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歌

中國古典詩歌的一些基本特點

詩歌7.24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詩歌吧,詩歌飽含豐富的感情和想象。那麼什麼樣的詩歌纔是好的詩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古典詩歌的一些基本特點,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古典詩歌的一些基本特點

中國古典詩歌的一些基本特點

一、詩歌最基本的特點是抒情

任何一種文學形式的作品,無一例外都是主體(作家主觀的思想感情)和客體(客觀的自然界或社會生活)相統一或相融合的產物,但詩歌卻是主體性最強、主體特徵表現得最爲鮮明的一種文學形式。任何作品,包括敘事文體的小說、戲劇在內,都不可能不表現作者的感情,可以說沒有感情或者沒有激情就不可能產生藝術,但詩歌卻是各種文學形式中最富於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文體。即使是敘事詩也帶有抒情的特色。也就是說,詩人對客觀世界、對社會生活的把握和表現是情感式的。雖說詩人的感情也常常凝聚和蘊藏於藝術形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說出來的,但離開感情,我們就很難捕捉住詩的形象。因此,我們鑑賞詩歌時,對詩歌的把握方式也應該是情感式的。

二、詩歌(尤其是中國古典詩歌)主要是透過創造意象和意境來傳達思想感情的

這一點同敘事文體的小說、戲劇有顯著的區別。小說、戲劇主要是透過情節,透過對生活場景的具體描繪和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來反映生活的。什麼是詩歌的意象和意境呢?從古代的詩論家到現代學者有不完全相同的說法,有的說得很玄妙,帶有某種神祕色彩。照我的理解,可以簡單地這麼說: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情感與客觀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則是詩人透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聯綴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意象是局部的、具體的,而意境則是整體的、空靈的。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徵,這是詩人在創造意象和意境時所努力追求的。唐代詩論家司空圖說:“思與境偕,乃詩家之所尚者。”(《與王駕評詩書》)清代詩論家王夫之說:“情景名爲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姜齋詩話》卷二)“思”和“情”都是指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境”和“景”都是指客觀世界、客觀物象,這兩方面在詩中是融合在一起的,達到了“偕”和“妙合無垠”的境地。意象和意境的創造都離不開客觀的物和景,但這物和景又跟我們平常生活中看到的面貌不完全相同,它是經過詩人主觀思想感情的篩選、提煉、浸潤而成的,是經過詩的昇華的。

但意境的特徵又不止於情景交融,它突破和超越了具體的意象,從有限達到無限,從具體昇華到空靈,它啓發讀者產生想象和聯想,進入到詩人所創造的那個無限豐富和廣闊的藝術空間,去思考和領悟詩人寄寓詩中的對社會歷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唐代詩人劉禹錫說“境生於象外”(《董氏武陵集記》),這是對詩歌意境的一種極簡括又極精當的概括。意象可以從詩人的具體描寫中去捕捉,而意境則須於筆墨之處得之。

下面舉一個具體例子來說明。

王維《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

這是王維寫的《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中的第一首。詩中描寫的是友人皇甫嶽山居云溪的景色。這裏寫了寂靜山林中的幾種景象:落花、空山、月出、鳥鳴、深澗。這幾種景象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沒有到過云溪,但作爲類似具體的個別景象,我們也許在什麼地方見過或聽到過;不過一經王維寫到詩裏,就跟我們平日所見所聞不同,它們都包含了詩人的獨特感受在內,這就構成了詩的意象。

像首句中“人閒”的“閒”字和次句中“夜靜”的“靜”字,是構成這首詩意象和意境的關鍵。“閒”在這裏並不是指空閒,沒有事幹,而是指悠閒、恬適,指對官場、名利、人事紛爭等塵世煩擾的厭惡和迴避。正是由於詩人有這樣寧靜恬適的心境,纔看到、聽到、感受到他寫進詩中的那些景象。“桂花”是一種山中常見的木犀花,有春天開的,也有秋天開的,也有四時開的。這裏寫的是春天的山景,該是春天開的。春桂自開自落,一般人是不會注意的,只有心境寧靜的詩人才注意到了,因此落花的景象就傳達出了詩人一種獨特的寧靜的心境。落花本是客觀的,但在這裏也是主觀的,是詩人王維眼裏心裏的落花,是他所感受到的,是帶着感情色彩的,這就構成了詩的意象。落花的意象中有詩人王維的形象在。同樣,“空山”也是如此。這裏的“空”不是空無一物的“空”(至少從詩中的描寫看就有花、樹、鳥等),而是“空寂”的“空”,也是一種寧靜的境界。這種境界在夜靜的時分感受得尤爲深切。因而這裏的“空山”也是獨特的,融進了詩人的主觀感受,不是原來的客觀的物景,而是詩的意象。以下“月出”和“鳥鳴”是相互關聯的兩種意象。月亮出來會使樹上的宿鳥驚醒,這種景象辛棄疾也寫過,他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有句雲:“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王維這首詩的意境創造有一個特點,就是以動寫靜,以有聲寫無聲,所以深澗中的鳥鳴更能顯出山中的空寂。就是說,在具體的環境氣氛之中,詩人對靜的感受是來自動態和有聲的,因而這種靜就不是一般的靜,而是表現了詩人的獨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的靜。

