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方案

端午節主題的活動方案範文(通用10篇)

方案7.65K

爲了確保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可以對一個活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活動方案應該怎麼制定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主題的活動方案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主題的活動方案範文(通用10篇)

端午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1

一、活動目的:

1、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透過端午節活動讓學生更加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

2、透過端午節來懷念屈原,紀念秋瑾。藉端午節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節日的意義所在,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以及正在形成的民族正義感和愛國情操,激發每位學生的探索創造精神。

3、端午節也是一個與家人團聚在一起的好機會,可以與家人增進感情,體驗親情的魅力。

二、活動時間:

6月7日——6月14日

三、活動安排:

1、舉行一次有關端午節的主題班會。

(1)同學互相交流所知道的端午知識。

(2)以小組爲單位,蒐集進行古詩文的交流或賞析。

(3)講解有關屈原的故事和詩歌,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4)爲學生講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

2、“我向長輩學一技”主題活動

(1)在家裏向長輩學習糉子的各種包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嘗試用各種豆物作爲佐料包糉子,並品嚐不同地方、不同的風格、不同特色的糉子,感受糉子的香甜。

(2)和家長共同動手製做長命繩索,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3、分享端午情懷

(1)將端午節照片帶到學校,分享端午節的快樂。

(2)能夠背誦有關端午的詩詞名句,或介紹屈原的故事。

端午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2

一、活動分析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爲慶祝端午節、紀念屈原與保留民俗傳統,特別舉辦多項慶祝端午節的促銷活動,藉此活動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並回饋顧客,希望能提高商場知名度,吸引人潮,爲顧客提供一個溫馨的購物場所,以及提高活動日的營業額,讓顧客感受一個難忘的端午佳節。

二、活動時間

6月25日

三、推薦活動標題

千里聞艾香“明珠”禮尤多。

四、活動內容

(一)“包糉子、獻愛心”比賽

在活動當天舉辦包糉子比賽,以拉近本店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並讓比賽者透過本次活動,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在活動結束後,將糉子分送給養老院以及育幼院等社會福利中心。

活動對象:現場顧客或者社區居民

活動方式:

1、在5分鐘之內,看哪位參賽者的糉子包得又快又好。

2、由顧客自行評出前三名,及最上鏡“糉子獎”。

3、得獎者頒發相應“禮品”。

4、凡參加比賽者都送一份紀念品。

5、比賽結束後,將所完成的糉子送給養老院、育幼院等社會福利中心。

注:此活動需控制時間和參與人數(具體細節等方案確認後再定)。

五、活動宣傳

1、宣傳車:租用3輛宣傳車在市區各主要人流聚集地進行活動宣傳。(1輛停於購物中心,2輛自行安排)

2、會員手機短信、商場每隔5分鐘透過播系統提醒、門口x展架、橫副等!

六、各部門協調工作

1、企劃部負責活動的pop書寫,宣傳

2、營業部做好活動解釋及品牌折扣聯繫工作

3、總服臺做好活動播音及顧客解釋工作

端午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3

活動設計意圖: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爲了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初步瞭解節日的`習俗、瞭解端午節的風俗民情,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我們商討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來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嘗試包糉子,知道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體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感受中國的社會文化。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快樂的端午節》、故事磁帶《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邀請會包糉子的家長志願者。

包糉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糉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瞭解端午節。

“今天是什麼節日?”幼兒和同伴交流。

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

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曆的五月初五。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

“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

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爲什麼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

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糉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糉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糉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裏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糉子。

“小朋友們包過糉子嗎?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請來了會包糉子的家長,我們一起學習糉子吧!”

幼兒分組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包糉子,引導幼兒爲家長志願者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

“包糉子的順序是什麼?包糉子時需要注意什麼?你看了包糉子的過程後有什麼感受?”

