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2021遠程研修初中語文觀課報告

報告1.25W

隨着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1遠程研修初中語文觀課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遠程研修初中語文觀課報告

遠程研修初中語文觀課報告1

我參加20xx年初中語文遠程研修收穫頗豐,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總結我此次遠程研修活動的心得體會。

一、主動才能得到收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要有“道”可傳,有“業”可授,時能解“惑”,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自己,而研修就是非常好的途徑。課程團隊給我們組織了這麼好的一個平臺,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動才能搶佔先機,唯有主動才能取得豐碩的研修成果。這種主動包括主動學習課程視頻和文字資料,主動參與在線研討、班級研討,主動學習、收集、整理平臺上每日發表上傳的好資料,同時主動做出自己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還要主動接受專家的引領,主動與同行交流等等。

二、交流才能常進步

學習,需要耐得住寂寞,關起門來用心鑽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遠關起門來搞建設,我們還要嘗試走出去和引進來,這種走出去和引進來就是交流的過程。而交流是我們學習成長的催化劑,很多平時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可能因爲對方的一句點撥就有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肖伯納說,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朋友之間相互交流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但我覺得我們很可能不單單因爲交流有了兩種思想,我們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過程中產生多種思想,所以這遠非一個“一換一”、“一換二”的交流,而是“一換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

在研修中這種交流就包括很多種,比如你讀文字資料,從文字資料中獲得知識和思想,你將寫出的文章發表出去,別人讀你的文章而與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穫;又比如我們給別人評論,會吸引來作者或其他學員回覆,然後再回復下去,或者參與班級研討和在線研討,這種交流就是一種非常及時的交流;甚至我們還可能由此而結交些許好友,大家相約着面對面交流。總之,交流讓我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讓我們收穫更多的思想,也讓我們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當然,在主動學習和主動交流之後我們還要學會主動反思和總結,這個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課程標準是統帥

我認爲對課標的正確落實源於對課標的準確理解。但反觀現狀,我們對課標在教學中本應有的地位已經忽視很久了。對課標的重視不夠,我們很多老師已經很久沒有(甚至從來沒有)認認真真看過課標了,更遑論研究解讀課標。很多老師平時教學往往就看兩本書:教材、教參;新老師可能再加幾本優秀教案之類的書;熟悉教材的老教師可能連教參都不翻了。其實大家都知道,課程標準體系嚴密、內容豐富,是我們教學設計對照的標杆、教學評價依託的依據。我們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編制都是源於課標的,課標纔是最高統帥,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侷限於教材和教參,甚至對教參中“對應的課程標準”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說課評比、優質課準備等比較“重要”的事時纔想起翻翻課程標準對這一課是怎麼要求的。

四、吃透教材

我認真學習拷貝的視頻和文字資料,張開思維的觸角,學人所長,取其精華的同時我也在對比思考,在對比中,我發覺我對教材體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膚淺,這也是我們年輕老師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沒透過對比,自己往往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所以在研修的第二天,我就開始給自己多安排了一項任務:迴歸教材,認真研讀。透過認真研讀,再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與研修結合起來,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後來的學習也證明我的這個反思是對的。

所以,在沉浸於研修資料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研究的一塊主陣地,這塊陣地要守住,還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五、研修之路是鼓勵之路,溫情之路

在此次研修中,我認識了很多學員,也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專家,他們都給了我誠摯的鼓勵,非常感謝他們!

我們在研修中知識得到提升,思想得到昇華,頭腦得到充實的同時,情感也時時受到關愛暖流的滋潤。這次研修,很值。

遠程研修初中語文觀課報告2

盛老師講的《開花和結果》這節課,課堂內容充實,引用教學資料豐富、全面,課件製作實用,教學效果非常好。雖然我已經聽了幾次這節課內容,但聽完盛老師的課依然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對“教無定法”這句話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歸納起來,我的收穫有以下幾點:

一、匯入生活化,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本節課在新課的引入上從學生平時熟悉的草莓入手,多媒體展示“一株草莓的一生”的過程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我們已經學習了被子植物的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植株長到一定階段,就會開花———結果,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第三節開花和結果。以此匯入新課渲染學習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過渡:一提到花,同學們並不陌生,都見過很多,下面我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花的海洋,去欣賞大自然饋贈個我們的禮物——美麗的花。過渡自然,很好地引起了學生的注意。

二、問題設計環環相扣,體現教學重難點。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教師總是讓學生帶着問題來學習,而問題的設定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淺入深,所提出的問題也很明確,既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也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如:

(1)你能說出花的不同結構的名稱嗎?