這首詩由幾種意象連綴融合而創造出的詩的意境是一種寧靜幽深的藝術境界。吟誦體味,就會感受到這寧靜並非死寂,而是充滿生機,雋永有味的,它充分顯示了迷人的自然美的詩意和風致,由此我們又感受到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一顆詩心,體味出詩境的溫馨與優美。

詩的意象和意境,不僅浸潤進了詩人獨特的感受和思想感情,而且還常常體現出詩人不同的氣質與個性。跟王維詩中的意象與意境那種深微、細膩、含蓄的特點不同,李白詩中的意象和意境就顯得開闊、宏大、奔放,這跟他狂放不羈的個性和飛動的藝術想象力是分不開的。如大家十分熟悉的《秋浦歌》第十五首: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因憂愁而使頭髮變白,這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理,因而以白髮這種物象來抒發憂愁的心緒,是一種尋常的意象,是詩中常見而易爲讀者接受的。奇特的是李白創造了一種極其誇大的意象,說白髮有三千丈那麼長。這是生活中絕對不可能出現的。如果讀者只把它看作同詩人不相干的一種客觀的物象,就會感到它不真實,就不會相信,不能接受,但作爲詩歌的意象,即看作詩人用以表現他獨特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寄託物,讀者就能理解,而且樂於接受。爲什麼?因爲詩人對愁緒的感受是那麼強烈,他的氣質和個性又是那麼豪放,不如此誇張就不足以表現他內心強烈的感情,不足以表現他對生活的獨特感受,也不足以表現他鮮明的個性。因此從“白髮三千丈”這種表面上看來不真實、不合事理的意象中,活脫脫地站立起一個李白的形象來,這時候我們就會覺得這種極度誇張的描寫是十分真實的。藝術的魅力不是來自誇張本身,而是來自由誇張而真實地表現出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感情奔放的李白在藝術表現上不大講究含蓄,而這首詩仍然不失含蓄的風致。第二句“緣愁似個長”,明白點出一個“愁”字,而且說明愁是白髮這麼長的原因,這是一種直白的表現,卻也並沒有把意思說盡。“似個長”的“似”字就值得玩味,它將直觀的白髮同抽象的愁緒聯繫在一起,使得太深、太強烈而又難於表現的愁緒具象化,進一步表現出那三千丈長的白髮乃是詩人內心無盡的愁緒所化。率直中含婉曲,詩讀起來就有意味了。更值得注意的是三、四兩句,前面明明白白說出了是因爲愁才使得頭髮變白,而且白得這麼長,這裏卻使用了一個比喻的意象“秋霜”,還提出疑問:這鏡裏照出的秋霜是從哪裏來的?這種似乎自相矛盾的心理,將詩人思想感情的表現強化了、深化了。這疑問的提出,表現了詩人從鏡中看到自己的白髮時是驚異的,不甘心,卻又無可奈何。這樣不僅將內心的愁緒表現得更充分更強烈,而且對詩人內心世界的表現也更爲豐富了。

李白寫愁大多是這麼豪放的: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將進酒》)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遊》)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文學史上以寫愁著稱的李清照和秦觀,卻是另一種寫法: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愁得那麼纏綿,那麼沉重,那麼難於排解。

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秦觀《踏莎行》)

