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電大社會調查報告範文(通用5篇)

報告1.66W

當不太瞭解,又想弄清某一情況或事件時,我們常常要開展全面的分析研究,一般會把調查結果彙集成一份調查報告。那麼調查報告要注意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電大社會調查報告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大社會調查報告範文(通用5篇)

電大社會調查報告1

xx區老城區位於xx市中北部,介於路橋區東城區與西城區之間,總用地面積33.5平方公里。在較長一段時間裏,由於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老城區一直受到環境差、基礎設施陳舊等矛盾的困擾。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堅持走市場化運作、多元化投入、經營城市、以城養城的路子,不斷加大老城區建設和改造力度,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老城區改造的主要成果

1、規劃編制力度不斷加大。

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出精品、出形象的總體要求,先後編制完成了xxx區鐵東地區、xxx區鐵西地區綜合整治規劃等10餘項分區規劃,中橋路、友誼大街、新中八路、中五路改造規劃等30多項控制性詳細規劃,生態建設、給排水等5項專項規劃,並在建設會戰大街、世紀大道、東干線立交橋等工程規劃上,請名院、用高手進行設計規劃,在塑造精品上大做文章。基本構築起了以城市總體規劃爲基本框架,以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爲支撐,以各類專項規劃爲網絡的城市規劃體系。

2、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

透過政府出資、企業投資和協調臨街業戶投入等辦法,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近年來,共投入資金6000餘萬元,改造會戰大街、中橋路、會戰西街、站前路等街路18條,道路兩側硬化面積10餘萬平方米,維修道路3萬餘平方米。透過市區投資及招商引資,近幾年新建老城區改造項目17項,投入建設資金21.5億元;新建擴建各類市場32處,面積46萬平方米,完成了東干線立交橋、站前廣場、舊物市場、煤炭市場等功能項目,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

3、城市環境進一步改善。

加強了環境建設,新建了以綠地爲主體景觀的中林生態園、老市政府南側公共綠地、站前廣場綠地等6項公共綠地建設工程。鋪種草坪5萬餘平方米,栽植喬木、灌木等2萬餘株。完成了鐵東鐵西樓區等居住區綠化,建設綠地面積30餘萬平方米。近年來,老城區共植樹56萬株,新增綠地192萬平方米。加大了環境治理力度,透過市場化運作,將33條街路和6個平房區衛生保潔權進行了公開招標拍賣,提升了保潔檔次;開展煙塵污染專項整治,拆除鍋爐房242座;城區工業和生活污水實現了集中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基本達到100%。

二、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現狀看,老城區還存在很多矛盾和問題,有的還相當突出,具體表現爲:

1、地上地下矛盾突出

。隨着城市規模的擴大和用地範圍的增加,地上與地下矛盾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和制約着城市建設和改造的步伐。主要是因爲城市建設涉及油田用地、水、電、氣、通訊等問題繁多,部門之間存在溝通難、協調難、籌資難、落實難等一系列問題,導致老城區改造計劃項目較多,而實際運作成功較少。

2、老城區改造資金不足。

由於老城區平房區、棚戶區較多,人居環境質量不高,市政基礎設施老化,整個環境急需改造。近年來由於城市改造大面積拆遷造成業戶流失,稅收大量減少,同時,一些原市屬企業又相繼劃歸我區,人員開支不斷增大,再加上其它增支減收因素的影響造成我區財政負擔較重,使我區資金狀況十分緊張,區政府投入城市建設資金十分匱乏。據初步估算,僅xx年我區城市亮化資金的投入就要達到1800多萬元,在這種情況下,城市建設所需資金主要依靠市政府專項劃撥、或協調石油管理局、油田公司投資和利用地源優勢對外招商引資等渠道獲得,而這些資金的使用情況往往變化較大,“可靠度”較低,城市建設財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着城市的發展。

3、城區建設發展不平衡。

xxx區除會戰大街、東風新村能夠稱得上是“亮點”外,其它區域的城市建設還遠遠沒有跟上,存在諸多盲點,甚至還很落後。從整體上看,我區缺乏城市特色,建設精品少,城市風貌在建築、綠化、通道、色彩等方面缺乏科學合理的整體搭配和協調,沒有體現出我區特色城市內涵和文化品位,與構建xx全面發展戰略新高地的要求有相當大的差距,中心區的商業地位和潛力還沒有充分挖掘出來。老城區由於管理不到位及歷史原因,私搭濫建房屋及臨時居住人口急劇增加,造成該地區衛生環境髒亂差、社會治安秩序不穩、火災隱患大、人居環境質量不高等諸多問題的存在,鐵東地區暴露出城市整體功能與商業相對繁榮的不協調。

電大社會調查報告2

一、調查目的:

