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企業人力資源社會調查報告

報告2.22W

爲了瞭解某一情況、某一事件,需要認真地調查研究清楚,並最終寫出有價值的調查報告。但是調查報告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企業人力資源社會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企業人力資源社會調查報告

企業人力資源社會調查報告1

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擁有人才優勢,才能擁有競爭優勢。本次調查從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入手,查找出了公司在人員管理(招聘、錄用、評價、選拔)、薪酬管理、績效管理等方面的現狀和特點,分析優劣及原因,並針對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達到提高公司員工專業素質,促進公司發展的目的地。

一、公司公司員工基本情況

現有職工共人,其中正式公司員工人,非正式公司員工人。

(一)年齡結構:35週歲以下的人,36-40週歲的人,41-45週歲的人,46-50週歲以上人,50週歲以上的人。

(二)學歷結構:碩士研究生人,佔xx%;大學本科人,佔xx%;大學專科人,佔xx%;中專及以下人,佔xx%。其中,第一學歷爲碩士人,佔xx%;大學本科人,佔xx%;大學專科的人,佔xx%;中專的人,佔xx%。

隊伍中,按現工作崗位統計,崗位共人。其中崗位人,本科人,大專人,中專人;管理崗位人,碩士人,本科人,大專人,中專人,中專及以下人;崗位人,本科人,大專人,中專人。

(三)薪資水平方面:月薪5000元以上的人,佔總人數的xx%;月薪3000-4000元的人,佔總人數的xx%;月薪2000-3000元的人,佔總人數的xx%;月薪2000元以下的人,佔總人數的xx%。

二、公司人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結合我所學的專業,認爲當前人力資源管理中還存着一些問題:

(一)缺少全面性,培訓機制存在誤區

人員的選取、配置和使用是否合理,這是關係到企業發展成敗的大事,國內外諸多成功公司如海爾、寶潔、豐田等公司在人員的合理化配置上都下足了功夫。在全球化的經濟浪潮環境下,企業要想在現有市場與規模的基礎上有更長遠的發展,必須在適應環境的同時進一步爲企業注入新的力量。我覺得公司在培訓的問題上存在錯誤認識:(1)認爲培訓費時、無用,或認爲培訓是下屬自己的事,於是敷衍了事,目標與結果差異很大;(2)培訓計劃制定不夠完善,出現培訓方法的選擇和培訓過程中的溝通不利、缺少關於培訓結果的考覈機制等問題;(3)培訓內容、時間、人員選擇不當,目標制訂不當,導致培訓工作無法健康執行。

(二)激勵機制存在不足,評估需完善

激勵作爲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作用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率水平高低和發展程度。公司對激勵制度的設計與執行缺少相應的靈活性,結果導致公司員工的積極性得不到相應提高,企業缺乏競爭力。績效評估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管理者的重要管理控制工具。公司在評估過程中由於系統不完善,執行方法不當而產生一些問題:(1)缺少必要的溝通,導致上下級之間溝通不良,意見分歧,矛盾激化;(2)培訓力度不夠導致評估主體對待評估內容的判定不夠客觀;(3)缺少相應的資訊反饋和投訴系統,導致評估結果失去預期作用;(4)評估標準和評估方法的選擇不夠全面、準確、適當,依照企業具體相關評估內容和相關需要而定,否則會導致評估結果不夠客觀公正,達不到滿意效果;(5)負責人對評估的作用、意義和評估成功的定義理解不足,導致評估過程表面化,未能發揮評估系統的重要作用。

(三)薪酬與福利管理的合法性有待提高

薪酬與福利是公司員工勞動所得、生活費用的來和保障,是推動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重要工具,其設計與相關制度安排一直是人力資源管理中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然而,在具體運營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卻嚴重侵害了個人利益和公司利益,使兩極分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比如說在工資上,現在普遍使用兩分或三分制,就是將工資部分打卡,作爲基本保險憑證,部分以現金形式發放。這樣一來,減少企業保險費用支出和稅款費用支出,增加公司員工個人負擔量,從而使公司員工相應的福利保險數額減少。再有,公司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差,滿足於解決溫飽問題,而忽視了法律規定範圍內的和企業依據環境應當相應提供的基本福利保障。

