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文言文

總結文言文中的第一人稱

文言文2.7W

一、第一人稱代詞,主要有我、吾、予、餘、朕。

總結文言文中的第一人稱

1、我:用於第一人稱,譯作我、我們

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列子湯問兩小兒辯日》)

2、吾:可譯作我、我們

例: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論語爲政》)

3、予:可譯作我、我的

例:升死,其印爲予羣從所得,至今保藏。(沈括《夢溪筆談活板》);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陽樓記》)

4、餘:可譯作我

例:餘聞之也久。(王安石《傷仲永》);餘時爲桃花所戀,竟不忍去。(袁宏道《西湖遊記二則》)

5、朕:用於第一人稱,我、我的。(秦始皇以後成爲皇帝專用的自稱)

例:朕皇考曰伯庸。(屈原《離騷》)

二、謙稱代替第一人稱,主要有愚、臣、僕、鄙人、不才、某、小人(一般人自稱),寡人、不穀、孤(君主自稱),妾(女子自稱)。但謙稱是名詞,而不是代詞。

1、愚:可譯作我

例:愚以爲匈奴不可擊也。(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2、臣:可譯作我

例: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出師表》);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

3、僕:可譯作我

例:僕始聞而駭,中而疑,終乃大喜。(柳宗元《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劉義慶《世說新語》)

4、鄙人:可譯作我

例:且鄙人雖愚,獨不知狼乎?(馬中錫《中山狼傳》)

5、不才:可譯作我

例:至以上下相爭,才德稱位語不才,則不才有深感焉。(宋臣《報劉一太書》)

6、某:可譯作我

例:而某不量敵之衆寡,欲出力相助上以抗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7、小人:古時男子對地位高於自己者或平輩自稱的.謙辭,亦稱小可、小子

例:小人實不才。(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8、寡人:諸侯王的謙稱,可譯作我

例:桓侯曰:寡人無疾。(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戰國策唐睢不辱使命》)

9、:不穀:古代君王自稱的謙詞,可譯作我

例: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如何?(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

10、孤:古代王侯對自己的謙稱,可譯作我

例: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爲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認爲大有所益。(司馬光《資治通鑑孫權勸學》)

11、妾:古代婦女對自己的謙稱,可譯作我

例: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范曄《後漢書樂羊子妻》)

另外自稱其名,也是一種謙稱,例: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論語季氏》)句子中的丘是孔子的名,這是孔子自己的一種謙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