隨着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普及,我們越來越感覺到單憑一張考卷來衡量一個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是不全面的,很多學生的才能因我國的考試製度的限制而埋沒了,對此,我們深感惋惜。

我校在進一步推行“智慧育人”的過程當中,爲了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力,更好地施展學生的才能,在六年級畢業班嘗試撰寫畢業論文,爲了進一步瞭解這次考試製度改革的成效,我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調查方法:

調查分析法。我透過對102位六年級畢業班的學生及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對問卷進行了統計,分析,得出了結論。

三、調查對象:

嘉定區普通小學六年級兩個班級的學生及家長,總共102人。在被調查的102位學生中,包括了學習成績優秀者33人,佔33%,成績良好者52人,佔51%,學習成績一般及有困難的學生17人,佔18%;在被調查的學生家長中,研究生8人,佔8%,本科生18人,佔18%,大專生29人,佔18%,中專生40人,佔39%,初中生7人,佔7%。

四、調查項目和分析:

1、期盼打破考試製度

在對“是否願意以論文的形式代xx試”的選項中,有49%的學生選擇了“願意”,16%的學生選擇了“不願意”,35%的學生選擇了“隨便”。

從以上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學生對目前的以一張考卷來評價自身能力的傳統的考試製度不滿意。他們希望能打破這種傳統的考試製度,用較爲寬鬆、自由的方式評價個人的能力。而用畢業論文的形式使那些平時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能尋求幫助完成學業,同時得到一個自己較爲滿意的成績;而那些平時學習成績較爲優秀的學生就可以從書本中走出來,用一種審訊、研究的目光重新認識書本中的知識。

應該說,我校的這項考試製度的改革是受到學生歡迎的。

2、研究能力有了普遍提高

調查中,32%的學生認爲透過撰寫論文,自己的研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63%的學生認爲自己的研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5%的學生認爲自己的研究能力沒有提高。同時,大部分的學生認爲透過撰寫論文,對以後確定研究課題有一定的幫助,熟悉了論文的框架,對資料重組的能力也有了提高。還有的學生表示自己的“寫作能力”“列小標題的方法”等方面也有了提高。

從這些數據中我們不難發現,從“確定選題,蒐集資料,整理資料,構思落筆”的這一個過程當中,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而這一點,正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

3、主體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在撰寫論文的過程當中,有44%的學生獨立完成,有32%的學生停留在“蒐集、整理資料”的基礎上,23%的學生在別人的輔導下獨立完成,1%的學生是別人寫的。

在和被調查者交談中,發現大部分的學生承認在撰寫論文的過程當中是很忙的,但也很充實。他們說:以往的業餘時間,他們完成作業後,大部分的時間花在看電視、玩遊戲機上。自從開始撰寫論文後,他們的課餘時間就被看書、查資料填得滿滿的。這說明學生的課餘時間正被充分、高效地利用,他們的身心正朝健康方向發展。這時候他們所看的書,不是教師、父母硬逼着看的,而是他們自願看的,所選的書籍也是他們自己感興趣的,邊看書邊思考,其主體能動性的到了發揮,效率自然會提高。

4、實際困難及可行性問題探討

“你遇到了哪些困難”這一選項中,有5%的學生認爲選題太難,45%的學生認爲缺少資料,32%的學生還提到了字數太多及打印上有難處,10%的學生提出需要老師的輔導及幫助。

在對家長的調查問卷中,12%家長認爲“小學生撰寫論文”有一定的可行性;86%的家長認爲“小學生撰寫論文”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有一定的困難;2%的家長認爲“小學生撰寫論文”完全不可行。

從以上的調查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家長普遍支援我校的考試製度改革,認爲撰寫論文有一定的可行性,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但從中也發現在制定論文的評價表、論文封面的設計、論文的字數、配備指導老師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不完善。

五、思考與對策

1、平時教學中滲透論文教學

在整個論文撰寫的過程當中,學生普遍反映不知道如何選題、如何落筆,對“論文”這兩個字的概念較模糊。這一點上反映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缺少這一方面的訓練。的確,在“論文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要求學生寫出3000字的文章確實有一定的困難。國外的學生也寫論文,但他們從很小的時候,學校的老師就對他們滲透“論文”教育, 而一開始的時候,學校的要求並不太高,只要學生學會如何查找資料,如何蒐集、整理資料。如《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介紹到:一個名叫礦礦的孩子,他在一年級的時候就開始撰寫論文,當時他選了一個課題《鯨》。他從“鯨的外形” 、“鯨的生活習性” 、“鯨的產卵情況”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結果得到了老師肯定。而如今,我們的六年級學生如果也選這個課題,也按照這幾個方面來寫,我想他肯定得不到高分,因爲他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所以,我覺得小學生撰寫論文也可以從低年級開始,讓他們有一個摸索、適應的過程,經過幾年的鍛鍊,我想這時候再要求他們寫一篇畢業論文想必已經沒有難度了。

