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寓言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精選10篇)

寓言2.7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精選10篇)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1

我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後,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看,因爲這本書講了許多名人的故事和他們做事永不放棄的精神。

這本書共有一百五十頁,其中我最喜歡螳螂捕蛇這一篇,有一個姓張的獵人,他上山打獵,他走到一條小溪邊看到有一隻小小的螳螂在大戰一條大蛇,那條大蛇有兩米多長,有碗口粗,但是小螳螂一點都不害怕,卻使勁地抓主大蛇的要害,任憑大蛇怎樣甩打它的身體,而小螳螂還是緊緊的抓住蛇的腦袋不放,大蛇用盡了許多許多的辦法想把它甩下來,但是都沒能成功,時間久了,那條蛇累的一動不動了,姓張獵人走過去一看,蛇已經死了。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做什麼事情,要有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2

今天我看了《中國古代寓言》,我們這一冊語文書上第二單元日積月累裏學的《杯弓蛇影》、《邯鄲學步》、《掩耳盜鈴》、《自相矛盾》、《杞人憂天》、《刻舟求劍》、《井底之蛙》、《畫蛇添足》、《濫竽充數》這些寓言這本書裏都有詳細的故事和寓意介紹。還有我們之前學到過的一些寓言故事如《亡羊補牢》、《守株待兔》、《揠苗助長》這本書裏也都有。

你聽說過《紙上談兵》嗎?趙奢是趙國的名將,爲趙國屢建戰功,可是他的兒子趙括卻只會嘴巴上說說用兵之道,自以爲非常了不起。有一次趙王正在爲廉頗在軍事上毫無進展而悶悶不樂,忽然聽到外面的人都在說趙括非常了不起,他便任趙括爲大將來統率軍隊。可是結果趙軍被秦軍圍困40多天,根本無法突圍,最後趙括被亂箭射死,40萬趙軍也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趙國一蹶不振。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一定要先實踐再下結論,這樣才能做得更好,空談理論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我們要少說多做。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3

讀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書裏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很多故事,但今天我只想告訴你們的是《塞翁失馬》和《掩耳盜鈴》這兩個故事。

《塞翁失馬》主要講的是一個老人,住在和胡人相近的邊塞那邊,一次他的馬不知道跑哪裏去了,大家都來安慰他,他卻覺得這是好事,果然過了不久,塞翁的那匹馬帶着胡人訓成的馬一起回來了,大家都來恭喜塞翁,他卻覺得這是一件壞事,當然這次又被塞翁猜中了。他的兒子很喜歡這匹馬,經常騎馬出去,有一次因爲馬受了驚嚇,塞翁的兒子從馬上跌落下來,摔斷了一條腿,塞翁卻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果然那年發生了戰爭,十有八九的青年都在戰場上送了命。塞翁的兒子因爲摔斷了腿,可以不用去參加戰鬥而得以倖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的好事和壞事並不是絕對的,有時候壞事能變成好事,有時候以爲是好事,反而結果是不好的。這個故事教給我們一個道理,看待事物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是壞事,但學會了不輕易放棄就又變成了好事;受到表揚也不能驕傲自滿,否則表揚也會變成壞事。

書中還有《掩耳盜鈴》這個故事,故事是有一個人想偷一口鐘,這人想把鍾背上就逃跑,可是鐘太重了,於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鍾砸碎,剛一砸就有很大的聲音,他就想了一個辦法,把自己的耳朵捂住,這樣只會騙了自己,而騙不了別人。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都不能自欺欺人,對於客觀存在的事實就應該去正視它,去面對它,而不是想辦法逃避。

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我受益多多,會對我以後的成長幫助特別大。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4

在《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亡羊補牢的故事。雖然是一個小寓言,但讀了以後,我卻明白了對自己的錯誤不能忽視。

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以前有一個放羊的人,他家的羊圈破了,狼從那兒鑽進去叼走了一隻羊,鄰居勸他快點把羊圈修好,主人卻不以爲然。第二天狼又叼走了一隻羊,主人後悔了,趕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讀了這則寓言,我想到了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犯了錯誤不能不以爲然,要及時改正。有的錯誤,我們不去改正,認爲對我們沒有什麼影響,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這些小錯誤出現在大問題上,那麼就會帶來很大的影響,比如在森林裏就會發生火災,這會使我們國家遭到巨大的損失。學習上也是一樣,在做練習的時候,如果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到單元測試時,這樣類似的題目就會白白丟很多分。所以我們練習時應該特別用心。讀了這則寓言我明白了,學習工作中出了差錯,應該設法儘快補救,否則你可能會終生後悔莫及。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5

我喜歡課外書,最喜歡看的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裏的《南轅北轍》這個小故事。

他講了從前,魏國有一個人,要去楚國鬧出的笑話。楚國在魏國的南邊,可是他卻讓馬車一直往北走,走在路上有人問他去哪裏,他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楚國應該往南走,說他的方向走反了,他聽了卻說我:“我有很多錢和好馬,不要緊。”他不聽路人的勸說一直往北走。路人也沒有辦法,雖然他的條件好,可是他卻離想去的地方越來越遠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目標所在的方向。不要在還沒有弄清楚方向的時候,就着急出發,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就是這個道理。努力錯了方向,甚至會起到向反的作用。

在生活中,我們不要認爲自己在某些方面強於別人就得意洋洋,根本聽不進去他人的勸告。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要謙虛聽取他人的意見。好的意見就聽從,不好的意見就忽略。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6

