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關於當老師的實習報告3篇

報告2.97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當老師的實習報告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當老師的實習報告3篇

當老師的實習報告 篇1

今天,我很憤怒,護士實習老師鑑定。

我帶教的一名**大學的實習生,在上班時間,在急診診室裏,玩《帝國時代》。

雖然是早上6點多,但畢竟還有10幾個垂死的重症患者,雖然我領導能力有限,不能坐到人人各盡其責,但也不能作爲一名醫生在上班時間玩電子遊戲的理由。

我這人臨牀水平不高,上班的時候經常忙的一塌糊塗。但我至少在兢兢業業、如履薄冰的工作,每個班次數百名病人的化驗單、處方,我都要一一過目。我要爲我這個班次所診療的患者負責。

我不能理解,一名前一天晚上早早去睡覺的夜班實習醫生,連自己有幾個重症患者在搶救都不知道,在清早起牀後,除了上廁所外,不是去檢視患者的生命體徵,卻是坐在診室裏面玩電子遊戲。而他的老師,已經在搶救間忙碌了一整夜。

他把這裏當成了什麼地方?!!!

每天早上7點,我們的醫務部主任都會來急診檢查工作,每天7:30臨牀部的領導和科室領導也會陸續到位。而在6:40左右,居然有一名實習生在患者面前玩電子遊戲。在我勒令他關閉遊戲時,他還試圖儲存進度。如果不是我及時發現並制止,在院領導面前,我們科室真的要出名了。

我能忍受實習生們的專業匱乏,也能笑對他們經常提出”傻傻“的問題,對他們出現的小錯誤,總是替他們百般開脫。畢竟他們是學生,就是來學習的,以後的路還長得很。

但我決不能接受一名沒有責任心的實習生。

這樣的醫生有哪個患者敢”性命相托“?

這樣的實習生走上工作崗位後又怎能搞好醫患關係?

看看論壇裏對醫患關係反應最強烈的,恰恰是這些年輕醫生。

在你們指責社會,指責患者,指責醫療體制的同時,有沒有比照自己與老一代醫學專家的差距?至少是醫德上的差距?

能來這家醫院實習的學生,大多師出名門。所謂7年制更是高考中的尖子生。

而我看到的男實習生們,卻是極其不負責任。他們,又是在論壇中叫囂得最兇狠的一羣。

我曾經問他們中的一員,”你這樣的工作態度,畢業後兩年當住院總,或者主治醫生管理病房?你自己覺得能做得了嗎?“

”到時候我注意點兒就行了“。

”......“

我已經無語。

實習生們,請你們自尊、自愛。

我自己帶的10來個實習生裏面,除了1個7年制的和1個保研的外

當老師的實習報告 篇2

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實習已經接近了尾聲,老師實習個人總結。在這四個月裏有酸有苦有甜,在磕磕碰碰中,我和十一班的班主任林老師,十一班可愛的同學們一起進步着,一起成長着。

八年級十一班是在今年剛組成的一個新的班級,同學都還互相不認識,對班級老師也不是很瞭解,這就使我見證了這個班級的成長,也參與了這個班級的一切活動,也和他們一起成長。

在生活上,我在實習期間能夠和實習隊的每一個同學搞好關係,對於實習隊的活動,我都積極聽從隊長的安排。我尊重學校的每一位老師,並且能與大彎中學的老師搞好關係。對於十一班的班主任林老師,我經常和他探討關於班級管理的問題;也經常會和劉老師探討物理教學方面的問題。在平時的工作中遇到問題,也會虛心向他們請教。在課外活動時,偶爾也會和值班老師聊一下各自對老師這個職業的看法。在和這些老師的聊天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在班主任工作上,剛開始面對一個全新的班級,我會積極主動的去做、去了解班級的每一項工作。每天早上都要開晨會,在晨會上,我會虛心幾下每一天領導講的內容,並且會積極的配合林老師的班主任工作。在每一週的班會課上,林老師都會讓我先講,有的時候,我有準備,我會具體上一下上一週同學們做的好的地方,再說一下同學們還要改進的地方,對於學生的個人方面,我經常會給出自己的觀點;當然有的時候我也沒有時間準備,我會迅速的再大腦裏面組織一下語言,想清楚我應該在班會課講一些哪方面的內容,然後會在班裏做一些即興演講,這也是對我的能力的一種鍛鍊,個人總結《老師實習個人總結》。這邊大打不分的同學都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我就會一有時間就給他們將學習的重要性,講“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保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進步是一點一點積累的”的道理,透過一個老師的角度來說,我希望我的學生將來都是一個有用的人,我希望他們透過學習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到了後來,班級的工作順利了,我就和林老師分工了,林老師每天早上還會去開晨會,而我就會去檢查同學們早上的衛生情況。