2、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在調查中也發現,許多學生希望在撰寫論文的過程當中能得到老師的指導。事實上,我們在職的教師大多是中師畢業,自己也沒有經歷過撰寫論文這一過程。在指導論文教學上還沒有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東西。另外,我們學生的論文是由學生自己選題,這樣做的結果使得班級的論文選題鋪蓋面太廣,給我們教師指導論文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可以說,在本次學生撰寫論文的過程當中,教師所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考試製度的改革,對我們教師來說,也是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學習,教學生選題,自己首先要學會選題;教學生蒐集、整理資料,自己首先要學會蒐集、整理資料。我想:以後的論文撰寫是否可以組成幾個小組,大家共同研究一個感興趣的課題,同時配備一個指導老師,讓我們的論文撰寫工作做到紮紮實實,落到實處。

六、結論:

綜上所述,雖說畢業班學生嘗試撰寫論文遇到了一定的困難,但我們相信,傳統的一張考卷定終身的考試製度終將被打破,代之而起的諸如“3+x”等綜合能力的測試將受到學生及家長的歡迎。而小學生撰寫畢業論文這種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舉措也終將被社會所認可。

電大社會調查報告3

我國民營企業在國家的政策的扶持下迅速發展,目前個體、私營小型工業企業總數佔全國工業企業總數的77.7%,小企業財務工作從2005年1月1日起執行國家財政部出臺的《企業財務會計制度》, 會計覈算的目標最重要的是滿足稅收和企業管理的需要。而小型工業企業中的財務工作中,最繁瑣、專業技術要求高的就是工業產品的生產成本覈算過程,針對小企業生產規模較小,生產呈連續多步驟、大量性,且產品多種,但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驟的成本資料,只要準確地計算出產成品成本的實際情況,如何準確、簡便、高效地核算產品生產成本呢?爲此,筆者歷時20天的時間,採取直接訪問做筆記的方式對宏豐竹業有限公司的財務生產成本覈算進行調查,每天用1個小時的直接詢問成本會計有關資料,用約2小時時間親自到車間瞭解生產工藝過程和核對車間基礎統計數據,其餘時間寫筆記,做總結。在實踐中運用所學會計專業知識。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該公司的基本情況是:是典型的小型工業企業,註冊資金800萬元,年主營業務收入900萬元,專設財務科,專業會計2人,出納員1人,與財務部直接聯繫的部門有采購科、銷售科科、生產科,公司生產兩種產品竹條席和麻將席,兩個產品生產工藝完全不同,竹條席分三個車間即三個大步驟完成,麻將席分二個車間二個大步驟完成。都是用同一主要原材料毛竹進行生產。

二、生產成本覈算的過程兩種產品成本項目都分爲四項

主要原材料毛竹、輔助材料、人工、製造費用,基本程序是:把四項成本在兩個產品之間分配或分別直接歸集,每種產品根據生產流程按不同車間分驟計算在產品和產成品生產成本,覈算目標主要是計算當月完工產品單位成本。

三、生產成本覈算的特點和不足

該公司總的來說較真實、準確地反映了成本覈算過程,同時充分地體現財務會計的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歷史成本原則和會計資訊可理解性、相關性、可比性、重要性原則。

第一,由於生產規模較小,呈大量連續多步驟性,且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驟的成本資料,所以採用了品種法計算兩大產品成本是正確的。

第二,由於毛竹存放於同一場地,且大小不一,質量相差較大,每個月採購量變動較大,每根毛竹鋸斷後有多少用於生產竹條席,沒有固定比例,這樣必須有一個分配標準,才能計算分配計入兩種產品,該公司選用兩種產品第一道粗坯在產品重量分配標準,粗坯是由毛竹粗加工而成,可以看出,該分配標準與對應的毛竹實際成本大小有比較密切的聯繫,因而是合理的,且粗坯產量由車間生產統計資料取得,較爲簡便。

第三,製造費用分配按生產工人工資比例分配法,由於各產品的工藝過程機械化程度和生產工人操作技能大致相同,且統計機器工時有困難時,採用工資比例法是合理的。

第四,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採用約當量比例法,該公司兩大產品的各步驟在產品數量大,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並且能正確統計月末在產品結存數量,管理上又不需要提供各步在產品成本,顯然,採用約當量法是最合理的,在產品完工率是按上年的各步驟(各車間)的平均工資總額比重計算,因爲各產品完工程度與生產工資累計比重基本相對應,符合配比原則。

