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張愛玲

張愛玲金鎖記讀書心得

張愛玲1.22W

導語:張愛玲是個徹底的悲觀主義者,她的作品瀰漫着濃厚的悲劇色彩。在她的筆下,沒有浪漫,沒有癡情,惟有冷靜的審視。她撕開“愛”的神話,給世人留下一份冷酷的清醒,悠長的回味。其中最爲人所讚道的便是《金鎖記》。 以下是小編整理分分享的張愛玲金鎖記讀書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張愛玲金鎖記讀書心得

篇一、張愛玲金鎖記讀書心得

屋外天色陰鬱。

屋內也沒有色彩,灰暗的天空將鬱郁的氣息塞入屋子裏,穿着21世紀的衣服,支着頭趴在窗臺上,疲倦的樣子,面向窗外,於是風冷冷地穿越發絲的間隙。想着40年代的微笑,天空中已尋找不到那樣昏黃的月光,如今的上海已看不到當年的月亮了。

第一次讀《金鎖記》,還不太懂它的意思,在張愛玲所營造的壓抑氣氛中,只是被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深深觸動着,爲那樣悽慘的命運嘆息着。現在再讀它,七巧生活在昏暗的屋檐下,那悽慘的聲音仍在耳邊迴旋。她的一生就這樣嫁給了悲哀,嫁給了一個毫無生氣的慘白身體。

然而,《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戴着黃金枷鎖,劈殺了自己,劈殺了自己的骨肉,成了殉葬品,也拉上了不少陪葬品。一部《金鎖記》,一部枷鎖記,人性的枷鎖總是那麼令人望而生畏。

在《金鎖記》中張愛玲描寫了“年輕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的一個溼暈,像朵雲軒信上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惘,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對烏雲中的月亮她又寫道:“隔着玻璃窗望去,影影綽綽烏雲裏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個戲劇化的猙獰的臉譜。”對下弦月她這樣形容:“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像赤金的臉盆,沉了下去。”她眼中的如此完美卻帶着一點遺憾,也許這纔是真正的perfect。”

張愛玲的一生如同她筆下的人物一樣,蒼涼而捉摸不定。她用她獨特的筆調,寫出了一個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殘缺的人生,卻是對人物,對生命無限的豁達。

篇二、張愛玲金鎖記讀書心得

張愛玲是一代才女,她的人生早熟、奇特、充滿傳奇色彩,她的性格聰慧、執着、特立獨行、不受束縛,她對周圍的事物有着敏感、深刻、獨到的認識,她的作品悽幽、穠豔、蒼涼,充滿了人性的主題。《金鎖記》是她的早期作品,發表時她不過只有二十三歲,但作品已經是相當成熟,從取材的視角、思想的深度和表現技巧方面,都有突破,當時及後世的評論家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這篇小說題目叫《金鎖記》,爲什麼叫“金鎖”呢,我認爲是女主人公七巧被金錢套住,爲自己帶上了黃金的枷鎖,別個愛她,她愛錢,最後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就連她的孩子的前程和幸福都葬送了,當然這金鎖也可以理解爲封建社會的腐敗。

從這篇小說中也可以讀出一些封建社會的腐朽思想。過去結婚娶親,大戶人家講究門當戶對,小戶貧窮人家想攀附權貴。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興的。儘管七巧嫁的只是一個殘疾人。姜家卻是打心底瞧不起她這樣一個出身卑微的人,連底下的丫鬟都敢對她議論紛紛。這樣勢力的思想在今天也是存在的。一個人當了官,底下便有許多人吹捧他,一旦這個人沒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會煙消霧散。有一句俗語說得好“富在深山有遠鄰,窮在鬧市無近親”。

讀完全文,我七巧的感覺從先前的無理取鬧而厭惡,到後面更多的是同情與可憐。生活在那樣一個沒落的時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種種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能逃避的,所以她只有選擇反抗——以自己的方式。

篇三、張愛玲金鎖記讀書心得

張愛玲,她的本名叫張瑛,她是一代充滿傳奇色彩的才女,她的性格特立獨行、不受束縛,她對周圍的事物有着敏感、深刻、獨到的認識,她的作品卻給人一種蒼涼之感,但卻充滿了人性的主題。她這一生創作了許多作品,例如《半生緣》《赤地之戀》《小團圓》等等。但在衆多的作品中我卻對《金鎖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愛玲的家世顯赫,她的祖父是清末名臣,她的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而《金鎖記》這部作品就是以李鴻章次子李經述的家庭爲背景的。小說描寫了一個在封建大家族中只有名份但卻出身低微、沒有地位、不受尊重的女人的大半生,她既是封建社會的受害者,同時也是害人者。對於這個女人我真的是又愛又恨,她的變態思想讓我覺得可怕,但在讀到最後的時候,我卻對這個封建社會的女人產生了一絲憐惜。小說主人公的名字叫曹七巧,是麻油店小老闆的女兒,那個時候的她十分純真,有很多的追求者,但她卻選擇嫁到了姜公館,是因爲姜家出了很多錢,她的丈夫卻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但嫁到姜家之後,她因出身低微,倍受婆婆、妯娌以及丫環的蔑視和冷落,得不到起碼的尊重,她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度日如年的生活下她卻對姜公館的另外一位少爺,也就是她的小叔子姜季澤產生了情愫,但姜季澤只是和她開開玩笑而已。所以到了後來分到家產成爲寡婦的她就把全部心力用在了護住錢財上,爲自己帶上了一套沉重的枷鎖。後來她卻爲了錢,甚至攆走了有意找她的姜季澤。由於自己愛情的失敗,她病態地拆散了女兒的婚姻,故意在兒子、兒媳間製造矛盾。最初讀到這的時候,我覺得這樣的七巧讓我生厭。

