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魯迅

魯迅《祝福》中的農村婦女形象

魯迅1.34W

婦女問題,關係社會文明的重要問題。中國文化革命主將魯迅,對婦女問題始終給以很大的關注。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衆多封建社會的婦女形象,透過描寫她們一生的悲慘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種種罪惡,憤怒地控訴了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

魯迅《祝福》中的農村婦女形象

魯迅是“五四”時期早關注婦女解放問題的作家,他的小說《吶喊》、《彷徨》塑造了衆多的女性形象,體現他對婦女解放問題的嚴肅思考。魯迅始終保持着一種冷靜、清醒的審視態度,在小說裏,他對於受盡侮辱的女性給予深切的同情,但從來不因爲同情而塗上理想的色彩,而是重在揭示中國女性的"不爭"的一面,直視她們自覺的奴性意識及種種病態心理、行爲,極力提倡中國女性應有清醒的反抗意識,渴望她們從封建倫理道理規範的重重束縛中掙脫出來。

魯迅深深感悟到幾千年來壓在最底層的女性經受了封建禮教精神奴役造成的深刻而沉重的精神創傷。尤其是最底層的中國女性,靈魂中積澱着沉重的奴隸意識,因爲她們從來沒有想過,她們是可以爭取做“人”的權利的。祥林嫂就是這樣,她安於做奴隸,把坐穩了奴隸看做人生的最大的滿足和幸福。

《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安於耐勞”。“安分”就是她只想當個好女人、好寡婦,沒有任何非分之想,她沒有想在好寡婦之外爭取點作爲人的別的什麼權利。“耐勞”則是她的堅忍不拔、吃苦和簡直抵得上一個男子的勞動能力,是她做個好女人和一個好寡婦的資本。但是,當魯迅在表現祥林嫂的耐勞、儉樸、善良的時候,魯迅分明的感覺到了沉重、苦澀甚至激憤,因爲魯迅發現,並且她在《祝福》中也表現了:祥林嫂的耐勞也好,儉樸也好,善良也好,都帶有着奴隸的麻木,她的耐勞、儉樸、善良僅僅使祥林嫂充其量只能是個好的奴隸。她的耐勞、儉樸、善良只是用來換取做穩奴隸,只要四嬸讓她分配祝福祭祀用的酒杯和筷子,她“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暫時做穩了奴隸,她就感到了最大的幸福和滿足。

其實祥林嫂並非沒有反抗精神,當她被賣給賀老六做老婆的時侯,她是以自己的生命爲代價拼死反抗的,因爲她認爲“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祥林嫂反抗的目的,無非只是爲了做一個從一而終的好寡婦!這種反抗,難道不是越真誠、越激烈,反抗精神越強,也就越可悲,越證明着奴隸意識越沉重,越深刻的嗎?

魯迅透過祥林嫂的形象,刻畫出了現代的我們國人的女性的靈魂,展示了祥林嫂靈魂裏沉重的奴隸意識,寄希望於中國女性在這個形象中認清自己,覺醒過來,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和處境,爭取到做人的價值和權利。

祥林嫂甘於受壓迫的這一形象展現了這一類的女性形象。其實當時最底層的女性,多數也是受盡奴役和剝削的,但她們卻希望於奴役別人,吃掉別人。《祝福》中的祥林嫂,這位善良勤勞的普通農村婦女,也是被封建禮教吃掉的弱小者。封建社會的買賣婚姻使祥林嫂嫁給一個比她小十多歲的小男人,丈夫死後,她婆婆又將她像牲畜一般的賣給賀老六。第二次婚姻更不幸,夫亡子喪,大伯又收房,將她趕出賀家坳。走投無路的她再次到魯四爺家作傭工時,她已被封建禮教判定有罪:寡婦再嫁,傷風敗俗;剋夫克子,更是不祥之物。爲了贖罪,祥林嫂用光她的工錢,到土地廟裏捐獻一條門檻,當作自己的贖罪的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然而,不管她怎麼的爲自己的命運竭力掙扎,她的種種努力卻始終得不到人們的許可。最後,在人們喜氣洋洋的祝福聲裏,祥林嫂結束了她悲慘的一生。可以說,她的死,是魯迅對封建宗法制度政權、族權、夫權、神權的徹底批判與否定。

魯迅在揭示封建勢力對祥林嫂的迫害的同時,也挖掘出在她身上還有的反抗因素。但她這種反抗意識是很朦朧的'。長期以來,受封建反動文化思想的毒害,祥林嫂本能地以封建文化所規範的行爲作爲準則,作爲她的處世爲人的依據和標準,所以她的反抗是受封建思想意識支配的。

祥林嫂,封建社會農村婦女典型形象,在數千年漫長而黑暗的歷程中,所受的封建思想毒害更深,揹負的更爲沉重的精神重壓,靈魂深處被奴化被扭曲也更爲嚴重。魯迅對她表現出的關懷與同情,同時也表現出了無限的悲哀和憂憤。

婦女問題,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社會問題。魯迅,作爲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在對封建主義進行頑強而堅韌的戰鬥的同時,更始終關注着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農村婦女。在1918年發表的《我的節烈觀》一文中,就對封建統治階級鼓吹的節烈觀,進行了抨擊,指出“表彰節烈”其實是強加給農村婦女的“畸形道德”;在《關於女人》這篇文章中,他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社會制度把女人擠成了各樣各式的奴隸,還要把種種罪名加在她頭上。”這表現出了魯迅對婦女的悲慘遭遇和不幸命運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半個世紀前魯迅先生塑造的婦女形象,她們體現出的反抗與掙扎,最終雖然還是失敗了,但她們得這種抗爭精神及不屈的性格,卻一直啓示和鼓舞着無數的後來姐妹,並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魯迅作品中所塑造的祥林嫂這些婦女形象,其意義更是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