不足之處:每個月都要計算粗坯產品毛竹單耗,且每個月都有小幅度無規律變動,不利於車間生產成本控制;主要原材料毛竹分配修正係數是生產車產多次實際測試得出的數據,帶有一定的主觀性,需要與上年實際成本或銷售價格比較,不斷修正;各步驟在產品結存數量大,統計工作量大,其準確性難以保證。

四、建議針對該公司生產成本覈算方面存在的不足

建議採用定額法相結合,即各第一步在產品粗坯單耗和輔助材料均採用定額成本,其它分配程序不變。首先根據上年的平均毛竹單耗(單位粗坯在產消耗毛竹量)、輔助材料單耗(單位產成品消耗輔料量)制定本年定額單耗,每月結轉材料成本時,把定額單耗分別乘以本年每月實際生產粗坯量和完工產品數量,得出原材料成本項目定額總成本,一年內不變,到年末時,與本年實際總成本比較並計算脫離定額差異(具體用盤存法計算),以定額成本爲基礎,加減脫離定額差異,計算產品實際成本,這樣,既簡化覈算工作量 ,又不影響會計年度生產成本準確性,同時達到成本控制管理相結合的目的。

電大社會調查報告4

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是近20年來出現在西方國家公共支出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制度,其核心是強調公共支出管理的目標與結果及其結果有效性的關係,從而形成一種新的、面向結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是公共支出管理中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核心,就是要求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逐步融入市場經濟國家慣例的間接監督管理方式和手段,使高校能夠按照現代市場經濟的一些管理理念,像企業財務計劃一樣,對高校的財政資金支出進行合理規劃和控制,強化支出效益觀念和責任意識,提高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財政資源,從而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及與市場的協調能力,保障高等教育目標的實現。

一、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理論基礎和原則

受託經濟責任理論認爲,隨着人類社會發展,財產所有權與財產經營管理權的分離,客觀上導致了財產委託者對財產受託者進行經濟監督的需要,這就直接導致了績效評價的產生。爲履行受託責任,就要求相應的評價體系對高校所掌管的經濟資源及投入和產出的結果進行確認、計量、評價和報告,以如實反映高校履行受託職責和實現其教育職能的情況。高等教育績效評價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能夠反映和控制高校作爲受託經濟主體在受託責任上的具體履行過程,二是反映高校受託經濟責任履行的最終結果。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支出以規模而不是以效益爲基本目標取向,政府部門的着重點在於每年財政教育經費的增長量和增長速度;在教育財政資金分配方面,一定程度上是透過財政部門與經費申請學校之間的討價還價來進行的.。這樣做,一方面難以避免經驗決策、關係決策的色彩,難以保障財政資金分配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在客觀上造成了許多部門和地區高校年復一年地進行教育資金爭奪戰,而對教育投資責任和教育支出績效不夠重視。另外許多高校在申請教育經費時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顧國家財力可能性,盲目制定發展計劃的傾向,盡最大可能性向財政申請經費,財政給多少花多少。許多高校在財政資金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不計成本、不講效益等問題。這種在教育財政資金撥付和使用上的權責脫節、責任不明等問題的存在,導致了有限財政資金比較嚴重的浪費。由以上問題可以看出,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的績效狀況不能不令人擔憂,這些問題的存在要求我們必須對高等教育支出進行績效評價。

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從政府支出績效評價實踐中總結出了“3e”原則,即“經濟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所謂經濟性(economy),是指在財政支出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支出決策機制和支出優先安排機制,克服財政支出活動中嚴重浪費和分配苦樂不均的問題;所謂效率性(efficiency),是政府及民衆對財政支出在項目決策機制、實施進度、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要求的具體體現;所謂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財政支出所取得的最終成果的具體體現,需要結合當前效益與長遠效益來衡量。高等教育財政支出作爲公共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原則也同樣適應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的評價工作。鑑於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財政資金使用過程中,由於資金使用單位對支出績效認識模糊或者缺乏認識,導致高等教育支出在某些支出項目中忽視最終的目標和效果而單純追求支出的經濟節約;或不顧效果單純追求效率而造成浪費;或追求所謂“效果”而不顧財政資源情況,最終影響綜合效果等。因此,要對財政高等教育資金使用狀況進行科學、客觀的績效評價,就不能片面地、孤立地分析其中的某一個要素,而要從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要素進行綜合考察、分析,從而達到綜合評價的目的。