張愛玲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年代並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的面紗。作者筆下的七巧三十年來戴着黃金的枷鎖。她用那沉重的枷鎖也給許多人造成了心理和生理的痛苦。表面上看,曹七巧是被金錢迷亂了心性,變成了一個狠毒、絕情、病態的人,但其實是她的人性被所處的環境逼迫、扭曲的結果,所以此時此刻的我對七巧也表示同情。像七巧這樣的女人在當時社會中是具有普遍性的,而這種普遍性是與封建社會的根本相聯繫的。在封建社會,女人沒有任何權利,她們只是男人的附屬品,所以也註定了七巧的命運最終會是一個悲劇。曹七巧爲了報復曾經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爲病態的方式隨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此時的七巧已經徹底的被當時的社會所害。我想作爲一個女人,除了生存必需的物質外,男女之愛是她們的基本需要。但身處沒落公侯之家的七巧卻連正常的夫妻之愛都得不到滿足。她生命中有三個男人:丈夫、小叔子季澤、兒子長白。丈夫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在她看來是“沒有生命的肉體”,“要是能有點人氣就好了”,甚至連她自己也弄不明白怎麼會有了兩個孩子。姜家只不過是讓她來侍奉他的,她也因此而分到了姜家的財產。姜季澤卻是她心中的最愛,喜歡到了身不由已的地步,但姜季澤也有自己的底線,他不可以也不能對自己的嫂嫂動情,我想這不僅是在封建社會不能,就是在當今社會也是不可以的。後來,七巧的丈夫去世後,分到家產的季澤終於來找七巧,但現在的七巧卻認爲他是來騙錢的,對自己不是真情,所以把姜季澤攆走了。可以看出作者筆下的主人公不僅僅是想擁有愛情,最重要的是她想擁有真愛,但因爲七巧過多的猜疑,她放棄了這種得到真愛的機會。在此後,她也拋棄了許多,而所獲得的財產,就成了她生命的唯一依託。她在丈夫、季澤那裏得不到愛,忍受着情慾的煎熬,以至於後來產生了瘋狂般報復的病態心理,對所有男女之愛充滿忌妒,包括了自己的親身兒子長白、女兒長安的愛情。七巧的兒子長白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她讓已結婚的長白整夜陪着她通宵聊天,講小夫妻的生活,最後逼得兒媳婦自殺身亡。

這個封建社會的女人因爲與丈夫的結合使她獲得了家產,也因爲愛上了自己的小叔子季澤而備受愛情的煎熬。她的兒子長白也在她的管教下成了一個浪蕩子,連同女兒長安,都成了她病態心理的犧性品。在七巧的生命中有三個男人,但這三個男人都不能給她愛,作爲女人,我覺得她的一生是可悲的。我爲這個在封建社會有很多不可以的女人感到痛心。所以我更要說明的是,這個“黃金的枷”,不是她自己願意戴的,是封建社會強加在她身上的,最後她被金鎖壓瘋了,想摘也摘不掉了。

我覺得這部小說沒有痛訴,沒有反抗,只給人留下一種蒼涼的感覺。張愛玲將現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說推向了極致,細微地鏤刻着人物的心理,以及毒辣話語的述說,但卻產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小說的語言簡練、凝重,比喻新奇,注重製造典型場景和人物心理刻畫,但它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某些地方主觀性太強,比如主人公曹七巧主觀上爲什麼那麼看重錢,交待得不夠透徹,沒有一個很深刻的過度,令讀者推斷起來就有些牽強。在刻畫人物時也有這種缺憾,做不到不露痕跡地表現人物的內心和性格。我想,這也許就是現代小說的特點吧。

篇四、張愛玲金鎖記讀書心得

張愛玲不僅是一個天才作家,還是一個慧心獨具的服飾設計師,她用自己對服裝的獨到見解,改良了中國的旗袍,引領了時尚的潮流。她的藝術審美眼光非常超前,所以她極其注重她筆下人物的穿着打扮,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她筆下的人物形象的服裝飾品非常契合人物的性格,甚至與故事的發展脈絡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透過那些服飾,可以看清一個人、看透一個故事,甚至明晰整部作品所蘊涵的深意。透過服飾,我們也能看清張愛玲心中的女性形象。