5、幼兒和家長志願者共同分享糉子。

端午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4

一、活動宗旨。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糉子飄香,古風流長,爲進一步引導廣大少先隊員瞭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鎮安小學在端午來臨之際,開展“尋根溯源糉葉飄香”端午特別活動,旨在提高隊員們的愛國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隊員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活動時間:

6月25日各班調換安排一節班隊課的時間。

三、活動內容

(各班可根據本班特色挑選兩——三個活動參加)。

1、五月五品糉味

各班在教室開展“尋根溯源

糉葉飄香”——端午品糉會。同學們可以介紹自己帶來的糉子,瞭解糉子有許多種類:從外形上,糉子有枕頭糉、三角糉等;從內容上,糉子有紅棗糉、肉糉、蛋黃糉、紅豆糉等;老師講述了端午節的由來和端午節的一些習俗活動;大家一起品嚐了香噴噴的糉子,教室裏充滿快樂端午的節日氣氛。

2、五月五唱歌謠

中國的端午節有着xx多年的悠久歷史,期間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產生了許多有關端午節的民謠。例:“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五月五,就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等。

3、五月五就是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五月五就是端午》知識搶答板塊,知識題:

a、中國傳統的民族節日除了端午節之外還有那些?(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元宵節)

b、你知道近年端午節就是幾月幾日嗎?

c、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

d、端午節的由來?(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e、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同學們交流從各種渠道瞭解的有關於端午節的各種習俗。)

如:吃糉子、喝雄黃、掛艾草、菖蒲、懸鐘馗像、賽龍舟競賽等。

4、五月五憶屈原

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爲流傳,老百姓把端午節吃糉子與屈原聯繫在一起。隊員們講述屈原的故事。

5、五月五佩香袋

佩香袋就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端午節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香袋形狀不同,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隊員動手做一做香袋,看誰做的香袋最漂亮

尋根溯源,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端午節主題活動就是我校引導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又一次實踐體驗。請各班積極落實,每班形成一篇通訊報道,可投稿校園網、晚報、商報等。

端午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5

根據市教育局《關於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文化活動》的通知要求,結合我校的實際,本着“切實可行”的原則。

一、活動目的

以“我們的節日”爲主題,充分挖掘端午節的深厚文化內涵,引導小學生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建設精神家園,增強愛國情感。

二、活動的內容

1、與端午節有關的經典詩文誦讀、傳統故事講演。

2、開展“學包糉子”活動。

3、舉行“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徵文活動。

三、活動的具體安排

1、6月5日(星期四)下午2:30在三樓大教室舉行詩文誦讀、故事講演比賽。每班推薦一名學生參賽,參賽內容爲誦讀詩文、講故事任選一項(詩歌朗誦可以由多名學生參加)。比賽透過內線廣播傳到教室,各班老師必須組織學生認真收聽。比賽內容必須用16K紙謄寫清楚,作爲活動資料上交。

請程餘明、朱月琴、顧全美、吳春生、葉紅梅擔任評委,由吳春生老師負責統計成績,確定獲獎學生。活動結束以後,將比賽內容、成績統計、獲獎名單等資料收集整理好。

2、各班將學包糉子的任務作爲家庭作業佈置給學生。每一位學生從自己所包的糉子中,挑選一個得意的作品,於6月10日上午帶到學校參加展覽。鼓勵同學包糉子時,在傳統的基礎上,從形狀、用料等方面予以創新,展現那些既繼承傳統,又充滿創意的作品。

各班在教室門前準備一張課桌作爲展臺,集中展示,上操結束後,各班同學自由參觀,老師必須在教室門前維持好紀律。學校安排王磊老師到各班拍照,作爲活動資料儲存。展覽結束之後,糉子由各人收回。

3、結合包糉子、詩文誦讀和講故事等活動以及有針對性的課外閱讀,指導學生寫日記和徵文。內容可以是包糉子的過程、感受,也可以是有關端午節的感想、思考,或者是其他有關傳統節日的內容等。一、二年級寫幾句簡短的話,三、四年級寫一篇日記,五、六年級寫一篇主題徵文。

各班在全體參與的基礎上,推薦兩篇美文參加學校評比。參評文章一律用16K紙謄寫清楚,於6月13日晚散學之前交教科室。低中高分別由朱月琴、葉紅梅、程餘明組織幾位老師評分,確定獲獎作品,向學生頒發獎狀。學生文章、成績統計、獲獎名單等全部作爲活動資料儲存。