二、目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

我國財政高等教育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還未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由於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尚未建立,高等教育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益缺乏應有的考覈、監督和評價,加上財經領域普遍存在着“重改革,輕管理”、“重分配,輕監督”等一些不正常現象,導致高等教育財政資金困難與損失浪費並存,高等教育財政支出效益低下等。目前我國在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上存在的問題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未形成合理的高等教育財政支出講效益的制度環境,績效評價缺少應有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我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建設和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法制建設卻近乎空白,還處於探索階段,這極大影響了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和整體成效。從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具體情況來看,制訂績效評價體系及評價標準,制定績效評價的有關政策、制度、辦法,組織、協調績效評價工作開展,建立相應的報告制度和評價結果監督制度等都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或政策纔能有效開展。從國外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發展實際來看,這項工作要取得實效必須得到立法的支援,而且要制度化、經常化。

(二)未形成有效的高等教育財政支出講效益的監督機制。

目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監督制度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如一些地方開始在高校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問題。首先在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審查的內容仍只注重於合法性和合規性審覈,未轉向經濟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評價;其次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審查的目標仍僅限於鑑證形式,只是審查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管理上存在的問題,而未轉變爲發現管理中存在問題並找出原因,提出政策建議,從而提高教育財政支出使用效益和支出效率;另外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審查的方式仍是提供審計式的鑑證形式和財務報告的事後審查,未能形成事前確定目標、事中監督和事後評價的方式。

(三)許多高校對高等教育投資責任和支出績效不夠重視,未能將績效評價納入高校預算執行和管理的全過程中。

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預算的編制、執行和績效評價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績效預算管理要求以成果爲導向,將追求最大績效作爲預算管理的根本目標,將實現既定績效目標作爲預算管理的根本要求,將財政資源配置的最終成果作爲衡量管理活動的根本標準,並貫穿於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等各項管理活動中。但目前許多高校在預算資金的分配上只是着眼於把錢花出去而忽視了預算資金能夠取得的績效,更沒有從源頭上控制沒有績效和低績效的教育投入項目,在教育投資責任上也沒有形成一定的監督和追究機制。

(四)未建立科學、規範,合理的評價體系。

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由於目前沒有明確的管理機構,在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的、規範和合理的評價體系。我國的績效評價體系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是如何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進行科學分類。例如高等教育支出中既有研究生教育支出、大學本科教育支出、高職教育支出,也有校園建設和改造項目、教師工資、學生補助、科研支出,還有人員開支、公用支出等等,同一類支出中的不同項目具也有很大差異,這給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進一步細化帶來很多麻煩;其次是如何解決評價指標的通用性。由於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的公共性與複雜性特徵,使我們短期內很難找到合適的指標來覆蓋所有的項目,也很難找到合理的方法來對社會效益和長期效益進行對比分析;三是如何制定合理的標準值。其突出表現在由於不同地區、不同高校採用不同的會計科目覈算方法和會計覈算軟件,使得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缺乏應有的基礎數據,加上各類學校的具體情況不同,其間的差異和個性特徵導致制定評價標準難度進一步加大。

三、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對策分析

在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大框架下,構建基於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導向的高校會計系統,全面引入績效預算管理思想,並貫穿於預算編制、執行和績效評價過程中,並積極探索,分步實施高等教育財支出的績效評價工作。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制度。

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進行績效評價不僅僅是對財政支出管理改革的要求,更是對高等教育財支出的制度約束和手段。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法制建設近乎空白,還處於探索階段,這極大影響了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和整體成效。爲此,我國首先要加快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管理的法制化建設步伐,在《預算法》、《審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中增加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管理的要求,加強對高等教育財支出管理的約束力,強化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的手段,爲開展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奠定必要的法制基礎。其次,要統一制定有關高等教育財支出評價規章和制度,明確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工作規則、工作程序、組織方式及結果應用等,並對相關行爲主體的權利和義務進行界定等。

(二)構建基於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導向的高校會計系統

全面引入績效預算管理思想,建立面向績效評價的預算管理體系,並貫穿於預算編制、執行和績效評價的整個過程中。有效的會計資訊是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的基礎,會計系統及其預算機制的建立是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的資訊資源平臺。但是目前我國現行高校會計系統由於收付實現制的會計覈算方式和過於簡單的財務報告制度等原因,無法滿足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的需求。要有效實施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就必須構建基於績效導向的高校會計系統,改革現有的高校會計覈算和財務報告制度,並在預算管理中全面引入績效預算管理思想,增強預算編制的績效性,優化預算資金分配,並以績效爲目標嚴格控制預算執行,增強預算的嚴肅性,同時加強預算支出的績效考覈,重視預算執行考覈結果的應用,切實提高預算的管理水平。