當然,在班主任工作上,我也並不是做的一帆風順。記得又一次,在班裏我和一個男孩子吵起來了。事後我反省自己,作爲一個老師我在學生面前沒有任性的權利,我們做任何一件事,說任何一句話都可能對學生造成終生的影響,在遇到問題是,我們應該站在老師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在物理教學上,剛開始我先聽劉老師講了一節課,劉老師是一個老教師,他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和方法很值得我學習。我上物理課時,也遇到了上課講話不聽課的學生,也遇到了總是不交作業的學生。在學生老師在我的課堂上講話時,我會停下我的教學進度,專門整頓物理課的紀律,當然對於只是偶爾說話的同學,或是隻有一兩個學生講話時,我會叫他們先站起來回答物理問題,同時提醒他們注意聽課。對於不交作業的學生,我會讓他們補交作業。對於多次不交作業的,我會選擇讓他們罰抄作業,我不知道我這樣做到底對不對,對於這個問題我曾今問過劉老師,劉老師說對於不交作業的學生,我們不能縱容。對於物理教學上,我會是一個很嚴格的老師,我會經常檢查學生們物理概念的記憶。我們的物理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第二次學業檢測中就躍升爲年級的第七名。

當老師的實習報告 篇3

一、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科特點

對外漢語專業是近年來國內高校文科的熱門專業之一,全國開設對外漢語專業的高校已經由20xx年的16所激增到目前的80餘所。其中,北京語言大學自上世紀60年代成爲中國唯一一所以漢語國際推廣爲主要任務的國際型大學,是國內從事對外漢語教育師資力量最雄厚的院校。

概括來說,對外漢語專業是培養具有紮實的漢語和英語基礎,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較全面瞭解,有進一步培養潛能的高層次對外漢語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內外有關部門、各類學校、新聞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業單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及中外文化交流相關工作的實踐型語言學進階人才。

對外漢語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語言學和第二語言教育的基本理論,掌握紮實的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和知識,受到中國文學、比較文學、英語語言文學、中西比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訓練,熟練地掌握英語,具有從事語言或文化研究的基本能力。與對外漢語專業相近的本科專業有中國語言文化、漢語言文學及外語類專業等。

修業年限爲四年,畢業後授予文學學士學位。一般的漢語教師都需要學士學位,如漢語志願者和公派漢語教師。如果在高校的國際交流中心擔任教師則需碩士及其以上學歷。

二、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習策略

對外漢語專業涉獵面較寬,主要涉及中國語言文學文化、外國語言文學文化、第二語言教學法等幾個層面。一些抱有良好職業願景的低年級學生往往在衆多課程中摸不到方向,結果眉毛鬍子一把抓、顧此失彼,逐漸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有的學生週末時間加課學習日語、韓語,課餘時間基本都投進了英語及二外學習中;有的是傳統中文系的學習模式,課餘時間大量地閱讀小說、研讀漢語言理論知識;還有一些同學甚至對當初選擇的專業產生了懷疑,投入到其他相近專業的學習中。

因此,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能明確對外漢語教學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學科目標,制定高效的學習策略顯得至關重要。我們認爲要突出重點、兼顧其他。低年級時要雜取旁收,大量選修漢語言文化類課程,並打好外語基礎;高年級時結合第二語言教學法的學習,積累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爲即將到來的就業和升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具體來講,對外漢語教學專業的學習首先要突出漢語本體知識的學習,系統掌握漢語的語音、詞彙、語法、文字的基本知識。在重視所學知識的系統性、理論性之外還要注意鍛鍊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爲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原來在以漢語爲母語的人看來不成問題的語言現象,也許就成了重點和難點。所以,對外漢語教學中所碰到的問題,往往不能從現有的教材、工具書、漢語語言學論著中找到現成的答案。這些問題就需要學習者多關注以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爲主體的報刊雜誌,積累素材,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其次,處理好學習漢語課程與文化課、外語課的關係,正確認識文化課和外語課的學科地位。

語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時本身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授漢語必然同時傳播中國文化。大一時一般都開設中國文化概論課程,對中國文化有較爲系統全面的介紹。已經就業的小劉介紹說,很多同學把"文化課程"想象得太過狹窄了,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僅瞭解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比如中醫、氣功、太極拳、國畫、書法甚至中國菜的烹調,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獨特部分都應該有所瞭解,最好還能對其中之一二項略有專長。這些構成我們民族文化精髓的部分在你未來的教學和文化交流工作中肯定會大有幫助。目前,各國人士對海外孔子學院的.課程需求已從單一的漢語語言學習擴展到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傳統的拼寫和發音授課已遠遠不能滿足多元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也無法吸引文化背景各異、思維方式不同的各國學習者。對外漢語傳播的多元時代已經到來。

有人認爲對外漢語就是漢語+外語。比如小敏是班裏的尖子生,幾乎把自己當成了外語系的學生,已經過了英語六級,正在計劃過英語專業八級,還選修了日語、韓語,忙得不亦樂乎。大四學生小齊向她提供了不少建議——主動與留學生接觸,開展語言上的互幫互助活動;利用網絡上外語初級的免費課程,進行遠程學習。他還提醒小敏學習外語要重視聽說等交際能力的培養,與外語專業的學習還是有區別的。在選擇語種上,可以依據學校的地緣特徵或將來從事工作的預期來確定。比如,山東省的對外漢語專業學生多選修韓語和日語,吉林、黑龍江省的對外漢語專業學生多選修俄語、語等。總之,要清楚的是,學習外語是爲對外漢語教學、漢外交流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