端午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6

活動一:話說端午節

重點領域:

(語言領域、社會性領域)

活動要求:

瞭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活動準備:

糉子、艾草、蒜頭、等。

一、活動過程:

1、談話匯入。提問:你們吃過糉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糉子?(鮮肉糉子、鹹肉糉子、紅棗糉子、赤豆糉子、花生糉子……你喜歡吃哪種糉子?爲什麼在這段時間裏人們都要包糉子、吃糉子?(幼兒討論後,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2、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瞭解它們的特徵,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談話範圍:爲什麼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活動延伸:

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活動二:繪畫"端午節"

一、活動要求:

根據幼兒自己已有的經驗,想象並表現端午節的快樂。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繪畫能力。

二、活動準備:

豐富有關端午節的民間習俗。

三、活動過程:

回憶端午節。

提問:端午節你過得快樂嗎?你覺得端午節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事?(幼兒討論並講述)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精心構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節中最快樂的一件事畫出來,注意選擇合適的底色表現節日的歡樂氛圍。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鼓勵幼兒將端午節時印象最深或最快樂的事畫下來。作品評析及展覽。

引導幼兒相互評價作品,交流過節的感受。

四、自由活動活動反饋:

幼兒對於端午節的生活經驗還是有的,但有的幼兒經驗較豐富,有的幼兒這方面經驗較少,例如,白塘鎮前兩天舉行了賽龍舟活動,劉曉舟、吳德鵬等幼兒也參觀了賽龍舟,請他們來講述自己的見聞,他們講得有聲有色,其他的幼兒也聽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見利用同伴資源進行教育也是一種好方法,他們往往說的是自己的親身體驗,語言又淺顯易懂。

活動三:美麗的龍舟

(一)活動要求:

1.引導幼兒模擬構造龍舟,學習結構物體的基本特徵與某些細微部分的建構方法。

2.引導幼兒欣賞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1.準備花片、積塑、各種玩具。

2.組織幼兒參觀龍舟的畫展。

(三)活動過程:

1.結合端午節的划龍舟比賽,引導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龍舟的基本特徵(幼兒也可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想想用什麼玩具拼插龍舟?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舟的三角形船頭、還有龍的形態,特別是龍頭的建構。

3.幼兒分組製作龍舟,採用各種已學的技能進行拼插。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頭,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拼插龍舟的龍頭。

4.啓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外形。

5.將幼兒自己製作的龍舟放在活動室的周圍,並讓幼兒互相參觀、交流、評評誰的龍舟最有特色、最有創新。

五.戶外體育活動:

見周計劃。

活動反饋:

1、幼兒對建構活動有濃厚興趣,他們喜歡各種結構材料,尤其是花片、積塑。在拼插物體造型時,在顏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2、幼兒在拼插龍舟時,特別是龍舟的龍頭拼插的比較難,所以在活動中我重點引導幼兒如何拼插龍頭或是引導幼兒用其它的辦法來解決如:用紙張畫出龍頭來,然後貼在積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兒拼插好龍舟後自己坐在龍舟上划龍舟玩的很開心。

端午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7

一、活動背景分析

在傳統節日當日,端午節是淵源最早的一個節日,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一個較大的節日,特別是在南方,端午節更受人們所重視,甚至將其視爲團圓、喜慶的大日子。端午節俗主要有吃糉子和賽龍舟。

二、活動時間

20xx年6月19日~6月24日,爲期6天。

三、活動主題

“糉”情端午,三重好禮等你拿!

四、活動目的

1.爲慶祝端午佳節,以低價讓利、情感訴說、活動互動等活動來營造節日氛圍,提高門店美譽度。

2.擴大顧客活動參與度,讓顧客盡情參與到活動中來,引起情感共鳴,拉近藥店與顧客之間的距離。

3.透過各項活動,吸引人氣,提升藥店的來客數,拉動銷售,提高門店的經營效益。

五、活動地點

所有門店。

六、促銷活動內容

(一)特價商品,助你“糉”情端午!