(三)積極探索,分步實施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工作。

考慮到高等教育財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複雜性,與此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因此,我國的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應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本着分步實施、逐步試點的方針來進行。首先在評價目標選擇上,基於高等教育項目支出的特殊性,應先以高等教育項目支出的績效評價爲切入點,再推廣到其他支出的績效評價。二是在績效評價的組織實施方面,應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重點高校作爲試點單位,方案成熟後再過渡到其他高校。三是在評價方式和評價體系建立上,應先推行高校自評或考評爲主,財政和教育主管部門選擇重點進行評價,並積極協調高校共同制定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標準體系和方法等相關評價制度,並逐步過渡到以財政、審計以及社會中介機構爲主的評價方式。

(四)努力做好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配套改革。

首先財政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建立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資訊資源庫,搭建便於統一會計覈算資訊的網絡平臺,以便於監測高校預算支出的完成過程,收集、查詢高校預算支出資訊,反饋績效評價結果。其次財政和教育主管部門以及高校要科學合理地對高等教育財政支出進行分類,並能形成統一的會計覈算制度、體系,這是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標準體系和有效組織實施的前提和基礎。另外要加強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培訓和宣傳工作,逐步形成高等教育財政支出講績效和有績效的良好氛圍。

電大社會調查報告5

從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到1999年透過憲法修正案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第五條,從此,我過真正意義上實施了依法治國,時至今日,依法治國已經實行了十多年了。而起作用也巨大,影響也極具深遠。以此同時,民主意思不斷增強,人民更會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但是,這些只是從全國的平均水平來看的,我們當然知道,現在的中國城市生活法制融入的很深,市民們讀懂的運用法律。可是如果從基層來看,特別是從鄉鎮、鄉村、農民,來看的話,結果又會怎樣了呢?xxxxxx也是一直都是緊緊圍繞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國,深入實施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

一、基層農民的法治基本情況

(—)法律意思有所增強,開始信仰法律

從我瞭解到的情況來看,現在很多人特別是廣大鄉村地區的人們都在有形、無形之中有了一種意識,就是遇到糾紛、權利受到侵害時,會多考慮集中解決方法,而很多時候會想到運用打官司的方式來解決。自xxxxxx的一位姓王得建築工,他是農民工,年齡也比較大,50大幾了,家裏負擔也比較重,還有個上大學的孩子要他供着,對於那種農民家庭,供一大學生是比較困難的,就靠這麼一點工資,根據他說,也幸好現在建築工資提高了些,因此還算不是很窮。到年末了,其工資還有被拖欠的,爲了拿回拖欠工資,他們已經不像以前建築工人那樣,把建築工地上的東西全部拿走,也不是像以前那樣帶了一大堆的人去跟老闆鬧事了,索回工資。而是,先跟建築老闆商議,交涉。之後見未果,就去找縣政府,請求政府出面干涉要回了拖欠工資。當時,他們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如果實在不行就是會去法院對建築老闆提起民事訴訟。基於這種認識我相信,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相信法律是解決爭議,維護權利的重要方式,便開始信仰法律了。對這點我感到很欣慰,因爲我們國家封建時間太長,受歷史影響,人治色彩太濃了,能夠樹立法治意識已經很不錯,即使不是很深。

(二)對法律知曉不夠,認識不足

我就是來自鄉村的,所以對於鄉村生活還是有較深的瞭解。相對來講是比較深入的,每次,我回家的時候,跟家鄉那邊的村民聊天中發現,他們基本是不知道什麼多少法律,只是透過電視、別人講的知道點法律能夠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當權益被侵犯時能夠即使得到救濟。就這樣開始對法律有種崇拜感、高深感。是些很深奧的東西。一般村民是瞭解不到,知曉不多,當得知我的專業就是法學時候,再他們看來,那是個很好的專業,很有前途的。可他們並不清楚,法律其實就是調整社會普遍生活中所產生的社會關係的規範。就是與他們生活有關,也是從他們的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用於指導以後的社會生活。而且,他們有很多人對法律的看法也很偏激,認爲法律只是給有錢、有權勢的人準備的,總結起來就是爲有地位的人準備的。

一般的農民根本就得不到什麼好處,只要有錢,也只要給錢,就會有相對輕的結果,就能贏得官司,平頭老百姓因爲既沒錢也沒有地位,所以總是吃的啞巴虧,這種看法對法律追求的公平、正義的目標是中曲解,對法律認識不到位,這樣對法制建設產生影響,偏離正常法治軌道,對我國深入實施依法治國產生不良影響。

