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報告2.9W

充實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家一定都對畢業設計充滿畏懼,在做畢業設計之前要先寫開題報告,那麼優秀的開題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研究”課題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篇1

一、課題名稱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

學生作業的設計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作業貫穿學生學習活動的始終,它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的第一手書面材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最能凸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不應忽視的形成性評價內容。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對課程改革的目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要改變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要“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強調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作業這一環節如何體現,如何透過學生作業內容和形式的個性化設計改革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是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不可迴避的問題。

2、《語文課程標準》實施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啓發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於減輕學生負擔。”在新課改的指引下,我們語文教師應構建語文作業的新形式,講究作業設計策略,優化作業設計方法,體現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使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3、解決教學中存在問題的需要

學生家庭作業繁重是中國基礎教育的沉痾,極大地阻礙了素質教育的推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成爲廣大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呼聲。在現實教學中,我們的學生卻整天埋頭於“作業堆”中,作業形式簡單枯燥,訓練要求統一,浪費了學生大量的課外時間,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思維能力的訓練和提高,打消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甚至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導致厭學心理的產生,因而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的作業設計,雖然在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方面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對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形成,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語文的能力,發展綜合語文素質存在許多問題。致使部分學生的“等、靠”觀念很強,每個班總有或多或少的學生完成不了作業。

(二)研究現狀:

1、國內方面:

近幾年,國內教育者加大了對同類課題的研究力度,致力於此研究的老師也很多。特別是自從“減負”以後,很多學校對作業做了有益的改進嘗試,諸如“開放性作業”、“主體性作業”、“發展性作業”等創新設計也層出不窮,在豐富作業形式、激發學生作業興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寶貴經驗。

2、國外方面:

西方一些教育先進國家的課外作業形式改革,對我們很有啓發和借鑑的'意義。如英國中小學生課外作業主要有四種類型:

一是實踐作業,即指有教師指導的各種實驗、獨立觀察、獨立完成美術作品及各種動手能力的測試;

二是書面作業,即指客觀性測試,其形式有回答簡答題、搶答題、寫隨筆、論文、觀察報告、評論、調查報告、科研項目等;

三是口頭、聽力作業;

四是表演作業。

再如美國教師經常設計一種貼近生活的課外作業,他們認爲應當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當學生們意識到所學的知識很快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實現自己所學知識的價值時,那麼,學生就會覺得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對他們來說特別顯得有意義。

二、研究的意義和目標

(一)課題的界定

“小學語文作業”指小學一、二、三學段的課內、課外作業,既有口頭的也有書面的;既有知識、能力,也有情感、態度、價值觀;既有單項的也有綜合的;既有教師設計的,也有學生自主創意的各種實踐形式。“發展性”即把長期以來重記憶、重技能、重傳承的傳統作業訓練轉變到自主探究、注重養成、創新實踐的軌道上來,以學生的發展爲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是本課題研究的核心,是靈魂,“發展”貫穿實驗研究全過程,在實踐中促進知識向能力的發展,促進學段之間的遞進發展,促進“三維”一體的互動發展,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起點的發展,促進每個學生的各種潛能的發展。

在這一實踐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素養也將獲得相應的發展。“評價”,語文作業評價是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體驗、語文素養養成的常規環節和重要手段之一。評價的診斷反饋功能、激勵功能、發展功能和評價的導向功能,貫串於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的作業練習的全過程。研究的着力點是作業的輕負、高效,目的是促進人的發展、語文素養的養成。

(二)研究目標:

1、透過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研究,設計出具有趣味性、層次性、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的小學語文作業。

2、透過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業設計研究,激發小學生對語文作業的興趣,培養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樹立多元評價標準,構建符合其智能發展的學習活動,使兒童從小就享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體驗生命的魅力。

三、研究內容

1、學生作業內容、形式的創新。本方面內容的研究是學生積極並樂於完成作業的基礎。以情感認知爲主線,透過自主、調查、討論、實踐體驗等途徑進行作業內容、形式的創新,使學生愛學、樂學、享受學習。

2、構築語文學科的基礎作業與開放作業相結合的新型作業設計與評價體系。本研究內容從作業的自主性、合作性、生活性、趣味性、實踐性等方面爲研究導向,創設出新型的作業形式,並形成適合小學生特點的作業設計與評價體系。

3、突出情感,探索作業的多元化評價方式。此內容的研究意義重大,成功的評價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做作業的興趣,提高學習熱情,充分體現出作業過程中學生的智慧、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評價方式應多元化,不僅注重知識學習成果的評價,還應注重知識學習過程、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的評價,從而形成有效的激勵手段。

四、研究步驟

1、設計申報階段(20XX年5———20XX年8)成立課題組,擬定研究方案。完成對課題的內涵與目標研究。

2、實施階段(20XX年9—20XX年12)開題論證,明確目標,進入實質性研究。制定具體的研究計劃並實施。改變傳統的作業觀,作業評價由對純知識結果的關注轉向對學生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注,形成作業的多元評價體系,撰寫相關論文和調查報告。

3、中期論證階段(20XX年1——20XX年3)進行階段檢查和總結,調整和改進下階段研究工作,撰寫中期研究報告,接受領導專家中期評估驗收。完成中期研究報告、研究論文、課堂教學展示,形成語文作業的多元評價體系。