愁得那麼淒涼,那麼孤苦,那麼寂寞難耐。

不同的意象,不僅表現了詩人不同的生活感受,而且體現了不同的個性和氣質。

三、中國古典詩歌是精練的和含蓄的

中國的古典詩歌,五言絕句只有二十個字,七言絕句只有二十八個字,詞中的小令也是二三十個字的居多;古體詩和排律比較長,但上百句的也很少。中國古典詩歌語言形式的精練和意蘊的深厚,在世界詩歌史上都是極爲罕見的。這裏將精練和含蓄並列在一起算作一個特點,因爲這兩方面是不能分開的。只有用最少的語言表現出最豐富的意思才能稱爲精練,光是話說得少是不能算精練的。所以精練總是同含蓄相關。但精練並不等於就是含蓄,有一些率直的詩,直抒胸臆的詩,表現手法上並不含蓄,但表現的意思比較豐富,也應該算是寫得精練的。

四、中國古典詩歌富於音樂美

中國古典詩歌的音樂美有兩層含義。第一是,中國古典詩歌有一部分本來是配樂歌唱的,如漢代的樂府詩和魏晉至唐代的一部分樂府詩都是入樂的,唐宋以後的詞和散曲也是配樂歌唱的。詞本來稱爲曲子詞,也有稱樂府的,如蘇軾的詞集就題爲《東坡樂府》。這些詩歌作品本來都有與之相配的曲譜,但絕大多數曲譜都沒有流傳下來。儘管如此,它們的音樂美仍然可以從句式、平仄、押韻等方面體現出來。第二層意思是,古典詩歌的語言是講究音樂美的。特別是近體詩(律詩和絕句)和詞曲,講究句式的整齊或參差變化,講究節奏和對偶,講究平仄和押韻,總之從各方面造成一種節奏和韻律的音樂美感。一般來說,一首詩的聲情(由音樂傳達出來的感情)和文情(由文詞的意義所傳達出來的感情)總是和諧一致的。所以古人讀詩很講究吟誦,就是從音樂的角度去體會詩歌的內容和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們今天欣賞古典詩歌,懂得一點古典詩詞格律方面的常識是很有必要的。這方面已故的王力先生著有《漢語詩律學》(較精深的)和《詩詞格律》(較通俗的),可以找來讀一讀。

以上講了四個方面,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基本特點,其中特別着重講了意象和意境的問題,瞭解和掌握這些基本特點,對於鑑賞古典詩歌是會有幫助的。這些問題,古人早有精闢的總結,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繼承。例如唐代白居易在著名的《與元九書》中曾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這裏講的“情”就是感情,“言”就是語言,“聲”就是聲律,“義”就是思想內容。他認爲詩歌主要靠感情來感動讀者,所以詩必須植根於情,這是最根本的;而感情要靠語言來表達,語言像枝葉一樣,表現出根(感情)所蘊藏的生命力;而聲律則像是開出的花朵,深刻的思想內容則是必然結出的果實。一首好詩就像是一棵有生命力的樹,情是根,言是苗,聲是花,義是實。歸根到底,感情是最重要的。抒情性,這是詩歌藝術最主要的.也是最突出的特色。

中國詩歌的基本特徵

中國有着悠久的詩歌發展的歷史。正因爲有這樣一個悠久的傳統和歷史,也正因爲詩歌在社會生活和文學藝術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長期發展的進程當中,中國古典詩詞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藝術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概括起來,中國詩歌有四個基本特徵,即:意境美。個性美。建築美。音韻美。

一、意境美

所謂的意境一般是指作者經過詩中物象所表達的一種境界,把作者所要經過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用詩中所寫景來表現。例如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雖然僅有28字,卻包涵着極豐富的資料,它描繪了10種景物,卻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表現了天涯遊子的孤寂痛楚之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情景高度濃縮於這一幅畫面之中。在詩中情景交融語言自然,更能使意境顯得深遠優美,例如,,劉禹錫的《石頭城》一詩:“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這四句詩句句寫景,詩人所石頭城放在沉寂的羣山中寫,放在帶涼意的潮聲中寫,放在朦朧的月夜中寫,顯示了故都的荒涼和沒落,更透露出詩人對故國蕭條、人生淒涼的無限感傷。

