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詞

精選古詩詞的作文彙編8篇

詩詞1.28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古詩詞的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古詩詞的作文彙編8篇

古詩詞的作文 篇1

賀知章說過:“少小離家老大回。”誰都會回到那個陪伴你的地方——故鄉。無論腳步走多遠,在腦海中,只有故鄉始終相伴在心間。

緣始於相見,情長與陪伴。走進“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漫步在桃林中,不時飄來一陣花香,傳來一陣悅耳的歌聲。桃樹舒展着嫩綠的樹葉,開出一朵朵白裏透紅的小花,遠遠望去彷彿一片粉霞,把故鄉打扮得異常美麗,走近一聞,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

跟隨着風的腳步走過池塘,連綿無盡與天相接的荷葉一片碧綠。與太陽相交輝映的荷花格外紅豔。青蛙前來問好,魚兒跳出龍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來了,又走。多少歲月滄桑了你的容顏,可故鄉一直陪伴。

瓜果飄香,來到果樹林。“一株梨樹園中長,每逢春來開滿花。”朝陽下碧綠的草叢中,一顆顆一串串像胖乎乎小頑童,咧着小嘴歡笑。月光下,大文學家東坡居士發出了祈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明月的陪伴下,親人雖相隔千里,但默然相伴。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時間逐漸逝去,故鄉卻從未老去。朱生豪說過“我願意捨棄一切,以想念你終此一生。”我的故鄉,我永遠不會忘記白雪瀰漫的情景。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美景令我陶醉。雪花像美麗的五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飄如飛,輕輕盈盈,無愧是大地的傑作。

獨在遙遠異鄉的王維發出“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鄉音,故鄉永遠在心頭召喚他的遊子。

故鄉,有你的陪伴,我不曾孤單。在我失散的童年裏,有你陪伴,我亦晴天。

古詩詞的作文 篇2

乘一葉孤舟,重遊歷史長河。最攝我心魂的,依舊是那??

擡頭,便會想到“一行白鷺上青天”;俯首,便會想到“疑是地上霜”;觀河,便會想到“一江春水向東流”;葉凋,便會想到“我言秋日勝春朝”。古詩詞,我喜歡。吟一首《江南好》,優美的意境令人流連,我喜歡。唱一首《龜雖壽》,“老當益壯”隨機浮現在眼前,我喜歡。哼一段《無題》,無私奉獻,蠟燭春蠶,我喜歡。

在我看來,白話文太過單調,文言文太過枯燥。唯有古詩詞,我打心眼兒裏喜歡。遇到挫折 想打退堂鼓時,想想杜甫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滿腔的熱血,那豪情壯志,我欣賞,我敬佩,我說要向杜甫學習 ,我要吃透這句詩,我要奮發,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揮灑過後,一覽成功 的喜悅!

從詩詞 中,我看到了美,無與倫比的美,獨一無二的美。陶淵明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我看到了;孔子 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壯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真摯,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悵,我看到了。

夜深人靜之時,我細賞古詩詞,皎潔的月光灑下悽美的種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寫出“散荃染別離,落苕抑割捨”的原創。哦,可愛的古詩詞,領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日落黃昏之跡,花敗葉凋之痕,皆被古詩詞攬入心中。閱讀後,便刻入了我的靈魂。輕吟“我是斷了線的紙鳶,無人懂就任其消散。化爲一縷炊煙,歲月將其擱淺,又拂詩篇,可別越走越遠。有了?O般的這些字眼,我不再是斷絃。風又瀾起,我的心扉不散。” 從古詩詞中,我學會了好多。我知道人生不可能風平浪靜。既然這樣,那我就學會承受,攜手我最愛的古詩詞,與所謂的命運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葉孤帆,風浪太大。

我曾因此而沉淪,是古詩詞教會我要堅強。“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立誓要驚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波瀾!未來的航程,不會一帆風順。我有古詩詞,我會穩坐我的小船,爲夢而揚帆。“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後凋。”小草尚此堅強,我自然不該怯步。我們大家,都該如此。古詩詞,言無盡、情更是無盡!