以《金鎖記》中的曹七巧爲例,來探尋一下張愛玲《金鎖記》中的服飾與女人。將故事中的曹七巧與白流蘇對比可知,她們都是一個以年輕的身體換取一個物質上可靠的將來。曹七巧嫁給了軟骨病人,戴上了“金鎖”,金錢對於她來說是讓她安心生活的靠山,但更是將她身心禁錮,不得自由的枷鎖,她本來年輕的、富於情感的心逐漸枯萎,變成了一片荒地,一口枯井,一個怎麼填也填不滿的溝壑。她“永遠不能填滿心裏的饑荒”,那黃金枷鎖不僅封鎖了自己,還用那“沉重地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正如傅雷先生評價《金鎖記》是所說的:“情慾的作用,很少像在這件作品裏那麼重要。”愛情在一個人身上不得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幸福與生命來抵債。”其實這樣的評價是再適合曹七巧不過的了。

文章中可以看出,《金鎖記》是在時間上展現了一個涉世未深的女子是怎樣變成一個害人害己的“瘋子”的。這個過程,可以透過曹七巧三十年來的服飾變化看得很清楚。

曹七巧第一次出現在讀者眼前時,是這樣的的裝扮:

“(曹七巧)一隻手撐着門,一隻手撐了腰,窄窄的胸口裏垂下一條雪青洋縐綢手帕,身上穿着銀紅衫子,蔥白線香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瘦骨臉兒,朱口細牙,三角眼,小山眉……”

曹七巧是一個很喜歡打扮且善於打扮自己的人,她看見家中女眷臉上“擦的猴子屁股似的”,“她猜是北邊規矩”,覺得“鄉氣”。七巧衣衫上的“線香滾”也是當時時髦的滾邊方法:在衣服的邊緣窄窄地滾上一條邊,取代了早年曾經大爲流行的“大鑲大滾”。服飾的顏色有銀紅、蔥白、雪青、閃藍如意,色彩的精心搭配既明朗又富於層次感,衣衫的主體顏色銀紅透紅年輕女性的心底的溫情來。曹七巧剛嫁到姜家幾年,有了兩個孩子,軟骨病的丈夫使她對婚姻極端失望。然而,越是感情匱乏,就越是需要情感的溫暖。她愛上了自己的小叔子姜季澤,認爲“命中註定她要和季澤相愛”,只要看見他,就總是“不由自主地”要接近他,但季澤“抱定了宗旨不惹自己家裏的人”,對她若即若離,結果曹七巧對季澤的厭惡。此時的七巧是情感上的匱乏者,她的痛苦是想愛而不能愛,同時她又是情慾的奴隸,她的內心空虛而焦急,需要很多很多的愛來填滿。

十年後,守了寡的七巧終於迎來了她嫁到姜家後“一切幻想的集中點”——分家的日子,這一天,她的穿着是這樣的:

“七巧穿着白香雲紗衫,黑裙子,然而她臉上像抹了胭脂似的,從那抹紅了的眼圈兒到燒熱的顴骨。”

她穿的和素淨,白衣黑裙,孝服似的,但內心的焦急和興奮並未被掩飾住,從那抹了胭脂似的臉上流露出來。這一時期,七巧對愛情的狂想轉化爲對金錢的渴望,服飾也從鮮明豔麗轉變爲肅穆森然。這一次,她以肅穆的裝束出現在衆人眼前,既要讓別人從她的肅穆中感受到她的爭取的力量,又要用這種肅穆來堅定自己的決心:一定要不遺餘力地獲取金錢。除了金錢之外,她真的變得一無所有了。親情、愛情如潮水般退去,蒼白堅硬的岩石露了出來,此後,她的心徹底變成了白色的荒漠,在自己冰冷的家中一分一秒地度過漫長的歲月。

長期的情感上的匱乏和壓抑終於使七巧變成了一個古怪、乖戾、變態的“瘋人”。小說中有兩處用“瘋人”二字來形容老年時期的七巧:“七巧有一個瘋子的審慎與機智”。她出現在女兒的未婚夫童世舫眼前的裝扮,尤其像個瘋子:

“世舫回過頭去,只見門口揹着光立着一個小身材的老太太,臉看不清楚,穿一件青灰團龍宮織鍛袍,雙手捧着大紅熱水袋,身旁夾持着兩個高大的女僕。門外日色昏黃,樓梯上鋪着湖綠花格子漆步地衣,一級一級上去,通入沒有光的所在。世舫直覺地感到那是個瘋人——無緣無故的,他只是毛骨悚然。”

此時,七巧是自己家的主人,財富的擁有者和絕對控制者,但這個家庭的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團黑暗之中,黑暗腐蝕着她日漸孤獨的靈魂,也讓她們的女兒都成了不健康的人。她的家是“一級一級沒有光的所在”,一個陰鬱的、黑暗的、沒有光明、沒有夢想、沒有希望的地方。七巧的服飾變化正是她一生的寫照:顏色上,由紅到白道黑,色彩從鮮豔到灰暗;款式上,從年輕時的明朗、時尚,到老年時的肅穆森然,暗示着她的生命一點一點地變得枯萎、灰暗。

透過《金鎖記》,我們可以看到張愛玲對人物服飾的細膩描繪。一個女人,服裝是最好的掩飾亦是最顯露的情緒,一部離不開女人的小說,同樣也離不開服飾的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