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林清玄

林清玄優美散文摘抄精選

林清玄3.27W

林清玄是當代著名的作家,有着許多令人稱讚的作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林清玄優美散文摘抄,歡迎參考閱讀!

林清玄優美散文摘抄精選

林清玄優美散文摘抄1

1、白玉苦瓜與翠玉白菜都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大小均只能盈握,白玉苦瓜美在玉質,溫潤含蓄;翠玉白菜美在巧思,靈在細緻。“世界上有這麼多苦難,唯一的補償是,生活中,小小的歡樂,小小的懸念。”以撒·辛格如是說道。

2、檸檬花盛開時節,我走過檸檬園,花的濃郁的芬芳總是薰得我迷離。一切花中,檸檬花是最香甜的,有稠稠的蜜意;但是一切果裏,檸檬果又是最酸澀的,其酸勝醋。

這種迷離之感,使我忍不住會附身細細地端詳檸檬花,看着一花五葉的純白中,生起嫩嫩的黃,有的還描着細細的紫色滾邊,讓花的香甜流入我的胸腹。

3、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曇花的美教我如何說呢?是無花堪比倫的,她吐出了美麗的網,絆住我們的眼睛,使我們一秒也不捨得移開。她的香,如果用別的香來比擬,對曇花都是一種侮辱,二十坪大的花園,全被充溢,香還密密地流出。

林清玄優美散文摘抄2

1、你也知道流水和月亮的道理嗎?水不停地流逝,卻沒有真正地消失;月圓了又缺,卻一點也沒有消長。從變化的觀點來看,天地每一眨眼都在變;自不變的觀點看來,萬物與我都是無限的。在變與不變之間,有情就有傷感,有情就有失落,有情就有悲懷,這些都是由變化所生。但是,眼睛如果大到如月如天,傷感、失落、悲懷,不就是海邊的貝殼嗎?貝殼已死,卻留下了形狀、顏色與美麗。這有些像禪師所說的:“心熱如火,眼冷似灰”,對人生的一切,我的心永遠熱情、貼近、注視、感受,但是要化爲文字,似乎有一雙冷靜觀照的眼睛,後退、飛遠、平淡地回來看這一切。

2、我們在現實的人生裏,凝視、傾聽、沉思,這使我們看、聽、停,再前進,遊行在一個浮面的層次。往往在我們閉上眼睛,形色隱沒時,纔看見了。當言詞沉寂,在辭窮句冥時,才聽見了。當我們把思想傾空,不思不念時,才清晰了。有情在無情中,分離在相遇之時,不凡在平凡之內,呀!哪一條河流不是在重山阻隔中找到出路呢?如果理想之情是河流,它就會自由的在山谷中尋路;如果心與心相呼應,就會像掛在樹梢的劍,被有緣的人找到。人生,複雜而繁瑣。創作是簡單而偉大的事。從創作看人生,不要陷入河流,要常想想河邊的風景。從人生看創作,不要捉住天空,要真正地變成天空。

3、創作者不必誇耀,也不必妄自菲薄,畫家把色彩留給大地,音樂家把聲音留給大地,作家把文字留給大地……因爲大地不欺,地無私載,我們纔可以真誠的吐露,才值得用一生的力量去完成。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必然有一些東西可以超越侷限,穿透生死,就像點燃黑夜的天上星月,那些超越與穿透雖然來自個人的情感,但是如果不予大地相呼應,不與季節的轉移相和諧,不與日升月沉相契入,就像那玫瑰剪枝,在動剪的剎那,玫瑰已經死亡。

林清玄優美散文摘抄3

1、美好的創作不是玫瑰剪枝,而是走入田園去看那些盛開的玫瑰,若能瞥見玫瑰的精魂,玫瑰在心裏就永遠不謝,永遠留香。若在某一個春日,形之筆墨,玫瑰就超越了局限,穿透了生死!洗硯池邊的梅花,正是大地的梅花。清淡的墨痕,正是梅花留在大地的精魂!我們不寧靜,是由於我們不完整的緣故。我們不完整,是因爲我們孤困了自己。如果開啟了與大地的一點靈犀,我們就走出孤困,我們就完整了,我們也寧靜了,至少,在創作的時刻。

