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唐詩

讀《唐詩三百首》有感;

唐詩3.21W

引導語: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讀《唐詩三百首》的讀後感,我們一起來閱讀吧。

讀《唐詩三百首》有感;

輝煌燦爛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成就了一個繁盛的唐朝,整個中華文明的精華,皆濃縮於唐朝的畫卷中。如果說中國是詩的國度,那麼唐詩就是中國詩歌發展史的高峯和瑰寶。唐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行字,卻凝聚着幾代中國人的精神力量。那簡潔而又生動的語言,似乎在向我們訴說着中國曾經的歷史文化。

唐朝是廣爲人知的詩歌天堂,所謂“唐詩宋詞元曲”,其中把詩歸結於唐,也可看出唐朝在詩歌歷史上的地位與壟斷之勢。而唐詩之所以如此高度繁榮,原因是多方面的,與唐代政治經濟的發展、思想的自由和對外文化交流的寬鬆環境、統治者的提倡、科舉詩賦取士、中下層士人活躍等因素密不可分。另外,從詩史的內在流變歷程看,《詩經》、《楚辭》、漢樂府和魏晉南北朝詩歌爲唐詩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而使得其在唐朝達到一個空前絕後的頂峯,給詩詞的創作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絕佳環境,使唐詩如一顆燦然明珠,在中國文化史上熠熠生輝、豔壓羣芳。

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而《唐詩三百首》是近兩百多年來流傳最爲廣泛,風行海內外,歷久不衰的一種唐詩選本。作爲展示唐詩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所選的詩體式全面。五言的古詩、律詩、絕句以及七言的古詩、律詩、絕句、樂府,均分門別類地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選詩的作者不勝枚舉。有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劉禹錫、李商隱等“大家”, 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不少王侯、僧侶、歌女,甚至無名氏等“小家”。這些詩人,今天知名的就還有二千三百多人。他們的作品,儲存在《全唐詩》中的也還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

第三、所選的詩琅琅上口,易於成誦。如《遊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曉》(孟浩然)、《靜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這些詩意境優美,詠吟諧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黃髮孩提,都能張口吟誦幾首這樣的千古絕唱。

第四、所選的詩取材廣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寫自然風光的,如杜甫的《望嶽》;也有展示田園風情的,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既有揭露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如杜甫的《兵車行》;也有表達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既有描寫歸家時的複雜心情,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也有描寫君王愛情的悲劇,如白居易的《長恨歌》。有是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此外,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表達兒女愛慕之情的,

訴說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的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習,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爲他們寫作的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則又是這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範,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從市井風情到邊塞風光,從生活瑣事到國恨家愁,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這本書是應有盡有。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的傳統,並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並且發展爲敘事言情的長篇鉅製;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爲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爲格律詩。

唐詩的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

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爲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爲人民所喜聞樂見。

透過品讀《唐詩三百首》,我感受到唐詩就像海上的照明燈,風雪中的煤炭,時時幫助着我們,溫暖着我們;它像老師,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工作上,時刻教導着我們,激勵着我們。每一首詩都是那樣耐人尋味,每一首詩都是那樣含義深刻,每一首詩都是一個寓言故事,都在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品讀書中的古詩,能讓一個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讓心靈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唐詩是中國詩歌發展的峯巔,是一代文學的標誌。 唐代詩歌流派衆多,著名詩派有山水田園派、邊塞派、韓孟派、元白派等,唐詩意象的選擇、攝取極爲廣泛,舉凡社會生活、人物內心世界無不涉及,真實記錄了唐代的社會史實,表達了不同階層人物的情感和願望。唐詩以其意象的組合、意境的開拓,創造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最高審美境界,取得了後人難以逾越的藝術成就。

唐詩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動態的流變過程。明人高木秉的《唐詩品彙》把唐詩分爲初、盛、中、晚四個時期,是大體符合唐詩發展歷程的。從唐王朝建立到睿宗延和元年是初唐時期,這一段也可稱作唐詩的徘徊時期。本期詩歌大抵沿襲了齊樑餘風,題材

狹窄,格調纖弱。到唐初四傑時,詩風始有所振起。稍後陳昂力倡漢魏風骨,詩風爲之一變;從玄宗開元元年到代宗永泰元年爲盛唐時代。本期名家比肩接踵,詩歌創作如日中天,形成了令後人追慕不已的“盛唐氣象”。李白是唐帝國國勢鼎盛時期的歌手,杜甫是唐帝國大廈傾覆之際的憂患之士;李白詩歌是青春的頌歌,杜甫詩歌是亂世之悲歌;李白詩歌飄逸豪放,杜甫的詩歌沉鬱頓挫。田園山水詩派、邊塞詩派和其他詩人一道將盛唐詩壇裝扮得千姿百態,氣象萬千。代宗大曆元年到穆宗長慶四年爲中唐時期,大曆年間,詩歌創作跌入低谷,大曆十才缺乏雄渾之氣。中唐後期詩壇再度輝煌,元白等人掀起新樂府運動,韓孟詩派刻意求新,柳宗元、劉禹賜、李賀等優秀詩人無不形成了各自的藝術風格。從敬宗即位到唐末爲晚唐時代,大唐帝國日薄西山,詩歌創作亦如同返景入林之殘照。李商隱、杜牧爲唐詩抹上了最後一層金光。

唐詩喚醒了沉睡的心靈,唐詩張開了微闔的雙眸,唐詩把胭脂抹上粉腮,唐詩讓纖腰舞於掌上,唐詩用一聲驚雷讓失聰者憾然一驚,唐詩讓失明者眼前柳綠桃紅,唐詩讓世界充滿意義。

唐詩的深意是厚重而純樸的。而被粗淺的人讀得似乎浮泛了,但也只能如此了,因爲只是淺讀低吟,而唐詩的深意是永遠也讀不盡,品不完的。

但唐代詩歌,無論就其作者之衆多、題材之廣泛,還是就其藝術之高超、影響之深遠來說,都是空前的。《唐詩三百首》將

唐代詩歌的精華,永遠地留在一代代中國人的心中。這是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糧,我們要繼承和研究這份寶貴的遺產,吸收其精華,在將來不久的一天創造出一箇中國詩歌的新高峯。所以,就讓我們繼續品讀《唐詩三百首》,循着前人的步伐,“不會作詩也會吟”吧!

標籤:有感 唐詩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