我看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發現裏面有好多精彩萬分的寓言故事,例如《拔苗助長》、《愚公移山》《塞翁失馬》、《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曾子殺豬”。

曾子殺豬是講古代有一名偉大的思想家叫做曾子,一天,曾子的妻子去買菜,她的孩子一定要跟他去,但她家離集市遠,帶上她的孩子不方便,於是便說回來之後就殺豬給他吃,但是回來後妻子並沒有殺豬給孩子吃。曾子從外面回來後知道了這件事,立即拿起刀準備殺豬,他的妻子攔住他說,只是開玩笑哄孩子的,曾子卻說開玩笑也就是教育孩子們欺騙別人,因爲他們還小,不懂得什麼是道理,小孩子的品德要從小培養,你這樣只會毀了他們一生!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麼家中的豬雖然保住了,卻會在孩子純潔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曾子的誠實守信,說到做到的品質,是值得學習的。

寓言故事往往透過一個小故事來講述一個做人的道理,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學會一些道理,我覺得這本書值得一看,是一本好書。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7

今天,我讀完了老師向我們介紹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書裏有很多小故事,故事雖然短,但其中讓人領悟到的道理是非常有益的。其中,我對幾個小故事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就是“盲人摸象”“亡羊補牢”“守株待兔”“畫蛇添足”。

盲人摸象講的是一羣盲人摸大象,最後都說錯的故事。對這個故事的總結是,如果不掌握事物的全部特徵,只憑自己的局部體驗去描述這個事物,最終只能造成片面性的認識,會鬧出許多笑話!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人養了一羣羊,一天晚上羊被狼叼走了,鄰居勸他把羊圈修一下,但是他不聽,結果丟了更多的羊。最後他還是把羊圈補上了。我對這個故事的總結是有了錯誤,要及時改正,將來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同時我們也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守株待兔講的是一個人累了,在一棵樹下坐着,突然有一隻兔子撞死了以後,他每天在這兒坐着,可一隻兔子也沒有。我對這個故事的總結是:把偶然發生的事當成了必然發生的事,期待偶然事件再次發生是不會有結果的,也是愚蠢可笑的。

俗話說,讀一本好書可以滋養人的一生,讀一本好書,如同交了一位高尚的朋友,作爲三年級的我,以後要讀更多的好書。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8

這個星期我看了《中國古代寓言》這本寓言書,寓言書有很多寓言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一個道理,其中有一個寓言故事叫《井底之蛙》。講的是在一個廢棄的井裏,住着一隻青蛙。有一天,井欄邊來了一隻東海的大鳥,大鳥對井裏的青蛙說了很多外面世界的`美好。告訴它外面天空有多麼之大,地面有多麼的寬廣,青蛙聽了驚奇的呆住了,覺得自己太渺小了。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不要像青蛙一樣見識短淺、孤陋寡聞、安於現狀盲目自大,所以我們不能安於現狀,要好好的學習,增強自己的知識面和見識面,永遠不做井底之蛙。

寓言《畫蛇添足》,講的是幾個人在一起喝酒,喝到最後剩下酒不多了,他們決定畫蛇比賽,誰畫的最快,這壺酒就給畫最快的人喝。其中有一個人畫的非常快,一下子就畫好了,他看看幾個朋友都還沒怎麼畫,他心中好自得意,他決定把畫好的蛇加上四隻腳。這時候剛好朋友也畫好了,別人看了他的畫,“說蛇是沒有腳的,你把腳畫上去就畫錯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做一些無意義的事情,做一些不該做的事。甚至會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9

我看的是一本名叫《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書,裏面的故事篇幅都不是很長,但每一個故事都講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在所有的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囫圇吞棗這個故事,它講的是一個年輕人在大街上一邊吃棗一邊吃梨的故事,年輕人聽了一個老人的話,吃棗對牙齒不好,吃梨又對胃不好,年輕人聽了,把棗直接吞了下去,而梨只咀嚼了幾下,便吐了出來,老人看了,搖了搖頭,便轉身走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是任何事都能做得兩全其美的,就好比囫圇吞棗一樣。

這本書裏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而且總能發現新的知識和智慧。就好比守株待兔就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它告訴我們,像這樣靠運氣,還不如自力更生呢!

看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裏面的道理讓我一生受用。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10

我讀完這本《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時,裏面有一篇叫“阿豺論折箭”的寓言令我難忘,裏面講了“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讓他的二十個兒子每人拿一支箭來,這時,阿豺的同胞弟弟慕利延走了過來。阿豺讓慕利延拿一支箭折斷,慕利延很容易就把一支箭折斷了,阿豺又讓慕利延把餘下的十九支箭拿來一起折斷,慕利延用盡了力氣也不能把十九支箭同時折斷。阿豺說:“一支箭很容易折斷,但很多箭就不容易折斷,只要你們齊心協力,我們的國家一定會‘牢不可破’”。

他講到了我們生活當中經常會碰到的一個問題“齊心協力”,在生活中,我們往往不能一起齊心協力的去完成一個事,譬如說:有時要一個小組一起去完成一張小報,這個小組的人總是你爭我搶,所以到最後時間來不及了,都不能把小報給編好。就如這則寓言中,阿豺的二十個兒子,他們都想當“吐谷渾”國的下一代(國王)傳人,阿豺卻說:“只要你們齊心協力,我們的國家一定會‘牢不可破’”。

這個寓言說明了‘單者易折,衆者難摧’的道理。

我在以後的學習中也會和同學們一起齊心協力的去完成一件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