三、改進措施

(一)正確認識管理意義,提升人才優勢

要促進公司的發展,我們的思想觀念必須與時俱進,要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自覺改變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進而改革不合時宜的工作方式方法。人力資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重視人的價值、尊重人、關心人、培養人,破除重物輕人消極等待意識。IBM的創建人湯姆斯丁沃特森說:“你可以接管我的工廠,燒掉我的廠房,但只留下我的那些人,我就可以重建IBM。”可見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對經濟發展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人的素質決定了效率,人不僅要管理還必須不斷開發挖掘其潛力。目前,加緊研究公司人力資源發展戰略,應當着眼於現有的人力資源整合、挖潛、提高,以適應新形勢下公司履行職能的需要。

同時,在管理過程中,必須把“以人爲本”的思想切實運用於實際工作中,改變傳統的以事爲中心的方法和觀念,注重公司員工的利益需求,變控制爲尊重,變管理爲服務,始終將人放在覈心的位置,追求人的全面發展,以便充分調動公司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人才優勢成爲競爭優勢。

(二)大力創新管理機制,提升公司員工發展機會

人力資源開發是一項系統工作,既要橫向的人員規劃,招聘、培訓、薪資、生涯等整合,也要縱向的公司發展戰略與人力資源開發戰略的整合。公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機制的創新主要應從以下方面着手:

1.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管理職能,從加強人力資源調研、人力資源開發、人力資源科學配置和人力資源長遠規劃人手,轉變人事管理職能,真正體現“以人爲本”的核心,實現人力資源的科學開發和優化配置,把人才用好、用活。

2.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的競聘上崗制度、公平競爭的公司員工優化組合制度、人盡其才的崗位交流制度,營造一種有利於人才發展空間的良好環境。

3.建立雙重職業生涯路徑,向專業技術人員提供與管理人員相等的職業發展機會。雙重職業生涯路徑模式提供兩條或多條平等的晉升階梯,一條是管理通道,另外的是技術通道,幾種階梯層級結構爲平行關係(同目前的行政級別多層次一樣,技術崗位的階梯也可以是多層次的)。在雙重職業生涯路徑下,能夠晉升到中、高層職位的公司員工數量增加了,避免了擠“獨木橋”,讓各類型崗位上的公司員工都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公司員工可選擇其職業發展方向,可以繼續沿着技術生涯路徑向上攀升,或轉而進人管理職業生涯。

4.搞好技術職務系列評審工作,真正建立起有公司特點的系統內專業技術職務系列。具體來說,技術職務級別可多層次。行政職務可優先從取得相應技術級別或更進階別的人員中聘任;當技術人員擔任管理職務時,其待遇按級別與行政職務兩者之中較高的標準執行。各級技術人員的數量佔公司員工總數比例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根據各單位每年有關職數的要求報上級單位覈定。在技術職務的晉級上,應堅持“工作任務和研究成果相結合”原則;在技術職務的聘任和使用上,應堅持“級別能升能降、人員能進能出”的原則;在技術成果的考覈上,應堅持“既重視數量,更重視質量”的原則。

(三)構建持續培訓機制,促進公司員工素質提高

培訓是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環節和主要途徑,只有加強培訓,改進培訓方法,積極探索並運用有利於培養人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方法,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具有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公司員工。

1.合理利用現有的培訓資源,統籌規劃培訓經費,制定長期、系統的培訓規劃,明確不同層次的公司員工培訓的要求,突出重點,提高培訓質量,體現培訓價值。

2.合理選擇培訓項目,對症下藥,改善人才層次與結構。培訓項目是人力資源開發的直接落腳點,選擇培訓項目必須考慮人才培訓需求、培訓的價值取向、培訓的課程設定和培訓的實際效果。

3.建立“學習型單位”,使公司員工隊伍素質與時俱進。建立學習型單位必須有一套切實可行的學習培訓激勵制度,單位要求學,職工願意學,才能達到目的。因此,我們可以考慮建立培訓“學分制”,以增強公司員工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激勵機制,保證培訓質量和隊伍素質的不斷提高。

(四)完善績效考覈機制,加強績效管理

績效管理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中處於核心的位置,它把人力資源的各項功能整合爲一個內在聯繫的整體,並透過爲公司員工設定個人目標從而與組織的整體目標和戰略相聯繫。同時,績效管理爲公司員工的薪酬制定、培訓、晉升、工作安排和來年的目標設定提供依據,爲人員招聘和選拔提供參考。根據績效評估的結果進行提升和工作調換的用人制度比傳統的用人制度更加合理和科學。

