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寓言

中國古代短篇寓言故事三則

寓言7.25K

【蔡邕救琴】

中國古代短篇寓言故事三則

東漢靈帝在位的時候,有個大臣名叫蔡邕。蔡邕爲人正直,性格耿直誠實,眼裏容不下沙子,對於一些不好的現象,他總是敢於對靈帝直言相諫。這樣,他頂撞靈帝的次數多了,靈帝漸漸討厭起他來。再加上靈帝身邊的宦官也對他的正直又恨又怕,常常在靈帝面前進讒言說他目無皇上,驕傲自大,早晚會有謀反的可能,蔡邕的處境越來越危險。他自知已成了靈帝的眼中釘、肉中刺,隨時有被加害的危險,於是就打點行李,從水路逃出了京城,遠遠來到吳地,隱居了起來。

蔡邕愛好音樂,他本人也通曉音律,精通古典,在彈奏中如有一點小小的差錯,也逃不過他的耳朵。蔡邕尤擅彈琴,對琴很有研究,關於琴的選材、製作、調音,他都有一套精闢獨到的見解。從京城逃出來的時候,他捨棄了很多財物,就是一直捨不得丟下家中那把心愛的琴,將它帶在身邊,時時細加呵護。

在隱居吳地的那些日子裏,蔡邕常常撫琴,借用琴聲來抒發自己壯志難酬反遭迫害的悲憤和感嘆前途渺茫的悵惘。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裏撫琴長嘆,女房東在隔壁的竈間燒火做飯,她將木柴塞進竈膛裏,火星亂蹦,木柴被燒得“噼裏啪啦”地響。

忽然,蔡邕聽到隔壁傳來一陣清脆的爆裂聲,不由得心中一驚,擡頭豎起耳朵細細聽了幾秒鐘,大叫一聲“不好”,跳起來就往竈間跑。來到爐火邊,蔡邕也顧不得火勢的`人,伸手就將那塊剛塞進竈膛當柴燒的桐木拽了出來,大聲喊道:“快別燒了,別燒了,這可是一塊做琴的難得一見的好材料啊!”蔡邕的手被燒傷了,他也不覺得疼,驚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搶救及時,桐木還很完整,蔡邕就將它買了下來。然後精雕細刻,一絲不苟,費盡心血,終於將這塊桐木做成了一張琴。這張琴彈奏起來,音色美妙絕倫,蓋世無雙。

這把琴流傳下來,成了世間罕有的珍寶,因爲它的琴尾被燒焦了,人們叫它“焦尾琴”。

靈帝不識人才,使蔡邕落魄他鄉;而焦尾琴又何其有幸,遇到了蔡邕這樣慧眼識良材的音樂專家,終於使一身英華得以展現。這兩件事情形成了鮮明對比,告訴我們的道理卻是一樣的:要愛惜人才、尊重人才,要善於發現別人的才能併合理地使用,做到人盡其才。

【感受內美】

春秋時期,衛國有個名叫哀駘(tai)它(tuo)的人,他的容貌雖然很醜陋,可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非常喜歡和他交往,相處親近隨和,捨不得離去。有一些女人甚至說:“與其做別人的妻子,還不如做他的小妾。”

他一無權位二無財產,也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和顯赫的功績,可是外表粗陋、其貌不揚的這位醜人卻受到幾乎所有人的喜愛和讚美,這使得魯國的魯哀公驚異不已,於是就派人把他從衛國請回魯國加以考察。相處不到一個月,魯哀公覺得他在平淡中確有不少過人之處,不到一年,就很信任他了。不久,宰相的位置空缺,魯哀公便讓他上任管理國事,可他卻淡淡然無心做官,雖在再三要求下參議了國事,但不久他還是謝辭了高位厚祿,回到他在衛國的陋室中去了。

對此,魯哀公求教於孔子:“他究竟是怎樣一種人呢?”孔子借喻道:“我曾經在楚國看見一羣小豬在剛死的母豬身上吃奶,一會兒都驚恐地逃開了,因爲小豬發現母豬已不像活着時那樣親切。可見小豬愛母豬不是愛它的形體,而是愛主宰它形體的精神,愛它內在的品性。哀駘它這個人雖然外表不美,但他的品德和才情等內在之美必定已超越一般人很多,所以您和許多人才喜歡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內在的美才可靠長久,值得追求和尊崇。雖然外在的容貌、身材、風采和權位、財產等也很吸引人,可內在的品德、學識、才能和真誠、自信等給人的感受則更有魅力。

【釋鹿得人】

一次,魯國國君孟孫帶隨從進山打獵,臣子秦西巴跟隨左右。打獵途中,孟孫活捉了一隻可愛的小鹿,他非常高興,便下令讓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宮中,以供日後玩賞。

秦西巴在回宮的路上,突然發現一隻大鹿緊跟在後,不停地哀號。那隻大鹿一號叫,這裏小鹿便應和,那叫聲十分悽慘。秦西巴明白了,這是一對母子,他覺得心中實在不忍,於是便把小鹿放在地上。那母鹿不顧秦西巴站在旁邊對自己有什麼危險,一下衝到小鹿身邊,舔了舔小鹿的嘴,兩隻鹿便撒腿跑進林子裏,眨眼就看不見了。

孟孫打獵歸來,秦西巴對他說放走了小鹿,孟孫一下子火冒三丈,打獵回來的餘興一下子全沒有了,他氣得將秦西巴趕出宮門。

過了一年,孟孫的兒子到了唸書的年齡,孟孫要爲兒子找一位好老師。許多臣子都來向孟孫推薦老師,孟孫一一接見這些人,但他總覺得不是十分滿意。正當孟孫悶悶不樂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趕出宮去的秦西巴,心中豁然開朗,立即命人去尋找秦西巴,並把他請回宮來,拜他爲太子老師。

左右臣下對孟孫的做法很不理解,他們問道:“秦西巴當年自作主張,放走了大王所鍾愛的鹿,他對您是有罪的,您現在反而請他來做太子的老師,這是爲什麼呢?”

孟孫笑了笑說:“秦西巴不但學問好,更有一顆仁慈的心。他對一隻小鹿都生憐憫之心,寧可自己獲罪也不願傷害動物的母子之情,現在請他做太子的老師,我可以放心了。”

秦西巴的仁慈之心,終於被國君理解,國君捐棄前嫌而合理啓用秦西巴的長處,這一點對我們是大有啓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