(2)同學們的認識是否準確,還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呢?

(3)每一朵花都具備這些結構嗎?

(4)對植物的繁殖後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等等,這些問題恰是本課要學生解決的重點問題,這些問題又是在上課開始階段提出的,更能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學習目標,自主進行探究。

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的精神。

在課堂中,盛老師非常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培養,注重小組合作交流。對於有一定難度的思考題,能做到在小組中先進行討論,然後歸納出結論。教學中教師始終把學生放在重要位置,讓學生自主探索,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其他同學補充說明或說出自己的看法。講花的結構時,先播放“花”的多媒體圖片段師生一起欣賞。然後播放觀察花的結構視頻,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花的順序和各部分名稱。學生按照要求觀察自己帶來的花,“花的結構”。注意觀察順序和方法,小組內交流花的結構各部分名稱。多媒體展示花的結構圖,先引導學生說出各部分名稱,再提問:

(1)你能說出花的不同結構的名稱嗎?

(2)同學們的認識是否準確,還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呢?(引導學生討論與思考)。

(3)每一朵花都具備這些結構嗎?

(4)對植物的繁殖後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從學生的交流中,發現問題,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再對學生加以點撥、引導,透過小組實驗和討論,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討論、歸納小結,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逐步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簡單化。

在講授《傳粉和受精》時,先觀看受精過程動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受精的過程段落,初步瞭解什麼是受精與受精,然後給動畫配解說詞,學習受精的過程。結合多媒體圖片解析講解雙受精的過程。用形象化的動畫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抽象的生理過程,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一個直觀的瞭解,讓學生看到平時看不到的生命現象。這樣更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五、教師語言優美。

如:我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花的海洋,去欣賞大自然饋贈個我們的禮物——美麗的花。花無百日紅,花開花謝是自然的規律,美麗的花朵凋謝固然令人惋惜,但植物將爲我們呈現另一番驚喜——奉上豐收的果實。我們瞭解了被子植物經歷了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開花結果,完成了偉大的一生,同時爲人類提供了美麗的景色和豐富的食物,所以我們要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因爲它們是人類的最親密的朋友。也祝願同學們的人生像花兒一樣美麗綻放結出累累碩果!

六、練習題設計很好,都能體現本節課的知識點,當場反饋,進一步讓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

鞏固練習題部分,層次分明,照顧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並且逐步拓展延伸,聯繫生活,連結中考,體現了執教教師深厚的教學功底!

我也談談這節課中值得思考的地方

1、學生在課堂上氣氛活躍還不夠熱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還應該多思考,小組之間課堂上的合作學習過程還有些欠缺。

2、教師主導的時間有些多,應該再放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總體來說,這是一堂近乎完美的一節課,非常成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效果很好!

遠程研修初中語文觀課報告3

今天,聽了何麗萍老師上的《公輸》這堂課,感受頗多。下面,我將從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兩方面略作闡述。

一、教師主導地位發揮得當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即在課文學習必要之處作適當點撥,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疑點。

1、學目標明確而集中

用簡明的話說說墨子是怎樣一步步止楚攻宋的,體會墨子的勸說藝術

2、教師能恰當設疑

“墨子是怎樣一步步止楚攻宋的”,能夠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有利於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從而達到突破學習重點的目的。授課過程中又將止楚攻宋的過程細化爲三部分,這種問題設計能做到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帶有啓發性、思考性和思辯性,調動了學生積極思維,培養了學生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了思維發展的訓練目標。