(五)建立激勵約束機制,調動公司員工積極性

激勵過程是一個滿足需要的過程,有效的激勵機制不僅能調動人的積極性,而且是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關鍵。哈佛大學威廉詹姆士教授研究發現,在缺乏激勵的環境中,人員的潛力只發揮出20xx%一30xx%,僅能保住飯碗,但在良好的激勵機制下,同樣的人員可發揮80xx%一90xx%的潛力。激勵可分爲獎勵激勵、危機激勵、文化激勵、考覈激勵幾個方面。激勵是管理者需要掌握的非常重要,也是非常複雜和有挑戰性的技能。人力資源管理必須將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相結合,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外在激勵與內在激勵相結合,充分激發公司員工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六)努力改善工作環境,關愛公司員工生活

組織全行公司員工進行體檢,在堅持自願的前提下,聯繫社區爲公司員工注射甲流疫苗,爲公司員工生日送上鮮花表示祝賀,開展困難職工送溫暖活動,送上組織的關懷。同時與工會、共青團一起開展各類活動,豐富職工的業餘文化生活,成立籃球隊、足球隊,定期訓練、比賽,組織開展“讀書月”活動、“我爲發展作貢獻”演講比賽等活動,促進公司凝聚力。

人力資源管理在管理領域的擴大和在管理環節的提前等表現,使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資源管理在實際運作中需要不斷創新,其核心是在企業管理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公司員工的積極性。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建立行之有效的鼓勵公司員工創新的競爭機制纔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根本所在。

企業人力資源社會調查報告2

一、調查背景和樣本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化和發展,我國民營經濟已成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最有活力的組成部分,成爲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浙江作爲我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其民營企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靈活的企業制度和良好的經營環境而成就的“溫臺模式”,使民間企業家的才能和創業積極性迸發出來,彌補了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能源、資源劣勢,創造了溫、台州地區民營企業欣欣向榮的局面。在溫、台州地區中小型民營企業的創業初期,其靈活的選人、用人制度以及凝聚力較強、監督成本較低的家族式管理,爲企業的發展節約了成本、贏得了時間,造就了企業的快速發展。21世紀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尤其是人才的競爭。那麼這些優秀的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又是如何呢?爲此,本小組展開對溫州、寧波、紹興、舟山等幾個民企發展比較典型地區的調研,以此輻射整個浙江地區,管中窺豹,來了解浙江地區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現狀。

本次調研涉及大中小各類規模的企業。從生產領域看,所調研的企業涉及服裝、皮革、塑料化工、機械、輕工工藝、五金、印刷、房地產、餐飲等衆多產業。因此,此調研成果極具普遍性、代表性和全面性。

二、調查內容和現狀對比分析

浙江的民營企業多爲家族模式或集體合作形式,以鄉鎮個私股份集團爲主要構成,一般下設多個子公司,充分吸收外資、政府扶助等各方資金,領導層以家族、親友爲主,在人事執行上有較大的主觀性。在調查中發現,發展比較成熟的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在所調查的企業中90%的中小企業實行家族式管理,而80%的規模較大的企業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和比較正規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實行科學管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人力資源管理方面

調查發現,65%的中小企業沒有獨立的人力資源部。即使有人力資源部門的企業,也仍然沿襲過去的考勤、獎懲、工資分配等純管理約束機制。同時中小民企普遍缺乏挖掘和培養企業自己人才的中長期計劃,沒有系統進行培養開發人才的工作,人才嚴重青黃不接,根本沒有將管理職能轉到開發和培訓人力資源方面來。而在調查的企業中,90%以上的大中型企業有獨立的人力資源部,對員工的招聘、錄用、培訓、管理、晉升和辭退等方面有相對比較科學合理的制度規範和操作程序。