(三)運用法律解決糾紛較少

基層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雖然對法律有了一些瞭解,也知曉了一些法律知識,也稍微增強了法治意識。但是,真正會運用法律途徑來解決的糾紛、維護自己的被侵之權的人很少,假期我去人民醫院看望我一個以交通事故而造成右腿骨折的舅舅,在那骨科住院部,從其他病人中瞭解到,他們很多人是因爲交通事故而造成的骨折。且有些家屬也遇到這種情況,當我得知他們很多人爲了要求行爲人支付醫療費,很多要麼就是透過聯合親戚朋友,強制威脅行爲人賠償,妖媚就是與行爲人私下協商,或者有些怕事的根本就是自己全部支付所有費用。雖然,我國法律並沒有禁止私下解決,即私了。私了,地區解決起來更迅速,但是,這樣的話容易引起打擊報復,相互之間,由於威脅或者忍氣吞聲都容易引起一方的心裏不平衡,容易引發之後一系列的不良潛在的影響,而且,私了,賠償的數額很多要麼具有敲詐性,要麼就是讓受害人受損。儘管如此,他們還是不願意讓國家機關,特別是司法機關干涉。

(四)農民提起的訴訟少

我去xxxxxx人民法院瞭解到,現在法院受理的案件雖然在增多,特別是,民事案件增多,這說明人民越來越接受司法解決爭議,人民的法律意識得到了增強。後來我才發現那些提起訴訟的原告很少有農民的,聽法院內部人說就民事案件,農民提起訴訟比例不足民事訴訟的10%,基本都是些企業、單位、其他組織以及一些收入相對較高的縣城居民。這也說明了,農民中的法治建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五)弄明對運用法律解決爭議心存恐懼

經過多年的法治建設,廣大農民雖然意識到了,可以運用法律途徑來解決爭議,但是,在他們心中人仍就認爲法律並不是煮好的途徑,因爲在他們看來,打官司容易引起對方的打擊報復。因爲在我們農民心中,一向喜歡得到心理上的平衡,也不管其他後果,所以特別是在對方或者對方的親戚朋友,有些權勢,會利用聚集衆人暴力威脅,那勢必對今後的生活引起不良影響。特別是現在咱門中國的黨、政幹部,由於其受嚴格監督,極易濫用自己手中的權力。xx,到處魚肉農民。同時還有個問題就是,當廣大農民與政府有關部門鬧矛盾,那麼,農民處於弱勢地位,而政府及相關部門又有一定的地方立法權,加上執法者的身份,那就是很強勢了。可以透過給農民辦理各種事情透過拖延,敲詐勒索等各種方式來對其進行打擊報復,因爲就與農民關係密切的還是政府,從出生到死亡都是離不開的,也正是在此,即使當時透過法律維護了權利,但是在以後就不好辦了。會惹上更多必要的麻煩。

二、原因簡析

(一)司法成本高,效率低

在我國,特別是廣大鄉村地區,很少由農民會運用法律來維權,原因可能是是因爲他們不懂法,害怕法,也可能是害怕纏上國家機關,但最主要的是費用問題,因爲不懂法,所以如果真的要進行司法救濟那麼久的請懂法的律師,那麼就得花費很多,而請律師,我們都知道,費用是比較高的。好像最少也是總費用的百分之十以上。同時由於我國法律不是很完善,很多案件還多是誰告誰舉證,因此花費的時間、精力很多,加之法律知識缺乏。同時,在農民看來就那些訴訟費用也是很高的,訴訟費用可能由於我國人口多,問題也多,而國家給予的經費有限,因此不能完全滿足辦案需要,可能多訴訟費用高有些影響。更爲重要的是,司法工作人員在我國比較少,一個縣就一個法院,一個律師事務所,少量的人在鄉村地區做法律服務者。據估計也就差不多十萬農民就兩法律服務者,五到七個司法工作人員。而且,因爲案件多,各種舊案,新案都拖沓,堆積,辦案效率地下,一般的民事案件至少需六個月,更甚至一年多之後纔有結果也很正常。假期我去看我舅,因爲交通事故,造成右腿骨折,因治療花費大,家裏條件不好,很多親戚朋友湊齊錢進行治療,當對肇事者要求賠償時,肇事者只賠償小額之後就沒有支付。爲此,就請律師打官司,但是,由於自己費用沒有,又不好想大夥借時,律師便提議有律師提前按照一定比例支付一定資金給我舅先行治療,而由律師進行訴訟,而對於勝訴而得到的賠償就歸律師所有。從上述可知,如果真的要運用法律來解決的話,那麼就得拖延很久,對治療就非常的不利。因爲不能及時得到賠償。有點遠水解不了進火。

(二)觀念上不願打官司

在鄉村生活久了就會發現,現在的鄉村受傳統的思想影響大,很多人都是排斥國家機關干預他們的生活,特別是司法機關干預他們的糾紛。我在叔叔上班的一名叫金達威飼料公司的工人中瞭解到,其實他們基本都是從鄉村來的,當問到他們對打官司的看法時,普遍的反應是他們都是害怕,在他們一向看來,打官司都是些不安分的人,感覺都是壞人似的,好像都不是什麼好人,都是有錯的。而且他們也根本就不想跟國家機關接觸,有種對國家機關的恐懼感,而且農民還會感到他們在司法中地位卑微,認爲即使有理由也很難站的住腳,也容易受其借用種種理由敲詐。