再次,學習直接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技能課。

在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及教育技術學等公共課程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外漢語教學法、教學案例的自主學習,爲將來的教學工作積累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以便儘快與國際接軌,在多媒體及網絡教學中加以應用。如學習並運用中文助教等教學軟件,以幫助未來作爲漢語教學的教師編寫教材和日常備課。最好適當地選修各類公選課。對外漢語教師往往要求具有"雜家"的綜合素質,畢業後從事了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小趙建議不妨選擇繪畫、書法、表演、交際、演講與口才等課程,便於將來在教學中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於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義、篇章,成爲"學高爲師"的優秀人才。

除了學好專業知識,還要在實踐中加強歷練。某國際交流學院的高老師就認爲提高對外漢語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的辦法就是實踐再實踐,只有親身實踐才能找出差距,不斷地完善自己,成爲高素質、有經驗的對外漢語專業教師。畢竟,教授留學生漢語要遵循獨特的二語習得和教育規律,還要考慮學習者獨特的民族文化背景、在異域生活的獨特心理感受,在教學中會遇到一些想象不到的問題,所以,高年級的學生必須透過實習,在實踐中切實提高教學技能。

三、對外漢語專業的就業形勢分析

我國自20xx年開始在海外設立以教授漢語和傳播中華民族文化爲宗旨的非營利性機構,並命名爲"孔子學院"。截至今年1月,已有6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210所孔子學院(包括孔子課堂)。還有61個國家的200多個機構提出了開辦申請。

與此相對照的是,國內漢語教學人才匱乏。據20xx年發佈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顯示,20xx年全球學習漢語的外國人近4000萬名,而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師不足4萬名。該報告預測,到20xx年,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將達到1億人,需要數百萬名漢語教師。那麼,這種形勢是否就意味着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具有良好的就業機會呢?

我們首先調查了山東省的一所省屬師範院校,該校在普通高校中設立對外漢語專業較早,20xx年有58名應屆畢業生。其中19名繼續讀研,5人當了語文老師。至07年9月1日前,僅10人有了工作。採訪中,該院的副書記一直強調這一屆的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學習十分刻苦,38門課程的平均成績在85分以上的有20多人,英語四級考試一次性透過了50人,有8人成績在550分以上。很顯然,努力的學習態度、優異的學習成績,並沒有令他們的就業狀況更爲樂觀。

我們帶着困惑與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專業系主任潘文國教授做了交流,潘先生所在的大學於1983年就創辦了"對外漢語教學"的本科專業,該校的對外漢語專業實力較爲雄厚。潘教授介紹說:本科畢業生基本都讀研,因爲學生想要進國際交流中心就要有高學歷。華師也有與美國芝加哥地區的漢語教師的交流項目,只是最後派去的是經過中美兩國合作培訓的中學英語教師。

香港教育統籌局進階學校發展主管蔡若蓮博士,向我們講述了香港地區的語文教育情況:香港中文學習的整個模式類似於外語學習。香港每年與大陸有互派教師的交流項目,派遣教師的數量在07年也增加到70人,但並沒有選擇對外漢語專業的畢業生,而是選擇了中小學的語文教師。

以上情況表明,對外漢語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並不樂觀,對於那些留學生數量較少的內陸省市來說尤其如此。綜合起來,無非是兩點:國內招收留學生數量較多的一般是高校,而高校教師起碼要求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二是那些不要求高學歷的漢語教師派出或選拔更重視教學經驗,對教師外語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更爲看重,而這些都是我們這些應屆本科畢業生的弱點和軟肋。

綜合起來看,對外漢語專業學生的分配去向大致如下:出國任教,如當志願者(截至目前,國家漢辦已向41個國家派出了3400多名志願者教師。志願者在國外的生活津貼基本標準爲每人每月400—600美元。)、國家公派教師(被錄取的公派出國教師工資最高每月可達1300美元,工作地區包括美國、瑞士等70餘個國家和地區。);從事對外文化交流工作,近幾年名牌高校的部分畢業生有進入外交部、商務部、文化部從事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進入外資企業從事文祕及其他工作;在新聞媒體、出版單位等部門從事新聞採編、翻譯、文學創作等工作;或從事其他涉外行業的工作。一些地方院校的大學生也可往新聞、文祕、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方向發展,依據個人志趣尋求就業。

四、對外漢語專業的上升空間

對外漢語專業有較大的考研、考博的上升空間。傳統中文專業、外語專業的相近學科在考研時都可以考慮;直接與對外漢語教學有關的研究生專業有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對外漢語專業等,還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該專業在學習期間即有機會在海外實習一年,這個專業是爲培養能夠勝任海外教學工作的實踐型專門人才而設的。目前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暨南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等校每年均有三十至五十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培養名額。

標籤:報告 老師 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