風油精、清涼油、丹皮酚軟膏、藿香正氣水、夏桑菊顆粒、花露水、退熱貼、蚊怕水、人丹、金銀花露、七星茶、抗病毒口服液、退熱貼、熱痱水、蚊怕水、爽身粉、藿香正氣膠囊、龜苓膏、西洋參含片等

促銷形式包括免費品嚐、特價、買一贈一、搭配銷售等。

(二)端午當天,三重好禮等你拿!

1.第一重好禮。

凡於端午節當天來門店購物的前100名顧客,每人可獲贈端午節大禮包(含糉子1個、中藥香囊1個,現金券10元)一份。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2.第二重好禮。

(1)活動對象:凡於端午節當天來我門店購物的顧客,單張小票滿38元,即可參與本活動。

(2)活動時間:端午節全天,隨到隨抽。

幸運大抽獎:

規則:購物滿38元,即可憑電腦小票參加抽獎1次,多買多抽!100%中獎!

一等獎(5個紅球):美的風扇一臺

二等獎(4個紅球):5L金龍魚一瓶

三等獎(3個紅球):雨傘一把

四等獎(2個紅球):洗衣粉一包

五等獎(1個紅球):蚊香一盒

幸運獎(0個紅球):精美禮品一份

備註:所有禮品均由各門店配備。

3.第三重好禮:滿就送

滿38元送90g高露潔牙膏1支;

滿78元送814g雕牌洗衣粉或10元現金券一張;

滿128元送1.28升海天金標醬油或20元現金券;

滿198元送454g太太樂雞精或30元現金券;

滿288元送香米一袋(5kg)或50元現金券。

滿398元送金龍魚調和油一桶(2.5升)或100元現金券。

僅限單張小票,特價除外。

七、活動宣傳形式

(一)會員短信或電話通知

(二)店內廣播

1.節日廣播,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內容。

(1)節日問候。

(2)公告特價商品資訊。

(3)端午當天促銷活動介紹。

2.穿插廣播的內容主要是端午節介紹及由來。

3.背景音樂:活動期間,超市內播放傳統古典的曲目,烘托濃濃的端午節的節日氣氛,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POP海報

(四)橫幅:xx。

端午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8

一、活動地點

維也納酒店福華路店

二、參與人員

國利半導體全體員工

三、遊戲規則

將國利半導體全體員工分爲四組,每組人數基本相等,拿到A的爲該組組長,站到對尾,負責遊戲最後猜詞語,其他組員順序由組內自行商議決定(商議時間不超過2分鐘),若其中有不能參加的則該組推選出一名組長,猜詞順序按照牌黑桃、紅桃、梅花、方片的順序進行,遊戲期間由負責對每一組進行計時。當對內所有隊員都完成形體傳遞詞語後,由組長進行猜詞,當組長猜對詞語(意思相同即可)或確定放棄時停止計時。

表演的人員不許用聲音及口型

表演完的本隊人員可以看但是不許用任何方式交流

等候的隊員不許偷看

不許使用道具

場下觀看的人員無論是表演過的還是沒表演的只能樂別的不能做

違反此規則的全隊給一次提醒機會

給一分鐘準備

四、遊戲方式

每一組排成一排,面向背後站立,做表演的兩們同事轉過身,向前走兩步進行表演,表演結束後迴歸隊伍,表演時採用1和2、2和3、3和4的方式進行,依此類推,直到遊戲做完爲止,每一組最高限時10分鐘。

五、獲勝條件

當猜詞成功時,使用時間最少者爲獲勝隊;

當所有參賽組均未猜對詞語時,則使用時間最短者爲獲勝。

六、違規判定

1、兩位表演者之間不可說話,不可對口型,只允許使用形表演;

2、在表演人員進行表演的過程中,隊內其他人員不可以回頭,在表演結束後將身體轉向相反方面,不可再次參加與到表演中;