(三)司法工作人員及相關法律服務人員素質不高

由於我國實行法治不久,很多司法人員專業素質不過關,很多都是中專生、高中生、或者一些幹部只是經過短期培訓就上崗,很多都沒有接受正規的大學法學專業知識教育,因此他們中很多人,素質低,辦理案件是容易出現錯案,同時很多司法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也比較差,道德素質也比較差,沒有站在公正的第三者的位置公正的依法審查,合理解決糾紛,相反很多人還利用職權,假公濟私,xx,把這種機會當作是發財機會,到處收受錢財。把法律要求的公正拋於腦後,給農民以很不良的影響。

(四)法律意識不深,對法律知之甚少

在鄉村那塊,法制宣傳不夠,農民們對法律知道的很少,也很模糊,只知道些大概,而且很多也都市從別人那聽來的,很多都

是不準確的,沒有深刻的法治教育,因此也沒有形成很深刻的法治意識,很多農民遇到正義,首先想到的並不是用法律來解決,而是用比較慣常的手段,鬧或者威脅,只有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會想法設法去運用司法解決。這就足以說明農民不瞭解法,也沒有形成很深的法律意識。

(五)中國法治建設大背景

在我國,法制建設是在政府的推動下進行的,因此存在着集中明顯特徵,即是政府推進型、政治體制改革滯後型、法制觀念缺失型。因此在政府推進型法治中,政府權力很少受限,這種情況在鄉村比較典型,很多的法治宣傳都是由政府推進,而且很多的法治執行無形之中也讓基層政府插手了;再者在政治體制改革中,權力制約問題還不完善,這更是阻礙了法制建設,而在鄉村,這種狀態體現在政府與其他權力機關的權屬不明確,職權錯位;就法制觀念來說,我國距西方發達國家大概相差300年,而就硬件來說,和西方國家沒有多大差異,科技的差別也很小,制度差別也不大。就比如“法律至上”的觀點現在才提出,而人家幾百年前就提出來了,這就是差距。再與我國農民的法治意識中,更是有距離。

(六)經濟基礎

在我國,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思想,所以我們的法律本質的認識也是以馬克思主義爲立場,採取階級意志劃分的。而根據馬克思的相關理論的理解。階級是有掌握一點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人組成的一個社會階層,就爲統治階級,相反,則爲被統治階級。而在現實的中國,真正掌握大多數財富的那些認爲人數不多的黨,幹部,以及相當多的富有階層。而廣大農民,收入少,自然也就談不上統治階級。這雖然是有些人的想法,但是呢,這對農民來說,就他們的切身體驗來說,是很貼切的。即使這樣,把黨和人民,幹部和人民割裂了開。因此,在經濟基礎都不牢靠的農民,很少有能有農民會真正運用法律,樹立法制觀念。

三、相關對策

爲了真正貫徹黨和國家依法治國的方略,深化法制建設,特別是加快基層,而關鍵又是農民那塊。因爲我國農民人數衆多,多我國整體提高法治水平是一個挑戰。爲此:

首先,我們得想方設法,透過各種渠道,提高他們的收入,增強農民階層的經濟基礎,是他們可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財產,以便於他們負擔各種司法費用,以及相關因爲運用法律而產生的各項支付。

然後就是加強對從事司法工作以及與司法工作有關的服務人員的素質教育,是他們的服務水準更上一個臺階,更好的服務,具體說來,可以是,加強對司法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嚴格專業法律服務人員的准入和考覈,招收大量受過大學專業法學教育的大學生入司法服務系統,充實整個隊伍,注入新的血液;同時還得加強對司法工作人員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們思想、道德水平,使他們真正樹立公正司法,爲人民司法,而不是xx。

還有,對司法機關進行改革和監督,加強管理,加大簡易程序,降低司法成本。加快對舊案、積案的處理,在保證公正的基礎上儘快結案,及時解決爭議。

再有,我們應該加大法治宣傳,加強法治教育,發揮各種媒體宣傳作用,可以透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向廣大農民宣傳,同時也引導農民去學習法律,增強法治觀念,增強運用法律維護自己權利的意識,同時,也去積極監督其他主體守法。如,對政府,對黨員,對幹部進行監督。

最後,廣大幹部,黨和領導人,自己要積極主動守法,維護法律權威,同時司法部門應對違法法律的行爲人依法處理懲罰,爲全社會建設法治社會樹立榜樣,特別是在鄉村地區更是要樹立典型。爲全社會建設法治創造良好環境。

我相信,我縣農民法治問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會取得長足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