招聘用人方面

在招聘這一塊,70%以上的中小企業缺乏科學的崗位分析及能力素質分析,企業常常根本不知自己需要什麼樣的人。對一般的操作工往往是老闆接到業務了發現人力不夠時纔想到招聘錄用。而對於高素質人才,企業常常感覺到自己是缺人,但是什麼崗位缺人,崗位缺什麼樣素質的人,該如何與應聘者談什麼樣的條件,都一概不知。沒有深入的人力資源需求分析,只能憑感覺尋找高學歷、高職稱的人員,造成“唯學歷論”誤區。但往往又是高的不來,低的又不想要,或者高的來了卻留不住。大部分中小企業的領導層幹部來源於親戚或值得信任的朋友,因人設崗的較多。其管理層崗位的招聘最看重的不是能力,而是可信任度。

相對於處於初創或發展中的中小企業來說,大企業的招聘顯得比較成熟。調查結果得知,85%的大企業有人力資源規劃和崗位分析。區別於中小企業只用廣告招聘和員工推薦兩種比較單一的招聘方式,大企業實現了招聘途徑的多元化,如網上招聘、人才市場招聘、校園招聘等。而在關鍵人才招聘中,大企業比較注重技術能力等,而且但都會預留一部分管理崗位用於安排有裙帶關係的人。

培訓開發方面

中小企業在培訓方面做得較差,有嚴重的急功近利思想,短期行爲較爲普遍。表現在人力資源開發管理上,只想引進熟練的操作工、成熟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希望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他們不願意自己投資培養,不願承擔人才投資成本與人力資源投資風險,總想坐享其成,挖其他企業人才牆腳。他們在人才培養方面表現出“等不起”現象,企業不願自己培養人才。在所調查的中小企業中,有三家最基本的崗前培訓也沒有。即使有培訓的,也只是傳統的“師徒型”老員工帶新員工式。雖然此種方式受到業界衆多專家的批判,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得已的因素。調查中一位管理者說:“我們也想像書上說的搞培訓搞開發,但對於正處於起步階段的小企業來說,這根本不現實。我們首先得生存下去,這就需要不斷的縮小成本。爲了減縮成本,我們就不得不取消人力資源部、培訓開發這類見效慢投入高的投資。”正如這位管理者所言,中小民營企業由於資金短缺,取消培訓開發等人力資源管理職能是不得以而爲之,是生存之必需。

大企業在培訓上所做的相對較多。培訓方式多樣化,對關鍵人才的培訓把講座、授課、外派學習等方式相結合。但存在的不足在於很多企業高層缺乏科學的培訓理論知識。幾家大企業的培訓仍停留在缺啥補啥,而很少是爲了以後更好的發展。附帶而出的是培訓內容也往往是領導說了算,缺乏前瞻性和科學性。

績效考覈方面

調查中發現,超過一半的中小企業近乎沒有績效考覈。他們對操作工優差的劃分只是根據生產產品的多少。而管理人員的績效完全憑老闆或總經理的印象主觀判斷。存在着很大的主觀色彩。

大企業在績效考覈方面基本有一定的標準、方法和流程,但仍存在許多缺陷。60%以上的企業只是爲了考覈而考覈,考覈結果只是用於工資獎金的發放或人員的晉升降職,而且基本只有上對下的考覈,沒有平級或下對上的考覈。在調查的企業中,只有兩家企業有爲了提高員工未來績效而進行了發展性考覈,並有績效面談和反饋。

薪酬管理方面

調查的幾家中小企業中,幾乎沒有一家有比較完善的薪酬管理系統。他們對一般操作工的工資發放完全按照計件或月工資計算,但很少有獎金。而管理人員只拿固定工資,他們的獎金取決於老闆願意拿出來分給大家的數額。獎金有無或給多給少老闆說了算。往往是平時跟老闆關係熟的人工資獎金更高。隨機性和主觀性很大,嚴重缺乏公正性、公開性、和公平性。但有兩家企業以員工持股方式作爲薪酬支付方式之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極大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

大企業在公平公開公正方面比中小企業有所改善。但也存在某些方面的誤區與不足。如薪酬形式單一,多數只是傳統的工資加獎金形式。只有一家四星級酒店對關鍵性員工實施了帶薪休假等新薪酬形式。薪酬雖與績效掛鉤,但因爲沒有科學合理的績效考評體系與之匹配使得薪酬分配也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福利體系不完善。有一半以上的被調查企業沒有養老保險等法定福利。因此,很難建立起員工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員工關係管理方面