3、如若出現上述情況,視爲犯規。

七、懲罰

違規者將被更換詞語,重新開始,不停止計時,爲了對違規隊的懲罰,詞語的難度將有所增加。

八、獎勵

糉子分爲多種不同的餡兒,獲勝組的組員將有權利進行選擇自己喜愛的口味,剩餘組將由派發的方式進行。

九、注意事項

1.裝備照相機及攝像機

2.購買糉子及帶蒸鍋

3.準備兩幅牌併發給大家

4.製作分組隊員名單

5.計時工作

6.現場拍照及攝像

7.遊戲過程中進行糉子的加熱

8.準備若干與端午相關的語句

端午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願意參加美術活動,對畫龍舟感興趣。

2.知道划龍舟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3.用水平線、垂直線、斜線、波浪線螺旋線和弧線裝飾龍舟。

二、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看過龍舟的形象。

2.物質材料準備:龍舟的各種形象圖片、油畫棒、勾線筆、彩色紙

三、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龍舟的形象圖片,觀察龍舟的外形特徵,討論龍舟的畫法。

(1)觀察龍舟的外形,並嘗試表現。

教師:龍舟是什麼樣子的(像大月牙形)?請你用手指畫一畫。

(2)重點討論龍舟上刻畫的圖案的畫法。

教師:龍舟上刻畫的圖案是什麼樣子的?怎麼樣才能畫出美麗的.感覺?

(3)經過討論後,教師示範用線描畫的手法表現龍舟。

教師:剛纔有的小朋友說了,可以用很多線來表示。現在請你們來試一試,怎樣畫龍舟比較好呢?

2.請幼兒用線描畫的手法表現龍舟。

(1)請幼兒用白紙上先畫出龍舟的基本形。

教師:小朋友們來看一看,這幅畫上有水,龍舟都去哪裏了呢?請你們把龍舟畫出來吧。

(2)請幼兒用線描畫的手法表現龍舟上刻的精美的線條圖案。提醒幼兒,線條可以豐富些並略有疏密變化。

教師:畫的線可以是各種樣子的,有的地方可以多畫些,有的地方可以少畫些,這樣會更好看的。

(3)請畫好龍舟的幼兒,可以在四周添畫些其他的東西,如,天空的小鳥等等。

教師:畫好小鳥的小朋友,可以想想龍舟上面還會有什麼,再添畫些其他的東西。

3.展示作品,互相欣賞、評價。

4.延伸活動:

親子游戲:吃糉子。

遊戲規則:將參與活動的家長和幼兒平均分成兩組(A組和B組)。每一次遊戲請A組兩位家長和兩位幼兒參賽。遊戲開始前,A組兩位幼兒站在左邊,B組幼兒站在右邊,兩組幼兒面對面站好。參賽家長(A組和B組各一人)腰上綁着彈簧繩。教師發令後,所有參賽家長努力向自己一組的幼兒方向前進,吃本組幼兒手上的糉子。兩個糉子先吃完糉子的一組獲勝。

遊戲提醒:遊戲可以多進行幾輪,最終贏的次數多的一組獲勝。老師在安排參賽人員的時候要確保每一位幼兒都有參與其中。提醒幼兒不要超過地上畫的線。

端午節主題的活動方案 篇10

一、活動背景:

夏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爲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來的習慣。端午節同時是一個可以和親友團聚一起度過的節日,端午節也可以舉行許多活動,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節日。

二、活動主題:

我的端午,我做主,給自己一個端午節最棒的禮物

三、活動日期:

四、活動地點:

貴州大學北區中山園

五、活動目的: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透過端午節來進一步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蘊涵的意義。端午節的來源之一是紀念屈原,我們也要透過端午節來懷念屈原——這位可歌可敬的愛國詩人。同時透過此次活動讓中心成員增進感情,讓貴大的兄弟姐妹們(尤其是不能回家和家人一起過端午節的人)感受到節日氣氛,和家的氣息。讓每一個參加活動的人過一個難忘,有意義的溫暖節日。

六、活動內容:

1、瞭解端午節的由來(用展板展示於活動場地)