4、結題鑑定階段(20XX年4—20XX年6)撰寫課題終端研究報告,形成新課程體系下的語文作業發展性評價體系。

五、研究方法

1、調查法:

在研究前、後期採用問卷、談話、比賽等方法進行調查,爲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2、文獻研究法:

蒐集和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爲課題研究提供科學的論證資料和研究方法,對新教材有關有效作業設計的內容和方法進行挖掘、分析和歸類。

3、行動研究法:

在研究中,不斷進行新的課外作業內容及樣式的嘗試,探索出既能激發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又能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作業設計有效策略及反饋評價的有效策略。

4、經驗總結法:

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進行歸納、提煉,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

透過實踐探索與研究,不斷總結學生在活動中道德素質提高的典型案例,進行不斷的反思、驗證,形成新的道德建設措施,以利於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六、預設研究結果

1、作業內容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語文從根本上是與生活密切聯繫的,作爲課堂教學的外延,也應該是生活的外延。因此,佈置作業應該把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讓作業成爲連接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紐帶,讓作業生活化,社會化。

2、作業內容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

在佈置作業時,設計一些語文個性化練習,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充分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讓作業成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園地。

具體如下:

1、理論學習材料集(包括理論學習文章、書籍、學習筆記、心得等)。

2、論文集(包括本課題研究的課題報告、總結、論文、師生髮生變化的相關案例、反思等專輯)。

3、完成課題結題報告。

4、學生課外作業優秀作品集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篇2

小學語文作業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它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起構成了完整小學教學體系,是對課堂教學的鞏固和運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隨着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和新《語文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人們在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方面已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現實教學中,學生的作業多機械重複,少創造活動;多抄抄寫寫,少思維訓練;學生厭煩,教師頭疼。反覆的聽、讀、寫、練,雖然能夠識記大量語文課文知識,但難以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更難以孕育實踐意識和創新精神,應試訓練色彩濃厚,造成了作業失去發揮創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如今,相關的教輔材料到處都是,《課課練》、《一課一練》、《全優訓練》、《五洲導學》等練習書籍和各類試卷被許多教師或家長加壓在學生的身上,造成了語文學習過程中,有許多學生常常爲作業而傷腦筋。很多學生將不要佈置太多的作業,少寫作文日記等作爲對語文老師最大的希望。

有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其所學知道的東西仍感不足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才最有效。適量、適當的作業和要求,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成功地喜悅,樹立信心。對優生是如此,對後進生更是如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難度的作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層次的作業上得到相應的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的收穫,。本課題針對學生作業單調、枯燥,量多而脫離實踐,與新課程的理念顯得格格不入的現狀,我們將積極嘗試,努力創新,從作業形式、

內容和評價等方面着手,在形式上追求活潑多樣,內容上體現個性化、生活化和社會化,在評價上倡導參與、激勵,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性,使他們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並運用新課程關於作業設計的理論依據、素質教育的理論和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優化”的理論爲依據實施本課題的研究。

(一)研究目標:

透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內容、形式和評價的實踐探索,加強作業設計內容的應用性開發,形成作業設計的新概念,減輕學生學習上過重、不適當的學業和心理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性、自主性、積極性和他們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發揮作業對學生成長的教育發展功能。

(二)研究內容:

1、調查本校學生語文作業量、作業形式和教師作業設計的現狀及本校學生對語文作業和心理負擔的現狀。

2、探索優化小學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的原則。

3、探索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創新的幾種類型。

4、探索小學語文作業多樣性評價形式。

(1)對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分析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已在教學中廣泛生根,語文作業的設計也充分地體現出尊重學生的個性,能較好地

抓住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由被動作業到主動作業,由討厭作業到喜歡作業的心態變化。但在欣喜的背後,也存在着許多誤區,如果不加以重視,必將失去作業的功效。

語文作業貫穿學生學習活動的始終。它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的第一手書面材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最能凸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不應忽視的形成性評價內容。語文教學心理學告訴我們,作業是教科書這個外因轉化爲學生認知結構這一內因的重要途徑,也是知識轉化爲能力的基本途徑。因此充分發揮作業的最佳效能,已成爲提高語文訓練效率的重要環節。語文作業設計要反映課文的教學要求,體現課文的特點、難點,併力求做到內容和形式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使之引導學生自覺地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

《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不但要求我們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都是必須富有人文色彩,同樣也要求我們的語文作業設計要富有人文性、個性化和最優化的色彩。

(2)本課題預計有哪些突破

透過課題研究,使小學語文作業個性化設計科學化、生活化和最優化,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發揮作業對學生成長的教育發展公民功能。構建適應素質教育的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概念。

我校領導有很強的科研意識,經常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教師的科研能力得到了不斷提高。特別是學校多次加大了教育科研方面的獎勵力度,因此本課題的研究更有現實意義和推動作用。

本課題有長期從事在教學第一線的小學語文進階教師領銜實施研究工作,由學校教學管理的行政領導和骨幹教師參與研究,有較強的科研教科研能力,具備了一定的研究基礎,相信本課題的研究會順利完成。

本課題的研究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重視與大力支援,在研究經費和研究時間上會有相應的保證。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透過計算機網絡、圖書資料的查閱,瞭解國內相關指導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進展狀況,爲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調查研究法:

透過座談、問卷等方法,分析本校學生語文作用量、作用形式和教師作業設計的現狀,爲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實施依據。

3、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貫穿於整個課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