古詩詞的作文 篇3

揭起《詩經》的封面,你會看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水色河光;翻開《楚辭》的篇章,你會看到“梟梟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湖波江浪。水性是溫柔的,它能表達出人們內心的情感。古時候,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是船,所以渡口也就成了友人或戀人依依惜別的地方,而水在此時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峯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纔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王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這是一首送別詞,詩人以眼波喻水,以蹙眉喻山,因爲有了對水的奇想,使得這首詞沒有離別的感傷,才脫離了送別詞的俗套。

水與愛情的關係,似乎比水與友情的關係更密切,翻開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能得到證明。“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蒹葭》)作者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就在這百草凋零的清秋時節起了相思:她在什麼地方呢?她“在水一方”,又“宛在水中央”,心上人若隱若現,朦朦朧朧,讓作者魂牽夢縈,寫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愛情。

簡單的水,多麼神奇啊!水因爲富於變化,靈動活潑,也能引出詩人們對人生的感悟和思索。“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是蘇軾對人生的樂觀豁達;“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李後主綿長的愁緒;“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是李太白的壯志豪情;“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荀子對政權與人民的關係的比喻,給後世留了一個深刻的警示;而孫子從水中悟出了克敵制勝之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制勝者,謂之神。”水是有靈性的,它可以傳遞人間難捨之情,可以寄託相思之情,可以抒發遷客騷人對人生的憤懣之情。

願我國的古詩詞藉着水的'魔力能流得更遠、更久。

古詩詞的作文 篇4

清風撫過詩集,翻開了帶着木製清香的書頁,似乎展開了山水畫卷軸:長橋臥波,水光瀲灩,更有鶯啼翠柳,鷺上青天。“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陣陣秋風卸白雲而飛,岸邊的樹木已不復蔥鬱,然而紛紛飄墜的金色的落葉,爲秋日渲染了一幅斑斕的背景。大雁蒼鳴,緩緩掠過檣桅,多少人生感慨融於其中,人生易老,歲月飛逝。“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在李白看來,這“碧山”,這“桃花流水”都是美的,桃花流水窅然遠逝,也是美的,都出自“天然”,都讓人心境悠閒。詩詞,給我們以無限美好的景象,的確值得我們細細斟酌。

那一江東去的水,總是成爲各派詩人深情凝視的對象,只能怪它多情了。曾幾何時,聽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此時,江濤便成了一灘苦水,詩人的愁像水般,從汩汩細流匯成了茫茫大江,一陣陣心酸便是一粼粼波光,無法流到盡頭。“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裏的江水在詩人筆下濃墨重彩地表現了,奔流而去的是心中奔涌的欣悅。

不看降水,便擡頭望望逶迤的羣山,或高聳入雲,至天不盈尺;或姿態萬千,橫成嶺側爲峯。不知是哪位女子,吟出了“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從此,高山就被賦予了一層堅貞愛情的美義。又是誰,面對山前東昇的旭陽,吟出“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從此,凡有雄心壯志的人兒都愛上征服高山,一覽無餘衆山小,展現“山高人爲峯的”的傲氣豪情。

且瞧瞧山間那輪明月,又是寄寓了多少相思?從小就搖頭晃腦地開始誦讀《靜夜思》,明白月兒不僅僅是月兒,它的每次月圓月缺,月望月朔,都帶着思緒,或是親人間的思念,或是對人生的思考,抑或是情人間相去甚遠的痛。漸漸明白,變的是人心,不變的是月兒。“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還是那輪明月,承載着的卻是越來越多的美麗與哀愁。

無論金戈鐵馬,無論老樹昏鴉,寫的總不只是景物,還是意象之後的情。我想,詩詞就是如此,把多情寓於其中,不同於古代西歐直白率性的辯論或是哲理,東方的柔美典雅、婉約怡情,永遠都是含蓄地藏在秋雁春花之後。