二、學生主體地位充分體現

首先是學生大面積地自讀,爲學生理解課文記述的內容提供了基礎和條件。而學習文言文最常用的、切實可行的方法也是多誦讀,學生在閱讀中理解,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得到美的薰陶,情操的陶冶。從而營造了和諧的教學環境,形成了互動的生動活潑的教學場景。

其次是學生能主動探究規律。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之下,學生透過分角色朗讀整體感知了文章內容,本節課摒棄了以往教學中單一的傳授性教學方式,而代之以新的學法,即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去提出個人問題,從而有所發現,並提出有價值的看法。如“荊之地方五千裏,宋之地方五百里”朗讀節奏的劃分,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

作爲學習的.主體,一堂課中要讓學生在學習體驗中有所收穫和啓發,並能說出自己的見解。所以對於“墨子是怎樣一步步止楚攻宋的”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充分放手,讓學生解決疑問,尋找答案。如果問題難度比較大的話還可以嘗試小組合作解決。這應該比教師逐層的分析講解更有挑戰性,也更有價值和意義。

何老師的課自然中透露着紮實,全面中突出着重點,點撥裏彰顯出主題,踏實、親切而富匠心的複習風格值得學習。

遠程研修初中語文觀課報告4

20xx年7月7日—7月21日,我有幸參加了初中語文教師網絡。爲期十多天的培訓轉瞬即逝。時間雖然比較短,但是透過這次培訓,我深深地被專家教授們對教育教學中的許多精闢見解所折服,更被班級學員們的參加培訓的熱情所感染,雖然苦點,累點,但我要說:“樂中學,學中樂。”站在職業生涯的起跑線上,我走過了困惑,經歷了緊張,也曾有過無助,但這些都成爲了過去,因爲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收穫很多。

一、聆聽專家講課,在收穫中提高

開啟電腦,我馬上就被這樣全新的培訓方式所吸引住了,特別聽了專家們的報告,更是被專家們獨到的教育理論所吸引。“書到用時方恨少”聆聽了以後,自己的思想真可謂是豁然開朗,許多困擾了自己很長一段時間的教育教學問題也得到了迎刃而解。他們所講的東西對我來講,我的感觸非常大,“紙上得來終覺淺”,在以後的工作實踐中,我要更加重視人文思想的滲透,使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更加完美。除此之外,老師們講到同樣的文字,時代不同,人文思想也會有所變化,對於文字不能只停留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層面上,這一點是要注意的。透過培訓學習,我明白了人文思想是現代教育中最重要的思想。因此作爲一名教師必須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充分挖掘文字。所學的專業課程,使自己的理論功底更紮實了。

二、與學員們互動,在感悟中進步

本次培訓,用這樣的一句詩來描述再恰當不過了,那就是“天光雲影共緋徊,”有的說學生課堂學習不能只流於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說對於出現這種現象,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充分肯定,然後再慢慢引導學生,這樣不會傷學生的自尊心,也體現了人文關懷。也有的指出這種現象是時常發生的,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家各抒己見,我也談了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互動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帶來的進步是任何催化劑都無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說,沒有互動,就不可能產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寬我的視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專業技能。因爲交流我充實了自己;因爲互動,我獲得了進步相信。透過學習,我將把自己的感悟應用於實踐,到那時,自己的工作將是更加得心應手了。

三、個人在職研修,在反思中提升

我認真地完成了六項學習任務,不僅每兩天撰寫一篇教學反思日誌,而且還不斷加強自身業務學習。透過學習和反思,我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爲科研型教師,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倦怠。由於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確自己今後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標: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滲透的自覺研究;在案例中反思——基於教學事例的進行思索;在行動中研究——探索問題解決的方案。最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進行實施: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多積累爲今後的課題研究準備好科學依據;

(2)把每一節課或平時的教學所思所得及時記錄,進行積累爲今後的科研準備實踐材料;

(3)找準自己教科研的切入點,注重科研的針對性、實效性。

同時教師要成爲研究者,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爲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課本上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探究。

總之,這次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成長極有意義的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教學不僅是一門複雜的學問,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們纔會在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