調查顯示,中小企業的員工平均流動率達到45%左右,嚴重者超過80%。特別是基層員工的變換,一家紡織企業每年過年後70%——80%的員工需要重新招聘。而大企業的員工流動率一般在30%左右。這跟員工關係管理存在密切的聯繫。人才在民營企業看不到成長的空間,沒有地位,沒有成就感,在掌握一定技能後往往就跳槽,使企業面臨人才競爭的劣勢,削弱了企業的實力。一些有特殊技能的員工頻繁跳槽,泄漏了企業的商業祕密,帶走了企業的核心技術與市場競爭策略,使企業失去了其原有的競爭優勢。在我調查的企業中,親戚朋友往往是能進不能出,但能力有限。而真正的核心人員又留不住。在員工關係管理方面,大中小企業存在普遍的共性。基本理念都認爲企業與員工只是一種各取其利的金錢僱傭關係,以爲員工拿到了應該拿的錢,別的事就不用管了。都沒有專門的機構來協調和維護員工關係,或者把員工關係的維護看成是人力資源部一個部門的事情。大部分企業都沒有工會,就算成立工會的,也往往是有名無實。在薪酬體系設計時,重物質激勵輕精神激勵,企業領導缺乏感情投資。

三、結論與對策建議——“家族模式”還是“職業經理人模式”

從以上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業普遍使用的是“家族模式”,而發展比較成熟的企業較多使用現代科學管理的“職業經理人模式”。近來衆多業內人士對“家族模式”大肆批判,把它作爲民營企業短命的罪魁禍首,並極力宣揚改制成“職業經理人模式”來突破短命怪圈。然而,本人認爲這兩種不同的模式適合在民營企業的不同階段使用。不能妄然談論孰是孰非。

作爲一種最普遍的'企業類型,家族企業早已遍及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證明了家族企業並不是一種落後的企業,其經營也不是一種落後的經營。美國《家族企業評論》發表的一篇報道稱,在全球500強企業中,37%是家族企業。另據有關資料顯示,世界上大約80%的企業與家族有關。同樣,當民營企業在浙江遍地開花時,家族企業也到處安家落戶,“家族模式”也成了“溫臺模式”的代名詞。在創業初期,“家族模式”有着無可比擬的優勢。家族企業的創業者往往就是經營管理者,同時又是家族的權威,這就決定了家族企業有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家族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二爲一。《金融時報》對全球企業做過一個比較:“家族企業有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家族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二爲一,在經營上較具彈性,遇到外在環境發生變化時,往往能較非家族企業更迅速的做出明確而有效率的決策。”家族企業比非家族更具生命力,表現在其有強大的凝聚力,高度的一體感和創始人的吃苦耐勞精神。這些優勢使得“家族模式”成爲創業初期的最佳選擇模式。這也是“家族模式”成爲中小民營企業蓬勃發展的浙江地區的特色模式的原因。

當然,隨着企業的不斷髮展,家族企業原先被隱藏的一些劣勢開始暴露出來,成了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的障礙,如重感情輕理性、用人的混亂、內部人際關係的衝突等。這時需要成功實現轉制,把現代企業制度與家族制度親密結合,實現管理專業化,即要由具有管理、人力資源、市場營銷等專業知識的人員來管理企業,改變過去所有者與經營者一體的“家族模式”,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實現從“家族模式”向“職業經理人管理模式”的轉變。

根據以上的結論,浙江的民營企業應該從這些方向發展。浙江的民營企業應該積極地從數量型、外延型的規模擴張模式轉向質量型、內涵型,縱向深化發展模式;積極考慮如何實現家族企業的現代化,不要輕易放棄家族制,也不要把家族制神祕化。

企業人力資源社會調查報告3

爲對公司人力資源工作情況和一線員工的思想動態情況進行掌握瞭解,進而爲人力資源規劃發展提供方向和實際解決一線生產中的人員流動問題,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特在20xx年3月7日到3月15日運用了一線實習走訪、人員座談、a、b問卷等方式,進行了詳細的調查;透過調查發現,公司人力資源的管理現狀大體是好的,但在人力資源規劃管理方面,一線員工管理方面,員工培訓學習方面,公司工資制定方面,公司制定方面仍有許多的不足。

一、調查問卷情況:

此次共發放人力資源工作問卷(a卷)共66份,按全體管理人員比例的77%進行調查;一線職工調查問卷表(b卷)共220份,涉及造紙1、3、5、7車間、機電、熱電、水處理各車間220人,佔公司一線生產類總生產人數的40%。對公司管理層的調查問卷主要以對人力資源工作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反饋評議爲主,一線員工的調查問卷着重於現階段員工思想狀態的掌握和一線員工流動率的原因收集。詳細情況表附後)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方面:

1、招聘方面:主要反映在公司的招聘條件和人力資源招聘的員工的穩定性方面,尤其對生產一線的操作工人需要吃苦耐勞,並有能具備良好穩定性的員工,對人力資源在這個問題上應該做的工作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和希望。

2、培訓方面:普遍認爲公司的中層是應該接受培訓的主要階層,尤其是一線的生產管理者,應該運用正確的管理方法和方式來管理,而非是傳統的打罵和棍棒教育,對人力資源組織的培訓和內培,以及新員工入廠後入職培訓跟蹤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質疑?並對員工入職管理後定期培訓的實施和監督提出了要求。

3、入職管理方面:主要質疑存在於員工入廠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和職業狀態管理,新員工在崗位上自生自滅,缺乏對新入職員工的後續管理和幫助其進入狀態的入職幫助,成了單純的招聘人事部門,並對公司的人才流失,有警覺,也毫無建樹,新的人來後,因爲沒有人管理和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很快就會離開公司,很多管理層的普通管理員工在問卷中表達了一種失望的狀態,表示沒有自己明確的職業規劃和職業發展方向。

4、對公司人力資源工作的定位和作用產生了質疑,認爲公司沒有足夠重視人力資源,同時人力資源也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不適應現在的市場競爭環境,必定會影響到公司的後續發展。

(二)車間一線員工思想動態方面:

1、車間管理方法:主要反映在車間管理者管理粗放式,管理方法粗魯對員工缺乏耐心,批評教育以高壓方式爲主,難以有人情味,對員工的自尊沒有半點可顧忌,“願幹就幹,不幹快走”的話竟然能在管理中使用頻繁,根本不去考慮熟練工人對生產的重要性,高壓強壓政策使員工慢慢的失去了對公司管理的信任和熱情,新員工到職後,作爲管理者沒有從管理角度去考慮,往往是將其往工作崗位上一放,指定個師父後,任其自生自滅,做的好點的管理者,偶然還會在車間巡視中問問,做的官僚的管理人員甚至在新工人入職一週後,仍然不能知道新職工的名字,更不用說和工人談心做工作和爲工人解決到新環境中的難點、難題了。

2、制度管理方面:主要反映在罰款制度和請假扣款等方面,職工認爲罰款管理是管理的一種方式本身沒錯誤,可如果以罰代管,像檢查衛生罰款、質量問題罰款、上下班問題罰款等等,現在很多職工對任何問題都是抱着一種非常機械和麻木的心態工作,喪失了工作的熱情,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爲被罰款,帶着被處罰的心態工作,工作中有怨氣,來新工人後錯誤的引導,甚至說喪氣話,促使了新工人離開。工人工作中想的最多就是怎麼不被罰款,帶着思想包袱工作,形成了一種非常不好的現象。

3、工資方面:工人因爲自身工資的問題,對公司的管理根本不理解,特別是對車間管理的工資持很大意見,他們有的甚至這麼講:“造紙的是我們,掙錢的是他們”“掙錢的不幹活,幹活的不掙錢”等等,總之是意見很大,加上去年物價上漲,更是增加了員工發這個牢騷的共性,繼而相互埋怨和影響,最終使很多本來不會離開的人也離開了公司。很多人都在做自己個人得失的比較,現在在這個工作上所受的工作環境勞動強度拿到的工資跟其他的行業進行比較,如果感覺不合適就選擇離開,最讓人擔心的是很多的老工人也說出同樣的話,其中有1個是在企業工作了多年的老工人,相信如果不是的確有不合適,斷然不會這麼說,因爲人工作時間長了,畢竟對人對物對公司都會有感情。

4、工作時間方面:現在多數車間三班倒,並且是三天倒三班,員工可以說很難休息好,又加上機器檢修,很多員工是連軸轉,24小時不休息,三班都要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沒有加班費,所以很多員工意見很大,平時工作中本身的環境就不是很好,加上這麼累,工資高還可以,現在工資也不高,加上不能準時歇班,請假扣款,調休又沒有人,如此惡性循環下去,更是心裏不平衡,進而就會牢騷、埋怨、甚至離開。

