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寓言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精選」

寓言1.23W

1.南橘北枳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精選」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得知這個消息後,對左右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能言善辯的人,如今到來我國,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麼辦法好?"

有個大臣獻計說:"他來了以後,請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問:'他是哪裏的人?'回答說:'是楚國人。'大王再問:'他犯了什麼罪?'回答說:'他犯了盜竊的罪。'"楚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

晏嬰來到楚國,楚王用酒招待他。賓主正喝到興頭上,兩名小吏捆着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問:"這捆着的是個什麼人?"

小吏回答:"是個齊國人。因爲盜竊犯了罪。"

楚王轉過頭來望着晏嬰說:"齊國人生來就喜歡偷盜嗎?"

晏子離開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結橘子,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會結出枳子。橘子和枳子,葉子差不多,但果實的味道卻不一樣。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水土不同啊。現在捉到的這個人,生活在齊國的時候,並沒有盜竊的行爲,來到楚國以後卻偷盜起來,難道是因爲楚國的水土容易使人變成小偷嗎?"

楚王聽了,尷尬地笑着說:"聖賢的人是不可戲弄呀!我反而是自討沒趣了。"

寓意: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良好的環境可以讓人學好,不好的環境可以使人變壞。

原文: 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晏 子(?--前500年)不祥。名嬰,字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史稱晏子仲。春秋時齊國的大夫,曾任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的相國,以節儉、善辯聞名於世。《晏子春秋》共8卷250章,都是後人摭拾他的言行軼事,輯錄而成,語言生動,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藝術性。

2.庖丁解牛

庖丁爲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時候,肩倚的時候,腳踩的時候,膝頂的時候,那聲音十分和諧,就跟美妙的音樂一樣,合於堯時的《經首》旋律;那動作也很有節奏,就像優美的《桑林》舞蹈。

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稱讚說:"哈,好啊!你的技術是怎麼達到這樣高超的地步的呢?"

庖丁放下刀對梁惠王說:"我喜歡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術又進了一步。我開始解剖牛的時候,看到的無非是一頭整牛,不知道牛身體的內部結構,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下手。三年以後,我眼前出現的是牛的骨縫空隙,就不再是一頭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憑感覺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來看去,就能知道刀應該怎麼運作。牛的肌體組織結構都是有一定規律的,我進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縫隙,從不碰牛的骨頭,更不消說碰大骨頭了。技術高明的廚師,一年換一把刀,因爲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廚師,一個月就更換一把刀,因爲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經有幾千頭,然而刀口鋒利得仍然像剛在磨石上磨過的.一樣。這是爲什麼呢?就因爲牛的肌體組織結構之間有空隙,而刀口與這些空隙比起來,薄得好像一點厚度也沒有。用沒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體組織間執行,當然綽綽有餘羅!所以十九年過去,我的刀還跟新的一樣。雖然我的技術已達到了這種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時候,還是絲毫不敢馬虎,總是小心翼翼,心神專注,進刀時不匆忙,用力時不過猛,牛體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攤泥土一樣從骨架上滑落到地上。這時,我纔鬆下一口氣來,提刀站立,顧視一下四周,心滿意足地把刀揩拭乾淨,收藏起來。"

梁惠王聽了,高興地說:"好極了,聽了你的這一席話,我從中悟到了修身養性的道理。"

寓意:世間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規律,掌握了事物的規律,辦事就可以得手應心。

原文:庖丁爲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砉然響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谷阝,導大(),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車瓜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爲,怵然爲戒,視爲止,行爲遲,動刀甚微,訁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爲之四顧,爲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莊 子《莊子·養生主》

3.宋人疑鄰

宋國有個有錢的人。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牆壁沖塌了一塊。他的兒子說道:"不趕快修補起來,一定會有小偷爬進來的。"鄰家的老大爺也這樣警告他。

當天夜裏,他家果真被盜賊偷走了大量的財物。

這個有錢人的一家人都誇他的兒子有先見之明,卻懷疑鄰家的老大爺可能是個盜賊。

韓非《韓非子·說難》

寓意:以親疏來判斷是非是非常有害的。生活中的一些誤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來。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4.愚公移山

傳說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陽的北面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山高萬丈,方圓有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漢,年紀快九十歲了。他家的大門,正對着這兩座大山,出門辦事得繞着走,很不方便。愚公下定決心要把這兩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對他們說:"這兩座大山,擋住了我們的出路,咱們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開出一條直通豫州的大道,你們看好不好?"

大家都很贊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問。她說:"像太行、王屋這麼高大的山,挖出來的那些石頭、泥土往哪裏送呢?"

大家說:"這好辦,把泥土、石塊扔到渤海邊上就行了!再多也不愁沒地方堆。"

第二天天剛亮,愚公就帶領全家老小開始挖山。

他的鄰居是個寡婦,她有一個七八歲的小兒子,剛剛換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來幫忙。

大家乾得很起勁,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黃河邊上住着一個老漢,這人很精明,人們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地挖山運土不止,覺得很可笑,就去勸告愚公:"你這個人可真傻,這麼大歲數了,還能活幾天?用盡你的力氣,也拔不了山上的幾根草,怎麼能搬動這麼大的山呢?"

愚公深深地嘆口氣說:"我看你這人自以爲聰明,其實是頑固不化,還不如寡婦和小孩呢!不錯,我是老了,活不幾年了。可是,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一直傳下去,是無窮無盡的。可是這兩座山卻不會再長高了,我們爲什麼不能把它們挖平呢!"

聽了這些話,那個自以爲聰明的智叟,再也無話可說了。

山神知道了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帝報告。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動了,他就派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大山揹走,一座放到朔方東邊,一座放到雍州南邊。從此以後,冀州的南面,漢水的北面,就沒有高山阻擋了。

寓意:只要有頑強的毅力,堅定的決心,堅持不懈,奮鬥不息,再大的困難也能夠克服。

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苦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列 子《列子·湯問篇》

列 子(公元前450-前375),名列禦寇,春秋末鄭國人。 《列子》,共8篇,儲存了很多寓言故事。這些故事多數是採用民間傳說。也有人說《列子》並非列子所著,而是後人假託。

5.塞翁失馬

戰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馬,一天馬羣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到這事,都來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還會帶來福氣。”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裏覺得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爲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過了沒幾天,丟馬不僅自動回家,還帶回一匹駿馬。

鄰居聽說馬自己回來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預見,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老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到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麼福氣,也許惹出什麼麻煩來。”

鄰居們以爲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裏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遊,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麼,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麼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徵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爲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標籤:精選 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