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唐詩

唐詩中之離別詩賞析

唐詩3.1W

翻開《全唐詩》,在細細品味意境高遠的優美詩句和感受強烈的浪漫主義氣息之時,總有一股悲涼沉重委婉悽楚的離情別意逼人而來,令人感慨欷歔。

唐詩中之離別詩賞析

在五千多首唐詩中,以寫別離爲題材的就有數百首, 這些情真意切充滿羈愁別恨的詩句離情纏綿,言已盡而情無窮,是唐詩中一簇別具風韻的奇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被譽爲“初唐四傑”之一的唐代才子王勃寫過很多別離詩,而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更以氣魄宏大而獨標高格。詩的前兩聯句是平常寫景寫情之意,卻對仗工整,氣勢不凡,平淡中已見不俗;"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第三聯句推開一步,如奇峯突起,其博大寬廣的意境動人心魄。從詩句的構思上看,王勃無疑是受了三國時期曹植所作《贈白馬王彪》一詩的啓發。曹植詩云:"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而王勃巧取名句,融古鑄今,一掃尋常離情纏綿的悵惘憂傷,以知己遍及海角天涯視萬里之遙爲鄰里的廣闊胸襟,意境高遠自鑄偉詞。

明代李東陽說:"詩貴意,意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濃而近者易識,淡而遠者難知。" 王勃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離別詩寓意高遠,淡於敘情,別出心裁,超凡脫俗。

"淡而愈濃,近而逾遠,可與知者道, 難與俗人言。^王勃這首詩因此成爲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在有“詩佛”和“邊塞詩人”之稱的王維也寫過很多離別詩,其中有一首《山中送別》可謂是匠心獨運,平中見奇,堪稱是歷代別離詩中的傑作。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把與朋友話別的場面和依依不捨的悵惘之情用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次句"日暮掩柴扉"寓意尤妙,但凡體驗過離愁別恨的人都知道,朋友離別後的悲涼哀婉若有所失的孤寂之感在當天的黃昏時會變得更悵惘更沉重,想到的和要抒發的東西必然是千頭萬緒,而詩人卻只寫了 "掩柴扉"這個山居人每天尋常的動作。這看似與白晝送別毫無關聯,而把這本來互不相關的事在詩中緊連起來,就使"掩柴扉"這個天天都要重複的動作顯示出與往日不同的.意味,令人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朋友已經走了,柴扉關閉後詩人該如何打發這孤寂的漫漫長夜呢?這句詩留下的空白令人回味無窮。詩的三四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這末兩句作爲問話本應是在相別時向朋友提出的,詩人卻直到日暮掩扉後直到夜晚還爲離思所籠罩,而且剛剛分別就盼着其早日歸來真是寓別意於字裏、見離愁於行間。

這首離別詩另一獨特處還在採用了跳躍式的思維,從“山中相送罷"跳到"日暮掩柴扉", 又從當天的日暮跳到了來年的春草綠,其立意可謂高遠奇特, 新穎別緻,令人耳目一新。

被人們稱爲"詩仙"的李白也特別喜歡寫別離詩,在他存世的詩中,屬別離詩的竟有上百首之多,且都立意新穎,瀟灑出塵。其中尤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更具特色,這首詩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之曠達大氣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山中送別》那種縈繞牽掛的情感,而是以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灑脫愉快抒情的送別。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詩的前兩句簡潔明瞭地點出了別離的的地點以及孟浩然將要去的地方,黃鶴樓是以美麗的傳說而頗具神奇色彩的天下名樓,也是李白與孟浩然經常會聚吟詠的地方,而揚州又是當時開元盛世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美麗的都會。兩個詩人都是瀟灑浪漫並愛好遊覽,李白認爲孟浩然到揚州去是件快樂的事,所以這次離別完全是在濃郁愉悅的暢想曲和抒情詩的氣氛中進行的。李白也向往美麗繁華的揚州,他送別孟浩然時自己的心也隨之飛翔,胸中那滔滔不絕的詩思洶涌而出,隨着江水盪漾。這兩句詩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代文學家譽之爲"千古麗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後兩句沒有抒發朋友離別後的心緒,李白目送孟浩然乘坐的船漸漸遠去,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盡頭,還在凝望着浩浩東去的江水。他對朋友的一往情深,以及對繁華美麗的揚州的嚮往,正體現在這極富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他起伏難平的心潮就像這浩浩東去的一江春水。李白巧妙地用絢麗的陽春三月的美景,用放舟長江的遼闊壯觀的氣魄以及目送孤帆遠影的傳神之筆, 寫下了這首充滿無限眷戀嚮往之情極富詩情畫意的離別詩,真是別出心裁,堪稱是唐詩諸多離別詩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