5、資訊溝通方面:很大企業高層管理者都不知道一線的任何資訊,員工反映的事情也沒有結果,很多工人有問題不知道找誰說,對上對下的管理都是一根線,一旦線斷,就沒有了公司的任何資訊,很壓抑,本來有些對公司很好的建議和想法因爲沒有說的地方,也就轉爲牢騷了,很多企業的老工人希望能有機會和公司的高層談談,說說心裏話,有的員工甚至說:管理人員天天坐在辦公室裏出規定,有時候做的根本就和現實中的不符合,也沒有很好的溝通反映機會,比較壓抑!

三、解決的措施及建議:

1、招聘方面:

對新員工的招聘,特別是一線新員工的錄入,一定要做到三點:a、生源要準;b、雙向合適;c、協議管理,比如:可與某技校簽訂單向人員輸入協議,技校用半工半讀方式爲企業培養專項人才,有些技校現在採用的國家補助,學生免費上學,畢業後用工資來抵學費的做法,那這樣的學生到單位後就會相當的穩定,因爲學校有協議和條規約束,而企業又可和學校簽訂單獨的協議,穩定性必然強,屬於國家補助的學生,必定能吃苦,這就是:生源準;企業和學校能達成共識,並學校能有能力爲企業培訓本專業的學生,這就是:雙向合適;有學校和學生的協議,又有企業跟學校的協議,企業用人管人,學校同樣進行管理,學費,畢業證等後續手續的辦理,使學校的管理非常生效,而學校又和公司有明確的協議約束,使這樣的雙向管理非常生效;另一方面對人力資源和車間管理者也可以採取雙向的問責,從招聘開始,有用人部門出具《人員需求申請表》,根據申請條件和申請到崗日期安排進行招聘,面試時作爲使用部門的責任人就必須要參與,形成人力資源牽頭,使用部門面試,最終完成員工的入職,員工入職後,到使用部門後,對員工的穩定考覈必須採取雙向管理:即建立《職工管理雙向考覈制》,有用人部門和使用部門同時管理入職職工,對職工的流失對人力資源和使用部門雙向考覈,從而保證職工的穩定性,實現公司職工的優良管理。

2、培訓方面:

對公司培訓的實施,不能太多依靠於各部門自己的《年度計劃》,作爲人力資源必須能夠掌握適時的企業發展動向,從而能夠根據管理人員的動態和管理問題點及時提出培訓的課題,形成《臨時培訓需求計劃》,進而組織培訓,實際解決管理的難點和難題,提升企業的管理能力;對公司的一線生產管理者的培訓:應該從企業理念、生產管理方法方式、企業的企業文化、一線班組長的管理工具等方面展開,做爲公司的人力資源必須在培訓組織上有能夠策劃,在實施中能夠單獨授課、有說服力、並能夠讓所有管理者都能信服的培訓講師,人力資源透過人員的《在職管理制度》和《員工入職跟蹤調查表》深入生產一線進行入職跟蹤發現課題後,及時立項,培訓組織者便根據課題馬上組織《臨時培訓需求計劃》實施。公司各部門也可以根據自己本部門的需求,及時的向人力資源部門提交《臨時培訓需求計劃》,兩線控制兩線提交,則必然會透過培訓保證了企業思想和企業管理力的統一性和先進性,更好爲企業發展提供軟環境的支援和保障。

3、入職管理方面:

對一線員工和新進公司的管理者,在進廠的前期跟蹤後期的入職溝通方面必須按照《培訓管理制定》,按規定定期召開溝通會,做到一線生產資訊和基層管理資訊上上通下達,能夠讓員工從思想上先有個疏導口,有人力資源的第二方人力布控點,不再是單純的一線管理一線彙報,而是二線疏導兩線彙報;縱向管理,橫向調度,自然能夠加強人員在職的穩定度和資訊掌握的準確度,能夠根據情況和資訊及時反應、及時對應、靈活對待、把問題降到最低。在對非從事生產的辦公基層管理者,在收集基本的入職資訊後,根據本人的工作情況和職業狀態,必須給予本人一個良好的職業規劃和職業晉升計劃,否則會錯過會很多以後會成長爲優秀管理者的基層管理人員,使公司喪失建立良好人才儲備梯隊的機會和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