(1)端午節的來歷

(2)端午節的節日意義

(3)全國各地或國外的端午節習俗

2、包糉子材料:糯米、去皮綠豆、肉粹、糉葉、糉繩。

方法:

(1)將糉葉折成漏斗形。

(2)在漏斗形的糉葉裏放入適量的糯米、去皮綠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糉葉的兩邊把那個比較長的糉葉向糯米這邊壓成一個三角形。

(4)將糉葉包好後用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綁緊。

(5)蒸煮。

具體流程:

(1)前期準備:聯繫或委會,借來鍋和爐子,並準備好包糉子所需材料;

(2)參加的同學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有序的到包糉子場地自己包糉子,每個人只限一個。(此環節進行包糉子大賽,每組10人,包得最快而且可以煮的獲勝,有獎品,考慮工作人員人數有限,每次限3——5組一起);

(3)包好糉子後到登記臺登記,寫下糉子主人的名字(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自己想送的人),留下聯繫方式(便於煮好糉子後聯繫相關人員到現場取);

(4)統一在下午特定時間段來取自己的糉子。

七、注意事項

1、端午節所需資料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2、爲確保活動順利有序的進行,活動前作好分區(登記區、操作區、展覽區、取物區);

3、登記時要注意,將名字和糉子固定在一起時要注意:

(1)名字不能弄混;

(2)名字固定的方式,用長線把名字綁定在糉子上,煮的時候名字剩在鍋外面,不能沾水。

4、取糉子時人可能比較多,容易混亂,將糉子按主人名字進行分類,按漢語拼音排序(A區、B區、C區……),組織人員到相應區域領取;

5、參與人員不限。

一、活動背景:

“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等,是中國的四大節日之一。20xx年起,被列爲國家法定假日,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

二、活動意義:

作爲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爲引導學生了解和感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特在初一、初二年級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民俗文化的認同感。

三、活動過程

1、第一主題:端午祭屈原主題班會

具體時間:xx月xx日下午第三節課

具體要求:

(1)透過上網等途徑瞭解屈原及他身上體現的高貴品質。

(2)班主任和學生一起摘抄屈原辭作,透過班會課進行朗誦宣讀。

(3)班主任需透過製作敬屈原的課件,和學生一起賞辭憶故事。

(4)透過主題班會感受祖國傳統節日文化,到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目的。

2、第二主題:端午識艾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與端午節有着不解之緣。每到端午節,按照民間傳統,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艾蒿,以驅邪祛毒。

具體時間:xx月xx日下午第三節課

具體要求:

班主任和學生透過各種途徑採摘艾草,做成標本,瞭解艾草在端午節的特殊用途。

(1)標本儘量完整,在報紙或書中安放:葉片向左右兩側分開攤平,小部分葉片可葉面朝下,葉背朝上,皺縮的葉片要展平,後壓幹,過1-2天換換紙,以便吸取標本體內的水分。

(2)當標本七、八成干時,將它安放在A4紙上,做到整齊、勻稱、美觀,像一幅圖畫。

(3)做標籤,標籤的內容包括:植物的名稱(學名或俗名)、科屬、採集地點、採集日期、採集者等,標籤的大小通常是120×70(毫米),貼在A4紙的右下角。

(4)用另一張A4紙做標本說明卡,自行設計版面,內容包括:標本名稱、科屬、生活環境、經濟價值、藥用價值、與端午節的淵源等,並註明班級和姓名。

(5)將兩張A4紙背對背整合,然後壓膜。

3、第三主題:端午節班級包糉子

具體時間:xx月xx日下午第三節課

糉子又稱“角黍”、“筒糉”,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由糉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傳說是爲紀念屈原而流傳的,是中國曆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具體要求:

班主任帶領學生在活動之前準備好包糉子的材料,利用班會課時間和學生一起包糉子。

班級總體要求:

(1)班主任假前認真佈置此項活動,申明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2)要求全體學生參加,班主任根據學生的愛好和特長,在自主選擇和適當調整的原則下,將學生有機分爲三個大組,每組選擇一個主題活動,保證每個主題都有10個以上的學生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