古詩詞的作文 篇5

天高雲淡,秋意盎然,千古文人爲秋色賦詞吟詠,我漫卷詩書,行走在唐詩宋詞裏的秋天,別有一番情致。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唐代王維在《山居秋暝》中,以十分清新的格調,將秋天演繹成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把我們帶進一幅雨後山村如洗的自然畫卷中,令人陶醉神往。皎皎明月,清澄空明;碧碧青松,亭亭淨植;幽幽清泉,潺潺流淌……全詩動靜結合,含蘊豐富,營造出一個清澄透明、雅緻空靈的迷人世界,於詩情畫意中寄託了作者的高潔情懷。“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宋代范仲淹的《蘇幕遮》聲情並茂,意境闊大。這裏,碧雲藍天,黃葉滿地,無邊的秋色連着水波,寒煙悽迷。山峯襯着斜陽,一齊倒映於河水之中,無情的芳草鋪向連落日餘暉都照射不到的天邊。面對眼前的悲涼秋景,思鄉的情懷令作者黯然感傷。鄉思綿綿,鄉情依依,都藉助對秋色的描寫,躍然紙上,構成深邃沉摯、完美融徹的藝術境界,成爲千古絕唱。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唐代杜牧筆下的《山行》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頭,白雲升騰處依稀有些人家,停下馬車是因爲喜愛傍晚的楓林,經霜的楓葉如火如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紅豔。詩人透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的山林呈現一種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給人啓迪和鼓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宋代柳永的《八聲甘州》採用白描手法,融寫景、抒情爲一體,描繪了深秋凋零寥廓的景象,以“瀟瀟”秋雨、“悽緊”的霜風、“冷落”的關河、“殘照”的夕陽將秋色渲染得悽清寒涼,充滿了蕭瑟、肅殺的悲秋情調。全詩景色蒼茫壯闊,境界高遠雄渾,又極富情感色彩,深受大文豪蘇東坡讚賞,認爲“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唐代劉禹錫的《秋詞》,另闢蹊徑,一掃傳統的悲秋之氣,唱出了一曲高昂激越的秋的讚歌。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爲秋天要勝過春天。萬里晴空,一隻鶴凌雲而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

細細品味這唐詩宋詞裏的秋天,讓我的心靈得到詩意的棲居,生命從此多了一份恬淡與靜美。

古詩詞的作文 篇6

童年是一首韻味無窮的詩。在這首詩中,有太多的事物讓我們感到快樂,而讓我最難忘的卻是古詩詞。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在明月夜光下,年幼的我便常坐在牀沿,一邊擡頭望着月亮,一邊聚精會神地聽母親讀古詩詞。母親讀了一首又一首,可我仍然不知疲倦,仍纏着她繼續讀。於是母親從李白的讀到王之渙的,又從王之渙的讀到杜甫的……古詩詞,已經成了我幼年月光下最好的夥伴。

待我又大了些,我便格外喜歡在第一縷陽光灑進屋裏的時候,捧幾卷唐詩在窗下讀着、揹着。令我開心的是,一首首唐詩彷彿是我闊別多年的好友,而我在誦讀時與他們一個個握手言歡。每到此時,我的臉上便盪漾起了笑的漣漪。那段時間的每日早晨,母親望着我因讀唐詩而又忘了吃早飯,總笑着嗔怪道:“這丫頭真是走火入魔了。”唐詩真是有魔力,讓我格外向往唐朝,嚮往唐朝的詩、唐朝的人、唐朝的物。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我已經12歲了。我特別喜歡看原版《紅樓夢》,格外羨慕林黛玉的才情,羨慕她能寫出“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那般的句子。於是,我也準備寫一首詩。我閉上雙目,不一會兒便擬了一個題目《夢迴瀟湘館》。接着,我彷彿走進瀟湘館,看到了那青青翠竹,看到黛玉悲悽撫琴的模樣,便提筆寫下“翠竹瑟瑟靜悠悠,似聞顰顰撫琴絃”。然後我彷彿聽到琴聲的悲悽婉轉,看到黛玉一滴一滴清清的淚水,難怪她一笑值千兩黃金呀!便又寫下“悲悽婉轉清清淚,瀟湘一笑貴千金”。終於寫完了,我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

古詩詞是優美的,她給我的童年帶來了歡樂。她的韻味將永遠留在我心中,我的童年因爲古詩詞而美好!

古詩詞的作文 篇7

每每沉浸在空靈的詩行裏,就開始了尋山問水的旅行。在泛舟賞月的剎那,細聽最古樸最真切的聲音。

清澈的夜色裏,風中低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些或深或淺的心跡交織成曉風殘月,勾勒出地老天荒;有聲音沾着霧氣,吟着“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清絕蕩盡時光塵埃。輕輕柔柔的聲音念着這些文字,或歡愉或哀傷或懷念或悲苦,不忍唐突了它的風雅美麗。

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便道盡時代的幾多盛奢,一個自由在詩中的風流才子,在歷史中走過。李白,你對月獨酌,卻“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光如華,清亮不似人間物,悠悠流轉人世俗塵,獨獨應了你的景;夜半飲酒愁更愁,卻又吟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塵世煙雲,你瀟灑走過。

你說是“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你吟“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你的幾許閒愁,江水難量,“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你留下愁思縷縷,情傷切切,暮雨入畫,將離愁繪入這紙深秋。“無言獨上高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女兒家心事也曾讓兩眉羞,女兒家的嬌羞與靈動也曾淋漓盡致的展現“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世事坎坷,物是人非後,“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易安,你也曾道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的壯語,怎一女子,享盡這穿越百年的孤獨?