2、我特別喜歡蝴蝶、夜蛾、蜻蜓和豆娘,它們看來那麼瀟灑自由,有着薄透美麗的雙翼。但是我不忍心殺死它們,只有在草坡和樹林尋找剛死去的,有各種眼裏色澤的蝶翼和透明的

蜻蜓翅翼,小心翼翼的夾貼在自己做的厚紙薄裏。有一段時間,發現美濃的黃蝶翠谷,總是聚集萬千蝴蝶,每次去都可以撿到美麗的蝶翼。記憶是不可靠的,遺忘也可能是美好的。文學家與科學家不同,文學家不去尋找增加記憶的魔藥,而讓記憶自然留下,記在文字上,或刻在心版上,隨時準備着偶然的相遇。與十年前的美相會了,就有兩次的美,與二十年前的善相會了,就有加倍的善。第一次與美相逢,我還是少不經事的少年,美便會與我會面,點頭,微笑,錯身,如翼飛入花叢,逸失於天空。多年以後,我們已識得門外的青草,品過甜美沁人的氣息,聽過深深嘆息的聲音,走過黑暗中長路點燃的燈光,這時又與美相會,心裏的火被點燃。

3、如果畫面轉換,我們看見一條清澈的小溪,流過溪谷,溪邊有一株橫長的蘆葦,一隻美麗的紫蜻蜓,不知從溪山的什麼角落飛來,翩翩地降落在蘆葦的最尖端。當時若有攝影機,一定會立刻留下美麗的影像;若有紙筆也好,可以寫下剎那的情景。

因爲,思緒的蜻蜓是不會久留的,它像來的時候一樣翩然飛去。彩虹使我們亮眼,乃是彩虹不會停留超過一刻鐘。它迫使我們放下一切來仰望它,否則,它就會無情地放下我們。靈魂的飛臨也像雨後的彩虹,它不會停留一刻鐘,如果不立刻留下它,它很快的就拂袖飛去。詩人在一生當中,只要情況許可,會短暫依戀某些樹啦,海啦,山坡啦,或某種彩雪啦。

林清玄優美散文:《黃金鼠》

在饒河街夜市,看到一隻鼠,全身長着拖地的長毛,背的部分是金黃色,尾端是銀白色。它的長毛中分,一絲不亂,顯然被仔細地梳理過。

那隻金銀兩色的鼠,引起逛夜市人羣的圍觀,大部分的人議論紛紛:”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美麗的老鼠呀。“當大家看到它竟然可以把食物藏在腮邊,還可以自己洗臉時。

清洗長毛的時候,更是忍不住驚歎。

根據賣鼠的小販說,鼠多是短毛的,原產於歐洲,性情乖順,一般的鼠是灰色或土色,他說:”從中古世紀以來,鼠就是歐洲貴族的寵物,現在則是臺北人最時髦的寵物。“

他輕輕抓起那金銀兩色的鼠,說:”這一隻更是稀有、名貴,這是變種的鼠,纔會有長毛,還有兩種最珍貴的顏色呀!“

有人問說:”這一隻要賣多少錢呢?“

小販笑着說:”一隻才1800元。“

”太貴了,哪有老鼠賣這麼貴的。“問的人搖搖頭,走了。

”這個價錢很公道,因爲真的是很稀罕,很稀罕呀!“小販對圍觀的人說。

”1800元?“站在一旁的我,也以爲是聽錯,又問了一次。

”是,才1800元。“小販加強語氣說,”你要買便宜的也有哪,這個箱子裏的每隻150元,那個箱子裏小一點的,一隻100元。“

我仍然感到吃驚,眼前這隻稀罕的鼠雖是變種,又是長毛,也仍然是一隻老鼠,一隻老鼠賣到1800,在我的'想像中是不可思議的。

我隨着走過鼠的攤位,隔壁正好是賣大陸陶瓷的攤位,一個米粒燒的瓷杯賣20元,一個很好的宜興陶壺賣五百元。看着這些來自彼岸的物品,使我想起一隻長毛鼠的價格,正好是360元人民幣,很多大陸人工作兩個月的薪資,還比不上一隻老鼠的價錢。這樣想,使我感到一種幽微的痛心。住在臺灣的人,玩狗、玩鳥、玩貓之不足,玩紅龍、玩娃娃魚,現在竟可以花1800元買一隻老鼠了。

幾天前看報紙,知道臺北的寵物店無奇不有,鱷晰與變色龍一隻要價七千元以上。

甚至有人進口青蛙當寵物,小丑蛙一隻2500元,綠樹蛙700元,最普通的紅肚青蛙,一隻也要賣400元。我不能瞭解爲什麼有人要花昂貴的價錢養這些野生動物當寵物,是爲了時髦、好奇或是無事可做呢?

