文,發到了主編的郵箱。我想,就我寫的這點東西,能不能發表並不重要,貴在學習,拋磚引玉。如果我真正地去做了,能鼓勵小子也能多讀多寫,這便是成功。誰都想能夠變得“腹有詩書氣自華”,但也要明白“最是書香能致遠”,多讀書的好處最是如此。陸游詩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可要是不多讀書,總是會感到墨盡詞窮。杜甫不是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嗎?他還說過,“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讀的是別人的,寫的是卻是自己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透過文字加以表達,再分享給他人,才能引發他人的共鳴。閱讀的快樂,無外乎是從讀讀和寫寫中來。令我感到意外和驚喜的是,經過主編的指正修改,也有幾篇小文得以在平臺發表,在此,要感謝主編們的擡愛,我將繼續努力,多讀多寫。我對小子說:小子,你要加油哦!

讀書不是讀死書、死讀書,活學更要活用。《紅樓夢》裏有一幅很妙的對聯,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有字的書要讀,無字的書也要讀,就是人要致力於學,書裏書外地苦讀,這個事情不死不休。我想,往深了說,這可能就是所謂“知行合一”吧。

高老師的《與孩子共讀共書》一書,給了我莫大的啓發,我也將不遺餘力地向朋友們推薦,並且從自身開始做起,共讀共書,共享成長的快樂。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篇8

今天近千名家長參加了鋼二路小學和大山外語組織的家庭教育講座《一朝爲父母,終身爲老師》。我作爲其中的一員,有幸聆聽了教育專家周慧玲老師的講座。老師講課語言生動、舉例深入淺出,近兩個半小時的講座,時間雖然很短,但我的內心觸動卻很大。

老師強調家庭作爲孩子成長髮展的第一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

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和深刻的。其中家長作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自身正確的教養觀念對兒童起着關鍵作用。

我的心得體會主要有以下幾點,

1、要善於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裏話,知道孩子想什麼,關注什麼和需要什麼,纔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後的溝通變得更加容易。孩子訴說高興的事,我們應該表示共鳴;孩子訴說不高興的事,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並表示同情;當孩子訴說我們不感興趣的話題,應該耐着性子聽,表示我們關注他的談話內容。這樣,不僅使孩子更樂意向您傾訴,也可以提高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2、在行爲上不放認孩子。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則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比如,講究原則,嚴格要求,誠實,不貪小便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勞動觀念和吃苦精神。讓孩子讓孩子知道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人的健康、學習、工作等各方面的作用很大。

3、在精神上不約束孩子。在精神上控制孩子,確實把孩管了“乖”了,但是沒有了靈性,沒有了悟性,也沒有了創造力。我們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充分的發展想象空間,以及自由和自主學習的機會。但是這裏所謂的自由,不是放縱或無限制的自由而是強調以孩子爲主題的教育,重視孩子,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透過反覆學習獲得滿足。

4、在生活中不包辦孩子。我們視孩子爲掌上明珠,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久而久之會變得任性自私,孤僻冷漠。他們一切以自我爲中心,只知道接受,不知道施與。家長對孩子偏愛、寵愛甚至溺愛,生怕孩子吃苦受累。其實孩子從小需要培養獨立。父母只要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遊玩、學習都由孩子自理、自主、自我選擇,我們只負責偶爾提醒和參謀。

5、在物質上不縱然孩子。我們要在生活上予以關心,儘可能爲孩子做好後勤保障工作。注意孩子的飲食營養結構。孩子只有身體健康,並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才能保證有充沛的體力、精力學習。孩子的物質生活應適度控制,不應過度滿足,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長。物質生活的奢華會使孩子產生一種貪得無厭心理,而對物質的追求往往又難以獲得自我滿足,這就是爲何貪婪者大多並不快樂的根本原因。

“一旦爲父母,終身是老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着我們的孩子。責任、寬容是我們最應該送給孩子的禮物,也是爲人父母最不可或缺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