在柳堤河畔,或佇倚危樓,且吟一首小詩,且聽一曲清詞,“人間有味是清歡”,低吟淺唱,沉醉在唐風宋雨中……

古詩詞的作文 篇8

中國古詩詞篇什衆多,閃爍着先哲們洞悉世界的智慧光芒,展示了古人多姿多彩的藝術

情懷。尤其是這些詩篇所表現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以及對自然環境的關愛之情更是難 能可貴。在國人日益重視環境保護的今天,以推陳出新、古爲今用的眼光來賞析這些詩詞中 的生態意境,有着特別的意義。

留戀春光,鍾情綠色。中國古詩詞中對春光綠色的留戀、讚美可謂比比皆是。唐人賀知 章的《詠柳》便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一篇:"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 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萬物復甦、綠葉滿眼的春天景色。詩篇着 墨不多,卻清麗淡雅,曲盡其妙。韓愈在《晚春》中寫道:"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 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這首詩描寫的是晚春的景象,詩人沒有將更多 的筆墨放到描摹自然景物上,只是攫取了具有典型意義的草樹、楊花、榆莢,透過對比來昭 示春天即將離去。在詩中,花草樹木彷彿也有了靈性,知道明媚的春光即將離去,便以奼紫 嫣紅的繁花來留住春天。而相貌普通的楊花、榆莢沒有絢麗的色彩,只能如白雪般漫天飛舞。 作者渴望留住春天以及留戀春光的心情躍然紙上。中國古詩詞中吟誦春天綠色的詩句還不勝 枚舉。如辛棄疾在《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中的"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蘇軾在《惠崇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白居易在《江南好》 中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等,均以鮮麗細膩的筆觸描摹了一幅幅原生態的 綠色春景。春天孕育着希望,綠色象徵着生命。對"春"和"綠"的嚮往不正是我們如今環 境保護所倡導、所追求的生態家園嗎?

親近自然,吟詠山水。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大凡中國古代詩詞的內容多半是 與自然山水有着密切關聯的。 唐代詩人王維在《桃源行》中寫道:"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 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值人。"讓人彷彿看到了一幅充滿詩意的山水畫 卷。蘇軾在讚美西湖景色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中寫道:"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 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句就像一幅朦朧的山水畫,讀來讓人有一種美 不勝收的感覺。南宋大文豪朱熹在《活水亭觀書有感》中寫道:"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 影共徘懷。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尤其是這後兩句,可謂意蘊深刻,其暗喻 我們姑且不論,單從字面上理解,其內容與我們如今強調的水源地保護幾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讚美生命,呵護生靈。古人開明的生態意識不僅僅表現在對青山綠水的讚譽與親近上, 還包含着對自然界各種動物的親暱與關愛之情。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寫道: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寥寥幾句,即把枝頭 的鵲兒、鳴唱的知了以及稻田裏的青蛙描述得鮮活而又靈動,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萬 物共生的和諧與活力。可以想見,作者如果沒有對自然界的細微觀察,筆下是難以流淌出如 此栩栩如生的文字的。而文字的形象描繪終究還是作者內心熱愛大自然情感的真實寫照。白 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詩句亦十分活潑新鮮。這 兩句詩上句寫鶯,下句寫燕,正可謂鶯歌燕舞。一個"爭"字將初春時節鳥兒唧唧喳喳、爭 搶向陽高枝的情景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讀之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同時也更增強了我們 人類與自然界生靈萬物和諧相處的意識。其實古人對待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豈止是讚美。更 可貴的是提倡保護野生動物的態度和觀念。王建在《寄舊山僧》中"獵人箭底求傷雁,釣戶 竿頭乞活魚"的詩句就鮮明地褒揚了憐愛動物、救助生命的行爲。他的另一詩作《題金家竹 溪》中所說的"山頭鹿下長驚犬,池面魚行不怕人",提及的也是如何調整人與野生動物關 系的問題。