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文言文

百家姓庫文言文

文言文3.03W

《百家姓厙》

百家姓庫文言文

作者:佚名

歷史來源

1、厙姓系出厙狄氏所改。北周時有厙狄氏,後改爲厙姓。據《後漢書》載,有金城太守厙均。據《後漢書·注》載:“羌中有厙姓,(Shè)音舍。”王先謙《集解》載,厙,即“庫”之俗音,但讀音不作(Kù),而作(Shè),與“舍”音同。

2、出自鮮卑族和羌族,以官名爲氏。周代(一說漢代)有守庫大夫,其後人以庫爲氏。據《風俗通》載:古守厙大夫,因官命氏。厙(Shè)姓今已無存。厙字於隋朝初年改爲庫,讀音與庫(Kù)相同,因出於鮮卑和羌族,訛書爲厙,隋朝以後通庫字,厙姓也就併入了庫姓。

3、出自庫傉官氏。南北朝時,北魏有庫傉官氏,入中原後受漢族文化影響,後改爲庫氏。

家族名人

庫鈞:漢代人,做金城太守的官,立有功勞,又受封爲輔義侯。他與當時的名人竇融交情很好,竇融當大司空的官。他倆全起出入,彈琴作詩,又都長得端莊,很受人們讚譽。另外,維吾爾族人的姓名中,有庫的發音,音譯成漢語,也寫爲庫爾班等等。在與漢文化交流中,大約也會形成庫姓。

遷徙分佈

(缺)庫(厙)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庫(厙)因官名而得姓,始祖可追溯到漢文帝時期。按照《通志·氏族略》的記載,早在漢文帝的時候,便已經出現了以厙爲姓的人,因此厙姓的歷史至少有2000年。據《風俗通》上說,厙姓的`祖先是古代的守厙大夫,後代因官而得姓。而根據《通志·氏族略》的記載,厙姓,以官爲姓氏,漢文帝時就有倉氏。因爲厙氏擔任厙姓這個官職歷史很久,所以子孫就以官職爲姓氏。望族居於括蒼。這個姓氏是以浙江的天台山和山一帶爲中心,進而繁衍遍佈全國。另一支厙姓來自少數民族。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大量的鮮卑族人涌入中原,其中複姓厙門氏、厙狄氏,以及三個字的庫傉官氏受漢族影響,改爲單姓庫(厙)氏。

標籤:百家姓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