二、個性美

所謂的個性在詩歌中一般是指詩歌中所描繪的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人物照象等等。其中詩人的自我形象常常包括一些肖像、行動、神態、心理以及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述。比如,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詩歌雖樸素簡短,但人物形象盡顯。鴻門宴之後,劉邦戰勝了項羽,成了漢朝的開國皇帝,這使他興奮、歡快,躊躇滿志,然而他心中又隱藏着深深的恐懼和悲哀:得江山易,守江山難。所以他極其渴望得到良將志士,以固國安邦。由此可見,此詩既表現了其豪邁得志的一面,又表現了其內心憂慮矛盾的一面。其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還有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此詩爲情景交融的佳作,秋夜的江邊,月落烏啼,清霜滿天,滿懷鄉愁,孤臥客船,僅有殘敗的江楓,明滅的漁火相伴,讓人徹夜難眠,再加上深夜蘇州城外寒山寺傳來的鐘聲,更襯托遊子的孤寂懷鄉之情。刻畫了遊子思鄉的獨特形象。

三、建築美

所謂的建築在詩歌中多是指詩歌的和律,採用的修辭發法,表現方式等,讓人讀起詩來感到詩歌形式整齊多樣,很是規整,就像所蓋的建築一樣,形式整齊而又不單一,有上下四方的,有金字塔式的還有階梯式的。例如張籍《秋思》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此詩的表達方式是記敘,運筆樸素自然。從意象上說,此詩用了一個"秋風",見到秋風,一種會產生時間飛快,一年將盡,而自我離家已久,何時是歸期,故油然而生思鄉懷人之情;一種會因秋風落木葉,氣候轉涼,引起心中的無限愁緒。從敘事的特點上說,此詩抓住了一個典型的細節"行人臨發又開封",十分逼真的寫出詩人對家人的無限深切的思念之情。猶如一個建築上嵌了一顆靚麗的明珠而使建築變的格外摧殘。四.音韻美:所謂的音韻在詩歌中是指詩歌讀起來不僅僅壓韻並且還具有極強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相間。長短有致和韻調諧和,從而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和藝術美。

此外,雙聲、疊韻、疊音。象聲,這類同在中國古典詩歌裏運用得相當廣泛。如“參差荇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聊逍遙以相羊”、“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些詞用得恰當,不但增加了音韻美,也加強了抒情的效果。

唐代詩人詩歌特點

詩文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身趁名家。杜牧主張凡爲文以意爲主,以氣爲輔,以辭采章句爲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有比較正確的理解。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杜牧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杜牧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

絕句

杜牧的絕句畫面優美,語言清麗,情韻綿長,風調悠揚,在藝術上別具一格,一直爲後人所推崇,杜牧的七言絕句,題材多種多樣,寫景抒懷,宮怨邊詞,詠史狀物,無所不有。其中以詠史絕句寫得最有特色,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說:“杜紫微天才橫逸,有太白之風,而時出入於夢得。七言絕句一體, 殆尤專長。”

七律

劉克莊雲:“牧於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矯時弊。”(《後村詩話》)楊慎也說:“(杜牧)詩豪而豔、宕而麗,於律詩中特寓拗峭,以矯時弊。”(《升庵詩話》)所謂“拗峭”,意指杜牧的律以雄姿英發爲最主要的特徵,在律體中又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現出一種勁直峻峭、氣力健舉的氣勢,從而更增強了雄渾豪宕的意境。

文和賦

杜牧賦的代表作爲《阿房宮賦》,《阿房宮賦》運用了想象、比喻以及誇張等寫作手法 ,增強語言表達的效果。阿房宮還未建成,就毀滅於戰火之中,其建築的規模、形制、建築風格是怎麼樣的,早已無人知曉。而杜牧卻展開想象的翅膀,在《阿房宮賦》中藝術地再現了阿房宮。

《阿房宮賦》增強文章的氣勢,運用描寫、鋪排與議論相結合,且對比鮮明。描寫和議論時,都以秦爲主線,同進兼議六國。從寫作角度分析,秦作爲描寫與議論的主線,而六國爲副線;從思想角度來說,以六國舊事則作爲秦的前車之鑑,一步一步地展示寫作意圖。 《阿房宮賦》駢散結合,全文錯落有致。《阿房宮賦》發揮了駢文的某些長處,如運用鋪排、對偶、押韻等手法,使文章氣勢如虹、朗朗上口,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總述

關於杜牧詩的藝術風格,劉熙載有一個總的概括:“杜樊川詩雄姿英發。”(《藝概?詩概》)劉氏所謂的“雄姿英發”,是與李商隱詩“深情綿邈”的風格相比較而言的,意思是說,杜牧的詩在內容上多表現詩人救國救民的豪情壯志,在藝術形式上注重雄俊之氣的宏放暢達與情感的宣泄激越,有一股豪邁俊爽之氣。

標籤:古典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