正在這樣想,已經不知不覺走到夜市的盡頭,看到有一堆垃圾,周圍有兩三隻狗,四五隻貓正在覓食垃圾裏的食物。我在旁邊仔細地觀察着它們。狗是比較無覺的,對於我的注視渾然無知,或者說是懶得理睬。但敏感的貓很快就察覺到,警覺地擡起頭來瞄我許久,發現我並沒有要趕跑它們的意圖,便繼續埋首吃垃圾了。

其中有一隻,外形特別美麗的,看了我一眼,立刻有些羞赧地跳下垃圾堆,它那躍下來時優雅與敏捷的動作似曾相識,呀!竟是我從前飼養過的那種白色長毛的波斯貓。

我不敢確定波斯貓也會流落到垃圾堆撿食物,不敢確定被稱爲”白貓王子“的波斯貓竟沒有疼惜它的主人,於是跟隨它走了一段路,直到燈光燦亮的路燈下才敢確定,沒有錯!是一隻波斯貓!

是因爲年紀老了?或者因爲生病了?或者,是走失了?亦或是,主人養膩了?這純種、有着美麗白毛的波斯貓,竟被它的主人棄養,淪落成爲街頭流浪的野貓。當我思維的時候,白貓垃圾王子,迅速越過街道,消失在對街黑暗的小巷之中。

人間的是非正是如此難以評斷,長毛的鼠以一隻1800元的價格被當成稀有的寵物;一向被當成寵物的波斯貓,流落在夜市的垃圾中尋找食物,這種相反的生命情境,使我有一種深刻的荒謬之感。

貓鼠原沒有固定的價值,只是由於人的好惡而顯出貴賤,當一隻優雅的波斯貓在垃圾中尋找食物,它的內心是不是也有如是的感嘆呢?

當然,我並沒有資格評定動物的貴賤,只是我知道,不管面對什麼動物,我們都要有珍惜的心,我相信,不能愛惜貓的人絕對無法疼惜一隻老鼠;我也確信,不能愛惜田間青蛙與晰蠍的人,也絕不可能對變色龍或小丑蛙有真愛的心。

即使不是寵物,像提供我們食物的牛羊雞鴨,不斷地奉獻生命,死而後已,我們的心裏可曾有一絲疼惜與感念呢?

當我們買1800元的老鼠之際,我們是真愛那隻老鼠,還是重視那個價錢?如果長毛鼠一隻18元,我們還會寵愛它嗎?當我們花2500元買一隻青蛙的時候,是因爲價錢而重視青蛙,還是真愛一隻青蛙呢?如果真愛青蛙,市場裏多的是,一斤才40元呀!

在人世裏,我們重視一個人不也如此嗎?往往重視的是附加在人身上的名利、權位,甚至衣服,只有一個人能看透外在的虛妄,進人內在的照見與品質,纔是真正的智者呀!

林清玄優美散文:《海獅的項圈》

舊金山的漁人碼頭,有一處海獅聚集的地方,遊客只能遠距離地觀賞,碼頭上貼着佈告:”此處碼頭屬美國海軍所有,餵食、丟擲或恐嚇海獅,移送法辦。“

美國在保護野生動物這方面,確實是先進國家,連”恐嚇“動物都會被法辦哩!

出神觀看海獅的時候,一羣小孩子吱吱喳喳地走到碼頭,由兩位年輕的女老師帶領,原來是幼稚園的老師帶小朋友來看海獅,戶外教學。在碼頭邊的大人紛紛把最佳的觀賞位子讓出來給小朋友——在禮讓和疼惜老弱婦孺這方面,美國也是先進國家。

我聽到幼稚園的老師對小朋友說:”你們有沒有看到右邊那隻海獅脖子上有一個圈?“

”有!“

”那不是它的項鍊,而是它的傷痕,這隻海獅小時候在海里玩,看到一個項圈,它就鑽進去玩,沒想到鑽進去就拿不出來,小海獅一直在長大,項圈愈來愈緊,就陷進肉裏,流血、痛苦,就在它快被勒死前被發現了,把線圈剪斷才救了它。“

小朋友聽得入神,臉上都露出十分痛苦的表情。

”所以,你們以後千萬不要亂丟東西到海里,可能會害死一隻海獅。“

老師帶着小朋友走了。

我在清晨的漁人碼頭深受感動,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但願我們的老師也都能這樣地教育孩子。

海獅的項圈是無知與野蠻的項圈,我們的許多大人都戴着這樣的項圈而不自知。我們要教孩子懂得疼惜與關愛衆生,就要先取下我們無知與野蠻的項圈呀!

【拓展】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1953年出生於臺灣省高雄旗山,畢業於中國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他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之後一發不可收,走上了文學之路,30歲前就已經得遍了臺灣所有文學大獎,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被譽爲"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結語:一篇好的文章帶給人們不單單只是閱讀的愉悅感,更所的是精神上的充實,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林清玄部分散文摘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