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乘着夢想的翅膀《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乘着夢想的翅膀《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乘着夢想的翅膀《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乘着夢想的翅膀《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1

“今天是9月1日星期天,我與爸爸媽媽守候在電視機前,一同觀看了由中央一臺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乘着夢想的翅膀”。在關於“夢想”演講中的6位主講人中有大家都熟悉的女航天員王亞平,鋼琴家朗朗等;也有廖智、鄭亞波、潘其華等普通人。他們講述了從“普通人到追夢人”的轉變,以普通人追夢的經歷,傳達出“人人都要有夢想”的時代要求。

《開學第一課》第一節的夢想主講人是王亞平,她的夢想是:將個人夢想與國家夢想結合。王亞平是中國第二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員,在夢想成真的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個人的夢想和國家的夢想融合在了自己的驕傲和自豪當中。

《開學第一課》第二節的夢想主講人是廖智,她的夢想是:失去雙腿仍堅持“舞蹈夢”在“5.12”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和雙腿的她,仍堅持了自己的“舞蹈夢”,廖智的堅持讓她不僅重新獲得了生活的尊嚴,也實現了曾經有過的夢想。

《開學第一課》第三節的夢想主講人是鄭亞波,她的夢想是:夢想與親情父母的夢想更無私。,在演講中母親鄭亞波幾度落淚,她的不離不棄,教她身患腦癱的兒子小威學鋼琴的故事感動過很多人,同時也登上了“中國夢想秀”的舞臺。

還有一些“夢想”人物,比如13歲的跳傘運動員付麗娟,88歲的老教師潘其華等都講述了自己追夢的經歷,以及“追夢”中的汗水與幸福。看了《開學第一課》後,我會更加堅持自己的夢想,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乘着夢想的翅膀《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2

今天是9月1日開學第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收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乘着夢想的翅膀”,節目改變了以往將明星作爲“夢想”主角的思路,把更多的舞臺留給了普通人。在關於“夢想”演講中的6位主講人,普通人首次佔到了一半的比例,這其中有觀衆所熟悉的女航天員王亞平,鋼琴家朗朗等;也有廖智、鄭亞波、潘其華等普通人的名字。演講中突出了“普通人到追夢人”的轉變,以普通人追夢的經歷,傳達出“人人都要有夢想”的時代要求。我特別喜歡女航天員王亞平阿姨,她講課的主題是將個人夢想與國家夢想結合。王亞平是中國第二位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員,並且進行了首次太空授課,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在演講中說到,自己小時候夢想能夠做一名飛行員,在參軍後看到中國首次載人航天行動成功後便勵志要做一名女航天員。而在夢想成真的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個人的.夢想和國家的夢想融合在了自己的驕傲和自豪當中。

她說,這一切都源於10年前她的航天員的“夢想”,而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夠觸到夢想。她由一名普通的士兵到航天英雄,“追夢者”的身份始終不變。

她在面對主持人撒貝寧採訪中說到自己還有一個“教師夢”,在這一次載人航天計劃中她的兩個夢想都實現了。

乘着夢想的翅膀《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篇3

今天晚上20點我準時坐在電視機旁觀看《開學第一課——乘着夢想的翅膀》。

什麼是夢想?夢想是深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最深切的渴望,是你成就事業的原動力,夢想能激發你生命中的全部潛能。夢想不是理性的計算,夢想是一種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的狀態是以熱情的方式展現的。這種熱情可以讓你創造出無法想像的奇蹟。

有夢想就有動力。八一跳傘隊員付麗娟,她從小就夢想做一名軍人,因此她13歲就開始刻苦的訓練,因爲她知道,如果自己不堅持訓練就無法達成自己的夢想。這夢想就是她成爲一名軍人的動力。

有夢想就要堅持。廖智,一名靠義肢跳舞的舞者。在汶川大地震失去了雙腿,失去雙腿對於一名舞者來說,就等於失去了生命。可是廖智沒有倒下去,她懷着舞蹈的夢想堅持了下來。最終她用義肢在燈光璀璨的舞臺上翩翩起舞。

有夢想就能出彩。小威的媽媽,一名普通加油女工。知道小威因爲腦病引起智力低下,有自閉症。透過教小威學鋼琴,讓小威的生活有了自己的顏色。也讓小威從此進入正常的學校與同學們一起生活學習。

而我的夢想是當一名飛機師,可以在藍天上自由翱翔,看到彩虹的盡頭。爲了實現我的夢想我會努力學習,加強身體鍛鍊,堅持不懈,爲夢想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