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經

詩經相關知識介紹

詩經3.23W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經相關知識介紹,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經相關知識介紹

一、《詩經》簡介

1、釋名:《詩經》原名“詩”或“詩三百”,漢代《詩》被推崇爲儒家的經典之一,所以稱爲《詩經》。

2、《詩經》的篇數爲305篇。是最早的一部詩歌(樂歌)總集。

3、《詩經》的收集和編訂。

采詩說:采詩官員採集民歌,以瞭解民情,“觀風俗,知得失。”

獻詩說:天子而命諸侯百官獻詩。

刪詩說:《史記孔子世家》中說《詩經》305篇是孔子以禮義爲標準,從三千多篇古詩中刪定編集起來的,此說不可信但孔子對《詩經》的編纂有功。

4、詩“六義”:風雅頌賦比興。前者是分類,後者是藝術手法。

《詩經》的分類:主要依據音樂爲標準,分風、雅、頌三類。

“風”也稱“國風”,是帶有各地特色以民歌爲主的詩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等15個地區的樂歌,共160篇。

“雅”,是正的意思,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的音樂,包括“小雅”和“大雅”兩部分。“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

“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共40篇,其中“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

5、《詩經》作品產生的年代和地域。

大致論定最早的詩篇產生於西周初年,最晚的不過春秋中葉。前後大約500年間。

地域是以北方的黃河流域爲中心,向南擴展到了江漢流域。

6、《詩經》的作者:

大部分篇目的作者難以確考。具有集體創作的性質。

7、《詩經》的流傳:

“四家詩”是漢代傳授《詩經》的魯、齊、韓、毛四家詩說的合稱。

三家詩:《魯詩》爲魯人申培公所傳,《齊詩》爲齊人轅固生所傳,《韓詩》爲燕人韓嬰所傳。屬今文經學派,並列於學官,魏晉以後先後失傳。

《毛詩》爲大毛公魯人毛亨和小毛公趙人毛萇所傳,屬古文經學派。東漢列於學官,經學大師鄭玄作《箋》,故得以流傳。

二、《詩經》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意義:

1、周部族的史詩。

《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

2、農事詩。

《豳風·七月》這篇農事詩的傑作,反映了周初農業生產情況,敘述了農夫一年四季的勞動和生活,是一幅形象而又真實的社會生活畫卷。

3、頌歌與怨刺詩。

歌功頌德的作品佔有一定比例。

也有不少怨刺詩。

《魏風·伐檀》、《魏風·碩鼠》《鄘風相鼠》

4、戰爭和徭役詩。

表現將士們同仇敵愾,共禦外侮的昂揚鬥志,如秦風中的《小戎》、《無衣》

反映了對長年征戰服役的厭倦和對自身遭遇的傷感,如《小雅·采薇》和《豳風·東山》。

《詩經》賞析

這是一首懷念情人的戀歌。《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悽悽,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蒹葭》屬於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於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後來秦逐漸東徙,都於雍(今陝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陝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對這首懷人詩,歷來解說不一。有人認爲作者在思念戀人,詩的主旨是寫愛情;有人說是詩人借懷友諷刺秦襄公不能禮賢下士,致使賢士隱居、不肯出來做官;也有人說作者就是隱士,此詩乃明志之作。我們細味詩意,詩中並未明確顯示男女戀情,況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難判定。說它是諷刺詩則更無根據。因此,我們只把伊人視爲作者所敬仰和熱愛的'人,至於是男是女,且不論及。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兩句,從物象與色澤上點明瞭時間和環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送着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在這一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裏,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於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着一個友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兩句,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對象及伊人所在的地點,表現了詩人思見心切,望穿秋水,一個勁地張望、尋求。伊人,指與詩人關係親密、爲詩人崇敬和熱愛而未曾須臾忘懷的人。所謂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着的,然而現在他卻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

總結:在水一方,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並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絕,相會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