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語文課開學第一課講義

一、配樂匯入:

語文課開學第一課講義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相識是一種緣……(爲什麼)

(因爲)於千萬人之中 ,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今天我們在高二語文課上相遇了,是一種緣,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同學們,高一是興奮期,有動力。 高三是衝刺期,有壓力。 高二呢,是倦怠期,需要耐力。

二、講故事:

教師講故事,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過渡:緊張的高二的第一節課,我仍然不準備上課,而是跟大家講一些小故事。這些小故事都是我平時蒐集的,這將啓示我們如何學習。這些方法曾被許多人證明行之有效,值得我們每個人認真地想一想。如果你有心,請記住這些故事,這也是寫作文的絕佳材料。 第一個故事:一個灰心喪氣的青年人,因科舉沒考上,便頹廢不堪,一蹶不振,整天關在屋子裏,抱頭痛哭。

有一天,一位老者跨進門,語重心長地說:“假如爬山時遇上山體滑坡,你該怎麼辦?” 年青人喃喃地說:“往下跑。” 老者仰頭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應該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對它,纔有生還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說完便飄然而去。

(板書:《老者、落榜青年面對山上滑坡》:只有勇敢面對挑戰和困難,才能戰勝它。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學習亦如此。)

2、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裏,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裏。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爲自己是一隻雞。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板書:《雞籠裏的幼鷹》:相信自己是一隻雄鷹,勇敢面對一切挑戰和失敗。學習語文要有自信)

3、 開學第一天,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兒:每個人把胳膊儘量都往前甩,然後再儘量往後甩。”說着,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情,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同學只剩下了八成。 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大家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候,整個教室裏,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爲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板書:《蘇格拉底甩胳膊》:成功在於堅持。這是一個並不神祕的祕訣。語文學習也如此)

4、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chái)。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yòu)之,牛一動不動。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沒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請同學們猜猜他說了些什麼):“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牛是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則以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曉得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什麼樣的習慣是好的習慣?說不完,但爲了高考,爲了人生,我想總有一些是最重要的,我要再講幾個小故事:

(板書:《父子賣柴》:養成習慣,重在堅持。)

分析:學習語文要養成什麼習慣?多看一些書,或是報刊雜誌,可以培養語感,還能學到不少文學常識,以及一些新鮮有趣的觀點。現在的語文考試,閱讀佔了相當大的比例。不僅有文言文閱讀,還有科技文、現代文閱讀。要想在課堂上把所有這些能力統統培養起來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課外的努力。

看像《讀者》《散文》《三國》、《唐詩宋詞》之類的書籍。看《讀者》《散文》,可以瞭解到許多獨到的觀點,看到一些內涵豐厚的文章,使自己也變得愛思考起來;讀《三國》、《唐詩宋詞》,可以增長見識,積累寫作素材,最強文章底蘊。 現在作文的一個很重要的評分標準就是是否有創新、有與衆不同的見解。這樣的見解,往往不是憑空就可以產生的。它取決於你的閱歷、你的人生體會。對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生活就是簡簡單單的兩點一線,很少有機會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因此讀書看報就不失爲一條捷徑。而在時間金錢都有所限制的情況下,看書看報更不愧爲捷徑中的捷徑。更何況,它也是我們放鬆自己的好伴侶。 在寫作方面,除了多看書看報外,還可適當記點日記週記之類,鍛鍊文筆,久而久之,就會越寫越順。一些喜歡聽歌的同學常常會記些喜歡的歌詞,在寫作時用一用,還真不愧爲一種好辦法,最起碼在語言上就佔了不少優勢。當然,也可以背一些優美或經典的句子,使它們轉化成自己的東西,常記常用,寫作水平自然會有所提高。總之,語文就像中藥,越熬越有味。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感覺越來越準了時,你的努力就已經得到了回報。

5、(過渡:養成了好習慣,也注意堅持。是否就會學好了呢?請聽故事)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shú),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loǔ)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道:“你爲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你們說,這個小孩是不是很聰明? (——重要的還在釣技。學習,不能只記住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板書:《要釣竿,不要魚簍》:注重方法,培養能力)

小結:學習語文三要素 第一,相信自己,勇敢面對 第二、養成習慣,重在堅持 第三、注重方法,培養能力 (目的:鼓勵士氣,明白學習的道理)

三、其他說明

1、我叫曾xx,電話xxx簡說教學多年,去年高一成績。 我的課堂風格:民主、開放、個性。 要求大家:主動投入,參與討論,大膽提問,適時筆記。

2、我的教學方法(教學相長) 學校推行“四清練習”( 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練習)訓練方法。課前完成預習和堂堂清練習,課後完成日日清練習。每兩週進行週週清練習,每兩月進行月月清練習。作文訓練,注重寫法輔導和寫作素材積累,要求大家常寫隨筆或週記,寫在隨筆隨筆或週記本上;兩週一篇作文,大都在作文課當堂完成。

3、 其他規範 課堂筆記做在課本上。作業本2本,一本寫作文,一本抄寫(作文積累)和默寫。 隨筆或週記本一本。讀書筆記本一本。 黑色水筆、紅色筆、鉛筆各1支。考試、作文、作業一律用黑色水筆工整書寫。 (目的:規範要求,養成習慣)

四、課後作業

預習第一、二單元(簡說本期計劃)。你在新學期有什麼新設想?語文的弱項在哪裏?什麼原因?想怎麼解決?有什麼困難需要老師幫助?對老師有什麼要求?(結合你的情況,選擇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問題談談。寫在隨筆本上。(目的:進一步摸底,以便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